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AO实用工艺的设计说明

AO实用工艺的设计说明

来源:爱go旅游网
目录

设计总说明 ........................................................ V

General Design Introduction ........................................................... VIII 1前言 ............................................................ 1

1.1设计背景 .................................................. 1

1.1.1 我国污水处理背景 .................................. 1 1.1.2市背景资料 ......................................... 1.1.3设计资料 ........................................... 1.1.4 污水特征 .......................................... 1.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的原则 .............................. 1.3工艺流程及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 1.4工艺流程 .................................................. 2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 2.1格栅 ...................................................... 2.1.1格栅的设计 ......................................... 2.1.2设计参数 ........................................... 2.1.3 中格栅设计计算 .................................. 2.1.4 细格栅设计计算 .................................. 2.2提升泵站 ................................................. 2.2.1 泵站设计的原则 .................................. 2.2.2泵房形式及工艺布置 ................................ 2.2.3 泵房设计计算 .................................... 2.3沉砂池 ................................................... 2.3.1 曝气沉砂池 ....................................... 2.3.2设计参数 .......................................... 2.3.3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 2.3.4曝气沉砂池曝气计算 ................................ 2.4 A/O反应池 ............................................... 2.4.1 构筑物简介 ....................................... 1 1 1 2 4 8 8

8

9 9 10 13 15

15 16 16 19

20 20 20 24 25

25

2.4.2设计说明 .......................................... 25 2.4.3主要作用 .......................................... 25 2.4.4 设计参数 ......................................... 25 2.4.5 设计计算 ......................................... 25 2.4.6污泥回流比及混合液回流比 ......................... 27 2.4.7剩余污泥量、生产污泥量 ............................ 27 2.4.8需氧量计算 ........................................ 2.4.9供气量计算 ........................................ 2.4.10鼓风微孔曝气器空气管路计算 ...................... 2.6 二沉池 .................................................. 2.6.1沉淀池的类型及选择 ............................... 2.6.2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 2.6.3设计计算 .......................................... 2.6.4设备选用 .......................................... 3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 3.1污泥浓缩池 ............................................... 3.1.1 设计说明 ......................................... 3.1.2设计规定 .......................................... 3.1.3设计参数 .......................................... 3.1.4设备选型 .......................................... 3.2贮泥池 ................................................... 3.2.1 构筑物简介 ....................................... 3.2.2主要作用 .......................................... 3.2.3设计参数 .......................................... 3.2.4设计计算 .......................................... 3.2.5设备选型 .......................................... 3.3蓄水池 ................................................... 3.3.1 构筑物简介 ....................................... 3.3.2主要作用 .......................................... 28 28 30 31

31 31 31 33

34

34

34 34 35 39 39

39 39 40 40 40 40

40 40

3.3.3设计说明 .......................................... 40 3.3.4设计计算 .......................................... 41 3.4脱水机房 ................................................. 41

3.4.1 构筑物简介 ....................................... 41 3.4.2主要作用 .......................................... 41 3.4.3设计计算 .......................................... 41 3.4.4设备选用 .......................................... 4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 4.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 ..................................... 4.2平面布置原则 ............................................. 4.3平面布置 ................................................. 4.3.1 工艺流程布置 .................................... 4.3.2 构(建)筑物平■面布置 .......................... 4.3.3 污水厂管线布置 .................................. 4.3.4 厂区道路布置 .................................... 4.4污水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 4.4.1 主要任务 ......................................... 4.4.2布置原则 .......................................... 4.4.3构筑物高程计算 .................................... 4.4.4构筑物高程布置 .................................... 4.5污泥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 4.5.1污泥管道的水头损失 ................................ 4.5.2污泥处理构筑物水头损失 ............................ 4.5.3 污泥高程布置 ..................................... 5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 6环境影响评价 .................................................. 6.1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 6.1.1 生态影响分析 .................................... 6.1.2 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 .......................... 41

42

42 43 45

45 45 45 46 46

46 47 47 49 51

51 51 52

52 53

53

53 54

6.1.3施工噪声的环境影响分析 ........................... 55 6.1.4施工排水、及建筑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 57 6.2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 58 6.3环保投资 ................................................. 59 6.4资源损益分析 ............................................. 59 6.5 环境损益分析 ........................................... 60 6.6 社会损益分析 ........................................... 参考文献 ............................ 61

附 录 .......................................................... 致谢 ........................ 63

60

62 市15万m/d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设计总说明

1.

A/O工艺

设计目的、要求、原则

1.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市是我国东北省的省会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城市污水排放量也迅速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 处理,将给城市及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处丁相当困难的境地, 流经所有城市的河段中90恕上收到中 度或更严重的污染,50%勺城市河段的水不能饮用。大量河流除排污外已失去其 它效用。许多主要湖泊处丁不同时期的富营养化阶段。

根据环境部门对全国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由丁近年来工业 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市主要水系的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 染。同时,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使其受到严重污

染,致使河水中生物、植物大部分绝迹,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城区下游地下水 源,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为改善环境,治理河水污染问题,建设城市污水治 理工程势在必行。

1.2 A/O工艺设置要达到的污水排放标准

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斫)一级A标准。即:

出水水质 单位(mg/L) 1.3设计原则

COD < 50 BOD < 10 NH — N <5 (8) SS 10 pH 6~9 TP 1 城市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使之达标排放或污水回用用丁使环境不受污染, 后出水回用丁农田灌溉,城市景观或工业生产等,以节约水资源。

处理

《城市污水处

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给出以下几项关丁城镇污水处理 工艺选择的准则:

(1)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征、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 当地的

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先确定;

(2) 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削减单位污染 物投资,

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削减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 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

(3) 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先工艺设计参数必须对污水的现状、 水质特

征、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做出合理的分析预测;

(4) 在水质组成复杂或特殊时,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 展中试研

究;

(5) 积极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在国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 生产性试

验,提供可靠性设计参数,然后进行运用。

2.

工程概况

2.1设计规模

Q=15万nVd,变化系数:Kz=1.3 2.2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

COD 230 BOD 150 NH— N 28 SS 180 TP 2.5 单位(mg/L) 出水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即:

出水水质 单位(mg/L) COD < 50 BOD < 10 (GB1891&) 一级A标准

NH — N < 5⑻ SS 10 PH TP 6~9 1 2.3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市届丁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在极地大陆冷气团 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和、 湿润。气候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回暖快而多大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年平均气温3.6 C,最低气温为-38.1 C;年平均降雨量为553.5mm降雨期集中 在7~8月份;年平均日照在2500小时,无霜期在135~140天,最大冻深1.97m。

松花江流域位丁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部,

松花江流域介丁北纬410 42' ~51°

38'、东经119° 52' -132 ° 31'之间,东西长 920公里,南北宽1070公里, 流域面 积55.68万平方公里,历年最高水位120.89 m最低水位110.07m,平均 水位115.52m,地下

水埋藏深度距地表1-15m。

2.4工艺及工艺流程

从污水的特点,处理的要求与程度和工艺的特征入手,对多种工艺进行比较,

经分析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进行后续的设计计算。 对预选方案进行细致的研究 和比较,

确定市15万m3/d污水处理厂设计工艺为 A/O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4. 3. 设计规、标准

①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②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

③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 ④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等一系列设计书册; ⑤ 其它的相关专业书籍;

⑥ 网络尤其是万方、中国知网等一些中国著名的检索。 设计结果

主要构筑物见表1-1

)丁与 表1-1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规格(m< n^ m) 名称 中格栅 5.07 X 3.9 X 1.31 数量 r 4 1

2 提升泵房 12X 2.5 X 4.2 1 3 P 4 P 5 6 P 7 8 9 r IO II 细格栅 曝气沉砂池 初沉池 缺氧池 好氧池 混合液回流泵房 配水井 辐流式一沉池 回流污泥泵房 污泥浓缩池 污泥贮泥池 脱水车间 2.33 X 0.35 X 1.22 10X 7X 6.13 ? 28 X 7.04 47.3 X 9X 8 47.3 X 27X 8 6X 7 0.24 X 1.2 ? 50 X 8.2 8 X 6 ? 15X 6.79 12.1 X 12.1 X 5 20 X 15 2 4 4 4 4 1 1 8 1 2 2 1 12 r 13

14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A/O工艺;污水处理厂

General Design Introduction

1 . Designed to require, in principle

1.1 Background of Project Proposal necessity and investment Harbin is the capital city of north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construction , urban sewage emission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a large number of uncontrolled discharge of untreated sewage , if not handled properly , will cities and water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ff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our country 's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 is quite difficult situation , the river flows through all the city's more than 90% received moderate or more severe pollution , 50% of the urban river water undrinkable . In addition to a large number of rivers of sewage outside has lost another utility. Many major lakes are eutrophic stage at different times.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water quality of rivers, lakes, reservoirs monitoring, due to recent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urban sewage discharge and other reasons, the main river water in Harbin have been polluted to varying degrees. Meanwhile ,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untreated sewage is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waters , it is seriously contaminated , resulting in the river creatures , plants mostly disappeared, destroyed the natural landscape, urban pollution downstream groundwater sources ,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water pollution imperative.

1.2 A / O process settings to achieve effluent discharge standards

Shall conform to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GB18918-) an A standard. Namely:

Effluent

control, construction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works is

COD < 50 BOD < 10 NH — N < 5⑻ SS 10 J pH 6~9 TP Unit (mg / L) 1 1.3 Design Principles

The purpose is to makethe city's sewagetreatment discharge standards for wastewater reuse or make the environment from pollution, the treated effluent reuse for irrigation, urban landscape 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so as to conserve water resources.

\"Urban sewage treat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policy\" on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selection criteria given in the following items treatment

process selection:

(1)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should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al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receiving water environment functions and local realities and requirements, after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priorities identified .The mai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2) Process selection include: water treatment unit investment, investment pollutant reduction units, water treatment units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st, power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reduction of unit

costs, footprint, performance, reliability, ease of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3) Should be practical to determin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process design

parameters must be the priority status of sewage, water features, pollutants constitute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r determination to make a reasonable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4)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ter when complex or special, dynamic testing of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where necessary, to carry out pilot studies;

(5) Actively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use of new technology,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must pass the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providing reliabl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n use.

on urban wastewater

2. Project Overview 2.1 design scales: Q = 15 million m 3 / d,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Kz = 1.3 2.2 Jin, water quality

Water quality

COD 230 BOD 150 NH SS 28 180 TP 2.5 Unit (mg / L) Water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GB18918-) an A standard. Namely:

Effluent

COD < 50 BOD < 10 NH — N <5 (8) SS 10 pH 6~9 TP 1 Unit (mg / L) 2.3 meteorological, hydrolog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Harbin belong in humid temperate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the climate is characterized by winter in the polar continental air mass control, the weather is cold, dry, summer affected by the Pacific subtropical air masses, 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mild climate, humid. There are obvious seasonal climate changes, warmer spring fast and windy, annual dominant wind southwest wind.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3.6 C ,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f -38.1 C ; annual average rainfall of 553.5mm, rainfall concentrated in the period from July to August ;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at 2500 hours , frost-free period of 135 to 140 days, the maximum frost depth 1.97m.

Songhai River basi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northeast Chinese Songhua River basin between latitude 41 longitude 119

0

0

42 '~ 51

0

38',

52'-132

0

31 ', 920 km from east to west, north-south

width of 1070 km, watershed area of 556,800 square kilometers, over the highest water level 120.89 m, the lowest level 110.07m, the average water level 115.52m, buried depth of groundwater from surface 1-15m. 2.4 Process and Proces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wage requirements and the ex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 start to compare a variety of processes,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hoose the best program for subsequent design calculations. Preselection scheme for detailed study

3

and comparison to determ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m / 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design process for the A / O method.

1前言 1.1设计背景

1.1.1我国污水处理背景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其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是最备受关注和解决的I可题之一0废水进入环境后,对人体,水体, 土壤,动物等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对环境造成不可 逆转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废水的危害,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力度,尽量 的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国城市污水 处理相对丁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近200年来,城市污水处理已从原始的自 然处理、简单的一级处理发展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深度处理污水,并回用。处 理工艺也从传统活性污泥法、 氧化沟工艺发展到A/O、A2/。、AB

SBR(包括CCAS 工艺)等多种工艺,以达到不同的出水要求。虽然如此,我国的污水处理

还是落 后丁许多国家。在我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和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 国发展,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1.1.2市背景资料

市,面积10301平方公里,人口 300万,城市发展方向为以老城为依托,以 疏港公路为轴线,向南发展。并逐步向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随着城市及工业的 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至 2007年城北排放未经处理污水排放量 已达10万吨/日左右。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使河

流受到严重污染,致使河水中生物、植物大部分绝迹,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城 区下游地下水源。为改善环境,治理河水污染问题,建设城市污水治理工程势在 必行。

1.1.3设计资料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与进入处理厂的污水水质和水量有关, 质和水量可以通过设计任务书的原始资料计算。

1.1.4污水特征

污水的水

本项目污水处理的特点:污水以有机污染物为主,BOD/COD=0.65可生化性 较好,采用生化处理最为经济。BOD/T库5.36,COD/TN>8.21,满足反硝化需求; 若BOD/TN>5,氮去除率大丁 60%

1.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的原则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对丁国外发达国家、

起步较晚。近200年来,城市污水

处理已从原始的自然处理、简单的一级处理发展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深度处理 污水,并回用。处理工艺也从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发展到

A/O、A2/。、

AB SBR(包括CCAS:艺)等多种工艺,以达到不同的出水要求。虽然如此,我 国的污水处

理还是落后丁许多国家。 在我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设备和经验 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发展,尤其是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城市污 水处理系统。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水污染控制与环境治理的实践,在吸取国外技术 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的特点,逐步改进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些适用的技术 路线,主要如下:

(1) 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造或予以取代后的人工生物净化技术路线; (2) 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的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技术路 线; (3) 以污水扩散排放为主,处理为辅的技术路线; (4) 以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路线。

结合该污水处理工程的具体情况分析进行选择:

首先,(3)和(4)这两条技术路线对丁自然环境条件因素要求较高,

从而不可

取,所以应选择 ⑴和(2)这两条路线,尤其以(2)这种路线应予以推广。因为随 着环境的状况日趋严峻,用水的问题越发突出,从而对雨水的合理使用必将使大 家特别重视的课题,所以,下面着重分析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与人工生物净化相 结合的技术路线和对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改造或予以取代活的人工生物净化即 使路线。

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对丁大规模污水处理厂来 说,主要指氧化塘处理和土地法处理, 它们都具有运行费用低,外加能源消耗少 和管理简单的优点,在我国一些城市也被因地制宜的采用

氧化塘一般分好氧氧化塘、厌氧氧化塘、兼性氧化塘,它们所需要的停留时 间都很长,一般需要几天到几十天,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对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 较大,需要慎重考虑,所以,在没有低洼地可利用的情况下,若购置占用大量的 良田,平■地筑塘是很不经济的,本工程的情况不宜采用氧化塘处理。

土地法处理,就是按照要求对污水达到处理的同时, 达到对控制渗流污染的 要求,有计划的将污水排放到大面积的土地上下渗,利用土壤的过滤、吸附、分 解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能力等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作用,使污水达到净化。 这种仿有利丁污水中水肥

资源的利用和土壤微粒结构的改善, 但是,这种处理需

要广阔的土地面积,而且要注意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在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不足 的情况下,土地法处理必须与污水灌溉合理的结合, 污水灌溉在农业增产方面取 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这只是对污水的灌溉利用,和污水的土地利用处理还有 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

(1) 污水灌溉按土地处理污水的要求控制水量、水质,但对有些地下水以及 其它水源、

水体仍会造成污染;

(2) 由丁灌溉季节性变化和灌溉面积的限制,不能做到终年昼夜对污水的处 理; (3) 没有经过严格水质控制的灌溉,往往会造成对粮食作物,特别是对蔬菜 作物的使

用质量的影响,这主要来自一些重金届的污染;

所以,污水灌溉作为对适当处理获得城市污水的有效利用, 无疑是非常有价 值的,但作为对污水的完善土地处理, 从而取代其它的污水处理措施, 在本工艺 的具体条件下,此方法也许不可行。

(1) 对地下水源有污染危险; (2) 做不到终年昼夜对污水的处理;

(3) 没有也不可能修建储存几个月污水量的大容量调节池,非灌溉季节的排 放问题无

法解决。

综上所述,以自然生物净化为主的人工生物净化与自然生物净化相结合的路 线,本工程不具备采用的条件,当然也就不宜采用。

人工净化就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净化的效率, 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其中以活性污泥法采用较为普遍,是目前国外 城市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料、 运行可靠、处理效果好,但是也存在能活较多和费用高等特点, 所以对其流程改 革更新后,出现了 AB工艺,氧化沟法,SBR间歇活性污泥法,A/O脱氮工艺,A2/O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等常用工艺,它们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优点。结合本工艺的具 体情况,本污水厂还要求高效脱氮除磷,常用的方法有 化沟工艺等。

AB法,SBR A2/O法,氧

1.3工艺流程及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1、A/O工艺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 还具有一

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 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申联在一起,

A段DO不大丁 0.2mg/L ,

。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 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 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不溶 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 处理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 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 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NH+), 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 NH-N

(NH+)氧化为Nd,通过回流控 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

还原为分子态氮(NO 完成C、N、。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1) A/O循环生物脱氮工艺特点

a. 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 留时间大

丁 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fi降至100mg/L 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 70恕上。

b. 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 的碳源,

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 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 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 要的碱耗。

c. 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 COD BOD怫日SCN在 缺氧段中

去除率在67% 38% 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 62^0 36%故 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d. 容积负荷高。由丁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乂采用了高浓度 污泥的膜

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 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e. 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

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 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袱、

CO曲有机物。

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循环)工艺流 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2) A/O工艺的缺点

a. 由丁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 降解物

质的降解率较低;b.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 行费用。另外,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 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 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 90%。

2、A2/O工艺

A/O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 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 脱氮除磷工

艺的简称。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 BOD和SS为90%~95%总

氮为70恕上,磷为90%&右,一般适用丁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 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丁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 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 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1) A2/O工艺特点

a. 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b. 污泥沉降性能好。

c.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 能同

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d. 脱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响,除磷效果则受回流污泥中火带 DO 和硝酸态

氧的影响,因而脱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e. 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 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 留时间也

少丁同类其他工艺。

f. 在厌氧一缺氧一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 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3) A/O工艺的缺点

SVI 一般小丁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污泥回流量大,能耗较高;用丁中小型 污水厂费用偏高;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3、SBR!艺

在反应器预先培养驯化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当废水进入反应器与活性污泥混 合接触并有氧存在时,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新代谢, 将有机物降解并 同时使微生物细胞增殖。将微生物细胞物质与水沉淀分离, 废水即得到处理。其 处理过程主要由初期的去除与吸附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絮凝体的形成与絮 凝沉淀性能几个净化过程完成。

(1) SBR!艺特点

a.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厌氧、好氧处丁交替状 态,净化效

果好。

b.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 水水质

好。

c. 耐冲击负荷,池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 量和有机

污物的冲击。

d.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e.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丁操作和维护管理。

f.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 污泥回

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2) SBR!艺的缺点

间歇周期运行,对自控要求高;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脱氮除磷效率不太 高;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好

3、AB工艺

AB法A段效率很高,并有较强的缓冲能力。B段起到出水把关作用,处理稳 定性较好。

对丁高浓度的污水处理,AB法具有很好适用性的,并有较高的节能 效益。尤其在采用污泥消化和沼气利用工艺时,优势最为明显。

B法工艺中的主

要处理构筑物有A段曝气池、中间沉淀池、B段曝气池和二次沉淀等,通常不设 初次沉淀池,以A段为一级处理系统。A段和B段拥有各自独的污泥回流系统, 因此有各自独特的

微生物种群,有利丁系统功能的稳定。但是, AB法污泥产量

较达,A段污泥有机物含量极高,污泥后续稳定化处理是必须的,将增加一定的 投资和费用。另外,由丁 A段去除了较多的BOD可能造成炭源不足,难以实现 脱氮工艺。对丁污水浓度较低的场合, B段运行较为困难,也难以发挥优势。

(1) 主要特征

具有优良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和投资及运转费用较低等。对有机底物去除效率高;系统运行稳定。主要表现在: 出水水质波动小,有极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有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有较好的 脱氮除磷效果;节能。运行费用低,耗电量低,可回收沼气能源。经试验证明, AB法工艺较传统的一段法工艺节省运行费用 20%~25%

(2) 缺点:

缺点一:A段在运行中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臭气,影响附近的环境卫 生,这主要是由丁 A段在超高有机负荷下工作,使A段曝气池运行丁厌氧工况下, 导致产生硫化氢、大粪素等恶臭气体。缺点二:当对除磷脱氮要求很高时,

A段

不宜按AB法的原来去处有机物的分配比去除 BOD5%~60%因为这样B段曝气池 的进水含碳有机物含量的碳、氮比偏低,不能有效的脱氮。缺点三:污泥产率高, A段产生的污泥量较大,约占整个处理系统污泥产量的

80%£右,且剩余污泥中

的有机物含量高,这给污泥的最终稳定化处置带来了较大压力。

表1-1几种常见工艺对比表

工艺类型 氧化沟 1. 污水在氧化沟的停留时间 SBR& 1. 处理流程短,控制 灵活 2. 系统处理构筑物 A/O法 1. 低成本,局效能, 能有效去除有机物 2. 能迅速准确地检 技术比较 长,污水的混合效果好 2. 污泥的BOD负荷低,对水 质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少,紧凑,节省占地 测污水处理厂进出 水质的变化。 可不单独设二沉池,使氧化 沟二经济比较 沉池合建,节省了二沉 池合污泥回流系统 中小流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 使用围 废水 稳定性

投资省,运行费用 低,比传统活性污泥 法基建费用低30% 中小型处理厂居多 能耗低,运营费用较 低,规模越大优势越 明显 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一般 一般 稳定 考虑该设计是中型污水处理厂,A/O工艺比较普遍,稳定,且出水水质要求 不是很高,本设计选择 A/O工艺

1.4工艺流程

2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2.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届栅条或筛网制成, 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 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 毛发、果皮、蔬

菜、塑料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 正常进行。被截留的物质称为栅渣。

设计中格栅的选择主要是决定栅条断面、栅条间隙、栅渣活除方式等。

格栅断面有圆形、矩形、正方形、半圆形等。圆形水力条件好,但刚度差, 故一般多采用矩形断面。格栅按照栅条形式分为直棒式格栅、弧形格栅、辐流式 格栅、转筒式格栅、活动格栅等;按照格栅栅条问距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 (1.5~10mm;按照格栅除渣方式分为人工除渣格栅和机械除渣格栅,目前,污 水处理厂大多都采用机械格栅;按照安装方式分为单独设置的格栅和与水泵池合 建一处的格栅。

2.1.1格栅的设计

(1)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① 格栅结构形式的确定

格栅的作用为: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杂物。格栅按栅条的间隙分类为: 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2~10mm;按筛余物活理方式 分类为:人工活理和机械活理。

② 格栅的基本参数

栅条断面形状选用迎水面为半圆的矩形,栅前水深

1.0m,过栅流速

v=0.7m/s,安装倾斜角a =60。。粗格栅设计为4个格栅并排建立,设计采用栅 条宽度S=0.01m栅条间隙b=60.0mm粗格栅两个格栅之间的间隔为 0.1m。中 格栅设计为4个格

栅并排建立,设计采用栅条宽度S=0.01m栅条间隙b=20.0mm 粗格栅两个格栅之间的间隔为 0.1m。

设计 流量: 日 均流量 Q= 15 x 104m/d=1.736m3/s=1736.11 L/s (2-1 ) 日最大流量:CU=Q・ Kz=1.736 X 1.3=2.257m3/s=8125. 20 nVh

2.1.2设计参数

1、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粗格栅:机械活除时宜为16~25mm人工活除时宜为25~40mm特殊情

(2-2)

况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

(2) 细格栅:宜为1.5~10mm (3) 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2、 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Om/s。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活除 格栅的安装

角度宜为60~90°。人工活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 30° ~60°。

3、 当格栅间隙为16~25mm寸,栅渣量取0.10~0.05 m3/l03m3污水;当格栅

间隙为30~50mm寸,栅渣量取0.03~0.01 m3/103m3污水。

4、 格栅除污机,底部前端距井壁尺寸,钢丝绳牵引除污机或移动悬吊葫芦

抓斗式除污机应大丁 1.5m;链动刮板除污机或回转式固液分离机应大丁

5、 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

1.Om 0.5m, 工

作平■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6、 格栅工作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采用 0.7~1.Om。工作平■台正面过道宽度, 采用

机械活除时不应小丁 1.5m,采用人工活除时不应小丁 1.2m。

7、 粗格栅栅渣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细格栅栅渣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 8、 格栅除污机、输送机和压榨脱水机的进出料口宜采用密封形式,根据周 围环境情

况,可设置除臭处理装置。

9、 格栅问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有蠹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 10、

沉砂池的超高不应小丁 0.3m。

2.1.3中格栅设计计算

格栅的截污主要对水泵起保护作用,设计粗格栅为4个,提升泵选用螺旋泵, 格栅栅条间隙为60mm

栅条间隙数n 单个格栅的流量:

Qmax

冬^ 0. 564 m3 / s

4

(2-3)

Qmax, sin

n ------------------------

bhv

、sin60

m/s: b为栅条问距,m h为栅前水深,m

0.43

12. 5取 13) 0.06

1.0

0.7

(2-4)

a为格栅倾角,(° ) ; U为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m/s

②实际过栅流速u

Qmax \\-sin0.564 Jsin60

U ------------ : ------- -------------- ------- 0.673(m/s) bhn -

0.06 1.0 13

(2-5)

v在0.6~1.0之间,符合要求

式中,n为栅条间隙数,根。

③ 栅槽宽度B

设计采用栅条宽度为10mm即S=0.01m

单个格栅的宽度:B' =S (n-1 ) +bn=0.01 x (10-1)+0.06 x 10=0.9 m 栅槽总宽度:B=4

B' +0.1 X 3=4X 0.9+0.1 X 3=3.9 m.

④ 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LI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Q B〔hv B1B1v 堂 计算

2

2

2.53m

进水渠道宽B

0.7

I

■(2-6)

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a =20。,则进水渠道的速度:

u -------- ---------------- 0.89(m/s) <0.9m/s , Qmax 2.257

符合要求。(2-7)

hB, 1.0 2.5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I为: LI

B- B1 3. 9 2. 53 2tan a

0.364 (2-8)

式中,B为进水渠宽,m; a为进水渠渐宽部位的展开角,一般为 20° ;

⑤ 格栅的水头损失h2

2 sin

h1

2g

sin

(2-9)

h2=khc

选取栅条断面形状为迎水面为半圆的矩形, 则栅条阻力系数 中6取1.83. S -

勺)3S ,

4 0 01 ? 其

对丁半圆矩形断面: 1.83[S)3 1.83 (潟)3 0. 17 (2-10)

b

0.06

过栅水头损失:

1. 88m

2

h2 k ——sin

2g

3

0. 6732

0. 17 ( ---------------- ) sin

2 9. 81

0. 01

(2-11 )

式中,h0为计算水头损失,m v为污水流经格栅的速度,m/s; E——阻力 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a为格栅的放置倾角; g为重力 加速度,m/s; K

2

为格栅受污物堵塞使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 3。

⑥ 栅后槽的总高度

取栅前渠道超高h1=0.3m,则有

H=h+h+h2=1.0+0.3+0.01=1.31m

式中,h为栅前水深,m h2为格栅的水头损失,m m为格栅前渠道超高, 一般为

0.3m。

HI

tan

1.3

—— tan

0. 5

⑦ 格栅的总长度L

L

LI

1.88

L2 1.0 1^8

2

0.5 1. 0

5. 07m

(2-12)

式中,LI为进水渠道渐宽部位长度,g L2为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 部位的长度,一般L2=0.5LI; H1为格栅前的渠道深度,m

中格栅示意图如图3— 1

图2-1中格栅示意草图

⑧ 每日栅渣量W

在格栅间隙为60mm勺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并污水产0.02m3渣,则

86400QmaxV1

1W ---------

1000&

86400 2. 257 0.02 3—、 -------------------------- 3.00;m3/d)

1000 1. 3

小“、 (2-13)

式中,W为栅渣量,ni/(10祎污水);Kz为生活污水总流量变化系数。

W>0.2^d ,适用机械除渣。

⑨ 设备选型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选用市新环机械工横设备 RGSH索钢丝绳牵引式机械格 栅4台,其技术参数见下表3-2所示。

表2-1 RGS三索钢丝绳牵引式机械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格栅宽度 型号 RGS

格栅问 隙mm 60 过流水深 m 1 安装倾 mm 60 过栅流 速m/s 0.9 电机功 率 1.5kW m 3.9 2.1.4细格栅设计计算

设计细格栅为4个,格栅栅条间隙数b=0.01m,格栅栅前水深h=0.9m,污水

过栅流速V=1.0m/s,每根格栅条宽度S=0.01m进水渠道宽度Bi=0.4m,栅前渠

f

则格栅的间隙数:n也迎

Nbhv

1.736 .sin 60 Q-01 __0?9T0

17. 9,取 18 个

格栅栅槽宽度:B S n

1I

bn 0.03 18 1 0.03 18 0.75m

B B 0.35 0.3 2 tan 1

2 tan 20 0. 068 2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0. 068m

(2-14)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

l2 0. 034m

(2-15)

道超高h2=0.3m,每日每1000m污水的栅渣量W1 =3.0 m3/d

0. 17

0. 01 0701

1.02

sin 60 0. 02m

栅后槽总高度:H h

h1 h2

0. 9 0. 02 0. 3

1. 22m

(2-16)

栅槽总长度:L 1I l2

0.5 1.0

h tan

h2 tan

0. 9 tan 60

0. 3 tan 60

(2-17)

0. 09 0. 045 0.5 1. 0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每日栅渣量:W

2. 33m

1500 1000

4. 5[ m3 / s)

(2-18)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 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细格栅示意图见图3-2

~r > f — : ■ i ■T : —

3成 -—J d A p

u 7■- E ___ / A // \\ __ i // ----- // i o ni in i 1 i I ,// \\

图2—2细格栅示意图 设备选型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选用FH-700型旋转式格栅除污机3台,2台投入使用, 台备用。其技术参数见下表3-32所示。

表2-3 RGS三索钢丝绳牵引式机械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格栅宽度 型号 FH-700 型 m 0.75 格栅问 mm 10 过流水 深mm 1000 安装倾 mm 60 过栅流速 m/s 0.9 电机功 率 1.2kW

2.2提升泵站

污水总泵站接纳来自整个城市排水管网来的所有污水, 其任务是将这些污水 抽送到污水处理厂,以利丁处理厂各构筑物的设置。因采用城市污水与雨水分流 制,故本设计仅对城市污水排水系统的泵站进行设计。

排水泵站的基本组成包括:机器问、集水池、格栅和辅助问。

2.2.1泵站设计的原则

(1)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丁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如水泵 机组为自动控制

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 6次。

(2) 集水池池底应设集水坑,倾向坑的坡度不宜小丁

10%

(3) 水泵吸水管设计流速宜为 0.7~1.5 m/s。出水管流速宜为0.8~2.5 m/s 其他规定见GB50014《室外排水规》。 2.2.2泵房形式及工艺布置

本设计采用地下湿式矩形合建式泵房,设计流量选用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Q=1.736n3/s。

(1) 泵房形式

为运行方便,采用自灌式泵房。自灌式水泵多用丁常年运转的污水泵站, 它 的优点是:启动及时可靠,管理方便。该泵站流量小丁 2m37s ,且鉴丁其设计和 施工均有一定经验可供利用,故选用矩形泵房。由丁自灌式启动,故采用集水池 与机器间合建,前后设置。大开槽施工。

(2) 工艺布置

本设计采用来水为一根污水干管,无滞留、涡流等不利现象,故不设进水井, 来水管直接经进水闸门、格栅流入集水池,经机器间的泵提升污水进入出水井, 然后依靠重力自流输送至各处理构筑物。

2.2.3泵房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为Q=2.2568n3/s=2256.8 L/s,集水池最高水位为 79.93m,出水管 提升至细格栅,出水管长度为5门细格栅水面标高为85.001m。泵站设在处理厂, 泵站的地面高程为81.50m。

2、泵房的设计计算 (1)集水池的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用5台污水泵(4用1备),则每台污水泵的设计流量为:

Q 2256. 80 - ---------- 564. 42( L / s) 4 4

(2-19) (2-20)

按一台泵最大流量时5min的出水量设计,则集水池的容积为:

V Qt 564.2 5

60

169260L

169. 26肝

取集水池的有效水深为h 2.0m

集水池的面积为:

L V 169.26 F - ------- 84.63m

h

2

(2-21 )

集水池保护水深0.71m,实际水深为2.0+0.71=2.71m。

(2)水泵总扬程估算

① 集水池最低工作水位与所需提升最高水位之间的高差为:

85.001-

(79.93-2 ) =7.071m

② 出水管管线水头损失

每一台泵单用一根出水管,其流量为Q=564.42nf,选用的管径为DN600mm 的铸铁管,查《给

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常用资料得流速

ms

v

1.33m/s (介丁

0.8~2.5 /之间),100。3.68。出水管出水进入一进水渠,然后再均匀流入细 格栅。

设局部损失为沿程损失的30%则总水头损失为:

3.68 h 5 ——1.3 0.024m

1000

(2-22)

泵站的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5m,考虑自由水头为1.0,贝冰泵总扬程为:

H 1.5 0.024 7.071 1.0 9.595m

(3)选泵

本设计单泵流量为564.42^,扬程9.595m。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 册常用设备,选用300TLW-540IB型的立式污水泵。该泵的规格性能见表 2-1。

表2-2 300TLW-540IB型的立式污水泵的规格性能

Q 扬程H m/h (L/s) (m) 转度n (r/min ) 污物通过能力 电动 机功 率 (kW) 气蚀余量 NPSHr (m) 效率T] (%) 重量 (kg) 固体 (mm) 纤维 (mm) 1500 1414 392.8 16.6 970 110 77 250 8.0 3150 3、泵站总扬程的校核

水泵的平面布置形式可直接影响机器间的面积大小, 同时,也关系到养护管

理的方便与否。机组问距以不妨碍操作和维修的需要为原则。机组的布置应保持

运行安全、装卸、维修和管理方便,管道总长度最短,接头配件最少,水头损失 最小,并应考虑泵站有扩建的余地。

(1)吸水管路的水头损失

每根吸水管的流量为564.42m3,选用的管径为DN600m榆速为v=1.33m/s ,, 坡度为

1000i=3.68。吸水管路的直管部分的长度为1.0m,设有喇叭口( E =0.1), DN600miW 90° 弯

头 1 个(E =0.67), DN600miW闸阀 1 个(E =0.06), DN600mm X DN350m渐缩管 1 个(E

=0.20 )。

① 喇叭口

喇叭口一般取吸水管的1.3~1.5倍,设计中取1.3 则

喇叭口直径为:

D 1.3 600 780mm 取 800mm

L 0.8D 0.8 800

640mm 710mm

② 闸阀

Dnm600 , L 600mm

③ 渐缩管 选用 DN300 DN350

L 2 D d 150 2 600 350 150 650( mm)

v' 6002

2

其中v

350 ,

得v' 3.91m

,s

o

④ 直管部分为1.0m,管道总长为:

1. 0 0. 64

0. 6

0. 65

2. 89m

i 3. 68 隔

则沿程损失为:

h1' Li 2.89

0.00368

0.011m

局部损失为:

2

1

v

1

h

1

1 :

2g

(2-23)

(2-24)1. 332

------------ 0. 2 ---------------------- 0. 231m

2 9. 81 0. 1 0. 06 0. 67

3. 912 2

9.81

h1 h1' h1' '

0. 011 0. 231

0. 242m

(2-25)

(2)出水管路水头损失

出水管直管部分长为5m设有渐扩管1个(E

单向止回阀(E =1.7, L 800mm)。

=0.20),闸阀 1 个(E =0.06 ),

吸水管路水头损失为:

Li 5 沿程水头损失:h2'

2

0. 65 0.6 0. 8 0. 00368

0. 026m

h2' '

Vo .

2 三 0. 06 2g

3. 912 2

1.7

9. 81

0. 2

1 332 9.81

0.218m 2

总出水水头损失:

局部水头损失:

h2 h2' h2' '

0. 026 0. 218

0. 244m

(3)水泵总扬程 水泵总扬程用下式计算:

hi

h2

式中h 1吸水管水头损失, 位与所提升最高水位之差,m;

H 0.242 0.244

g h1出水管水头损失,g h3集水池最低工作水 h4自由

h3 h4

水头,一般取 h4=1.0m。

7.071 1.0 8.557m

故选用5台300TLW-540IB型的立式污水泵是合适的。

2.3沉砂池

沉砂池是借助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 使大颗粒的砂粒、石子、煤渣 等无机颗粒沉降,以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等。这几种沉砂池各有其优点,但是 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多采用曝气沉砂池。 本设计中采用曝气沉砂池,其优点是:通 过调节曝气量可控制污水旋转流速,使之作旋流运动,产生离心力,去除泥砂, 排除的泥砂较为活洁,处理起来比较方便;且它受流量变化影响小,除砂率稳定。 同时,对污水也起到预曝气作用。

2.3.1曝气沉砂池

本设计中选择四组曝气沉砂池,N=4组。每组沉砂池的设计流量为0.579m3/s

2.3.2设计参数

2.257

1、 水平流速宜为0.1m/s。

2、 最高时流量的停留时间应大丁 2min。 3、 有效水深宜为2.0~3.0m,宽深比宜为1~1.5。 4、 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曝气量宜为 0.1~0.2m3空气。

5、 进水方向应与池中旋流方向一致,出水方向应与进水方向垂直,并宜设 置挡板。 6、 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污水0.03L计算;合流制污水的沉砂量应 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

7、 砂斗容积不应大丁 2d的沉砂量,采用重力排砂时,砂斗斗壁与水平■面 的倾角

不应小丁 55° 。

8、 池底坡度一般取为0.1~0.5。

9、 沉砂池除砂宜采用机械方法,并经砂水分离后贮存或外运。采用人工排 砂时,排

砂管直径不应小丁 200mm排砂管应考虑防堵塞措施。

2.3.3曝气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1、 沉砂池有效容积

V 60Qt

(2-26)

式中,V沉砂池有效容积,m2 ; t停留时间,min。本设计中取t=3min

V

60 2.257

3

406.26m3

(2-27)

2、 水流断面面积

A

Q

, 、 (2-28)

V1

式中,A水流断面面积,m2 ; v〔水平流速,m/so 设计中取VI =0.1 m/s

2

22. 57m2

0. 1

3、池总宽度

B A h

m h沉

砂池

h=2m

11. 28m

式中,B沉砂池宽度,

V A

60vt 60 0.1 3 18m

5、每小时所需的空气量 4、池长

q 3600Qd

式中,q每小时所需的空气量, m3/h ; d , 1m3的污水所需要的空气量,

3/m3污水。

设计中d =0.2 m3/m3污水

q 3600

1.736

0. 2

1249. 92 m3. h

6、沉砂室所需容积

V

Q X T 86400

10

~~6

X,城市污水沉砂量 m3/106m3污水,设计中取X=30m3/106m3污水

15 104 30 2 9m3

106

T ,活除沉砂的间隔时间,设计中取 T=2d

从而可计算得每个沉砂斗的容积为:V。

V 9

N

3m3

3

7、沉砂斗几何尺寸计算

设计中取沉砂斗底宽为a〔 0.5 m,沉砂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砂斗高度h2 1.3m

(2-29)

(2-30)

(2-31)

60,沉

设计中取

22. 57 2

m式中,

2h2

则沉

tan60

2 1.3 a1 ------- 0.5

tan 60

2.0m

2.275m2m

2

2 2

2

h2

V — a

3

2

aa1

a〔

2

1.3 2

——2.0 3

2.0

一 _ 一 _2

0.5 0.52

沉砂斗的有效容积:

设池底坡度为0.4,

破向沉砂斗,池子超高\"

0.3m

则 池底斜坡部分的高度:h3

0.4

…2.51 0. 4 ------

池子总高:H h h1 h2 h3 2

8、池子总高

0.3 1.3 0.102 3.702m

9、验算流速

当有一格池子出故障,仅有两格池子工作时:

Vmin -------------- ------------

nhb 2 2

Q max 1.736

2. 51

0. 173m/s>0.10 m/ s

仅有一格池子工作时:

1.736 . Q max DN1250mm水流经过进水渠道再分别由进水口进入沉砂池,进水口尺寸 HI ,进 式中,v〔,进水渠道水流流速,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进入沉砂m/s ; BI ,进水渠道宽度,m ; v1 ------------- 1.81 m s Vmin -------------- —^36— 0. 345m/s>0.15 m/ s

1.2 0. 8 nhb 1 2 2. 51

10、进水渠道

当有两格池子出故障,

格栅的出水通过 池,进水渠道的水流流速

VI --------

BM

(2-33)

水渠道水深,m

设计中取 BI =1.2 m, H I =0.8 m 0

900X900,流

速校核:

Qmax

A 0. 9 0. 9 3

2. 257 0. 93m/s

(2-34)

2

v 1.06

进水口水头损失h

2g

代入数值得:h

1. 06

0. 932 2__9781

0. 04m/s

进水口采用方形闸板,SFZS明杆或镶钢铸铁方形闸门 SF卒900,沉砂斗采 用H46卒2.5旋启式底阀,公称直径 200mm

11、出水堰计算

出水采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 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水位标高包 定,堰

1. 736

H2

0. 4

2. 51

2 9.81

0. 23m

上水头为

2

H2

Q 3

—』 mb2、2g

(2-35)

式中,HI,堰上水头, m ; m景系数,^般取0.4~0.5,设计中取m=0.4; b2,堰宽,m,等丁沉砂池的宽度。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高度0.12 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 B2 1.0 m,

出水槽水深h2 0.6 m ,水流流速V2

0.84 mso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

DN 800mm,管流速 V3 1.34 m/'s ,水利

出水槽连接,出水槽用钢混管,管径

坡度i 2.39%,水流经出水槽流入集配水井。

12、排砂装置

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 吸砂泵管径DN 200 mm。

曝气沉砂池示意图见下图3-3

湘i ―售 z 芋a

am

T牛

图2-3 曝气沉砂池剖面图示意图

1一压缩空气管2 —空气扩散管 3 一集砂槽

2.3.4曝气沉砂池曝气计算

1、空气干管设计

干管中空气流速一般为10~15m/s,取空气流速12m/s,则

4 3 1249.92 ----- 0. 33m/s

3. 14 12 3600 d

(2-36)

2、支管设计

干管上设10根配气管,则每根竖管上的供气量为: 每根 a

10

10

125.00m/s

沉砂池总平面面积为:LX B = L X B =18X 11.28=203.04 m 2, 选用YBM-2型号的膜式扩散器,每个扩散器的服务面积为

. ........................ ,, ,

210

取 210 m2

15m,直径为

500mm则需空气扩散器总数为:峭

14 (个)。

则每根配气管有1个空气扩散器,每个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8125.20

------------

14

580.37

2.4 A/O反应池

2.4.1构筑物简介

A/O工艺是一种有回流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由前段缺氧池,后段好 氧池申

联组成。

前置缺氧反硝化段具有以下特点:反硝化产生碱度补充硝化反应之需,约 可补偿硝化反应中所消耗碱度的50哧右;利用原污水中有机物,无需外加碳源; 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处理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可以节省后续曝气量, 而且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更广泛, 甚至包括难降解有机物;前置缺氧池可以有 效地控制系统的污泥膨胀。脱氮效率一般在 70知右。经济节约,改造容易等特 点,由丁以上特点,特别适合中小型水质,处理要求一般的污水处理厂。

2.4.2设计说明

由丁进水水质情况与出水水质要求,且流量届丁中型污水处理厂规模流量, 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A/O工艺最适合该污水处理厂相关要求,不仅工程预算 低,投资小,运行费用低,效益好,还易丁改造,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 进水水质变化。

2.4.3主要作用

A/O生物反应池是该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处理构筑物之一,

主要负责大幅度去

除BOD脱氮,以及一定的除磷工作。

2.4.4设计参数

Q=150000m/d=6250m7h=1.74m 3/s

BOD(进水):180mg/L, TP (进水):3 mg/L

(出水)10 mg/L (出水)1 mg/L

氨氮(进水):26 mg/L

(出水)5 mg/L

PH:7.0~7.5

2.4.5设计计算

1、好氧区容积VI

(动力学计算方法)

YcQ (S°-S) V = ------ ------- -- 1 XK-Kd D

(2-37)

式中,V1,好氧区有效容积,m;; Q,设计流量,m/d ; S0,进水BODM度,

mg/L; S,出水BOD浓度,mg/L; 丫,污泥产率系数,此处取0.5 ; Kd,源代谢系 数,此处

取0.05d-1, 0,固体停留时间,d; Xv,混合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Xv=fx;

f,混合液中 VSS与SS之比,此处取 0.7; X,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此处取

34200 m3

0.6 (S°-S) ~~KTT~ 0.6 (180-10) 1 0.05 12

4000mg/L。

(1)出水溶解性BOD,即S: S=10-1.42 ——VSS , TSS(1-l -) kt、

(2)

设计污泥龄

k TSS cm

c

=12

设计缺氧区尺寸:长为消化最小污泥龄,此处取: 4.0 (d);

K,安全系数,此处取(3) 好氧区容积Vi

\\/ YcQ(S°-S) V=—;—— 1 Xv(1-Kd c)

0.5 150000 (0.18-0.01 ) 12 V

2.8

(1

12)

分为4组,则每组容积为

32400+ 4=8100帝

47.3m,宽为:27m 高为:8m

2缺氧区容积V2

Y (S-S)

合成氨氮量

00.124

=0.124

1

Kd c

=0. 124 =7.91mg/L

(动力学计算方法)

所需脱硝量削水总氮量-出水总氮量-总合成氨氮量

=26-5-7.91=13.09mg/L

(2-38)

(2-39)

(2-40)

(2-41)

3.

NT=150000 13.09

1000 =1963.5kg/d

、,N 1000 1963.5 1000 V= ---------------- = ----------------------- =9350m3

3

2 qdnX 0.075 2800 分为4组,则每组容积约为:9350士4=2335取2400并 设计缺氧区尺寸:长为:47.3m,宽为:9m高为:8m

缺氧区有效容积,蒂;NT,需要还原硝酸盐量,kg/d ; 率,此处取15C时速率0. (kg氨氮/kgMLVSS 3、曝气池总容积

V= VI+ V2=34200+9350=43550m

.......... 3145

总污泥龄 c 12 12 ----------------- =14.2d 16875

2.4.6 污泥回流比及混合液回流比

(1)污泥回流比R。设SVI=150

XR

SV 1.2=800 0 y

(2-42)

式中,

r, 因素系数,此处取1.2

R - X

X= 4000 = ------- =100%=100% R-X 8000 4000 (2)混合液回流比R

TNa -TN 26 5

------- =

出 26 80.77%

RTNt 0

「80.77% o

-— = go 77=101.25%

2.4.7

剩余污泥量、生产污泥量 WW

0.6 150000 138.24 1000 1 0.037 29

2000.58kg, d

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为P 99.3%

2000.58

285.8 m3.. d

1 P 1000

1 99.3% 1000

反硝化速,

Nr 0.56W f 2.6Q

50000

1.42W f 4.6Q

1.42 2000.58 0.7 4.6 NO3 50000

N量和NH 3 N量各为胞。按最不利情况,设出水中4 mg/ L NO3

138.24 1000 1 e 0.23 5

最大需氧量为:

则需要氧化的NH3 N量为:

40 4.96 4 31.04 mg I

需要还原的NO3 N量为:

31.04 4 27.04mg. L

需氧量(同时去除和脱氮)计算:设计中取 VSS BODk=0.23 f SS

0.7

则平

Sr

R Q

\"

1.42W f 4.6Q Nr 0.56W f 2.6Q NO3

15 1000

0.56 2000.58 0.7 2.6 50000

27.04 1000

7276.7 kg . d 303.2 kg . h

Sr e

kt 50000 1.25

138.24 1000 1 e 0.23 5

1.42 2000.58 0.7 4.6 50000 1.25 -

15 1000

0.56 2000.58 0.7 2.6 50000

1.25 27^

1000

2.4.8需氧量计算

设生物污泥中大约有12.4%的氮,用丁细胞的合成,则每天用丁合成的总氮 为:0.124 2000.58 248.1kg/d 即 TN 中有

248.1 1000

4.96 mg/L用丁合成细

50000 407.88 1.35

最大需氧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

303.2

9789 kg.. d 407.88 kg. h

2.4.9供气量计算

1、供气量计算

0.2m处,淹没深度为

T 30 C。

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敷设丁池底

H 4 0.2 3.8m,氧转移效率EA 18%,计算温度为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计算:

Pb 1.013 10

__ _5 _____ __

9800 H 1.013 10

_5 _____ __

9800 3.8 1.3854 10 Pa

__ _5_

空气离开好氧反应池池面时,氧的白分数为:

sb(30) s(30) Ot 2.026 1 0Pb 5 42 =1.0 9672.9kg. d 403.1kg h =0.9 , 7276.7 9.17 =0.95 , C=2mg/L, 度,式中mg/L 式中Cs;( 30C C , ),标准大气压下,曝气池溶解氧浓度,30 C20 C时活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时活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 ,污水传氧速率与活水传速 mg/L查mg/L 查表得 s(20),标准大气压下,

C

C

Ot -------------------------------------- 100%

79 21 1 EA

21 1 EA

好氧反应池中平■均溶解氧饱和度计算 (按最不利的温度考虑)

CS(3O) 7.63mg,.L。

c rcc 1.3854 105 17.9

C763sb(30) . 5

2.026 105

847mg L

42

.

标准需氧量(换算为20 C时的脱氧活水的充氧量):

R C

s(20 ) z

C

Z

C

一 __T 20

24

1.°

R0

s(T)

表得Cs(20 ) 9.17 mg/L ; CS(T),标准大气压下,T C时活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浓

率之比,一般采用

0.5〜0.95 ;

,污水中饱和溶解氧与活水中饱和溶解氧浓 ,压力修正系数。

度值比,一般采用 0.90〜0.97

设计中取

R __

0.9 0.95 1 8.47 2 1.024

__ _ _ __ 30 20

最大标准需氧量:

R C

s(20 )

_

T 20

Ro

_

CS(T)C 1.024

31101.2 9.17

0.9 0.95 1 8.47 2 1.024

_ _ 30 20

13636.4 kg d 568.2 kg h

21 1 0.18 ------ 100% 17.9% 79 21 1 0.18

最大标准需氧量与标准需氧量之比: 好氧反

G

R0 R0 403.1 568.2

1.41

s

R0 0^

0.3 0.18

403.17464.8 m3. h

最大时供气量为:

G

s

R0

0.3EA

568.2 3 ------------- 10522.2 m / h 0.3 0.18

2、曝气机数量计算(以单组反应池计算)

设计中计算两种曝气机,分别为:鼓风微孔曝气器和垂直轴表面曝气机 第一种:鼓风微孔曝气器计算

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要的曝气机数量,计算公式为:

R0 3qc

式中 qc ——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好氧反应池工作条件接近时的供氧

kgO2/ h 个。

设计中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设备知: 每个曝气头通气量按1~3m3/ h个 时,服务面积为0.3 ~ 0.75m2/个,曝气器氧 利用率为EA 18%,充氧能力为qc 0.05 kgO2/ h个

则 n 568.2

3 0.05

3788 个

以微孔曝气器服务面积进行较核:

f F 鱼 n nh 3788 4

7252.10.48 m2在0.3~0.75m2/个之间,符合要求。

第二种:垂直轴表面曝气机一一曝气转碟

采用垂直轴表面曝气机,每组氧化沟设4台,共8台。曝气机的动力效率为 2.0kgO2/

kW h,则单台曝气机的功率为 76kW。 2.4.10鼓风微孔曝气器空气管路计算

按照图4-1所示的平面图布置空气管道,供风干管采用环状布置。每根干

管的供气量为 Q :G 1。*2.2 5261.1m^h 1.46m'/s;流速为:v 5叫、。

管径:d 根 J

4 1.46 0.61m,取干管管径为,v . 3.14 5

DN650mm。

2.6二沉池

2.6.1沉淀池的类型及选择

沉淀池是分离悬浮固体的一种常用构筑物,二沉池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泥水分离,使混合液澄活,浓缩和回流活性污泥。沉淀池 常按池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和辐流式沉淀池三种。本 设计中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多呈圆形,池的进水在中心为止,出口在周围。水流在池中呈 水平方向向四周辐射,由丁过水断面面积不断变大,故池中的水流速度从池中心 向池四周逐渐减慢。泥斗设在池中央,池底向中心倾斜,污泥常用刮泥机(或吸 泥机)机械排除。其主要的特点是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排泥设备有定性产 品。

2.6.2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 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丁

6;

(2) 池径不宜小丁 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丁 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 停留时间5.5h;

(7) 表面负荷:0.6~1.5m3/ (帛• h)。此处取0.8.

2.6.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1955nf

nq 4 0.8

式中:Qax,设计日平■均流量m/h ; n,池个数(个);本设计设置 池;q,表面负荷,m3/(m2 • h),本设计取0.8m3/(m2 - h)

(2)池子直径

4< 4-1955

D ——. ---------------------- 50m

固体负荷校核:

Qmax= 6250 (2-49)

4座沉淀

(2-50)

一 24 (1

G =

F

24 (1 R)QX

(2-51)

0.5) 1955

4125 3.5 265.8 [kg/(m 2 • d)] (1)

符合要求

池体有效水深h2

h 2=q • t=0.8 x 5=4m

(2)

污泥区的容积V

2h贮泥时间确定

设计采用周边传动的刮吸泥机排泥,污泥区容积按

2T(1 R)QX

24 (X__F5

(2-52)

2 2 (1 0.5) 24 (3500

150000 10000)

3500 3

9730

m

V

1

9730

每个沉淀池污泥区的容积:V

(3) 污泥区高度

4 4

2433 m3

①污泥斗高度

设池底的径向坡度为0.05,污泥斗底部直径以=1.5m,上部直径D=3.0m,

倾角60

h

4

tan 60

3.0

2 1.5

tan 60

1.3m

②圆锥体高度

0.05

3.0

2

1.5

0.05

1.18m 1.2m

③ 竖直段污泥部分的高度 污泥区的高度h4” =0.8m

(4)

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超高h1=0.4m,缓冲层高度h3=0.6m

H=0.4+0.6+4+3.2=8.2m。

2.6.4设备选用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 取直径为D 45m,由《给水排 水设计手册(第

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 取周边传动吸泥机ZBG 37,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2-3示:

表2-3 ZBG 35性能参数 规格型号 池径 D(m) ZBG 37 45 池深 H(m) 4.5 电机功率 (kW 1.5 2 周边线速 (m/min) ~4

3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3.1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浓缩减少的是污泥 所含的间隙水,同时能改变其物理状态,减少池容积和处理所需的投药量, 缩小 用丁输送污泥的管道和泵类的尺寸, 以便进一步处置利用。污泥浓缩的技术界限 大致为:活性污泥含水率可降至 97%~98%初次沉淀污泥可降至85%~90%浓缩 方法分为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其中重力浓缩应用最广 ,重力浓缩池 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 辐流式:a.带有刮泥机及搅动栅的圆形辐流式浓缩池;

b.

多斗方行辐流式连续浓缩池;

② 竖流式: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 ③ 带中心管的间歇式浓缩池; ④ 不带中心管的间歇式浓缩池;

在重力浓缩池中按污泥沉降速度顺次存在着自由沉降、

絮凝沉降、区域沉降、

压缩沉降的连续过程,所谓重力沉降,实际上是自重压密的过程。

污泥浓缩池用丁降低污泥中空隙水,因为孔隙水占污泥水分的 是污泥减容的主要方法。

3.1.1设计说明

70%故浓缩

由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1400riVd,含水率99.4%;污泥浓度:6g/L; 初沉池排放的污泥量350n3/d,含水率96%污泥浓度:40g/L ;浓缩后污泥浓度 为40g/L,含水率:96%本设计采用带刮泥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

3.1.2设计规定

① 当进泥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95%-97%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 92%-95%

当进泥为剩余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99.2%-99.6%,浓缩后污泥含 水率为97%-98%

② 当进泥为混合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

94%-96%

98%-99%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

③ 浓缩时间不宜小丁 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④ 浓缩池有效水深最低不小丁 3m 一般宜为4m

⑤ 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 当采用 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隔一般可采用 8h0

⑥ 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 采用

0.003 ;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丁 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 泥斗。泥斗与水

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丁 50度。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 , 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同时在刮泥机上 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⑦ 构造及附届设施: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设污泥投入管、排泥 管、排上活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 150mm 一般采用铸铁管。

⑧ 上活液:浓缩池的上活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 其数量和有机 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⑨ 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要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 臭气控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封闭、吸收和掩蔽。所谓封闭,是指用盖子 或其它设备封住臭气发生源;所谓吸收,是指用化学药剂来氧化或净化臭气; 所 谓掩蔽,是指采用掩蔽剂使臭气暂时不向外扩散。

3.1.3设计参数

在无试验资料时,重力浓缩池的设计参数可见表 2-4。

表2-4 重力浓缩池设计参数 污泥种类 进泥含水率 (% 出泥含水率 (% 水力负荷 [m3/(m2 d)] 固体通量 溢流 [kg/(m 2 - d )] TSS(mg/L) 初沉池污泥 生物膜 剩余污泥 混合污泥 95~97 92~95 24~33 80~120 300~1000 96~99 94~98 2.0~6.0 35~50 200~1000 99.2~99.6 97~98 2.0~4.0 10~35 200~100 98~99 94~96 4.0~10.0 25~80 300~800

式中:(6)计算公式Ai为单池面积 , ①浓缩池的面积:

竺r^)

M

(2-53)

(2-52)

式中:Q为污泥量(m3/d);

kg/(m2 • d)。

C为污泥固体浓度(kg/L) ; M为污泥固体通量

②浓缩池的直径:

4A,、

(m)

③浓缩池的高度:

A ,、,一一

-;n为池子个数。 n

在缺少实验数据时,把重力浓缩池的深度划分为五部分,即: 浓缩池工作部分并有效水深高度hi:

hi

TQ 24A

(m)

(2-54)

式中:T为浓缩时间(12hh4

刮泥设备所需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

D 2

h4

i(m)

(2-55)

式中:i为池底坡度,根据排泥设备取

④泥斗深度h5:

0.003~0.01,常用0.05 ; D为池子直径 m

根据排泥间隔计算泥斗容积后(正圆台)确定高度:

h

5

D d + 2 ,、 tan (m)

(2-56)

式中:D为圆台上口直径;

d为圆

缓冲层高度h3, 一股取0.3m。 台下不小丁 50o o

⑤浓缩池有效深度:

H

hi h2 h3 (m)

(2-57)

H hi h2 h3 h4 h5(m)

(2-58)

浓缩池总深度:

(7)具体设计计算

计算进泥量与污泥固体浓度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1400m3/d ,污泥浓度Ci 6g/ L ;初沉池排放 的污泥量Q2

350m3/d,污泥浓度C2 40g / L

进泥量Q:

Q Q1 Q2 1400 350 1750 m3/d

(2-59)

进泥的污泥固体浓度C:

QiCi Q2C2 1400 6 103 350 40 103 Q1 Q2 (1400 350) 103

/L

' g

① 浓缩池的面积

已知进泥为混合污泥,污泥固体通量根据表

QC

1750 12.8

65

2.1取M 65[kg/(m2 d)],则

344.6m2

(2-60)

由公式(2-1 )得:

344.6

A1

2

172.3m

_ _

2

(2-61 )

采用两个浓缩池(n 2),有

② 浓缩池的直径

4 172.3 . 3.14

14.8m

(2-62)

③ 浓缩池的高度

TQ 24 A

15 1750 24 344.6

3.2m

(2-63)

取浓缩时间T 15h,贝灿公式(2-3)得: 超高:h2 0.3m

缓冲层高度:h3 0.3m

3

取池底坡度i 0.05,贝U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h4由公式(2-4)得:

D 14 8

h4 D i 148 0.05 0.37m

(2-64)

2 2

污泥混合后浓度为12.8g/L,取进泥密度为1000kg/m3,则可以近似的认为浓

缩池进泥的含水率为P 98.72%,浓缩后污泥的含水率& 96% ,计算得浓缩

、/ 100 R

V

100 98.72 1750

1

~

100 P2

一 560m3,

3

100 96

(2-65)

后污泥体积为:

则每池产生的污泥量为:

V

V 560

— ------- 280m n 2

3

(2-66)

取泥斗储泥时间t 2h,则两次排泥的间隔每池产生的污泥量为:

V

Vt 280 2 3 --- ---------- 23.3m , 24 24

2.54

(2-67)

2.8 (19.94 (2-6) 泥斗上口直径为D 5.04m (两个尺寸均为设定)

由公式(2-5)得泥斗深度h5:

h5

D d + tan 2

5.04 1.80,— -------------- tan 60

2.8m

由泥斗上、下底的面积:

2 业 5.042

S) — D 4 4

19.94m2,&

3.14

1.8 2.54m , 4

2 2

得泥斗容积:

~h5(Si 3

_

S2

.■ _ . . S1S2)

1 3

19.94 2.54) 27.6m3 23.3m3

由公式 得浓缩池有效深度:

H h

h2 h3

3.2 0.3

0.3 3.8m 3m符合要求

由公式 (2-7) 得浓缩池总深度:

H h

h2 h3 h4

h5

3.8

0.37 2.8 6.97m

采用的泥斗为圆台形;泥斗斗底倾角采用 60o ;泥斗斗底直径为d 1.8m , ④ 选用XG-14型悬挂式中心传动刮泥机。单边式刮泥,适用丁池径为 14m

池深为3.5~4m的浓缩池。它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丁中小型的浓缩池。刮 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 [5]。

⑤进泥管管径为300mm出泥管管径为200mm出水管管径为200mm均为 铸铁管。 ⑥ 采用正三角形出水堰,三角堰的角度为 600,设计堰上水深H为8cm,可 得水流过堰宽度B 2H tan— 9.24cm。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