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719)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719)

来源:爱go旅游网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75分,每题5分)

1. 对于酶的催化活性来说,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必需的,而与酶蛋白的构象关系不大。( ) 答案:错误

解析:酶的催化活性与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和酶蛋白的构象都有关系。 2. 蛋白质构象是蛋白质分子中的原子绕单键旋转而产生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各原子的空间排布。因此,构象并不是一种可以分离的单一立体结构形式。 答案:正确 解析:

3. 激素是通过膜受体引发生物效应的。( ) 答案:错误

解析:类固醇激素是疏水的脂溶性分子,因此,可以通过质膜,它们的受体是一些转录因子。

4. 脑磷脂与血液凝固有关,是仅分布于高等动物脑部组织中的甘油磷脂。( ) 答案:错误

解析:脑磷脂,又称磷脂酰乙醇胺,与血液凝固有关,临床上可用做止血药和肝功能检查的试剂。在动物体内广泛分布,尤富集于脑和脊髓,在大豆中含量也较高。

5. 线粒体中也存在一定量的DNA。( ) 答案:正确 解析:

6. 测定酶活力时,一般测定产物生成量比测定底物消耗量更为准确。( ) 答案:正确 解析:

7. 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先分别合成A、B两条链,然后通过SS键相连。( ) 答案:错误

解析:生物合成胰岛素时,首先合成它的前体前胰岛素原,它是单链的。

8. 别构酶调节机制中的齐变模式更能解释负协同效应。( ) 答案:错误

解析:别构酶调节机制中的齐变模型的最大局限性是不能解释负协同效应。

9.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 )。 答案:正确

解析:金属离子作为酶的激活剂,有的可以相互取代,如Mg2+作为激酶等的激活剂可以被Mn2+取代;有的可以相互拮抗,如Na+抑制K+的激活作用。

10. 辅酶Ⅰ和辅酶Ⅱ都是由烟酰胺转化来的。( )[中山大学2019研] 答案:正确 解析:

11. Pro不能参与α螺旋,它使α螺旋转弯。( ) 答案:正确

解析:

12. 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 答案:错误

解析: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引起核酸变性,核酸变性会使紫外吸收值增高(增色效应)。

13.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水解α1,4糖苷键,β淀粉酶水解β1,4糖苷键。( ) 答案:错误

解析: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区别在于α淀粉酶能随机水解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而β淀粉酶要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以两个葡萄糖残基为单位,依次水解α1,4糖苷键,产生麦芽糖。

14.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分别作用于RNA和DNA中的磷酸二酯键,均属于特异性的磷酸二酯酶。( ) 答案:正确

解析: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有一定的专一性,作用于磷酸二酯键,是内切核酸酶。

15. 在整个发育时期或在各种培养基上,细菌都能合成的酶称为诱导酶。( ) 答案:错误

解析: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一般是反应的底物)存在时,微生物会因诱导物存在而产生的一种酶。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环境中诱导物外,还受基因控制即受内因和外因共同控制。

2、名词解释(35分,每题5分)

1.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答案: (1)增色效应是指将DNA的稀盐溶液加热时,双螺旋结构解体,两条链分开,形成无规则线团,260nm紫外吸收值升高。DNA变性后DNA双螺旋解开,于是碱基外露,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故而产生增色效应。

(2)减色效应是指变性的DNA在适当条件下,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260nm紫外吸收值降低。 解析:空

2. 寡聚蛋白质与别构蛋白[华东理工大学2017研]

答案: (1)寡聚蛋白质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蛋白质,多数寡聚蛋白质分子亚基排列是对称的,数目为偶数,亚基的种类为一种或两种。

(2)别构蛋白又称变构蛋白或调节蛋白,是指除了具有结合底物的活性部位,还具有结合调节物别构部位的蛋白质。别构蛋白的活性部位和别构部位可以分属不同的亚基。 解析:空

3. 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

答案: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是指不完整的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在相互结合时,由于其部分基团参与了肽键的形成而失去一分子水,因此把多肽中的氨基酸单位称为氨基酸残基,即由肽键连接的氨基酸失水部分。 解析:空 4. 核酸

答案:核酸是指由单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称。它可以分为DNA和RNA两类。核酸不仅是基本的遗传物质,而且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上也占重要位置,因而在生长、遗传、变异等一系列重大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解析:空

5. 脑苷脂(cerebroside)

答案:脑苷脂(cerebroside)又称酰基鞘氨醇己糖苷,脑苷脂为神经鞘糖脂的一种,由神经酰胺和半乳糖(或葡萄糖)组成,糖链与神经酰胺C1上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最初从脑组织提取到,故称脑苷脂。脑苷脂不属于磷脂。 解析:空 6. 无规卷曲

答案:无规卷曲,又称不确定的二级结构,泛指那些不能或未能归入明确的二级结构如折叠片或螺旋的蛋白质肽段。它们受侧链相互作用

的影响很大。这类有序的非重复性结构经常构成酶活性部位和其他蛋白质特异的功能部位。 解析:空

7.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也称初级结构或基本结构,是指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主要为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等高级结构。 解析:空

3、填空题(75分,每题5分)

1. 因为核酸分子中含有嘌呤碱和,而这两种物质又均具有,故使核酸对的波长有紫外吸收作用。 答案:嘧啶碱|芳香环|260nm 解析:

2. 当[S]=0.1Km和10Km时,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分别约为Vmax和Vmax。

答案:111|1011 解析:

3. A5′pppp5′A经蛇毒磷酸二酯酶部分水解可产生和。 答案:AMP|ATP

解析:

4. 直链淀粉的构象为,纤维素的构象为。 答案:螺旋|带状 解析:

5. 动物毛发的主要成分是,其主要的二级结构单元是;膜蛋白的穿膜区域常具有的二级结构单元是。 答案:角蛋白|α螺旋|α螺旋 解析:

6. 大肠杆菌天冬氨酸转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负调节物是,正调节物是。

答案:CTP|ATP 解析:

7. 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

答案: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 解析:

8. 小分子物质通过脂双层膜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和。 答案:膜两侧浓度差|膜的通透性 解析:

9. 许多下丘脑分泌的小肽类激素在N端具有修饰,在C端具有修饰,以提高其稳定性。

答案:焦谷氨酰化|酰胺化 解析:

10. 常用二苯胺法测定含量,用苔黑酚法测含量。 答案:DNA|RNA 解析:

11. 用法可定位糖分子中的糖苷键。 答案:甲基化分析 解析:

12. 初级游离型胆汁酸主要指。 答案:胆酸和鹅脱氧胆酸 解析:

13.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色的物质,而其他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色的物质。 答案:黄|紫 解析:

14. 蛋白质变性主要是因为破坏了维持和稳定其空间构象的各种键,使天然蛋白质原有的与性质改变。

答案:次级键|物理化学|生物学 解析:

15. 激素作用具有的特异性与有关。 答案:高度特异性的受体 解析:

4、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 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

答案: 证明酶是蛋白质的方法如下:

(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4)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大分子性质,如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电泳等。

(5)酶同其他蛋白质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并有一定的等电点。总之,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与其他已知的蛋白质有着相同的理化性质,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解析:空

2. 写出辅基TPP的化学名称及其参与的化学反应类型。[山东大学2016研]

答案:TPP的化学名称是焦磷酸硫胺素,是维生素B1的辅酶形式,参与的化学反应类型是转醛基反应。TPP与糖代谢关系密切,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辅因子,在α酮酸脱羧反应中起作用。 解析:空

3. 分析下列肽段在pH1.9,pH3.0,pH6.5和pH10.0下进行纸电泳时的移动方向

(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不动[O],移向阴极[C],移向阳极[A])。 (1)LysGlyAlaGly (2)LysGlyAlaGlu (3)HisGlyAlaGlu (4)GluGlyAlaGlu (5)GinGlyAlaLys

答案: 根据它们在不同pH时带的电荷不同,从而确定电泳时的移动方向。现将结果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 肽段在pH不同溶液中纸电泳时的移动方向 解析:空

4. 简述竞争性抑制作用、非竞争抑制作用和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

答案: (1)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竞争性抑制剂因具有与底物相似的结构,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产生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Km增大,而Vmax不变。

(2)非竞争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基团结合,形成酶抑制剂或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使得Vmax变小,但Km不变。这种抑制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解除。

(3)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指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酶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使得Vmax和Km都变小,但VmaxKm比值不变。 解析:空

5. α螺旋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肽链内部的氢键,而且还与氨基酸侧链的性质有关。室温下,在溶液中下列多聚氨基酸哪些能形成α螺旋?哪些能形成其他有规则的结构?哪些能形成无规则的结构?并说明其理由。

(1)多聚亮氨酸pH=7.0 (2)多聚异亮氨酸pH=7.0 (3)多聚精氨酸pH=7.0 (4)多聚精氨酸pH=13.0 (5)多聚谷氨酸pH=1.5 (6)多聚苏氨酸pH=7.0 (7)多聚羟脯氨酸pH=7.0

答案: (1)多聚亮氨酸的R基团不带电荷,适合于形成α螺旋。 (2)异亮氨酸的β碳位上有分支,所以形成无规则结构。 (3)在pH7.0时,所有精氨酸的R基团都带正电荷,正电荷彼

此相斥,使氢键不能形成,所以形成无规则结构。

(4)在pH13.0时,精氨酸的R基团不带电荷,并且β碳位上没有分支,所以形成α螺旋。

(5)在pH1.5时,谷氨酸的R基团不带电荷,并且β碳位上没有分支,所以形成α螺旋。

(6)因为苏氨酸β碳位上有分支,所以不能形成α螺旋。 (7)脯氨酸和羟脯氨酸折叠成脯氨酸螺旋,这脯氨酸螺旋是不同于α螺旋的有规则结构。 解析:空

6. (1)一个Ala、Ser、Phe、Leu、Arg、Asp和His的混合液在pH3.9时进行纸电泳,指出哪些氨基酸向阳极移动?哪些氨基酸向阴极移动?

(2)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如Gly和Leu在纸电泳时常常稍能分开,解释其原因。

(3)假如有一个Ala、Val、Glu、Lys和Thr的混合液,在pH6.0进行电泳,然后用茚三酮显色。画出电泳后氨基酸的分布图。分别标明向阳极或阴极移动、停留在原点和分不开的氨基酸。

答案: (1)Ala、Ser、Phe和Leu的pI在6左右。在pH3.9时,这些氨酸基都带正电荷(也就是它们的部分羧基以—COOH形式,而氨基几乎全部以—NH3+的形式存在),所以它们都向阴极移动,但彼此不能分开。His和Arg的pI分别是7.6和10.8。在pH3.9时,它们也带正电荷,所以也可以向阴极移动。但由于它们带的正电荷多,所以能和其他向阴极移动的氨基酸分开。Asp的pI是3.0,在pH3.9时,它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

(2)电泳时若氨基酸带有相同电荷则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移动得慢。因为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氨基酸,电荷与质量的比小,导致单位质量移动的力小,所以移动慢。

(3)见下图,在pH6.0时,Glu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Lys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Val、Ala和Thr的pI接近,虽然理论上Thr能和val、Ala分开,但实际上彼此不易分离。

解析:空

5、计算题(10分,每题5分)

1. 焦磷酸酶催化焦磷酸水解生成正磷酸。大肠杆菌的焦磷酸酶分子质量为120kD,由六个相同亚基组成。该酶的一个活性单位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15min内水解10μmol底物的酶量。每毫克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为2800单位。

(1)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多少摩尔底物?

(2)在4mg酶中存在多少摩尔活性部位?(假设每个亚基一个活性部位)

(3)酶的转换数是多少?

答案: 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的底物数为:

(2800×1×10)(15×60)×10-6=3.11×10-5 每mg酶中存在的活性部位为 (0.001121000)×6≈5×10-8 根据上面的计算,可求出酶的转换数为

(3.11×10-5)(5×10-8)=622

(1)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时,每毫克酶每秒钟可以水解底物3.11×10-5mol;

(2)在4mg酶中存在20×10-8mol活性部位; (3)酶的转换数是622。 解析:空

2. 对于一个遵循米氏动力学的酶而言

(1)当[S]=Km时,若V=35μmolmin,Vmax是多少μmolmin? (2)当[S]=2×10-5moL,V=40μmolmin,这个酶的Km是多少? (3)若I表示竞争性抑制剂,KI=4×10-5molL,当[S]=3×10-2molL和[I]=3×10-5molL时,V是多少?

(4)若I是非竞争性抑制剂,在KI、[S]和[I]条件与(3)中相同时,V是多少?[南京林业大学2017研]

答案: (1)当[S]=Km时,V=12Vmax,则Vmax=2×35=70μmolmin。

(2)因为V=Vmax(1+Km[S]),所以Km=(VmaxV-1)[S]=1.5×10-5molL。

(3)因为[S]>>Km,[I],所以V=Vmax=70μmolmin。 (4)V=Vmax(1+[I]Ki)=40μmolmin。 解析:空

6、论述题(10分,每题5分)

1. 有哪些因素可影响酶的反应速率?

答案: 影响酶反应速率的因素:

酶促反应的速率是受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反应产物和别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1)酶浓度的影响

在有足够底物的情况下,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则酶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的影响

当酶浓度、温度和pH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初速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一定限度,所有的酶全部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率达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也不能使反应速率再增加。 (3)pH的影响

酶对pH的影响极端敏感,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活动,且有一个最适宜的pH。在最适pH时酶的反应速率最大,若pH稍有变更,酶的反应速率即受影响。 (4)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力随温度升高而增高,超过一定温度界限,活力即下降。最高活力时的温度即为酶的最适温度。最适温度与最适pH一样,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其数值受底物浓度、离子强度、pH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5)激活剂的影响

广义的激活剂包括:①增加酶活性的物质;②使非活性的酶原变为活性酶的物质。前者称为酶的激活,有些酶需要加入某种离子或金

属后,活力才能增高;后者称为酶原激活,酶原须经剪切折叠激活后才能进行催化作用。 (6)抑制剂的影响

广义上讲凡是使酶活力降低的作用都可以称为酶的抑制作用。这里有2种情况:①由于酶蛋白变性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这种现象严格来讲不是抑制作用,而是失活作用或称为钝化作用;②由于酶的必需基团或活性中心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这才是真正的抑制作用。引起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7)反应产物对酶作用的影响

除某些产物,如反应产生的对酶无害的气体,或反应产生的不溶解的固体物质外,一般反应产物对酶反应速率都有抑制作用,如产物为酸或H2O2,则可使酶破坏。有些产物虽不破坏酶,但留在反应体系中可以阻抑反应的顺利进行(反馈抑制),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在酶促反应中,反应产物的增加,显然可阻抑中间产物的分解。 (8)双底物反应

双底物反应是指氧化还原酶和转移酶催化的反应。按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双底物反应可分为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两大类。由于双底物反应机制的速度方程比单底物反应要复杂得多,故不展开叙述(考试多不涉及,仅记忆序列反应和乒乓反应定义即可)。①序列反应又称单置换反应,是指所有底物都必须与酶结合后才发生反应而释放产物;②乒乓反应又称双置换反应,酶分子首先与一个底物结合,接着释放一个产物,再与另一个底物结合,再释放一个产物。 解析:空

2. 什么是脂质?它们具有哪些特征?对人和动物体有何生理功能? 答案: (1)脂质是指动、植物的油脂。人们吃的动物油脂、植物油和工业、医药上用的蓖麻油和麻仁油等都属于脂质物质。 (2)脂质的特征:

①不溶于水而溶于这种或那种脂溶剂,如乙醚、丙酮及氯仿等。 ②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的酯类。

③能被生物体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给能量之用。 (3)脂质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功能: ①提供能量。

②保护作用和御寒作用。人和动物的脂肪具有润滑和保护内脏免受机械损伤的作用;此外还具有绝热功能,可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起御寒作用。

③为脂溶性物质提供溶剂,促进人及动物体吸收脂溶性物质。 ④提供必需脂酸。必需脂酸是指人及动物体正常生长和功能所必需的,但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⑤磷脂和糖脂是构成生物膜脂质双层结构的基本物质和参加构成某些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脂蛋白和脂多糖)的组分。

⑥脂质作为细胞表面的物质,与细胞识别、免疫等密切相关。 ⑦有些脂质还具有维生素和激素的功能。 解析:空

7、选择题(22分,每题1分)

1. (多选)下述原因中哪些会导致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下降?( )

A. 提高CO2的水平 B. 酸中毒

C. 提高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的水平

D. 一分子氧和脱氧血红蛋白分子四个结合位中的一个结合 答案:A|B|C

解析:血红蛋白除了能运输O2和O2外,还可依靠每条β链上第146位组氨酸来缓冲血液中突然的酸碱变化。然而,组氨酸上咪唑基的质子化导致血红蛋白的脱氧作用。因此酸中毒的情况下,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就下降。而2,3二磷酸甘油酸(2,3PG)能够和血红蛋白β链上带正电荷的残基以盐键的形式相连,使脱氧形式的血红蛋白更加稳定,导致了与O2亲和力的下降。每分子氧加到血红蛋白分子上需要打开盐键,当第一个O2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后的O2再与血红蛋白结合时,需要打开的盐键要少些,因此一旦第一个O2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就增加了随后的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这就是所谓的协同效应。O2可逆地与血红蛋白分子中亚基的N端反应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带负电荷,并形成了稳定脱氧血红蛋白的盐键,因此O2降低了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2. 某一家族的与G蛋白偶联的腺苷酸环化酶的基因有缺陷,试问下面哪一种激素的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 A. 甲状腺素

B. 皮质醇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答案:C

解析:甲状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NF的作用都不需要G蛋白,因此G蛋白的突变不会影响到它们的作用,但肾上腺素的作用离不开G蛋白,因此G蛋白的缺陷必然影响到它的作用。 3. 下列糖分子中哪一对互为差向异构体?( ) A. αD甘露糖和L果糖 B. D乳糖和D蔗糖 C. D葡萄糖和D甘露糖 D. D葡萄糖和D葡糖胺 答案:C 解析:

4. 测定酶活性时要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其目的是( ) A. 使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B. 尽快完成测定工作 C. 节约底物

D. 防止出现底物抑制

答案:A 解析:

5. 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 A. 缓慢冷却 B. 浓缩

C. 加入浓的无机盐 D. 骤然冷却 答案:A 解析:

6. 下列哪一种辅酶能与焦磷酸硫胺素一起在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A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C C. 硫辛酸 D. 维生素B3 答案:C

解析:

7. 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 )。 A. 抑制了体内所有酶的活性,使代谢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B. 抑制了巯基酶的活性,使巯基酶失活

C. 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的功能,使患者因缺氧而死

D. 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中毒的症状 答案:C

解析:煤气中毒是由于煤炭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气约大250倍,只要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千分之一左右,即可使血液中半数的血红蛋白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HbO),造成缺氧状态,甚至死亡。

8.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不受哪一因素影响?( ) A. 时间 B. [S] C. [E] D. pH 答案:A

解析:

9. 下列哪一种物质能够抑制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 A. GC的抑制剂 B. 利福霉素 C. 嘌呤霉素 D. AC的抑制剂 答案:C

解析: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涉及特定的基因表达,而嘌呤霉素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必然抑制它的生理作用。

10. 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

A. 5′GpCpCpAp3′ B. 5′GpCpCpApUp3′ C. 5′TpApCpCpGp3′ D. 5′UpApCpCpGp3′ 答案:D 解析:

11. 变构作用发生在具有几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上?( ) A. 二级 B. 四级 C. 三级 D. 一级 答案:B 解析:

12. 草酰乙酸脱羧酶属于( )。 A. EC1 B. EC3 C. EC4 D. EC2 答案:C 解析:

13. 下列关于NAD和NADP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NAD是单核苷酸,NADP是二核苷酸 B. NAD含尼克酰胺,NADP含尼克酸

) C. NADP分子中除含有5′磷酸核糖外,还含有2′,5′二磷酸核糖;NAD分子中只含5′磷酸核糖

D. NADH可以作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NADP可作为乙醇脱氢酶的辅酶 答案:C 解析:

14. 蛋白质在下列哪一种水解过程中会由于多数氨基酸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产生消旋现象?( ) A. 碱水解 B. 酶水解 C. 酸水解 D. 酸和酶水解 答案:A 解析:

15. 测定酶活性时,通常以底物浓度变化小于多少时测得的速率为反应的初速率?( ) A. 1 B. 0.1 C. 0.5

D. 2 答案:

解析:测定酶活性时,通常以底物浓度变化小于5时测得的速率为反应的初速率。

16. (多选)有关别构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体内快速调节酶含量的重要方式

B. 酶从一种构象转变为另一种构象时,酶活性发生改变 C. 具有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 D. 大多数别构酶是寡聚酶 答案:B|C|D 解析:

17. 用硅胶薄层层析分离Ala、Leu和Lys三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值从大到小排序为( )。 A. Lys>Ala>Leu B. Leu>Ala>Lys C. Leu>Lys>Ala D. Lys>Leu>Ala 答案:B

Rf解析:硅胶薄层层析分离氨基酸是基于分配层析的原理。非极性氨基酸在流动的有机溶剂相中溶解度大,因此随着流动相而移动得快,Rf值就大;而极性氨基酸在水相中溶解度大,随着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就慢,Rf值就小。Leu和la都是非极性氨基酸,且Leu的非极性要大于la,Lys是极性氨基酸,故三种氨基酸Rf值的排序为Leu的Rf值最大,其次为la,Lys的Rf值最小。

18. 请指出①肌红蛋白(MW:16900)、②过氧化氢酶(MW:

247500)、③细胞色素c(MW:13370)和④糜蛋白酶原(MW:23240)在凝胶过滤柱上洗脱出来的顺序( )。 A. ④③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19. 酶促反应的初速度( )。 A.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B. 在中性pH时最大 C. 与酶浓度成正比

D. 当底物浓度与Km相等时最大

答案:C 解析:

20. 下列有关α螺旋的叙述哪个是错误的?( ) A. 疏水作用使α螺旋稳定

B. 在某些蛋白质中,α螺旋是二级结构中的一种类型 C. 分子内的氢键使α螺旋稳定

D. 减弱R基团间不利的相互作用使α螺旋稳定 答案:A

解析:α螺旋是蛋白质二级结构中的一种。它的稳定因素包括:①O基与NH基之间形成的分子内部的氢键。②α螺旋的空间排列减小了R基团之间不利的空间效应。疏水作用对α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并不重要。α螺旋被脯氨酸和甘氨酸残基所破。

21. 下列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是( )。 A. 甲状旁腺激素 B. 睾酮 C. 肾上腺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22. 在下面酶促反应中的Vmax为( )。

A. K3[Et] B. K2K3 C. K2K1

D. (K2+K3)K1 答案:A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