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来源:爱go旅游网


学习杜威教育思想的收获

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全面走上现代化的征程。中国教育观念从古典向现代转化过程中,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美国的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尤其重要。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灵魂,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教学方法的革新,引发并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运动。杜威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人,我国优秀的教育家们通过诠释发展杜威思想,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暑假期间,我通过学习杜威的教育思想,并且结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得到了丰富的收获,现特将我的感悟阐述如下: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辩证理解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连,从不同侧面解释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教育即生活”确切地讲,并不是说过去的教育(学校生活)就不是生活。畸形的生活,不合时代净胜的生活,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过去体罚盛行的学校中,儿童同样是在生活着。生活无处不在。杜威所讲的生活,实是一种“新生活”,一种“改造了的生活”。这种生活更能和当时整个宏观社会生活得节拍相一致,更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而不

是只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他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解释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儿童被置身于被动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状态中”,“结果造成阻力和浪费”。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杜威指出,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的重心在任何地方,唯独不考虑儿童的心理需要与能力。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

“学校即社会”也不是将学校与社会相混同。因为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即使学校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在杜威看来,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繁杂混乱,学校应成为一个典型的、纯净的、理想的社会环境,以便让儿童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好的影响。

二、杜威与教学论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 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 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我看来,“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

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这也许标志着对于儿童一生有益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学习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思维与教学 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所谓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教学过程中明智的经验教学论方法。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思维,那就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

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行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指出,这五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

由“思维五步”出发,我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于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儿童可以学到创造性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说实话,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启示

1、谨防将三者的内涵作简单化、教条化的理解 杜威曾经讲过,最热闹的语词通常都最难明确

其意义。在新课程改革走向全国的时候,“经验”、“生长”和“生活”这三个词儿恐怕也是一线教师们和研究者们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语词。当一个词语,很多人都在不假思索地使用的时候,其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有歧义的。例如,很多教师把“生活”神圣化,认为儿童的现有生活就是身边的生活,就是当地的生活,从而把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的生活排除在课程之外,这种“与世隔绝”的做法,不利于儿童的经验的扩展和改造,继而也就阻碍了儿童的生长。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这种对日常生活作简单化、教条化理解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2、谨防把三者割裂开来理解 从广义上讲,任何生活都是经验的统一体,脱离经验的生活是不存在的。但问题是,并非所有的经验都有益于儿童的生长,并非所有的生活都具有教育的价值。只有从生长的目标出发,从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课题,让儿童在比较生活化的气氛中,通过自主的、探究的和合作的活动来推动自身经验的扩充、扩展、修正和重组。所以说,课程就其结构来说,是经验、生长和生活的统一。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对三者中任何一个缺乏考虑,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我们应当清楚,虽然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一定得弊端,很多教育理论并不适合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对待杜威教育思想我们只能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从而建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