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难点
引导学生平时多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较多,因此在生字教学中,可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先出示生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老师对生字的字形、写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小组活动,来检验学生学习生字的识记情况,要求基本上达到当堂识记。 2.阅读理解
只有充分阅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来发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表达运用
学习科普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写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来点明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
(1)搜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1
(3)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4)认真读课文,整理出自己读完课文后提出的问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蝙、蝠”等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蚊子、即使”等词语,掌握“系”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深度体会蝙蝠超强的飞行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课件出示: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显示器等组成。目标的距离可通过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反射回雷达的时间测定。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2.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是什么东西在夜间飞行呢? 夜间飞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
通过课题来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预习,读文识字
2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课件出示:
会认字:蝙 蝠 即 锐 系 铛 绳 证 障 碍 荧 屏 会写字: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驶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鞋带(jì);系列(xì)。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生读课文,并尝试概括主要内容。
师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在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改写,我们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句子。(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通过对这个句子进行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生改写句子,并交流自己的答案,师总结。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这个环节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对科普文章的阅读兴趣。
3
3.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课件出示: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文章,仔细品味
探究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
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间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
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 第一次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一个铃铛也没响,一根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绳子也没碰着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第三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蝙蝠夜里飞行,是用嘴把蝙蝠的嘴封住 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4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从实验到结论的探究,这个研究过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生回答问题,师及时评价。
预设: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如,可以从文章的写法上提出问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也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雷达是如何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预设2: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3.读课后习题中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根据老师的提示,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预设:选文用了怎样的结构?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板书: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从不同方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
5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这篇文章介绍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自主识字。
对于生字的教学,我主要是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学和小组活动解决生字词。为了防止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我还进行了易错字和易混字的指导。这样双管齐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就会更加准确,成就感也就更高。 二、层层递进,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为下节课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剖析、整合。让学生对蝙蝠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原因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 三、提出质疑。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我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想办法自主解决,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13分)
1.透过bō li( ),我看见爷爷舒shì( )地坐在躺椅上,这kǒng( )怕是爷爷感觉最yú kuài( )的时候了吧!
2.kē( )学家经过yán jiū( )发现,蝙蝠通过嘴和耳朵来探路,实现在夜里捕捉飞é( )和wén( )子。
3.我lán( )住了表弟表妹,jiān( )决地表示必须买票才能进。 二、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qiāo qiǎo
1.秋天终于按捺不住酷暑的热,悄( )然而至了。 .2.因为爸爸妈妈已经睡着了,所以家里静悄( )悄的。 .
zhǎnɡ zhànɡ
3.我们赶紧回去吧,马上就要涨( )潮了。 .4.工作了一天,爸爸觉得头昏脑涨( )。 .
xì jì
5.系( )鞋带这个简单的动作,奶奶已经不能完成了。 .6.为了得到老师的联系( )方式,妈妈询问了很多人。 .三、连一连,把词语正确搭配起来。(6分) 静静地 微笑
7
快乐地 避开 灵巧地
欣赏
轻盈的 电线 柔嫩的 叶子 极细的 身体 四、照样子,写词语。(6分)
孤零零 高高兴兴 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6分)
即使……也…… 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 3.(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六、口语交流台。(7分)
随着最后一粒豌豆的生长,小女孩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健康,如果见到她,你会对她说什么?请写一写。
七、课内阅读。(12分)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 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而且无论怎么飞 从来没见过它跟
8
什么东西相撞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 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 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在选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分)
2.科学家做了 次实验,最终证明,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3分)
3.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了 的启发。(3分) 4.蝙蝠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八、课外阅读。(14分)
鲁 班 造 锯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造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他和徒弟们只好上山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一次上山的时候,鲁班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野草,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 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huá huà)破的。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食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了鲁班很大启发。于是他就砍来一支大毛竹,用斧头削(xiāo xuē)成一条带有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干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gēng gèng)换竹片。鲁班立刻想到了铁片,便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不久的功夫,铁片做好了,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做试验,只见他俩一来一往拉了起来,不一会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shěng xǐng)力。鲁班有了锯的帮助,按时完成了宫殿的建造任务。
9
1.把文中不正确的音节画掉。(4分)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鲁班在建造宫殿时的烦恼是 。他从 和 那里得到启发,最终发明了 。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2分)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鲁班造锯》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我的
要求:1.这次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可以写你的朋友、家人、老师等。2.把这个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3.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10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参
一、1.玻璃 适 恐 愉快 2.科 研究 蛾 蚊 3.拦 坚
二、1.qiǎo 2.qiāo 3.zhǎng 4.zhàng 5.jì 6.xì 三、静静地欣赏 快乐地微笑 灵巧地避开 轻盈的身体 柔嫩的叶子 极细的电线
四、示例:兴冲冲 慢腾腾 笑嘻嘻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风风火火 五、1.不是……而是…… 2.一边……一边…… 3.即使……也……
六、示例:你很坚强,虽然这粒豌豆给你力量,给你信心,但是如果没有你的坚持,也就没有今天的你,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七、1., ; , , , 。 , ? 2.三 眼睛 耳朵和嘴巴 3.蝙蝠在夜里飞行 4.蝙蝠在夜里飞行非常灵巧。
八、1.画掉:huà xuē gèng xǐng 2.用斧头砍树效率非常低 野草叶子上的细齿 蝗虫的牙齿结构 锯 3.示例:一株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4.这怎么能长久使用呢? 这不能长久使用。 5.示例: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愿意思考和创造的大脑,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方便与收获。
九、提示:写人的时候除了写人的外貌以外,还可以抓住关于这个人的一两件事情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