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土勘察工程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岩土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岩土勘察工作主要是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只有细致、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一个准确、切合实际的数据资料,为工程设计的质量提供保障。文章就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勘察;问题;措施;地基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岩土勘察工作的好坏饿关系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合理性,因此是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岩土勘察是对工程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实现进行勘察,搜集各项岩土工程的参数并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有现场地质钻探、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现场原位测试等,为了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同时还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勘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岩土体长期受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因此比较复杂,不确定因素多,所以岩土勘察工作的难度大,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1 岩土工程新的认识
岩土作为支承体:岩土作为建筑物基础的承载主体,其承载力、变形、稳定性等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比如道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的建设,地基的稳定性、承载力等将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基础形式、工程造价、安全性等。
岩土作为荷载或自承体:载隧道、地下工程、基坑开挖等工程中,岩体自身即是荷载体又是承载体,因此其稳定性、变形是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岩土作为建筑材料:比如路堤的填筑、水利工程中的大坝、防洪堤等工程中岩土就是一种廉价、方便的建筑材料。此时除了对它的稳定性、变形等有一定的要求外,对其自身的性质、数量、施工质量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地质灾害的防治:近年来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那么对于这些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也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及岩土性质进行设计、施工。此外,地基的地震效应也是属于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环境岩土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的评价、废弃物的卫生填埋、土石文物的保护等,都与环境岩土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对于现代土工程来讲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但涉及天然的岩土,还包含各类人工岩土以及对自然岩土的改良、加固,比如通过加筋、注浆、碾压等方法增强土体的强度、稳定性、渗透性等。作为近年来新的技术,岩土加固与改良也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2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分析 2.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问题
以前采用查表的方法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但是我国面积巨大,地质条件也千差万别,仅仅几个表格很难归纳完全。因此,现行的规范已经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地基承载力的关系表删除了,并规定:勘察单位应根据试验和地区经验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参数。但是很多地区经验根本就不成熟,很多地区其实根本就没有建立地区经验,而是在老规范的基础上确定的,普遍存在比较保守的问题;此外,建立地方经验不是一时半会,或者一两家勘察单位能够完成的,而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设计、勘察等单位进行长期的试验才能建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很多地区根本就没有去实施,地方经验也就成为空谈,因此仍在变相使用老规范,有的甚至利用所谓的地区经验降低承载力值,这将造成严重的工程浪费。 2.2 地基均匀性评价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地基均匀性评价应该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但是对于普通的一般建筑,规范中仅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是没有说明具体的评价方法。有些勘察单位就直接套用高层建筑的评价方法,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基承载力、受力层层面坡度和建筑层数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第3.0.2条
规定,若三者不同时满足要求时,建筑地基须进行地基变形计算。 2.3 地震效应问题
丙类建筑可以根据地层凡值对拟建场地地层剪切波速进行估算,但是对于高层、大型等重要性的建筑则必须进行波速测试,要求通过钻孔来确定拟建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并判定场地的类别,这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及工程造价。但是有些单位可能是由于经济原因,或者勘察人员对地震效应的认识不够,对规范的理解深度不够,而往往只是简单的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另外还必须注意的是当地基处理后,其剪切波速也产生了变化,场地类型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在在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设计时往往容易被忽视。
对粉土及砂土按照《建筑地基抗震设计规范》(gb56001-2001)第4.3.3条在液化初判时,地下水水位深度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不可按勘察时水位采用。在地面下15~20m深度地层初判液化再按第4.3.4条进一步判别时,据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公式计算。 2.4 勘察方法不合理
由于很多勘察单位启用的年亲技术人员对勘探手段、设备、取土器的规格等缺乏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无法达到勘察的效果。比如没有定期的标定静力触探装备、未能严格控制贯入速率,有的甚至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时单纯的采用静力触探来取代全部勘察工作,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没有
清除孔底废土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与现场鉴别及土工试验成果相悖的情况时有出现。 2.5 勘探孔深度及间距
勘探孔的深度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形式及基础的形式不同而不同,比如对于一般的多层住宅建筑,勘探孔深度一般不小于15米便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而对于层数相同的框架结构建筑,由于柱的荷载大,其基础也大,有的甚至采用桩基础,15米的勘探孔深度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勘探孔的深度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在埋深较浅的密实碎石土或者岩层场地内的勘探孔深度较小,而在淤泥、松散回填土等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区域勘探孔的深度较深。因此,要求勘探技术人员事先对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出现错误的判断。
勘探点的间距与地基的复杂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遇到地基情况较为复杂时,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对勘探点进行加密,不得一味的从经济上、进度上考虑而不加密勘探点,以免不能准确的查明场地的地质情况,为今后的工程建设留下安全隐患。
高层建筑的勘探孔间距比一般建筑要小。但是实际上勘探孔的布置主要还是根据拟建场地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的,比如场地内有没有暗沟、软弱层、地下防空洞等,保证钻探所揭露地层能准确反映水平和垂直方向土质情况及地下水存赋形态等,而不是建筑物安全等级决定孔距。当然布孔位置也要考虑到拟建建筑物的条件,如在主体建筑角上、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处应有勘探点进行控制;
另外对于不同地貌交界处也应加密勘探。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勘探孔的钻孔深度总结如下:①对于天然地基:勘探孔深为基础埋置深度与地基压缩层厚度之和。一般情况下勘探孔深等于基础埋深再加上基础宽度的0.7倍。
②对于桩基:勘探孔深等于基础埋深、预计桩长及桩端平面三者之和。 3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也要求勘察人员必须对岩土工程有新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效的保障。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不仅仅需要求实的体现所勘察场地的底层组成、地下水、岩土性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更重要的是正确合理的对岩土工程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6).
[2]现代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治理新技术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3]杨漫熙. 浅谈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与手段[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