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
2.学习法布尔为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3.学会为自读课文做赏析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教学重点】
学会为自读课文做赏析式批注和质疑式批注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为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用具】 幻灯片、导学案 【导入】(3分钟)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为了观察昆虫做过一些傻事啊?你现在还会做吗?(请两位同学说说看)。有一个人小时候也做过一些傻事,有一次他不顾形象地趴在地上,用放大镜看屎壳郎运粪球,毫不顾及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还把这样的“傻事”做了一辈子。同学们知道这个“怪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法布尔。
今天,我们跟着他去观察一种昆虫,就是蝉(板书),俗称知了。说到蝉,同学们对它印象怎么样?夏天很吵,吵得人很烦,我们方言里对它也有一个非常生动准确的称呼“加加里”,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听到这样“加加”的声音心里那个难受啊,真让我们讨厌!我们对蝉的印象似乎都不怎么好,那么法布尔笔下的蝉又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环节一】(5分钟)
我们绝大部分同学看到的仅仅蝉在树上高鸣的生命阶段,而课文则记录了蝉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些同学对蝉的生命历程是这样概括的(出示照片,请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再展示概括的准确的照片)
幼虫入土——幼虫出穴——蜕皮成长——成虫产卵 ——幼虫孵化——幼虫入土
蝉的幼虫要从地穴里钻出来需要多长时间呢?4年,四年在暗无天日的地下,为了最后的破土而出,为了最后的生命延续,它们不懈地努力着。那么它们艰苦的四年换来的又是什么呢?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出示: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齐读) 【环节二】(20分钟)
一、这种四年就能出来的蝉还算幸运的,还有十三年蝉,十七年蝉,它们阳光下的享乐也就只有一个月。如果你是这只蝉,你会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做什么
呢?我们大人有大量,还是原谅蝉的吵闹,原谅它在夏天喧闹的“统治”吧!文章第一段说:
出示: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屋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课文上的批注是:“统治”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你们觉得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明确:统治者原来指人类社会的主宰者,这里用在小小的昆虫上,大词小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夏天蝉鸣声之响亮,持续时间之长,更加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二、这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比一般说明文更多了一份趣味性。像这样有趣的地方文章中还有很多,课前预习的时候,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句段,老师从同学们的预习单中挑了一处大家提到比较多的。
– 示例一: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部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先齐读)
– 赏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致的动作描写,将蝉的尾部从壳中脱出的整个过程体现在读者面前,生动具体,妙趣横生。“竭力”“尽力”等词语表现出了蝉将尾部脱出的动作难度之大。表现出了作者观察的仔细耐心,表达了法布尔对蝉的喜爱。
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句有趣的话实行了赏析品味,老师将大家的答案汇总起来,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那么对精美句段的赏析一般包含哪些方面呢?
明确:1. 写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精准用词……),2.内容(情感)3.表达效果(幻灯)
三、走进法布尔生动的语言世界
我们把赏析的内容批注在书上,就是批注方法中很常见的一种——赏析式批注(板书)孔老夫子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们能举一反三吗?课文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值得我们赏析,这是大家在预习单上提到的,小组合作,选择一处做赏析式批注。
1.幼虫落地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2.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
“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
3.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同学们都很聪明,一点就通,但是老师还要指出一点:今天我们学习的仅仅入门级的批注,也能够有个性化的批注,加入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个我们以后再学习。
通过做赏析式批注,我们发现法布尔写的虽然是说明文,但却有情节,有描写,读来妙趣横生,这样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幻灯出示)
【环节三】(7分钟)
一、融汇了法布尔毕生心血的《昆虫记》是一部描写昆虫世界的文学宝藏,值得我们一再探寻。但是如果我们把对昆虫记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有趣上,是不够的,还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法布尔的观察得很细致,法布尔对蝉有一处描写,我一直觉得很奇怪 – 出示: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蝉平时都栖息在哪里放声歌唱啊?大树上,那为什么它在蜕皮的时候要找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呢?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蝉的幼虫们为什么特意要挑这样的地方?请学生畅所欲言。
二、答疑解惑
感谢大家解答了老师的疑惑,不知你们读了课文之后是否也有疑惑呢?试着将你的疑惑批注在书本上,然后与同学分享一下,看是否有同学能回答你的问题? 自由提问,回答,两到三个问题。
三、看来大家都是会提问爱探究的孩子,(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我们暂时找不到答案,但有时候提出疑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刚刚做的就是另外一种批注方式——质疑式批注。(板书)其实批注还有很多种方法,我们今天先学习这两种。
【环节四】(3分钟)
一、从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中,我们发现法布尔观察昆虫有与众不同的方式。法布尔就是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他自己独特的方法观察着他心爱的昆虫,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些鲜活的小生命,法布尔专门为昆虫建了一个家园,跟
昆虫住在一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荒石园。法布尔远离城市喧嚣,带领家人,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幻灯出示)为了研究昆虫,他几乎在忘却一切,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甚至分不出自己的“荒石园”是人宅还是虫居。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三、 正是因着他对昆虫的无比热爱,才会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件外人看来很傻的事情,他将这种热爱也倾注在了《昆虫记》的字里行间,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来感受一下: 出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理应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他掘土四年
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 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结语】
融汇了法布尔毕生心血的《昆虫记》整整有十大册,我们平时所读的也仅仅节选本,今天我们学习的更是冰山一角,里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你们去发现,耐心地读读《昆虫记》吧,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这些努力生存的小生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