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危机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特征及经济成因分析

金融危机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特征及经济成因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 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金融危机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 特征及经济成因分析 ■ 刘星利(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 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 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 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而原本沿海地 区的产业结构逐渐转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 . 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知识水平普遍不 高,特别是农民工,他们大部分都是初中及 以下教育水平。因此,产业梯度的转移—— 重庆400()5())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沿海转向内地变成农 ◆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力”,但是,在金融危机中,城市对农村劳 内容摘要:本文描述了农村劳动力回 动力需求的减少却成为使劳动力回流的 流的事实及现状,在后金融危机背景 下结合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等 “反推力”,如图1所示。“推一拉”力理论 因素,同时运用理论模型分别从宏观、 是唐纳德・博格在20世纪50年代末明确 微观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后我国农民工 提出的,他认为,人El流动是两种不同方 回流的原因。 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N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回流 金融危机 经济成因 流动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流动的正面积 极因素;另一种则是阻碍人El流动的力量, 金融危机后农村劳动力回流 即不利于人口流动的负面消极因素。根据 “推~拉”理论,农民工回流是图1中的反 的基本特征 推力在起主导作用。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 回流规模较大。20世纪90年代,外出 方面来分析促使农民工回流的反推力. .农民工开始回流,当时的回流劳动力占外 (一)宏观因素 出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未超过5%,没有形成 1金融危机的负效应。在2008年全球 规模。1995年以后,这一比值迅速上升,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出1:3量减少,经 1 998年达到35%。农民工回流现象在21 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金融危机带来了 世纪之初愈演愈烈。在规模上达到从未有 出口减少引起的企业对廉价劳动力需求的大 过的高峰,并形成一股“回流潮”。2008年 量减少,致使大部分农民工失业或收入的减 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将这股“回流潮”提 少,其生活难以维持。因此,金融危机的负 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效应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反推力”。 增长速度较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中西部经济的崛起。21世纪以来,国 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 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 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 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以前“东强西弱,南 至2008年11月底,十省份农民工返乡数 快北慢”的lEl格局。2008年金融危机后,更 据总计有485万名,占2008年9月底外出 多沿海的企业开始转向内地,寻求新的资 务工人员的5 4%。其中河南省2008年1 1 源和市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的 月底前提前返乡人数达1O7 5万。但是上 崛起。学者蔡防表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述数字显然还在迅速刷新。 点一是城市化,二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赶 波及范围较广。1997年开始的农民 超。以前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东部沿 工回流主要是第一产业的回流,当时涉及 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这两个分别成了当 的省份主要是沿海的一些发达城市。 时农村劳动力流出的“推力”和“拉力” .随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回流的区域逐渐增 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崛起和金融危机 加到部分内地城市。 后沿海地区一些企业的倒闭,对农民工而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经济原因 言,以上的“推拉力”成为“反推力”和“反 拉力”,从而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 分析 3.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产业梯度转移 金融危机以前,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 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 力的需求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拉 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 一_l_…u … ∥立’l i 正存 、 1n11{ 'n甘目 民工回流的“反推力”和“反拉力” 4我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且人口红 利衰减。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 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图 2为刘易斯拐点图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 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N条件,整个国家 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是正相关的关系, 因为年轻人El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 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 这 种情况是以前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一个阶 段,但现在,随着计划生育的执行和老龄化 进程的推进,我国已经越过了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 直线了,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也就是 说,劳动力的供给随着劳动力价格的增加 而增加。金融危机后,沿海大部分劳动密集 产业转移到内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导 致内地劳动者的工资不断攀升,与之前沿 海农民工工资高于内地的情况相比较,两 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和中西部地 区农民工的收入都有所增加,并且东部和 中西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因此,刘 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衰减,成为 了农民工回流的“反推力”和“反拉力” (二)微观因素 1.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微观理论基础 微观分析将引入托达罗关于乡村向城市移 农 推力 塑塑 l  i反拉力 村 《…反推力  市{ _J 图1 农民工流动就业模型 ~ ~ 一 升,从而乡村农业部门收入增加。托达罗模 回流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建议 趔监皓一 加 \7 /. ~/、一~一  .\、  一一一一一~  一图2刘易斯拐点图 表1 农民工在不同地区的月均收入(单位:元)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收入差距 2006生 1090 蹬鸱 232 2007正 1158 9瞳 196 2008笠 1340 1274 66 2009正 1422 1364 58 2o115 2ooh 2007 2008 2009 圈3 城镇登记失业率走势圈 民的理论——预期收入模型进行解释,在 托达罗模型中,有以下几个观点: 促使人1:3流动的基本经济力量,是相对 收益和成本的理性考虑,这种考虑主要包括 经济因素,但也有政策因素、心理因素等。 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 城乡工资差异。 [dN .(t)/d ]/N..(t)= “V. (t)-V (t)]/V (t)}, >0 其中:N .(t)表示t时刻城市劳动力供给 总量(下标u是英文单词“urban”的首写 字母),[dN.(t)/dt]表示tI ̄1N城乡人E,l净 流动量。V.(t)和V,(t)分别表示城市和农村t B,I ̄EJ后计划期内各期期望收入(工资)Y.(t) 和Y,(t)的贴现值之和(下标r为英文单词 “ru ral”的首写字母)。 例如,若将t=O时刻作为决策期(即决 定是否流动),且设计划期为[0,n],P(t) 为城市就业概率,则有: v1 (0)=J==lP(t) .(t)e' ̄dt—c(o) C(O)为人口流动成本,r为贴现率。 V『(o)= Yr(t)e i1dt 托达罗模型的意义包括:托达罗模型 描绘了在城乡期望收入差异的诱发下,开始 使得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但随着这种 趋势的推进,一方面使得城市的就业率下 降,失业率上升,城市期望收入下降,另一 方面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总产出下降,带 来农产品贸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价格上 型说明了城市的期望收入主要与预期收入、 城市就业率有关,并且是正相关关系。 第一,帮助返乡回流的农民工重新转 2.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微观因素分析。 移就业。一方面,可以依托地方人才市场、 现实中,农民工回流需要考虑的C(0)为 城镇劳动中介服务中心等为返乡的农民工 返乡的成本,包括在城市工作的工资性收 提供大量的招聘信息,登记求职方面的服 入与返乡收入之间的差距、企业为农民工 务。另一方面,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买的社会保险等。但是以实际情况来看,在 帮助农民工就地转移。抓住国家扩大内需、 城市,企业为农民工购买社会保险的覆盖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的机会, 面还较小,因此在这里就忽略不计。从表 加强区域间劳务的合作,为农民工开辟新 1中也可以看出东部和内地农民工月均收 的就业渠道。 入之间的差距在逐年减小,从而C(O)也 第二,加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近年来, 可看作是在减小的。本文重点对模型中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 预期收入和城市失业率进行分析。 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我国的土地流转制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 度是以承包经营为主,但近几年我国的土地 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 开始走向股份制,采取城乡结合的形式,如 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四川成都的五朵金花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中并没有包括农民工 第三,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再就业的技 的登记,因此,实际的城镇失业率数字要更 能和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阳光培训、创业 大一些,但大体的趋势是一样的,因此,笔 培训、转岗惠农等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民 者选取城镇登记失业率来作实证分析。图3 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实现再就业的能力。 为我国2005—2009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走 第四,鼓励回流农民工返乡创业。国 势图。图中显示2007年到2009年的城镇 家应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更多优惠 登记失业率是呈上升状态的,根据托达罗 的政策和条件。组织自主创业者参观优秀 模型,城镇失业率越高,城镇部门的就业率 的民营企业或城镇企业等,学习他们的管 就越低,从而期望收入就越低。从城镇登记 理经验和方法。 失业率的走势来看,也可以推测我国当时 第五,引进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农 的经济走势,2007年以前,我国正在经历 村劳动力的回流加重了农村土地的承载能 经济增长阶段,从股票市场就可以得到充 力,使得农业生产率更低,造成这种情况 分的解释,2007年以后,我国受到全球金 的原因本身就是低下的农业生产率。因此, 融危机的冲击,国家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城 引进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提高农 市失业率也在连续升高,从而影响城市的 业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期望收入。 从预期收入方面来分柝由于刘易斯拐 点的到来和我国人El红利的衰减,东中西部 1.王冠中,袁红.当前农村外出劳动 农民的工资性差距在逐渐缩小。国家采取的 力回流的原因探析与政策建议….天府新 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包括 论,2003(4) 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手 2.夏雨依.应对农民工回流五措施 fN1.务工指南,2009 段,特别是对农村交通的大量投入,政府给 3.张术环,文萃.农民工回流问题研 予自主创业很多的优惠条件等。金融危机 究综述U】.经济从横,2009(2) 后,人们预期政策倾斜的力度会进一步加 4.肖晓琴.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民工回 强,从而返乡后的预期收入也会增加,根据 流问题的影响分析【I].科技信息・高校讲 托达罗模型,农村期望收入V,也会增加。 坛,2009(21) 5王山河.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 城镇部门就业率的下降和农村部门预 区的影响研究——对重庆市黔江区新 期收入的增加说明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期望 华乡和太极季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U】. 收入会减少,而返乡的期望收入会增加。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9(5) 从成本上分析,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不仅有 6.刘方媛.基于“推一拉”力理论的 农民工“候鸟式”流动就业研究【7】.广东 生活成本,还有心理成本,包括在城市受 农业科学,2010(5) 到的排挤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家乡亲人的 7.刘宝磊,张园园.农业劳动力转移 恩念等,而且单从显性成本来看,城市的 的动因:一个模型及其经济学分析lJ】.中 消费支出也远远高于农村。 国集体经济,2009 ∥r 持. 甘日Ill。 i口Hl l#∞目 :寺 4士 .*口T・l 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