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答案解析考点)02421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含答案解析考点)024213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

1.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2.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英美联军B.俄日联军C.英法联军D.美日联军

3.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据此推断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亚罗号”船员伸冤B.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C.试图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为增加与中国的商业贸易

4.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A.詹天佑一一京张铁路B.侯德榜一一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一一《天演论》D.魏源一一《海国图志》

5.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段材料主要是在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C.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6. 对于下图浮雕反映的历史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事件由林则徐在1940年6月主持进行B.事件反映了人民群众在虎门烧毁大量鸦片C.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D.该事件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7. 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

①法国②美国③日本④英国⑤俄国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8.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卷II(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9. 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李自成。________(判断对错)

10. __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年中共

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1. 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________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________C.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_D.陈天华所著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________E.上海宣传变法思想的报纸________

12.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纲领性文件《________》;1859年,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等一系列主张。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13.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外交在古代曾荣耀辉煌,但在近代也饱经沧桑。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荣耀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摘自北师大版《历

∼史》七上

材料二: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摘编自

∼《走进盐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饱经沧桑】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20……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20所遭受的国耻。

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主要原因,说明“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对近代中

20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深刻的历史认识?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15.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是什么?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中清政府赔款的对象是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战火结束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描述的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谁?列举两位19世纪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输入中国鸦片一览表(单位:箱)年代

数量

1799400018207889182512576183020331183535445183940200

材料二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如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上道光帝折

材料四 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近三年,全国新增吸毒人员逐年下降,但是18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新增吸毒人员却在逐年上升。在缉毒民警看来,除了好奇心作怪等自身因素外,“同伴效应”“朋友圈”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缺位成为毒品蔓延的主要诱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上述问题给中国造成的最主要的危害是哪两方面?(3)材料三是谁的上书?他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你是怎样评价这件事的?(4)面对材料四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人教版中

考复习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

1.

【答案】

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天朝田亩制度》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解答】

从《天朝田亩制度》可知,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产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一种空想,导致其最终不能得到实行。这些规定的实质是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

【答案】

C

【考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解析】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圆明园可知,是诗中强盗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3.

【答案】

B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答】

依据材料“因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ACD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物与其成就搭配。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长处。【解答】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林则徐一一《天演论》的搭配是错误的。

5.

【答案】

A

【考点】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是指辛亥革命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故选A。6.

【答案】

C

【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解析】

本题考查虎门销烟。【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错在“烧毁”;

D项错在“根本原因”。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马关条约》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解答】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曾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等地,而俄国更是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法国和美国没有直接割占中国领土。故选B。

8.

【答案】

A

【考点】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可判断《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体现的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要是行农民土地所有制,A正确。BC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故选A。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

9.

【答案】

×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领袖。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领导人、经过、结果和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解答】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领袖是洪秀全。故题干表述错误。

10.

【答案】

1840,1921

【考点】

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时间,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辞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1.

【答案】

《虎门条约》,《马关条约》,太平天国运动,《警世钟》《猛回头》,《时务报》【考点】《马关条约》

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政策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与公车上书【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危机与抗争。【解答】

A.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开设工厂等特权。B.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

岛。

C.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D.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E.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2.

【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考点】太平天国运动【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文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解答】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1859年,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写成《资政新

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40分 )

13.

【答案】

(1)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主要目的: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3)主要原因: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破坏威权: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4)“遭受国耻”: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和平交往、互利互惠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共建秩序,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的追求(言之有理即可).【考点】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1)本题以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教材内容为依托,考查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2)本题以《走进盐城》为依托,考查“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3)本题以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为依托,考查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主要原因以及鸦片战争的爆发.

(4)本题以《复兴之路》解说词为依托,考查“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

(1)据材料“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胡萝卜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据材料“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日本遣唐使归国后,日本以唐为师,仿效唐朝制度,实行大化改新.

(3)据材料“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

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据材料“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

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和平交往、互利互惠应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共建秩序,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的追求.

14.

【答案】

(1)西方列强侵略;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曾国藩领导了洋务运动。

(3)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考点】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瓜分狂潮与门户开放政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了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答】

(1)由时间“1851年到1875年”结合所学,可知,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是西方列强侵略;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由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可知,“湘乡曾姓者”指的是曾国藩。由“洋务清火汤”可知,辜鸿铭曾国藩为“时髦”的郎中的原因是曾国藩领导了洋务运动。

(3)由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5.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2)英国。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邓世昌。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等。【考点】《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遭受的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的三次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经过三次战争,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马关条约》。(2)根据材料二中“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可知,此条约是《南京条约》,清政府赔款的对象是英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化程度社会。(3)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19世纪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左宝贵等。

16.

【答案】

(1)19世纪上半叶,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数量急剧增加。

(2)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负担;吸食鸦片者的体质受到严重摧残。(3)林则徐上的书。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

争的林则徐则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青少年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考点】林则徐虎门销烟【解析】

(1)本题考查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2)本题考查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危害。(3)本题考查林则徐的事迹。

(4)本题考查学生对待毒品的态度。【解答】

(1)从材料一表格中英国每年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数量急剧增加。

(2)从材料二、三中所说的“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说明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负担;吸食鸦片者的体质受到严重摧残。

(3)由所学可知,材料三是林则徐给道光帝上的书,他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则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毒品会给人们经济带来损失,毒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青少年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