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峡》复习及中考试题集

《三峡》复习及中考试题集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

(一)解释重点词语: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三 峡

略无阙处( )( ) 自非亭午夜分( )( ) 不见曦月 .......( ) 沿溯阻绝( )( ) 虽乘奔御风( )( ) 至于夏水襄.....陵( ) 不以疾也( )( ) 素湍绿潭( )( ) 或王命急宣.....( ) 属引凄异( )( ) 回清倒影( ) 绝巘多生怪柏......( ) 飞漱其间( ) 良多趣味( ) 晴初霜旦( ) ....林寒涧肃( ) 清荣峻茂( )( )( )( ) .....

2.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 .

(二)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译文:

(三)内容理解。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原句: 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原句: 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 不同点: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第____ ______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8.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10、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11、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 12、《三峡》 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要重点写夏水?

《三峡》答案

(一)解释重点词语。 1.略2. C

(二)翻译句子。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3)如果不是正午和夜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三)内容理解。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理由1: 水流急 原句: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_落差大_原句: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 ,天高地厚华夏情。 4、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5、 一、二、四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

6、侧面描写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7.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8.言之有理即可。无论选择哪个季节,都要根据原文介绍出三峡景色每个季节不同的特点。

9、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

10、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1、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作者抓住表现三峡风光特征的景物——山、水,选取春冬、夏秋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民风民俗,尽收眼底,激起了读者对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