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浅谈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来源:爱go旅游网
・哆‘ 每笳 ・ ●2010年第1期(教学版) 浅谈数学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郑 权 【摘要】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点。要用好教材,教师首先要能走进教材,在 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但同时要注意的是教师既要遵循教材,又 要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突破教材的禁锢,做教材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材;走进教材;跳出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师对教 材的认识、理解、应用,不仅反映了自身对《数学课 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自身的数学素养 和知识水平。用好教材既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关键 要很好地理解教材,我们首先要对其制定的依 据——《数学课程标准》作仔细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 地理解编者的意图。因此,教师对课标的学习是非常 重要的,特别是现在各种版本的教材在教学中时有更 点。要用好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能走进教材,更要 能跳出教材。 一替,只有把握住了《数学课程标准》这一总的目标, 教学才不至于偏离方向。 (二)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是走进教材的基础 、“走进教材”要求教师要能看懂教材,理解 意图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 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 育理念编写而成的。教师应该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理 走进教材是教师与文本对话,是教师体验、内化 教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过程。 (一)学好课标是走进教材的前提 ■ 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三条途径就是如何搞好师生互 动交流。而能否有效地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 值。为此“度”的把握原则上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又 高于已有经验。度的大小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取 决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教材的难度。具体策略一是提 供学习背景,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上的指导,如 “_一角形可转化为哪些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二是采用 流,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 是为了学,动态生成的课堂要使教师的引导有效,必 须要顺应学习进程、紧扣教学目标顺势而导,顺学而 导。这样的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彰显 生命的活力。 (一)顺学而导要顺应学生的思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障碍,教师 分层探究的方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 以降低探究的难度。 (四)顺学而导要把握好导的“时机” 引导“时机”的把握也是引导是否得当的重要的 一不能越俎代疱,而要顺应学生的思路,针对学习中的 障碍,引导反思、比较、验证,给予恰当的引导,从 而不断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顺学而导要紧扣教学目标 顺学而导不仅要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去导,还要 环。时机的把握一是不引导就探究不下去时要引导, 二是学生的学习偏离方向时要引导,三是重点处、难 点处、关键处、知识模糊处、思维提升处要引导,四 是教学反思处要引导。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它 紧扣目标去导。脱离教学目标的引导将会失去教学方 向,使教学低效。 (三)顺学而导要把握好“度” 引导“度”的把握是引导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志。 “度”太大学生摸不着方向,动一动就是“你发现了什 的研究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有着重 要的意义。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探索和总结。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愿我们的课堂 更加有效。 么?”学生无从着手。 “度”太小,又失去探究的价 【责任蝙辑:郜东星] %【作者简介]郑权,北京师范大学株洲附属学校教师,中教高级(湖南 株洲412007) ・数学教学研究・ 现在的教师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对教材例题、 习题的研究较多,而对教材的编排结构思考很少。很 生活,善于发现校园中的数学素材,为实施新课程提 供有利的课程环境。例如,学习面积的有关计算后, 有位教师将学生带到熟悉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对操 场和跑道进行实地测量,然后提出:根据所测数据, 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思维,纷纷发 多教师认为教材的编排结构是编者们去思考的问题, 做教师的只要教好每一个例题就行了。这种认识是极 端错误的,而且这种缺乏对教材整体编排的认识,对 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了解教材的编排结 言:①操场的面积是多少?②我们学校有1200名学 生,活动时的人均面积是多少?③环形跑道的面积是 构,首先要了解教材内容的安排层次。数学教材的编 排结构一般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由 此及彼有层次地安排,以便学生逐步认识、积累和掌 多少?④若在跑道上铺上0.3米厚的i合土、0.2米厚 的沙子,需要三合土和沙子各多少立方米?⑤若每立 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能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 把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就能从中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探索和认识新内容。因 此,教师一定要有教材的全局观念,这样才能为研究 例题、教好例题打好基础。 (三)研究例题的教学内容是走进教材的关键 将各数学知识点以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是数学教 材的一大特点。钻研和理解数学教材,以研究例题的 教学作为突破口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一方面,数学是 一个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一般 都包含众多的知识点,由于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结, 才形成了有确定内容的结构系统。另一方面,学生学 习某个部分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据知识 的发生、发展,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地逐步积累。 因此,数学教材一般设置例题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学习例题落实知识系统中相应的知识点, 并感悟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所 以,钻研教材必须明确例题主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以 便围绕知识点组织教学,开展数学活动。 研究例题的知识点,还需要关注例题所涉及的知 识与应用范围。教材在通过例题分配知识点的同时, 常常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或认识相应的知识范 同,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使学生能触 类旁通、灵活运用,发展数学能力。 二、 “跳出教材”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大胆创新 跳出教材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与教材文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和 教育资源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 法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一位成熟 的教师在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情况下,还要能跳出 教材、超越教材。对教学资源的挖掘一般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从学 生的校园生活中提炼出的教学资源也是“学习内容生 活化”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校园 方米的三合土需15元,每立方米的沙子需25元,那 么在跑道上铺一次三合土和沙子共需多少元?⑥若在 操场四周边上每隔2.5米栽一棵树,共需要栽多少棵 树?每棵树若要20元,共需花多少元?等等。见学生 一一作了解答后,教师还补充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若在操场1/2的空地上栽花种草,请你当一回“小小 设计师”,为学校设计一份绿化方案。教师充分运用校 内的生活资源,创造性地跳出教材,能使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 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处处充满着与数学相关的活动,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教师可通过家访、 交谈、聊天、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和收集不同学生的生 活背景,寻找其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当做数学课程的资源,不仅 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社会知 识、语文写作知识及市场经济意识。这样的鲜活素材 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也与新课改的理念是一致的。不 仅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又使数学教学从单 一的课程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整合,提高了学 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局 限于课堂上、教材里的数学,而应跳出教材、走出校 门、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把数学教学延伸到学生生 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去解 读、去拥抱自己心目中的数学王国。 教师要“走进教材”与“跳出教材”,不仅要有驾 驭教材的能力,而且要能把多种信息重组,使学生在 重构相关知识再认识和深化,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和迁移的本领,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 【责任编辑:黄 蕾】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