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级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语言积存及运用。〔25分〕
姓 名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杳无消息 〔yǎo〕 鹤立鸡群〔hè 〕 深恶痛疾〔è〕 畸形〔qí〕 考 号 B.油光可见〔jiàn〕 抑扬顿挫〔cuò〕 粗制乱造〔làn〕 教诲〔huǐ〕 C.正襟危坐〔jīng〕 藏污纳垢〔gòu〕 广袤无垠〔yín〕 瞥见〔piǎo〕
D.窒 息〔zhì 炽烈〔chì〕 滞留〔zhì〕 锃亮〔zèng〕 2、以下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C 〕〔2分〕
A、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对 B、你们学校同学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对)
C、“实验中学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叮嘱我们一定要胆大心细。〔错〕 D、关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歪曲事实的做法,中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对〕 正确的一项是〔 C 〕 ( 2分 )
A.如果大家都保持优良的卫生习惯,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了。 修改:把“保持〞改为“养成〞〔错〕
B.为了避免空气质量不再恶化,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减排、限行等措施。 修改:把“避免〞改为“阻止〞。〔错〕
C.随着电脑文字输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修改:删掉“随着〞或“使〞。〔对〕
D、那里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修改:删去 “已经〞 (错) 4.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 A 〕〔2分〕
A、《藤野先生》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日籍教师。
B、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等
C、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5、对《使至塞上》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2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
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述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碰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境战事的关怀
6.名著:〔2分〕《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是由美国记者〔 〕所著,曾易名为《 》,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销量一度达到10万册以上。 7、结合语境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一缕阳光,就为大地洒下一点温暖; ,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一朵鲜花,就为人间献上一缕芬芳。 8、〔2分〕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波撒种的农民。
9、古诗文默写〔9分〕
1) 相顾无相识, 。
2) 黄鹤一去不复返, 。 3) ,江入大荒流。
4) ? 松柏有本性。 5) ,路远莫致之。
6) 《答谢中书书》一文通过生命活动为景色增添动感的句子
是: , 。
7) 《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喜爱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0.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略无阙处:____ (2)沿溯阻绝: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答案】10(1)阙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 (3)围绕(4)于是
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 (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13. 甲.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溪破其中出。 〔二〕〔15分〕那个冬天,那个人
1.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子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
2.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谁都不想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就会像刀子一样射进教室,离它近了,耳朵会闻声风在鸣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
3.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引燃,加上煤,把火墙烧热,一两小时后,才干将教室里的寒气慢慢赶走。
4.天天下午放学前,老师都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
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
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
5.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同学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 6.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害怕地举了手。一开始,老师没看见他举起的手,因为王才军还没有把手举过自己的头。
7.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
8.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答案。
9.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 10.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
11.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一下,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
12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真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
13.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14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换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
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15.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挂着生炉子时的煤黑,手也是粗糙不堪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
16.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
17.他看看我,点点头。
18.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天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
19.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
20.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21.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跺着脚取暖。
22.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23.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思念一个人,而且思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
选文〔4-19〕段,完成以下概括。(2分) 王才军:
A、4-11段 :主动举手要求生炉子
B、12-14段:生炉子病要求天天都生炉子
C、15-18段:考试成绩差、老师批评他 D、19段: 照旧生炉子
15.理解第13段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2分)
第一个“温暖〞:炉火使温度升高
第一个“温暖〞:王才军的热心使大家感动
16.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王才军同学(2分) 17.赏析15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王才军生炉子的西裤和被老师当众批评后的难堪。
18.“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我〞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作为次要人物衬托王才军的形象: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文章
真实感人。
19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那个冬天〞,有什么作用?(2分)
16.他学习差,不够聪慧聪明,有点羞怯,但却很有奉献精神,保持为大家生炉子,在被老师严厉责备之后,依旧没有怨言地生炉子,可见他宽容,真心为大家服务,很有牺牲精神。(2分)我们不应以成绩取人,应该看到他身上美好的德性。(2分)
19.三处提到“那个冬天〞,形成前后照顾;写出了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渲染了寒意;
写出了“我〞内心对王才军的怀念与敬意。(每点2分,写出三点给满分)
(三)说明文〔10分〕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 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 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 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答案】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⑥——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答案】计算时间差定位、依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度定位
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答案】不能,“至少〞说明“不少于〞,在句中说明必需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 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 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 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 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 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 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 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 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 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纳的是基于网 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依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 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 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 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依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 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 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 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依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 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 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 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 天线需要改善,必需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 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 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 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准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 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4.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3分〕
【答案】逻辑顺序,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或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写作〔40分〕
生命的长河,流过岁月的原野,春阳和煦,夏风凉爽,秋色绚丽,冬雨凄冷。猛然回首,总会发现,有过许多的人和事,成就了一道迷人的风光。体验感动、欣喜、自豪。。。。。固然美好;品味内疚、遗憾、愤慨。。。。也不失纯真。 请你以“那一天,我 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