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最新K12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教育最新K12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 近代世界综合测试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初中+高中

《现代世界》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

1.(2018·济南三模)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A )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 D.苏联的经济改革开始启动

【解析】 从材料中的“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进程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因此苏共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是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农业公有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2018·泉州二模)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C )

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计划经济的严重制约

【解析】 材料表明苏联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但从1935年的统计可以得出,其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受技术人才的缺乏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正确;苏联是利用经济危机的契机大力引进机器和设备,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计划经济的制约,D项不正确。

3.(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C )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 C.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解析】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4.(2018·永州三模)1953年苏联农庄向国家和合作社出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收入为41.4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亿卢布,1960年为141.6亿卢布,即在产品量增长0.6倍的情况下,收入增加2倍以上。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D )

A.斯大林模式遭到了彻底否定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大力推进 D.对农业进行了调整

【解析】 由材料可以得出,1960年苏联农业和畜牧业有所发展,结合时间信息1960年可以得出,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项符合题意;A项“彻底否定”说法与史实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无关。

5.(2018·鄂伦春二模)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 C )

A.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占支配地位 B.美国强大得益于欧洲统一市场形成 C.西欧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冷战 D.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格局影响大

【解析】 材料中的“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是指西欧国家的联合,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47年”和材料反映的美国对西欧联合的态度,可以看出西欧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冷战,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金融领域,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不是从世界政治格局的角度阐述西欧联合的意义,排除D项。

6.(2018·重庆联考)19年布什公开提出:西方应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 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顿才不会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主要表明( C )

A.美国反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援助 B.苏联此时已处于解体崩溃的边缘 C.美国希望苏联社会性质的改变 D.美国力图改变争霸中不利局面

【解析】 材料“19年布什……西方应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反映了美国推行和平演变,希望苏联社会性质的改变,故C项正确;美国的真实目的不是反对经济援助,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苏联此时已处于解体崩溃的边缘,故B项错误;19年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局面,故D项错误。

7.(2018·贵州凯里)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华盛顿流传着许多有关“末日旅馆”和“莫斯科幽灵”的传闻,其中“末日旅馆”是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世界爆发核大战时的最后避难所,“莫斯科幽灵”是幻想中的。这表明当时( C )

A.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形势趋于紧张和动荡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C.美苏双方处于敌对的态势 D.主观上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解析】 20世纪70~80年代美苏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苏联是美国的头号敌人,因此才有关于世界核大战和“莫斯科幽灵”的传闻,故答案为C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排除A项;世界形势趋于紧张和动荡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D项主观上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8.(2018·新乡三模)下图是1960~2015年全球GDP和贸易平均增长率发展示意图。

据图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D ) A.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D.经济全球化呈现逐渐放缓趋势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主动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全球贸易增长率和全球GDP平均增长率放缓的信息,故排除B项,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新兴经济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项。

9.(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由于美国股票市场和新兴电子计算机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一片兴旺,一些观察者重提20年代的繁荣和无制的投机活动,以及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这些观察者们反思的是( B )

A.世界经济的制度化 C.世界经济的体系化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世界经济的区域化

【解析】 世界经济的制度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进而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体现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故B项正确;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出现在二战之后,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8·南充三模)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表明( C )

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C.全球化扩展到生产领域 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

【解析】 材料“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体现出生产领域的全球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故A、B两项排除;材料“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说明D项错误。

11.(2018·商丘三模)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亲自或者授权代表出席了签署仪式。2017年6月16日银行理事会批准新一批3个意向成员(汤加、阿根廷、马达加斯加)加入,成员总数增至80个。该协定的签订表明( B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得以加强 B.经济全球化推进国家间经济合作 C.世界银行领导地位被严重削弱 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格局开始出现

【解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不是经济区域集团,不能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得以加强,故A项错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有利于推进国家间经济合作,故B项正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不会威胁世界银行的地位,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12.(2018·烟台4月)2017年12月21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就要求美国撤回将其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决议草案最终以128赞成、9票反对和35票弃权获得通过。这反映出( A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日趋合理 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联合国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解析】 材料“决议草案最终以128赞成、9票反对和35票弃权获得通过”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日趋合理”;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不符合史实,联合国的职能没有发生改变。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5分,共52分) 13.(2018·永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 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和老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过去主要是通过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现在更侧重非关税壁垒。一些非关税壁垒目前已经成为美国干预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举双手赞成贸易自由化,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贸易与关税法案》,1988年经里根总统签署,正式成为美国法律的《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力法案》,都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吴学安《美国贸易

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英国相比,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认识。(11分)

【答案】(1)特点:持续时间长;范围逐步扩大;主导,多以立法形式推行;体现了重商主义理念。(6分,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工业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8分)

(2)变化:非关税壁垒成为进口的重要措施;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贸易保护日益制度化、法律化。(6分)

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旗帜下,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等特点,不利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5分,言之有理即可)

14.(2018·武汉5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前工业社会 (农耕文明时期) 政治、军事或宗教 以消费功能为主 城市规模小,交通工具以人力和畜力为主 工业社会(18世纪 60年始) 工厂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以生产功能为主 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逐步推广 后工业社会(20 世纪中期开始) 商务区多中心化 以服务功能为主 出现边缘城市、卫星城市,交通工具有汽车、轻轨、地铁等 城市中心 城市生态功能 城市规模与交通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一般有城墙,形成居城市区域分工 住、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或下店上舍结构 城乡关系 城郭之内还有不少农田 城墙逐渐消失,城内有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文教区、住宅区分工 城市绿地减少,城市侵占良田、填埋河流 商务区集聚商业、金融、咨询、办公、文化等 ——据邓清华《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社会经济形态和发展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农业占主导,城市中有农田;工业社会,工业和商业地位上升,城市的经济功能突显,工厂成为城市中心;20世纪中期后,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

科学技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科技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空间往往依托自然而存在,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工业社会,科技的发展,城市空间肆意侵占自然空间,厂房、商场、住宅区覆盖良田,生态平衡被打破;20世纪中期后,第三次科技发展,现代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城市分区更加细化。

思想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农耕文明时期,尊重自然的思想发展。城市布局依托自然山水;工业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盛行,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破坏自然;20 世纪中期后,生态观念增强,回归自然成为城市发展趋势。

(说明: 这三点阐述,既可以作为这个总论题的论证,也可以作为论题。) 参考论题: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受多种因素( 社会经济、交通工具、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15.(2018·海南·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 1918年 事件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1941年 1946~ 1948年 1995年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11分) 【答案】(1)目的: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2分)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2分)

(2)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3分)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任答一个3分)

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任答两点3分)促进各国经济增长。(2分)

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