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整数的加法原理以及加法的运算法则; 2、会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
3、能够进行8的加法计算,并且正确地写出每一步运算的过程;
4、能够用口算的方式完成8的加法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数学学科:8的加法;
时间分配:1课时(40分钟);
教学形式:实验教学、讲授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要求:学生掌握8的加法,能够熟练运用8的加法原理和运算法则进行加法计算,掌握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的技巧,能用口算的方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地书写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8的加法原理及运算法则的讲解;
教学难点: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的技巧并进行运算。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概念并进行口算,如:7+5=、12+6= 等;
2)利用讲解和练习引出8的加法运算,以“8+3=”作为开端。 2、团体学习(15分钟)
学生自主观察手中给定的小学数学课本、教辅资料中的相关习
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寻找规律,自主探究能够用什么方式得到答案,以此为基础,教师出题引导,辅助学生理解掌握8的加法原理及运算法则。 3、以实践出真知(10分钟)
在黑板上进行8的加法讲解,先给出简单的例子,比如
“8+3=11”,并解释进位的意思及计算步骤。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能力。 4、学生独立或合作练习(5分钟)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5、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 2、讲解教学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8+3=11; 进位; 借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讲解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自我掌握八的加法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理解了运用进位法和借位法的技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更主动
的参与课堂,掌握技巧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本课堂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立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确保学生获取到更深刻的学习效果。八、课后小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八的加法,教师应设置一系列补充练习,通过计算八的加法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巩固学生的八的加法计算技巧。
九、延伸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八的加法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老师可以创设抢答游戏,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数字,在规定时间内,会出现不同八的加法,首先作出正确答案的小组可获得一分,最终小组得分最高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奖励。
十、教学体会
通过本次教学,使我深入体会到问题探究式教学的优越性,学生在问题中往往是更加主动地思考、更加兴致高涨,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指导创设问题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八的加法运算技能。
总之,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八的加法运算方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空间,这也将对今后我的教学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