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编版⼆年级下册语⽂教案:12 寓⾔⼆则《揠苗助长》
12 寓⾔⼆则《揠苗助长》教学⽬标
1.会认15个⽣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2.在朗读中感知课⽂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通过读句⼦,说出每组句⼦的不同。难点:懂得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教学准备
教师:⽣字词卡⽚,多媒体课件,课⽂内容的录⾳或录像。学⽣:预习⽣字新词。⼀、激趣导⼊,板书课题
1.出⽰“⽲苗”图⽚,介绍⽲苗的⽣长规律。(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起来学习⼀则有关⽲苗的寓⾔。(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初读寓⾔,认字读词
1.⾃读寓⾔,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字。2.读⼀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中能组成什么词语。3.指名认读课⽂中由⽣字组成的词语。三、学习寓⾔,理解寓意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1)指名4⼈各读⼀⾃然段。(2)完成填空。
出⽰:古时候有个⼈,因为巴望⽲苗____________,就把⽲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学⽣交流,指名回答。)3.精读体悟,明⽩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到课⽂的语⾔⽂字中。接下来,
⽼师请⼤家⽤⾃⼰喜欢的读书⽅式,或轻读,或默读,⼀个⾃然段⼀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①出⽰第1⾃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很⼼急?(“巴望”“天天”“⼀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焦急的⼼情呢?c.出⽰句⼦:“他在⽥边焦急地转来转去。”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较两个句⼦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很着急)②出⽰第2⾃然段,体会“筋疲⼒尽”。
a.这个⼈是怎样把⽲苗拔⾼的?他⽤了多长时间?
扣住“⼀棵⼀棵”(展⽰图⽚),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苦。扣住“从中午⼀直忙到太阳落⼭”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尽”,理解词意,感受他⾮常地累与⾟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棵⼀棵拔⽲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的⾟苦、筋疲⼒尽。先⾃由练读,再分男、⼥⽣读。③出⽰第3⾃然段,体会“⼒⽓总算没⽩费”。
a.谁来读⼀读这⼀⾃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累⼜⾼兴)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起边读边做动作。④出⽰第4⾃然段,体会“⽲苗都枯死了”。
a.“明⽩”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苗都枯死了”?
(因为⽲苗只能⾃⼰慢慢地⽣长,把⽲苗往⾼⾥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苗都枯死了。)b.指导朗读。⑤⼩结寓意。
⽲苗⾃有它的⽣长规律,⼈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⑥拓展讨论。
出⽰讨论题⽬,让学⽣任意挑选⼀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的邻居,你在⽥⾥看见这个⼈在拔⾼⽲苗,你会怎样来劝他?假如你是这个⼈的孩⼦,你会对这个⼈说什么?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简意赅⼜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想:在⽣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格中的“筋”“疲”2个⽣字。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下⼤;“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4.学⽣在⽥字格中描红、临写。五、梳理板书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急于求成经过拔苗不顾⽣长规律结果枯死事情变糟
⼆年级下册语⽂教案-12寓⾔⼆则第⼆课时揠苗助长⼈教部编版
单县启智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学期⼆年级语⽂教案
⼀、情境导⼊,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三、熟读精思,)交流,理解词语:焦急。
巴望:巴望我们还可以说是(盼望、期望、希望、渴望))真是个⼼急的农夫,谁。
酸背痛了,他还在_______(齐读⼆真是个夫讲明
⼆年级下册语⽂教学设计-第12课《寓⾔两则之⼆揠苗助长》⼈教部编版《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标题:
部编本教材⼆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2课《寓⾔两则之⼆揠苗助长》★教学⽬标
1.认识“焦、筋、疲、喘、截”5个⽣字,会写“筋、疲”两个⽣字。
2.朗读课⽂。能⽤⾃⼰的花说出“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的意思。3.⽐较句⼦的不同,能体会词语“焦急”在句⼦中的作⽤。学习重点:
学习⽣字,朗读课⽂,能说出寓⾔的意思。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词⽣动准确的写作特点。理解寓⾔的寓意。★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巴望⽲苗长得快些,就把⽲苗⼀棵⼀棵往⾼⾥拔,结果⽲苗都枯死了。这则寓⾔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会把事情办坏。
这则寓⾔条理清楚,语⾔通俗易懂,通过对⼈物语⾔、⼼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物形象。⽤词⽣动准确也是这篇课
⽂的突出特点,如“他巴望⾃⼰⽥⾥的⽲苗长得快些,天天到⽥边去看。”把种⽥⼈焦急的⼼情形象地展现出来。⼜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急切的⼼情。★学情分析
⼆年级的孩⼦,具备⼀定的阅读理解能⼒,但是仍然是形象思维为主体,因此,在本篇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设计的问题要贴合学⽣的⽣活实际,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要利⽤好学⽣的好奇⼼,教会学⽣学习的⽅法。★教学理念
《揠苗助长》是⼀则传统寓⾔。它展现了⼀个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可笑的农夫形象。让学⽣明⽩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透过这个短⼩的故事,让学⽣明⽩深刻的道理,对于⼆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来说,有⼀定的难度。所以我从学⽣感兴趣的提问⼊⼿,通过阅读讨论情境,感悟到寓意。这不仅仅关注到学⽣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都获得阅读的收获,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法设计
⾃主探究、⼩组合作、朗读感悟★教学流程设计
⼀、激趣导⼊、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么?今天⽼师给⼤家带来⼀个好听的故事,名字是《揠苗助长》。
2.请⼤家拿出⼿和⽼师⼀起写“揠”是提⼿旁。意思是“拔”,“助”是帮助的意思,说能把这四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你们看,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就是这个成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法哦。)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么?⼆、初读课⽂、随⽂识字
读要求:⼤声朗读课⽂,要读准字⾳,读通句⼦,遇到难度的句⼦要多读⼏遍,边读书边标出⾃然段序号,思考:课⽂讲了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这篇课⽂共分为⼏个⾃然段?找同学分段朗读课⽂,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会⼉要给朗读的同学作出准确的评价。1.指名读第⼀个⾃然段,然后纠正字⾳。
(1)出⽰“巴望”,指名读词语。谁能给巴望换个词语?根据换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巴望”的意思是“渴望、特别的希望”。(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法)种⽥⼈希望什么呢?谁能⽤⽂中的话来说⼀说。(2)出⽰“焦急、⾃⾔⾃语”。
“⾃⾔⾃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语”说⼀句话?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焦”这个字呢?(学⽣⽤不同的⽅法识记)“焦急”的意思是什么?出⽰句⼦:他在⽥⾥转来转去。他在⽥⾥焦急地转来转去。
对⽐读⼀读,你⽐较喜欢哪个句⼦?为什么?(学⽣朗读思考、讨论回答,师总结:作者⽤这样准确⽣动的词语,让我们⼀下⼦就体会到了农夫着急的⼼情。)那你能把农夫着急的⼼情读出来吗?(⽣练习读、展⽰读,互评)(3)谁能说⼀说这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他想啊想,终于想到了⼀个好办法,是什么呢?找同学接着来读。(⽣读2.3⾃然段,⽣评)。教师重点讲解“得”这个多⾳字。(1)他的办法是?(往⾼⾥拔)他累得?(筋疲⼒尽)出⽰词语“筋疲⼒尽”,问:什么是筋疲⼒尽?什么样的劳动会使⼈筋疲⼒尽?他⼼情怎么样?
(2)指导朗读第2.3⾃然段,要读出农夫的⾼兴。谁来试⼀试,可以加上动作来读。(3)谁能说⼀说这两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3.农夫这么⾟苦,终于帮助⽲苗长⾼了。结果呢?齐读最后⼀个⾃然段。(1)结果⽲苗都?
(2)为什么⽲苗会枯死呢?
4.课⽂同学们读得很流利,现在⽣字宝宝已经准备好考考同学们了,你们准备好了么?出⽰词语:巴望焦急筋疲⼒尽喘⽓⼀⼤截枯死
(指名读、分排读、领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喘、截”两个字?
5.恭喜同学们通过考验。现在请同学们把⽣字宝宝们送回课⽂中,再次朗读课⽂。出⽰再读要求:
放声朗读课⽂,注意要读出⾃⼰的感情,并练习说⼀说课⽂主要讲了⼀件什么事?(1)⽣练习朗读。
(2)⽣练习说课⽂的主要内容。(3)出⽰练习,学⽣练习说⼀说。
古时候有个⼈,因为(),所以(),虽然他(),可是()。
⽅法总结:把每个⾃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说⼀说,就可以组成课⽂的主要内容。三、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1.课件出⽰:农夫的⼉⼦看到⽲苗都枯死了,飞跑回去告诉⽗亲。农夫根本不信会有这样的事发⽣,他连忙跑到⽥⾥。到了⽥⾥,农夫看到枯死的⽲苗,农夫()地说:“”⼉⼦()地说:“”。最后,寓⾔⽼⼈出现在⽥边,他()地对农夫说:“”。2.读了这则寓⾔,你们明⽩了什么道理?
3.师总结寓⾔的道理。(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往往会坏事。)板书:急于求成反⽽坏事4.在我们的⽣活中,你们知道哪些事就想“揠苗助长”⼀样急性⼦却办坏了事呢?(⼩组讨论,集体交流)四、指导书写出⽰“筋、疲”
1.现在是⼩书法家时间,今天第⼀个写的是“筋”,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组个词?说⼀句话?2.说⼀说书写“筋”,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说⼝诀(⽵头上半格中间,横折钩在横中线,⽉⼒靠拢向中间。)学⽣书空,认真观察,在书中书写。4.观察“疲”,学⽣交流识记⽅法和书写注意。
5.师范写,说⼝诀(半包结构⽪⾥⾯,撇长竖短捺顿抬)学⽣书空,认真观察,在书中书写。
6.⽣练习规范书写,展⽰台展⽰学⽣书法作品,全班点评。
师总结:我们写字也⼀样,要扎实苦练,循序渐进,千万别像课⽂⾥的农夫那样急于求成,反⽽坏事。五、作业布置
1.中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寓⾔故事,课后同学们来读⼀读《掩⽿盗铃》和《刻⾈求剑》这两则寓⾔,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
2.课后,把这则寓⾔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把寓⾔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其他寓⾔故事读⼀读,并从中获得⼀定的启⽰。★教学反思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具有篇幅短⼩、内容⽣动有趣的特点,是学⽣喜闻乐见的⼀种体裁。它通过⼀个明⽩易懂的⼩故事告诉我们⼀个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的特点,让学⽣能更好地学习课⽂,感悟道理是⾮常重要的。上课伊始,我和学⽣⼀起写课题,并教会学⽣理解词语的⽅
法。理解课题的意思后,引导学⽣发问:“为什么要帮助⽲苗⽣长呢?怎么样帮助的?”等等的问题,激发学⽣的好奇⼼,引起兴趣为全篇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学⽣初读课⽂,整体感知后,我采⽤随⽂识字的⽅法和学⽣⼀起边读⽂边学习⽣字新词边理解课⽂,做到字不离⽂,⽂不离字。抓住关键词“巴望、焦急、⾃⾔⾃语”理解农夫希望⽲苗快快长⼤的⼼情。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并加上动作、表情,抓住“筋疲⼒尽、喘⽓、⼀⼤截”体会拔苗的⾟苦,让学⽣联系⽣活实际想想什么样的劳动会让他筋疲⼒尽?读这⼀段的时候,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指导学⽣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利⽤多种学习⽅法学习⽣字、理解新词。
拓展部分安排推荐阅读,拓宽学⽣的阅读视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