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2期 江汉石油科技 Vo1.17 No.2 2007年6月 JIANGHAN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2o07 建深1井0273.i mm套管固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艾道安韩永友 (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公司) 摘要建深1井是集团公司在川东鄂西地区的一口重点探井,三开钻进到3815m井深后下 入蚴3.1mm套管固井,固井完井作业难度大。通过技术研究、完善技术措施、加强措施的落实和 监督,精心组织施工,下套管作业顺利,固井质量良好。层次固井是江汉固井最深、也是南方勘探开 发公司在该地区 273.1mm套管固井最深、质量最好的一口井。 主题词钻井 固井套管 固井质量 建深1井是江汉钻井公司70130钻井队施工的 一口集团公司重点探井。在上一层次cI'339.7mm 管固井。本层次固井是江汉固井最深,也是南方勘 探开发公司在该地区西273.1mm套管固井最深的 口井。它具有:03#t:眼与套管环空间隙小、裸眼并 段长,下套管作业难度和风险大;②单级固井水泥封 一套管固井中由于套管质量等问题,导致套管没有下 到设计井深和套管脱落事故,经修改设计后在 1776.78m侧钻至3800m井深,下人中273.1ram套 固段长,地层承压能力低,易发生井漏;③井眼上下 }I I __J 表层套管 580 00mmx299 66 65Omm×30Om 泥面返高0mj 技术套管1 0 J —芝 =一339 7mm ̄l 766 78m 444 5mm ̄l 768m 溶泥面返高0m1 技术尾营 ———i 273 1 mmx3794 56m 泥面返高0 图1井身结构示意图 温差大,对水泥浆综合性能要求高等难点。 为了确保这口井固井万无一失,公司从上到下 高度重视,做到了井眼准备、完井准备落实充分;技 州研究所等院所的固井专家在达州召开了专题技术 第一作者简介科科长。 艾道安,男,1987年毕业于重庆石油学 术措施细致、完善;并应用固井设计软件对施工参数 进行优化设计;邀请了南方公司、胜利固井公司、德 校钻井专业,工程师,一直从事钻井现场固井工作,现任技术 ・42・ 江汉石油科技 第17卷 研讨会。该井于2006年l0月13日固井施工,施工 顺利,固井质量良好。 三开钻进过程中无垮塌及阻卡等复杂情况,在 1776.78m侧钻后,起下钻在套管窗口处有阻卡现 象;窗口处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1.51—1.53g/ cm 。在钻进到3775m处钻井液密度1.33g/cm 有 渗漏性漏失,每天3—4m3。最大井斜3.33。井深 3036.42m。 1基本数据 1.1固井数据 井深:3798m; 套管下深:3794.56m; 固井目的:封固上部易漏、易垮塌地层,满足天 1.6井底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见表3 1.7地层承压能力试验 然气井工程安全要求,为下部钻进创造有利条件。 固井方式:单级固井,要求水泥浆返出地面。 水泥浆体系:低密度+常规密度淡水水泥浆体 系。 2006年5月17日关封井器,用井筒泥浆(密度 1.25 g/cm ̄)对套管试压至8MPa,稳压lOmin不降。 地层承压能力为当量密度1.53g/'cm ̄。 6月13日对1766.78m(断口)进行地层承压能 力试验,用井筒泥浆(密度1.30 g/ear3)对地层憋压 至4.3Mpa破裂。地层承压能力为1.51—1.53g/ 1.2井身结构示意图(见图1) 1.3套管柱设计 1.3.1强度校核见表1 1.3.2套管串结构 浮鞋+2根套管+浮箍+2根套管+浮箍+套 管串+联顶节 1.3.3 扶正器安放位置和数量 c (当量密度)。 9月28—30日调整到1.50g/era 泥浆堵漏后提 承压,达到套管鞋承压当量密度1.8Og/cm3,井底承 压当量密度1.63g/era 。 lO月l一2日调整到1.50g/'cm。泥浆堵漏后再 由于套管环空间隙小,裸眼段较长,侧钻窗口 小,下套管时裸眼井段没下扶正器,在套管重叠段下 入20只刚性套管扶正器。 1.4完钻时钻井液性能见表2 1.5钻井井下情况 表1强度次提承压,达到套管鞋承压当量密度1.73g/cm3,井 底承压当量密度1.61g/ear。,用排量25L/S建立正 常循环,泵压4.5 MPa。 2固井难点 校核 表2完钻时各钻井液性能 表3井底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 第2期 艾道安等:建深1井西273.1mm套管田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43・ (1)单级固井水泥封固段长,地层承压能力低, 容易发生井漏导致水泥返高不够。 (2)迅速接方钻杆循环处理,正常后再下套管。 否则,起套管后通井,再下套管。 4.2若下套管过程中发生井漏 (2)水泥封固段长、上下温差大,对水泥浆综合 性能要求高。 (3)固井施工压力高,安全风险大。 (1)首先及时上报,并测量漏速。 (2)漏速不大时,控制下放速度下套管到底后, (4)套管尺寸大、环空间隙小、悬重大,裸眼段 进行堵漏处理再固井。 长易粘卡,下套管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风险大。 (3)漏速较大时,现场讨论处理方案后定是否 (5)替浆量大,容易窜槽。 3主要技术措施 (1)井眼准备方面,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应无沉 沙、掉块。打好电测口袋,满足电测及下套管要求。 (2)使用性能稳定充足的隔离前置液体系,要 求在环空界面接触时间超过10rain,达到有效冲洗 固井界面、隔离钻井液与水泥浆,提高浆体顶替效 率。 (3)采用双凝双密度低失水水泥浆体系,3000m 以浅为缓凝低密度低失水水泥浆体系,稠化时间 300—360mln;失水小于100ml。3000m以深为低失 水常规水泥浆体系,稠化时间200—240min;失水小 于100ml。水泥浆体系以防漏和低失水为目的。 (4)利用固井设计软件进行平衡压力固井施工 设计,优选注、替水泥浆及泥浆施工参数(用量、密 度、排量、压力)。 (5)对下套管、循环和注替水泥浆过程中可能 发生的复杂情况,提前做出复杂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6)认真做好水泥浆、隔离液、泥浆闻的抗污染 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7)固井前严格按照钻井及固井施工设计要求 做好地层承压试验达到了当量密度1.65—1。70r,/ 3em。 (8)固井注水泥时采用批混过度罐,保证注水 泥密度均匀和固井施工安全。 (9)强化地层承压试验和通井、模拟通井技术 措施。 (1o)使用50m 加重顶替钻井液,降低施工压 力。 4工程风险与应急预案 4.1若下套管遇阻 (1)严禁强行下压,多上提活动;同时及时上 报。 继续下套管和固井。 4。3若固井过程中发生井漏 (1)控制施工排量强行施工,并做好施工数据 记录。 (2)固井候凝测声幅后,从井口返挤水泥。 4.4下套管过程中套管钳坏 首先要上下活动套管,同时要及时更换备用器 件或及时抢修。 4.5下套管过程中中途顶泵或循环时 要求接卸循环头、方钻杆等操作动作迅速,同时 要不停地活动套管防止粘卡。 4.6固井施工中供水、供气、注水泥及替浆计量突 发事情应急预案 5完井准备及固井施工要求 5.1西南项目部及固井公司 (1)作好入井附件及井I::I T具的检查保养和配 套工作,现场人井附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2)专人监督套管附件入井及下套管作业。 (3)对固井施工设备进行全面维护保养,保证 固井注水泥浆连续,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前做好水泥浆试验、大样复查和抗污 染试验。 (5)车辆进场后,合理摆放,要灵活机动,能应 付复杂情况的发生。 (6)固井设备及管汇合理连接,对设备进行试 运转,确保施工连续。 5.2并队 (1)对到场套管按技术规范逐根进行清洗、丈 量、洗扣、通径、编号检验,不合格套管严禁入井。 (2)在通井及模拟通井前,应对重点设备如:三 台泥浆泵、钻机游动系统、传动系统、刹车系统、柴油 机、发电机及高压管汇等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保 养。 (3)电测后,要求小钻头通到小井眼后再用大 ・44・ 江汉石油科技 第l7卷 钻头原钻具通井,对起下钻挂卡井段采用冲、划等措 施,确保井眼畅通。 (4)作好地层承压能力试验,提高承压达到当 量密度1.65—1.70g/cm3。 (5)提承压后进行下套管模拟通井(分两次)和 原钻具通井。钻具组合:@279.4mm钻铤3根+ 28.6ram钻铤3根+ 127ram加重钻杆4柱+ 低密度水泥浆的试验条件:实验温度85cI=,试 验压力26MPa。 ①水泥浆设计性能 水泥浆密度:1.35g/cm ̄;自由液含量:<0.5%; API失水:<100ml; 初始稠度:<20BC;稠化时间:300—360rain; 24h抗压强度: ̄6MPa。  ̄127mm钻杆。并制定好模拟通井措施。 (6)使用规定的套管丝扣密封脂均匀涂抹在套 管公扣上。浮鞋、浮箍及下部6根套管用强力胶粘 结。下套管时严格按规定扭矩上扣,并防止错扣、粘 扣。 (7)下套管前套管服务队对所有的设备、工具 认真检查,并有备用和应急预案,确保下套管顺利安 全。 (8)每下1O根套管必须灌满泥浆后,才能继续 下套管作业。 (9)严格控制套管下放速度,单根下放速度不 小于0.5rain,防止压力激动,导致井垮及井漏等复 杂情况发生。同时要求观察套管悬重变化和井口泥 浆返出情况。 (10)下套管中途按技术要求在2500m处顶泵 一次,套管下到位后先灌满泥浆小排量开通,再逐渐 增加至正常排量循环,洗净井内沉砂和浮泥饼。 (11)作好固井储水、供水工作,现场储备同一 类清水120m3,保证供水设备正常和在施工过程中 能连续供水。 (12)协助固井施工作好替浆罐面、冲数计量工 作。 (13)一起协作作好施工中应急处理及施工后 数据统计工作和井口交接。 6固井施工概况 6.1前后置液设计见表4 表4前后置液设计 6.2水泥浆设计 (1)低密度水泥浆体系设计性能要求与室内实 验 ②室内实验结果 水泥浆体系配方:三峡G级水泥+现场水+缓 凝剂+降失水剂+分散剂+漂珠+微硅 水泥浆密度:1.345r,/cm;自由液含量:0.1%; API失水:78ml;初始稠度:17BC;稠化时问:348min/ 85℃;24h抗压强度:llMPa。 (2)常规水泥浆体系设计性能要求与室内实验 试验条件:实验温度85%,试验压力60MPa。 ①水泥浆设计性能 水泥浆密度:1.90g/cm。;自由液含量:<0.5%; API失水:<100ml;初始稠度:<20BC;稠化时问: 200~240min;抗压强度: ̄>14MPa;SPN(水泥浆性能 系数):<4。 ②室内实验结果 水泥浆体系配方:三峡G级水泥+现场水+分 散剂+缓凝剂+降失水剂+消泡剂 水泥浆密度:1.90g/cm ;自由液含量:0.1%; API失水:70ml;初始稠度:15BC;稠化时间:228min; 抗压强度:21.6MPa。 (3)水泥浆、隔离液、钻井液污染性实验结果见 表5 6.3注水泥设计 (1)水泥用量设计见表6。 (2)水泥浆压稳设计见表7。 (3)替浆量计算见表8。 6.4 流变学计算见表9 6.5注入流体数量、施工排量及时间见表1O 6.6固并旖工情况 (1)单机单泵水泥车试压20MPa,稳压5rain。 (2)注前置液10m3+10m3(冲洗液和隔离液)。 (3)水泥车混配并泵送低密度水泥浆72m 。 (4)水泥车混配并泵送尾浆水泥20 。 (5)倒闸门,大泵释放固井胶塞。 (6)大泵替浆178ms。(其中1.55g/cm3重泥浆 50 m。)。 (7)水泥车替清水至碰压9~12 MPa。 第2期 艾道安等 建深 井 : 奎鲎堕壹蕉 堑壅垦廛旦 :笪: 表5水泥浆、隔离液、钻井液污染性实验结果 表6水流用量设计 平均井径32.15(cm) 水泥封固段长3800(m) 环容附加系数0.O0(%) 低密度水泥浆量60653(L) 高密度水泥浆量27211.5(L) 送井水泥量91.02(t) 平均环容22.63(L/m) 水泥塞体积1891(L) 水泥浆附加量O(L) 低密度水泥量55.14(t) 高密度水泥用量35.88(t) 配浆用水量41360+15820(L) 管柱结束深度(m) 外径(衄) 壁厚(衄)段容积(L) (8)泄压检查浮箍、浮鞋的密封情况良好。 (9)开井候凝72h后测声幅。 甩钻7 固井质量见表1l 质钻井液、昙 前置液、低密度水泥浆界面清晰,环空返祟 8分析与总结 。 刀 l 屈、当日 左右岂堡 妻塞: 耋 罡妻 cm 说明顶替效率较好,没有明显的窜槽现象。 ,(1)建深l井该层次套管固井成功,固井质量 … ……………………— ・46・ 江汉石油科技 第17卷 表9流变学计算 表1O注入流体数量、施工排量及时间 表l1建深1井声幅数据表 口井,也是南方勘探开发公司在该地区同层次最 深、固井最成功的一口井。 一(2)采用了双凝双密度低失水淡水水泥浆体 系,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及水泥外掺料、外加剂优 选,自行研究开发了一套性能稳定、相容性好、失水 低、强度高的低密度淡水水泥浆体系,突破了江汉以 往一直采用密度1.42~1.50 r/ear ̄的瓶径,首次低 于1.40 g/cm3开发了1.35 g/c 的低密度水泥浆 体系,24h强度达到了11.6 MPa。固井结果检测全 井低密度封固段合格以上,良好井段为70%以上, 表明该体系在温度差异大的情况下稳定性能良好。 其成功应用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固井 技术水平,更是为我们在固井技术方面开拓创新起 了—个好步。 (3)在完井准备和下套管技术措施的完善,各 工序各环节工作的细致和坚持求稳不求快,充分落 实的指导思想是这次在复杂井况下顺利下入套管和 固井质量评价:水泥浆返出井IZl,候凝72h后声幅检测 固井质量良好。 固井成功的前提保障,也是我们今后完井工作中值 得借鉴的。 (4)为了固好这IZl井,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特别 良好,不仅为下部钻井施工奠定了一个好的平台,同 时也使江汉固井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口井是 江汉固井在 273.1mm套管固井最深、难度最大的 邀请南方公司、胜利和西南等固井公司、德州钻井所 (下转第58页) ・58・ 江汉石油科技 第17卷 外径Do=813ram,壁厚 =18.9mm。最终扩孔直径 D。=1067mm。管道入土(钻杆出土)角 =6。(0. 10472弧度),出土(钻杆入土)角 =10。(0.17453 弧度)。穿越深度H1=H2=16.67m。 (3)从绞盘计算法的公式可以看出:作为水平定向 钻穿越工程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导向孔质量对最终 的回拖力影响巨大。导向孔的弯点越少,回拖力越 低。 实践证明,在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最大回拖 力是各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穿越曲线、扩孔工 艺、泥浆性能、管道规格、发送方法等等)共同作用 的结果。完全的卸荷拱作用或单纯的净浮力作用都 不太可能。本文所论述的三种计算方法都是属于估 按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法,取 =0.25,将有关数 据代入公式(5),求得最大回拖力zI衄=866kN。 按净浮力计算法,取 =0.65, =11.5,将有 关数据代入公式(8),求得最大计算回拖力 712kN。 = 按绞盘计算法,取 。=0.15,/z 0.25,rm=11. 5将有关数据代入公式(11)一(14),求得: = 271kN, =452kN,Tc=584kN, =706kN。即最 算,对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绞盘计 算法的力学模型和计算结果都与实际工况比较接 近,如果穿越曲线出现偏差或需要绕避障碍物,需要 根据实际穿越曲线采用逐点前推的方式对各弯点处 的回拖力进行计算,并最终确定最大回拖力。本文 大计算回拖力 =706kN。 实际回拖力 =681kN。 推荐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穿越管段的回拖力计算。 5 结出: 论 参考文献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对工程实例的计算,可以看 1栾希炜,陈同彦,王文成.外钓岛一册子一镇海海底管道 穿越工程中的技术创新.石油工程建设,2002,(4):40— 42. (1)虽然卸荷拱土压力计算法的基本立足点是 粘土、亚粘土、黄土、岩石层中存在的卸荷拱作用,但 由于水平定向钻穿越的工艺特点和泥浆的护壁作 2颜纯文,D.Stein.非开挖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地 震出版社,1999:71. 用,公式(4)或(5)不宜用于这些地层的回拖力计 3柳金海.不良条件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手册.中国物价出 算。而对于塌孔可能性较大的砂层、卵石层,公式 版社,1992:26—28. (4)或(5)的符合性较好,说明泥浆对穿越地质有一 定的改良作用。 (2)在导向曲线和扩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采 4刘大鹏,尤晓伟.土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5:197~204. 5 Technical note: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gIlided bor- ing with PLEXCO pipe.Trenehless Teehnoloyg Bulletin No.1.1999:19—20. 用净浮力计算法和绞盘计算法计算回拖力都可以取 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而且,从两种方法的对比可以 看出,绞盘效应对穿越管段回拖力的影响客观存在。 合理确定净浮力计算法的摩擦系数可以使两种计算 方法达到等效的水平。 (编辑云帆) (上接第46页) 及长江大学等固井专家在达州专题召开了建深1 井、龙8井固井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下套管安 全措施、固井施工中前置液用量、水泥浆稳定性及低 封井器挂坏,暴露出在完井工作中还要不断地积累 经验。 C6)合理组织和各单位通力协作是落实各项技 术措施和完井工作的关键。 (编辑云帆) 密度水泥浆外掺料优选、顶替排量选择和平衡压力 固井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5)下套管完井口座套管挂时,座挂萝卜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