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临邑县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

关于临邑县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切实了解临邑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 掌握全县经济作物机收机播情况,临邑县农机局在农业局、蔬菜局的协助下,组织推广站 3 名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县 12 个乡镇(街道办),对花生、“三辣”(大蒜、生姜、大葱)、薯类(马铃薯、地瓜)三类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 机械化收获情况及机械化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临邑县经济作物种植受临邑的地貌特征和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较为突出,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性较强,经济作物种植比较集中。兴隆、临南、理合等乡镇都有

较大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 临邑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约 2.1 万亩,其中:大蒜种植面积 1.2 万亩 , 大葱种植面积 7000 亩,花生、马铃薯、地瓜、生姜种植面积很小,没有形成规模。多年来,花生、地瓜、马铃薯、大蒜等的种植面积变化

不大,机械化水平较低,但广大的菜农对机械化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以三类经济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的乡镇比较集中,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大, 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 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也较低。大多数乡镇经济作物的种植、除草、喷药、收获等环节都还处在传统的、人工的作业方式, 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 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低、 经济作物生产成本比较高。 花生、薯类等经济作物的收获仅凭传统的手段人工收获。 而用于田间管理的小型田园管理机因其小巧方便的优势, 受到了菜农的喜爱,保有量较其他机械多。

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水平低,种植面积小,原因较多。

一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 地块分散,大部分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自给自足,对经济作物生产的投入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的比例很小;

二是机械技术推广、 国家惠农政策倾斜很少涉及经济作物, 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了解很少;

三是受外地农产品冲击较大。 现代科技的发展, 道路交通的便利, 使得运输业极为发达, 促使了农产品的大量外销。 但在农产品在外运的同时, 本地一些并不发达的经济作物种植受到了外地农产品的冲击。 据

-

·

了解,临邑市场上大部分的薯类经济作物来自内蒙、东三省等地, 50%以上的大葱来自章丘,这使得经济作物种植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的局面;

-

·

四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相比较, 初次种植成本较高, 农民难以接受, 同时

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存有疑虑。

三、问题解决思路和建议

1、改善经济作物生产环境,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 发挥区域优势,以现有的临南、理合、兴隆等乡镇为重点,实行经济作物大规模的连片种植,为实现经

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 加大经济作物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经济作物生产的科技含量。 一是要 加大对经济作物生产的经济投入力度,对经济作物生产的“耕、种、收、管”等 各个环节进行改革, 促进新机具、新技术的介入,推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

力。农机科研部门应加大攻关力度, 研制一批小型可靠的经济作物机械, 如田园管理机等颇受农民欢迎的小型农机具。

3、加大投资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

4、农机农艺要有机结合。 种植模式、收获模式、管理模式等各个环节要利于机械化发展, 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 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农机推广部门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 验示范,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也 可以建设县、 乡、村级经济作物机械化试验区域或示范基地, 带动群众购买使用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