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

的研究

摘要:幼儿的天性使他们无法脱离自然和超越自然。因此,户外自主游戏应该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混龄段的户外自主游戏无疑是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在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快乐、自主、精力充沛、富有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全面发展。孩子可以积极地建立自我概念,积极健康地发展自己的情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断丰富和深化,在与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可见,混龄幼儿的自主户外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户外;混龄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的概念是指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不同,教师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不同年龄段(主要是3-6岁,年龄跨度在12个月以上)幼儿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数量集中在一起,共同进行教育的活动。

1.2 混龄自主游戏

混龄自主游戏即在游戏环境中,幼儿之间打破年龄的限制,和同龄或异龄伙伴一同在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主动地选择游戏类型、内容、场地及伙伴,并通过与同伴、材料、环境的交流自主发展其认知、情感、个性等的过程。

2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 2.1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时间安排不合理

混龄幼儿在户外的基本自主游戏时间无法保证,无法满足幼儿充分参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需求。对此,从老师们的讨论中可以了解到一两点:

老师1:“户外游戏场地大,材料多,都需要幼儿自行拿取,当幼儿创设需要的游戏环境时,已经花去了部分时间,而在收材料时,物归原处也需要时间,掐头去尾,我觉得幼儿真正的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游戏时间可以再长一些,孩子们还没玩多少就玩完了。”

老师2:“在混龄活动安排时,需要注重混龄的全面性,而不是固定与一个年龄段进行游戏,让幼儿充分得到与大中小三个年龄段游戏的不同感受,通过不同的游戏体验,年长的幼儿有帮助他人的机会,做出榜样;年幼的幼儿有模仿学习的机会,获取经验。”

总之,混龄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比孩子们需要的游戏时间短,覆盖不够全面,往往因为游戏不完整而造成幼儿不能进行沉浸式自主游戏,引起幼儿游戏体验的不满。

2.2 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空间创设缺乏科学性

首先,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区域的打造相对单一,主要表现在区域建设上缺乏创新。幼儿园通过学习和观摩来获取姐妹园的游戏经验,未能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环境特点进行创新,给孩子带来独特体验的自主游戏。

其次,区域之间缺乏联结性,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存在着不关注区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区域划分的情况。例如,各个区域间隔较远,玩沙玩水这类的探索区域与其他主题相隔甚远。当从事“小餐厅”或“游泳池”等主题游戏的孩子往往无法开始自己喜欢的游戏。例如,不能满足孩子要水才能洗碗,游泳的需求。正是由于不遵守区域之间的联系,才给幼儿游戏增加了许多不便。

2.3 教师对幼儿的游戏介入与回应不恰当

研究发现,部分教师的行为会影响他们在混龄自主户外游戏中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孩子的游戏氛围。

例如:孩子的游戏氛围会因为老师的存在而受到影响,幼儿在游戏时,教师有目的的观察某个区域,捕捉幼儿的游戏行为,此时幼儿发现教师在观察自己,会不自觉地想自己玩的是否正确,根据老师的反应,调整自己接下去的游行行为。虽然老师没有直接介入,但是老师的行为对幼儿游戏氛围有影响。比如幼儿在游戏时,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在玩水,探索水的流动,而老师的过多关注,可能会使幼儿想起教师对生活常规的培养——不玩水,不浪费水等,于是幼儿的行为发生改变,不进行继续探索。

3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的具体表现

3.1 游戏前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对游戏氛围的营造

教师的工作状态、对幼儿的态度与教师的情绪关联甚密。教师应时常保持积极的情绪,学会隐藏和调节消极情绪,为幼儿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积极情绪的表现即教师要亲近、尊重、鼓励幼儿。

亲近和尊重幼儿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首先,教师要亲近幼儿游戏,让幼儿感受到教师与其同在。教师任何询问的语言、靠近的肢体对幼儿来说具有无限的魔力,使幼儿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自我的探索。其次,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游戏。“任何事情,教给孩子,我们就要相信孩子。”自己做,不急功近利,不冷嘲热讽,是教师尊重幼儿游戏最基本的表现。处于任何班级、年级的幼儿都有一颗期盼关注的心,因此,教师需要放松自我,以较为平和的态度给予幼儿游戏足够的亲近和尊重,如此,幼儿和教师方可在游戏中寻找到较为舒适的相处方式,游戏氛围亦更加和谐。

3.2 游戏中合理创设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区域

确保区域多样性。区域的多样性让孩子可以选择更多的区域,更丰富的游戏形式和内容,更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对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区域的数量与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地位不成正比,而应根据幼儿全面发展的

指标进行合理划分,要全面、丰富。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和幼儿的发展目标、发展水平和游戏喜好,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幼儿创意游戏区,为幼儿的混龄自主户外游戏增添各种色彩。

3.3 师幼互动关注技巧,有效介入混龄游戏

注重语言交际的艺术。沟通的过程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的过程。教育者可以走近幼儿游戏,主动询问幼儿游戏情况,了解幼儿游戏概念,拉近与幼儿游戏的距离,或者教师自己也可以向“弱者”寻求帮助。教师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尽量向孩子介绍积极正面的词汇,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孩子的表现力,学会为孩子“留白”。总之,教育者要抛开自己的处境,在与孩子的关系上真正平等,在精神上相互联系,在情感上相互帮助,在学习上共同进步,才能更贴近孩子。

教师建立期望。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不是教师居功自傲的过程,亦不是妄自菲薄的过程,教师反思追求的并不是“是与非”的命题,而是如何更好的问题。在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反思之后,必然会存在着更多的情境假设,会有更多的再来一次。幸运的是,教育事业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是一个长期性、长效性的工程。因此,教师需要在反思“对与不对”的基础上,建立“好与更好”的期望,在对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较为贴切的目标,有所期待,并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变与尝试。这种期待可以是教师对自身的,也可以是教师面向幼儿的。

4 结论

幼儿自主性的价值越来越被发掘,也越来越关注幼儿自主性的表象。实践表明,自主游戏对幼儿自身和整体发展、当前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自主户外混龄游戏打破不同年龄、班级、游戏级别的限制,让更多的孩子以开放的形式一起玩,让孩子的游戏真正自主。但是,在强调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和作用。教育者需要为孩子们的游戏扫除障碍,同时还要确保孩子们的游戏不被打扰。因此,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顺利进行、完美收官,都离不开幼儿的支持和帮助。老师。本文探讨了混龄户外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策

略,研究希望丰富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幼儿游戏的教师支持理论,为教师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参考文献

[1]问道方圆,寻求教研的力量——以“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师介入方式——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支持策略”教研活动为例[J]. 黄芳. 教育观察. 2020(12)

[2]教师干预下游戏故事的运用对大班幼儿认知水平的影响[J]. 崔玮. 中外企业家. 2020(17)

本文系2021年度周口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观

察行为现状的研究》(课题编号:zkjy21121006)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