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l期 sci……d Te 嚣 麓 R arc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3.叭.002 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刘 炜,樊 霞,吴 进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9'J1 510640) 摘要:运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共词分析方法,研究探讨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成熟度及其 演变趋势。研究表明,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可分为“技术创新模式”、“知识管理模型”、“合作教育及联盟机 制”、“博弈”、“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问题及对策研究”等六大研究类别,且目前均无研究成熟度很高并处于 研究网络中心位置的研究热点。从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热点的研究趋势上看,博弈、绩效、联盟等领域正开始 成为理论界新的研究热点,而实证的研究方法也正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采用。 关键词:协同创新;产学研;共词分析;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F273.1;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O00—7695(2013)01—0009—06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China LIU Wei。FAN Xia.WU J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 of statistics,and then it conducts sta— tistics and analysis in terms of six hundred and twenty—one literatures which are published in forty—two kinds of iournals concerned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paper implement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bout these literatures through age distirbution,journal distirbution and collaboration.Final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keywords by the methods of word ̄equeney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research focu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Key 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university industry cooperation;co—keyword analysis;bibliometric Analysis 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企业拓 展研发领域、降低研发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战略 举措。而在我国产业技术能力水平普遍较低的现实 情境下,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自1992年从国 家层面上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已对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范围与模式等进行了多方 面的探索,诸多学者亦以交易成本理论、产业组织 理论、资源互补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等为理论基 础,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机制及影响因素等 内容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研 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 的文献计量分析,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核 心作者群、合著情况、主要核心期刊、研究热点等 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该领域的未 收稿日期:2012—06—02。修回日期:2012—10—20 来研究方向。 l数据来源 为提高研究数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本文依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管理科学部认定的30 种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以及北京大学图 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目录,选取 了在该领域发表论文较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42种 学术期刊为数据检索对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 研管理》,《运筹与管理》,《科学学研究》,《管理学 报》,《系统工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 与发展管理》,《软科学》,《统计与决策》,《中国科技 论坛》,《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管理 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流通 经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经济体制改革》,《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互补性的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关系研究”(70903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 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09YJC630084);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倾向得分估计的产学研合 作创新效应研究”(2011B070300039) 项目来源: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经费项目“基于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2011SGO04) l0 刘炜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理现代化》,《上海经济研究》,《工业工程》,《现代财 经》,《当代财经》,《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纵横》,《开发研究》,《科技 导报》,《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理论 前沿》,《企业经济》,《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 践》,《图书情报工作》,《学习与探索》,《自然辩证法 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1994--2011)为 检索数据库,通过对“产学”、“学研”、“(官)产学 研”、“技术转移/转让”、“校企合作/联盟”、“联合/委 托开发”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论文655篇。限 定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92年(国家组织实施产学研 联合开发工程)至2011年(本文的检索截止日期为 2011年9月13日),剔除不相关或相关性不大的文章 共34篇,最终获得相关文献621篇,以此作为计量分 析的数据源。 2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2.1论文的时间分布特征 某研究领域每年发文数量情况可以反映出该领 域学术研究的理论发展及受关注情况。本文对上述 621篇文献按时间顺序进行统计发现,我国产学研 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如图 1所示。在上述42种期刊中,我国于1992年提出产 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时,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文 献数量只有14篇,1993年为3篇,1994年后开始 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至2008年文献数量已上升到 69篇,2009年则突破100篇达到104篇。至本文检 索截止时,在上述42种期刊上已发表与产学研协同 创新相关的文献41篇。上述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 论文发表时问特征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已 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也与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强 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息息相关。 2.2论文涉及相关领域特征 本文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 (2008年)目录为划分依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 究的发文期刊按照研究领域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 整体上反映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所涉及的学术领域。 如表1所示,发表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论文较多的 42种期刊主要分布在“科学、科学研究(G3)”、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FO,F12,F2)”、 “工业经济(F4/F6)”、“综合性经济科学(F)”、 “自然科学总论(N)”以及“图书馆学、情报学 (G25,G35)”等领域。其中:发表在“科学、科 学研究(G3)”领域的文献数为517篇,占文献总 数的83.25%,其次,“工业经济”领域发文数占文 献总数的百分比为5.96%;而“中国经济、经济计 划与管理”和“自然科学总论”发文数占文献总数 的百分比都为1.45%;其他各个领域发文数占文献 总数的百分比都不到1%。这一结论与陈悦、宋刚、 郑刚、陈劲等学者对于中国创新管理研究的知识结 构分析结论较为一致 J。而相关研究在“图书馆学、 情报学(G25,G35)”类期刊上发表文献的情况, 也反映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研 究的认同趋势。 表1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分类 注:按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目录 2.3论文的期刊分布特征 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进行统 计分析,可以发现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为后 续研究者进行资料收集提供有益的指导 。表2给 出了42种期刊中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情况。发文 量排名前十的期刊主要包括: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科 技论坛》、《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 究》、《科学管理研究》、《科研管理》、《中国软科 学》和《高等教育研究》等,发文总量为529篇, 占本文总样本数据的85.19%,表明我国产学研协同 创新领域的研究论文发表比较集中,已形成该领域 的核心期刊群。而在发文量排名前十名的期刊中, 《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等期 刊均为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类重要 学术期刊,说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论文得到了 国内重要期刊的认可;同时,论文在高水平期刊上 的发表,也将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提 高影响力。 刘炜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表2文献期刊分布 2.4论文作者特征分析 2.4.1作者发文数 对621篇文献的著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国 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平均每位作者发文量为1.76 篇,如图2所示。其中,发文量为1篇的有187人, 2篇的为103人,大多作者只发表了1~2篇论文, 少数作者发文量较大,最高的为l0篇。这一特征表 明产学研研究领域作者发文数服从幂律分布。 图2不同发文量的作者数 2.4.2作者年龄分布 由于文献第一作者往往是对该篇文献做出贡献 最大的人,故本文先对所有分析文献的第一作者年 龄进行统计分析。本文研究的总样本中有418篇文 献提供了第一作者年龄的信息,将产学研研究领域 的作者年龄划分为小于等于36岁、37~50岁以及 50岁以上三个阶段 。第一著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如 图3a所示,其中,22岁到50岁之间的作者占总样 本的93.06%,而在31—35岁这一年龄段体现为峰 值,表明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人员以中青年为 主。图3b描绘了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合作研究 的年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青年一中年合作区为 最密集区域,其次是中年一青年及中年一中年的年 龄组合;同时,通过对三人合作者的研究发现,青 年一中年一青年、中年一青年一青年及中年一青年 一中年的合作组合最为频繁。 图3a第一作者年龄分布 图3b合作年龄分布 2.5论文合著情况 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身是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 所合作,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而在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方面,也呈现出高校、 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特征。合著率和合作度都反 映了一定时期内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合作情况 J。通 常,合作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 数,合著率表征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合作情况,用合 著的论文数与总的论文数之比值表示。本文对42种 期刊的621篇(未注明作者的论文数5篇)文献的 作者数、论文数进行统计分析,相关计算结果如表 3所示。经本文统计,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由 单一作者完成的论文数有194篇,占论文总数的 31.24%,其余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共同完 成,合作度为2.11,合著率达67.95%。这一结论 也与相关研究文献 给出的管理科学1994--2004年 的合著率为68%基本一致,但低于复杂性、综合性 更强的环境科学论文的合著率(87.09%) 。 表3文献的合著率统计 12 刘炜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6论文机构分布 表4对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发文量排名前2O名 的机构进行了统计。如表4所示,除中国科学院外, 其他机构均为理工类和综合类的高校,其中理工类 高校有11所,综合类高校有8所。这说明我国产学 研协同创新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理工类和综合类大学。 这些大学自身均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基 础,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不断深入,产学研协同 创新一方面成为高校科技经费的重要补充方式,同 时,产学研协同创新也有利于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 力的建设。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和 深入,也有利于高校进行该领域理论研究主题的聚 焦、选题、案例分析和数据收集,进而推进产学研 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 表4发文排名前20的机构名称 篇 3 关键词及热点研究领域 3.1 高频关键词 本文利用词频分析法,通过对该领域关键词的 研究分析,以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学术研究的 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 J。通过对621篇文献关键词 和主题词的识别与分析,最终进入研究数据库的关 键词有3 441个。依据1973年J.C.多诺霍(Dono一 1 hue)提出的高频、低频词判断公式:In= it(一1-4- /1+8I ),计算得到in值为22,即在本文的统计 样本中,频次超过22的关键词可认为是高频关键 词。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统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频次 关键词 产学研 372 合作 351 创新 219 技术 101 模式 89 知识81 高校 7O 由表5可以看出,除去产学研这一关键词外, “合作、创新、技术、模式、知识、高校、科技、机 制、联盟、企业”等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 主要高频关键词。从高频关键词代表的含义上,“高 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政府”反映了学 术研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参与主体的关注; “模 式”、“机制”、“战略”、“博弈”以及“联盟”等 高频关键词则反映了学术研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 创新模式、机制及机理问题的重视;“创新”、“技 术”、“科技”、“知识”、“成果”、“转移”、“产业 化”等高频关键词又反映了学术研究对产学研协同 创新的成果及绩效的考量;“模型”和“实证”则 体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方法。 表6进一步对关键词的时间分布进行了描述。 其中,2004--2011年间,“合作、创新”出现次数 一直排在前十,“模式、技术”也基本每年都出现 在排名前十的关键词中。可见“合作、创新、技术、 模式”为产学研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认 为是产学研领域的核心关键词。 表6 2004--201 1年排名前十的关键词频次统计 年度 排名前十的关键词(频次) 一OO4苗作【16)、俣瓦(/)、 L制(5,、 苜【5 、刘识(5 J、广业(3)、尚骰L3)、 管理(3)、技术(3)、教育(3) 合作(19)、学研(13)、模式(9)、创新(7)、科技(5)、产业(5)、高校(5)、 ,Do 企业(4)、技术(3)、研发(3) zO0 淦 学研 高校∽ 机制 … 创新(23)、合作(21)、产学研(8)、技术(5)、科技(5)、联盟(5)、企业 … (5)、研发(5)、演化(5)、博弈(4) … 合作(42)、创新(28)、高校(16)、模式(15)、技术(14)、学研(10)、联盟 … (10)、科技(9)、知识(9)、机制(8) f ̄(55)、刨新(44)、学研(28)、I ̄(21)、高校(18)、机制(18)、知识 ,『1『1…。 q (18)、技术(17)、模式(16)、转移(12) .n1n合作(14)、创新(11)、科技(9)、企业(8)、产学研(7)、高校(7)、机制 (4)、校企(4)、转化(4)、体系(3) ….创新(23)、合作(21)、产学研(8)、技术(5)、科技(5)、联盟(5)、企业 r5、研骨r5、涫 r5、憧变r4、 3.2相关矩阵及相畀矩阵 以上述高频关键词的共现次数,形成一个22× 22的共词矩阵。共词矩阵中对角线上的数字为相应 词汇出现的总次数,其他数字为对应词汇在同一篇 文献中的共现次数。而关键词共现频次为绝对值, 难以真正反映词与词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要想真 正揭示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有必要对其进行包 容化处理,构造相关矩阵 J。可采用Callon_1 提出 来的相互包容系数法来进行包容化处理,其计算公 式为: E =(C /C。) (C /c,)=(C ) /(C c,) C 表示i、. 两词共同出现的次数,C 表示i词 出现的次数,C 表示. 词出现的次数。而本文根据 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相类似的Ochiia系数法… 来 构造相关矩阵,即将共词矩阵中每个数字都除以与 之相关的两个词的总出现频次开方的乘积。其计算 刘炜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3 公式为: O =c (c ) 式中符号含义同上,且相关矩阵中对角线上数 字表示某词与自身相关程度,值都为1。通过上式 计算得出的相关矩阵(在此不再列表说明)中的数 据为相似数据,数值越大表示对应两个词汇距离越 近、相似度越好;相反,则相似度越差 。然而, 由于许多对应词汇共现次数为0,故得出相关矩阵 中0值较多,统计分析时误差较大。为方便进一步 处理,用1与相关矩阵中所有数据相减得相异矩阵, 如表7所示。与相关矩阵相反,相异矩阵中数值越 大,表明对应两词汇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数值 越小,则相似度越好。 表7产学研合作领域高频词相异矩阵 (截取频次最高的前五个) 3.3研究热点领域的分类处理 以上述高频关键词为对象,构建相关矩阵及相 异矩阵并进行因子分析。经计算,上述高频关键词 的共同度基本都在60%以上,并可提取出9个因子, 9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7.173%。本文选取 因子负载系数绝对值超过0.5的变量进一步分类, 最终确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的九大热点研究领 域,如表8所示。 表8 因子分析确定的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研究结构 因子分析给出了产学研合作领域初步的分类研 究,为了检验分类的稳定性及更加准确地进行研究 分类,本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 参考上文因子分析分类结构,选取聚类数为7一l0 类,聚类方法选择Ward法,在度量标准中选择平方 欧式距离(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最终确定 产学研合作领域的8类研究结构(如图4)。可以看 出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和因子分析得出的分类研究 结构基本相似,说明分类较为稳定,如图4所示为 输出的分类冰柱图(虚线值为8,即按8类进行分 类)。 结合因子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我 国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可分为八大研究类别: (1)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产学研 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3)产学研研发合作研 究;(4)产学研合作教育及联盟机制研究;(5)校 企合作中的博弈研究; (6)知识管理模型研究; (7)企业(高校)技术创新模式研究;(8)产学研 合作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4结论 通过对产学研研究领域文献的计量分析以及利 用词频分析法来对产学研研究领域文献关键词的分 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产学研研究领域文献分布来看,产学 研仍将持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且《研究与发展管 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究》、 《科研管理》、《中国软科学》等国内质量较好的期 刊为产学研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指引,促进了 产学研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从产学研研究领域的合作情况来看,产 学研领域的合作度和合著率较高,但合作规模还有 待进一步提高,并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校企和学研机 构的合作,表明产学研领域开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且专著论文数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合 著论文数所占比重总体上则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 第三,从著者情况来看,产学研研究领域发文 量较多的是朱桂龙、范德成等人,且产学研领域作 者发文数服从幂律分布。而从研究者年龄上看,我 刘炜等: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科学学研究,2005,23(6):758—764 国产学研研究领域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和中年研究 者合作最为频繁。 第四,从产学研领域文献的关键词来看,目前 产学研领域研究者较为关注产学研合作、创新,以 及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产学研联盟,等等;而未来 产学研领域将继续关注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和技术 转移。 参考文献: [1]陈悦,宋刚,郑刚,等.中国创新管理研究的知识结构分析 [J].科研管理,20l1,32(2):10—19 [2]史慧丹,谭黎娟.1985--2006年我国科技查新领域研究论文文 [6]姜春林,郭艳红.科学研究的合作化趋势——对我国部分环境 科学期刊合作论文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 14(1):41—44 [7]魏瑞斌.基于关键词的情报学研究主题分析[J].情报科学, 2006,24(9):1400—1405 [8 J王红.基于共词分析法对近十年我国图情学研究热点的分析 [J].情报杂志,20l1,30(3):59—64 [9]CALLON M,COURTIAL J P,IAVILLE F.Co—word analysis for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eh[J].Scientmetfcs,1991,22(2): 155—205 [1O]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 [J].管理科学学报,2007,12(6):65—74 作者简介:刘炜(1969一),男,广东兴宁人,研究员,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樊霞(1978一),女,山东青岛人, 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吴进(1988一),男,江 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献计量分析[J].现代情报,2007(5):179—181 [3]郭永正.科学合作年龄结构的强度分布——我国控制理论案例 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127—131 [4]汪传雷,孙华,陈晨,等.技术采纳模型文献的计量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1):28—32 [5]陈悦,刘则渊,庞杰,等.中国管理科学合著现象分析[J]. (上接第8页) ⑩德国和英国的数据仅指该国所持有的海外有效发明专利 与表中其 他国家的数据无可比性。 ⑩印度尚未向WIPO正式提交2010年数据,故未列出全球排名情况。 表中数据是根据全球各专利局中有效发明专利来源国为印度统计 得出。 柳卸林,郑刚,蔺雷,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58—160 [4]华长明.各国科技实力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27—28 [5]黄庆,曹津燕,瞿卫军.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专利评价指 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知识产权:2004,14(83):25—28 [6]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 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报告[EB/OL].北京:国家知识产权 局,(2011一O1)[2011—05].http://www.sipo.gov.cnfgh— fzs/ ̄ltjjb/201 lO1/t201 10124—.568999.html ⑩数据来源见网址:http://www.sipo.gov.cn/ghfzs/zhj/yxzkzljb/ 201101/ ̄0110118565440.html,访问时间:2012年1月。 参考文献: [1]WRIGHT B.The eeononlies of invention incentives:Patens,prizes, and research contrac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 (4):691—707 [7]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编写委员会.2008年世界发展指 标[M].王辉,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315 [2]陈燕,黄迎燕,方建国,等.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7—228 [3]詹法格博格,戴维莫利,理查德纳尔逊.牛津创新手册[M]. 作者简介:魏海燕(1974一),女,贵州安顺人,副研究员,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