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专题练习教师稿: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6四川)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设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2、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2分)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2分)
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分)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 桑 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说明。 (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这两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真挚的思念之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间多,难得团圆。(2)作者在同一首词中,对同一个比喻的本体“江楼月”,作了“相随”和“团圆”两方面的比喻。上片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写“江楼月”“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尽在其中。本体相同,却命意不同。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写得真是而独具特色。
4.比较阅读下列两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
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2)“归梦”因旅次见闻而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