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测试题 一、 数的读写、组成。
1.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 ),中的4在( )位, 表示( )个( );5在( )位,表示( )个( )。
2. 3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4个十是( );10个十是( )。 3. 个位上是3的两位数有( )。
4.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4,第二位是6,那个数是( )。 5.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6. 小学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测试题: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的两位数有( )。
7. 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那个两位数可能是( ),假如那个两位数比40小一些,那个数一定是( )。
8. 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比59大的两位数有许多个。 ( )
(2)25和52差不多上由2和5组成的,它们是一样的。 ( ) (3)一个两位数的最高位不能够是0。 ( ) (4)74是一个十位数,它的十位是7。 ( ) 二、 数的顺序、大小。 1.填一填。 39 41 83 77 55 12 18 24
2.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36和38,那个数是( )。 3.79比( )多1;( )比30少2;76比( )多2。 4.找一找合适的答案,打。
(1)下面三个数中,和70最接近的数是: □80 □50 □100
(2)书包55元,橡皮泥比书包廉价多了,橡皮泥可能是:
□50元 □10元 □45元
(3)老师拿来一包本子,给101班同学每人发一本,剩下不多,101班大致有
45人 56人 25人 (4)小明可能收集了: 65枚 36枚 85枚 (5)科普书可能有: 15本 57本 48本 (6) 我比64小,
但不是62。 62 63 64 65 我比24大,但比23+3的和小。 24 25 26 27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我比94-20的差小,但不是70。 70 72 74 76 我不是最大的两位数,但比97大。 96 97 98 99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