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伯利亚鲟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养殖介绍

西伯利亚鲟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养殖介绍

来源:爱go旅游网
《水产养殖}2o13年第1l期 doi:10.3969 ̄.issn.1004-2091.2013.11.007 铁劈与总铭 伯。 、利 一蕾 。蟹。 杨移斌 ,夏永涛2,3,曹海鹏-,邱军强 ,杨先乐1 (1.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上海 201306;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3.杭州干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100039;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 目,是大型的、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f11。现存鲟形目 鱼类共计2科6属25种[21,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 8种,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 cipe er sinensis)、白 英迪吉尔卡河、亚纳河、哈坦加河水系内一般也可 见到,有时在柏少拉河下游也可以发现个别西伯利 亚鲟[3l。 3养殖西伯利亚鲟概况 西伯利亚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 好、鱼籽酱品质高等优点,已推广至德国、日本、法 国和匈牙利等国进行人工养殖[91。西伯利亚鲟自 1996年首次被中国引进,居中国鲟鱼养殖产量的第 1位 。养殖方式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水库 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等多种模式[71。 鲟(Psephurus gladius)和达氏鲟(Ac enser 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 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 0 dauric );新疆地区有裸 腹鲟(A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 thenz )和西伯利亚鲟(Acipe凡ser baerii),其中长 江水系的中华鲟和白鲟是我国特有的物种[3j。鲟鱼 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物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 4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 4.1形态特征 称[41,是我国的名特优珍品,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 值高,鲟鱼肉和卵的蛋白含量高达18%和29%。鲟 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5]。另外具有“黑色黄金” 之称的鲟鱼籽酱是由鲟鱼卵加工而成,更是驰名中 外的高档食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_51。20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除对鲟鱼进行资源调查和人工增殖 西伯利亚鲟体呈长纺锤形[31,向尾部延伸变细。 口裂与其他鲟鱼相比较小,口前有四根吻须,吻须 形状为圆柱状,头部上端有喷水孔,下唇有断开处, 鳃膜相互断开,不连接,鳃丝部分外露,鳃耙数最多 为29t 1。体表裸露无鳞片,躯体有5行骨板,5行骨 板共有49~98枚,其中背骨板10~20枚,侧骨板 32 62枚,腹骨板7~l6枚fl1】。鲟鱼较小时骨板较锋 利,养成成鱼之后成钝状,并且在大骨板之间有很 多小骨板和颗粒。背部为灰色或黑褐色,幼鱼为墨 黑色或灰黄色,腹部扁圆,灰白色。西伯利亚鲟鱼体 鳍条总数为63~115,其中鳍条数为3O~50;腹部鳍 条数为16~30,臀鳍不分支,鳍条数为17~35。鳍条 都是不分支条的,其中头长占全长的14.1%~ 21.3%,吻长占头长的29.50%~47.6%,体高占全长 的9.0% 14.3%。西伯利亚鲟成熟个体一般体长95~ 研究外,人工养殖还是空白。我国第一个鲟鱼养殖 场1992年在大连瓦房店成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经过对黑龙江流域鲟鱼的研究开发和引进优良品 种,以及鲟鱼养殖技术研究和普及推广,养殖产量 及相关技术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养殖鲟鱼大国行 列同,现今我国已开展人工养殖的品种有西伯利亚 鲟、施氏鲟、达氏鳇、达氏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匙 吻鲟等用。 l 西伯利亚鲟的分类地位 学名:西伯利亚鲟;拉丁名:Ac erl3er baerii;分 类: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鲟科Acipenseridae[81。 125 cm,体重20~3O kg。 4.2生活习性 2地理分布 西伯利亚鲟分布于从鄂毕河至的科雷马河之 间的西伯利亚各条河流之中。在叶尼塞河、勒拿河、 西伯利亚鲟对水质要求较高,水体要清澈,溶 氧需求较高,环境安静,噪声过大可能引起其发病, 口 铁劈与暮铯 对光线也比较敏感 。另外其适应能力也较强,生活 的温度范围较大及能生长的pH值跨度也较大,是 一种广温性鱼类,能生存的水温为一4~30℃,最适生 长温度为l7~23℃。在冬季,西伯利亚鲟在冰下仍 然会不停觅食。 西伯利亚鲟因分布范围广,而且各地环境差异 较大,故其分为 种生态类型,分别是半洄游型、河 居型和湖河型pI。半洄游型种群是大部分时间生活 在海湾和河湾内,等到了繁殖季节则游到位于江河 上的游产卵场。河居型种群则在河流的中、上游的 河汊处生活,繁殖季节进入产卵场,产卵场一般位 于河流上游。湖河型种群栖息在湖泊中,到繁殖季 节,则会洄游到河道中进行产卵I81。 4.3食性和摄食 西伯利亚鲟食性为肉食性,主要以底柄动物为 主食,食性较广,在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区域摄食 对象存在差异 幼鱼则以水蚯蚓、摇蚊幼虫和软体 动物的等为主食,成鱼则多以甲壳类、小型鱼类以 及虾类为食 。性成熟个体基本不进食,产卵期间基 本是空腹。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刚孵化的水花开 始一般投喂水蚯蚓等,随后加以驯化,投喂配合饲 料。西伯利亚鲟在不同生活区域其吃食对象也不 同,如在鄂毕河中,其主要食物有毛翅目、蜉蝣和花 鲈等。在叶尼塞河三角洲地带,寡毛类动物和端足 类动物是其主食。在叶尼塞湾,端足类和软体动物 是其主食 。 另外西伯利亚鲟的吃食情况也与水温密切相 关,水温低于17 或高于23℃,其摄食强度明显 下降。冬天温度很低时,西伯利亚鲟虽有摄食,但是 量相当少,几乎不生长。当春季来临,水温不断升 高,其摄食强度不断增加,当水温为17~23℃时,其 吃食量达到最大,生长速度达到最快。 4.4生长 西伯利亚鲟是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的鱼类【3l, 生长最适温度为17~23℃,也可在严寒酷暑的条件 下生存,即便是寒冬水面结冰的情况下,其也能少 量摄食,缓慢生长,在温水中西伯利亚鲟生长较快。 夏季水温高达30℃甚至更高时,西伯利亚鲟才会 出现不适症状 。西伯利亚鲟总体的生长速度并不 快,也因区域、气候和水质环境的不同,生长速度表 现 差异,以体长为标准如在鄂毕河5龄个体全长 可达64 cm,在贝加尔湖5龄个体全长才57.3 cm, [ 《水产养殖))2013年第11期 相差达到6.7 cm。西伯利亚鲟生长速度还与地理位 置经纬度有关,生长速度以体重为标准计算表现 由西向东逐渐缓慢起来,把西伯利亚地区的西l"A ̄sJ 亚鲟转移到欧洲各个水域的则其个体的生长要加 快l 3】。如在贝加尔湖1龄个体西伯利亚鲟平均全长 23 cm-,平均体重45 g,2龄西伯利亚鲟个体平均全 长39 cm、平均体重221 g,把贝加尔湖1龄的西伯 利亚鲟鱼种移人波罗的海养殖后,于第2年底测量 发现其体长达到45~49 cm,体重420~510 。 4.5繁殖习性 野生鱼性成熟年龄都较长,西伯利亚鲟也不例 外。在天然水域中西伯利亚鲟的性成熟年龄一般雄 鱼为16~l8龄,雌鱼为18~20龄,怀卯量一般为30 万~60万粒,产卵周期一般为4年左右 。但在不同 的水域、不同气候和不同区域的条件下,其性成熟 年龄也会发生变化,在温水条件下,西伯利亚鲟性 成熟年龄大大提前ll12”1_,雄鱼性成熟在4龄左右,雌 鱼性成熟在6龄左右。每年春末夏初之际,西伯利 亚鲟上溯到河流上游进入产卵场,通过发出如琴音 的声音,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水温回升到19 o【二 时,在产生泡漩水,底质为沙砾的河段进行排卵受 精,受精卵为黏性、沉性的l 3l。受精卵的孵化与水温 密切相关,水温为18 0C时,孵化 ̄,-tl司一般为5 d。 人工养殖条件下,因饵料充足、营养丰富、水温 常年保持较高水平,故西伯利亚鲟性成熟年龄大大 提前l3j8t14]。人工繁殖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的,成熟度好 的亲本,体重雄鱼应达到4 kg,雌鱼6 k 左右,雌雄 比例应为1:1.2左右。在搭配分组前检查性腺成熟 度也是繁殖是否成功的关键一步,通常雄鱼可以通 过挤压,发育较好的雄鱼精液会流出,通过普通光 学显微镜观察精巢处于哪一期,对于挤不出来的雄 鱼和雌鱼只好采用挖卵器的方法_ l4l,取 相应的性 腺观察加以判断 。将选择好的亲本放入产卵池一 段时间后,进行人工注射催产针,所用催产激素主 要有鲤鱼的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 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一般采用二次 注射法,中间间隔10 h左右,效应时间为24 h左 右。亲鱼在产卵池相互追逐发情、产卵,用集卵器在 出水口收集受精卵,随后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出 西伯利亚鲟水花。孵化时对溶氧要求较高,应保持 在8 mg/L左右ll5】,应不断冲水使环道孵化池形成流 动水 ,受精卵不沉底,不粘附池壁等,保持水温在 《水产养殖}2013年第11期 铁 与暮佬 l8℃左右,5 d左右能出水花。 4.6苗种培育 高[23]。 池塘养殖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养殖方式,优点在 于可以随时放苗,养殖池塘易建成,更适合农户进 行养殖。缺点在于面积小,生态系统不稳定,水质易 变化,需加大管理力度,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 益 。 西伯利亚鲟水花孵化出来后放在椭圆形的池 子中暂养,保持池水流动[16I,此阶段水花主要靠卵黄 囊提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需借助流水的力量游 动。当卵黄囊消耗完时,出现了腰点之后,水花能正 常游动了则投喂开口饵料,一般是投喂水蚯蚓等ll 7l, 需经过多次的诱食才能成功。随着水花的长大,逐 工厂化养殖的优点在于是占地面积小、养殖用 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养殖周期因鲟鱼 渐以配合饲料代替,以驯化西伯利亚鲟苗种吃食饲 生长较快而变短,水质及相关养殖条件可控程度 料,完成苗种培育。在这过程中应注意时刻保持养 殖水体中较高的溶氧,及时清除死苗和清理污物, 保持水体清澈,水质良好ll8.。培育时还应注意苗种的 密度,根据苗种的大小,及时疏散养殖,保持密度适 中。 4.7成鱼养殖 鲟鱼成鱼养殖主要有几种模式:池塘养殖、工 厂化养殖、水库养殖、流水养殖、网箱养殖[19-221,根据 西伯利亚鲟的没有降河人海的习性,更易在水库或 者湖泊中养殖。西伯利亚鲟属广温广盐性鱼类[31,能 在大多水域中生存食性广,易养殖。我国幅员辽阔, 水域面积很大,但是南北气候也相差很大。而西伯 利亚鲟是广温性鱼类,尽管其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l7~23℃,但能在30℃及以上存活,在一4℃也能存 活甚至摄食DI。这表明我国南北方虽然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但都能进行西伯利亚鲟养殖,存在这个条 件。考虑这个繁殖时西伯利亚鲟需要的水温较低而 生长时在温水中较快,故结合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环 境优势,实现“北繁殖,南养殖”模式,充分发挥西伯 利亚鲟养殖产业的潜力,能使其得到更好,更快的 发展。 5养殖模式 从20世纪9O年代鲟鱼人工养殖起步开始,对 鲟鱼养殖模式也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在实际生产 养殖中加以应用,逐步形成了几种相对成熟的养殖 模式,分别是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大 水面养殖 。鲟鱼苗种培育主要是通过工厂化养殖 来实现,成鱼养殖根据各地的实际养殖条件及养殖 效益加以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各种养殖模式在合 适的条件下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网箱养殖主要是结合集约化养殖和大水面养 殖的优势,在湖泊、河流湾或者水库架设网箱进行 养殖,能极大提高养殖密度,从使养殖效益显著提 高,基本是自动控制,节省人力资源,是鲟鱼养殖模 式中一种最先进的养殖方式。但是缺点是投资大, 运行成本高 。 大水面养殖主要是指水库、湖泊的粗放型养殖 方式 ,鲟鱼大规格鱼种放入水库湖泊中,依靠大水 面的优势,节省饲料成本,但是回捕率较低。 参考文献: [1]马国军,李 莹,王丽丽.几种养殖鲟鱼的生物学性状比 较研究[JI.水产学杂志,2001,14(1):70—72. 【2】庞景贵,刘丽杰.世界鲟鱼类资源及其养殖前景IJJ.淡水 渔业,2002,32(1):53—55 [3孙大江编著.鲟鱼养殖技术f3]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2 『4】赵道全.世界鲟鳇鱼类资源状况及增养殖研究进展[J】.河 南水产,2000(1):30—32 [51刘家寿,胡传林.鲟鱼实用养殖技术——名特优淡水鱼 养殖技术丛书『M1.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66]宋迁红.我国鲟鱼养殖的现状与未 J1.科学养鱼,2005 (12):12 【7】冯广朋,庄平,章龙珍,等.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 展前景[JJ.海洋渔业,2004,26(4):317—320 【8】罗 刚.西伯利亚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J1. 畜牧与饲料科,2011,32(5):72 【91 Bronzi P,Rosenttlal H,Arlati G,et al1.A brief overview on the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turgeorl farming in Western and Central Europe[J].J Appl Ichthyol,1999,15:224—227 [10】Wei Q,He J,Yang D,Zheng W,et a1.Status of sturgeon aquaculture and sturgeon trade in China review based on two recent nationwide surveys[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 2004(20):321—332 [111卢迈新,黄樟翰,肖学铮,等.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 及养殖前景lJl_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4):280—287 【12]Sundararaj B,Vasal S.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con— trol in the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on in the female cat ifsh[J]. FishRes Board Can,1 976,33:959—973 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