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

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5卷第6期 新闻研究导刊 Vol_5 No.6 2014年6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June 2014 文学作品朗诵中意蕴表达的实现 任宇飞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播音系,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与文学作品鉴赏的三个层面相对应的,文学作品的表达也可分为三重境界:文学作品的逻辑表达、 情感表达和意蕴表达。意蕴表达是文学作品朗诵的最高境界,它以逻辑表达和情感表达为基础,进而进行深层 感悟。文学作品朗诵从逻辑到情感,再到意蕴实现三度跨越,最终通过对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与表达,实现其 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文学作品朗诵;意蕴表达;境界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4)06—0151—01 朗诵作为一门的语言艺术,结合了西方戏剧艺 豁然开朗,超然脱俗的心境。 术的语言表达特征和中国传统的有声语言表达特征,以 意蕴层面的鉴赏则是对全文深层剖析基础上的理性 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主要创作对象,在对文学作 升华。通过对表层语意的理解和对深层情感的体验,得 品的二度创作中实现对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实现对思想 到哲学的启示。用“听雨”这一行为,将三个不同的人 的宣扬,实现对受众的深度感召。文学作品朗诵的创作 生节点串联起来,活动场所的变迁和心境的变化,勾画 过程实现了从逻辑到情感,再到意蕴的三度跨越,最终 了一副宏大的人生场景,感叹岁月易,感慨人生无常, 通过对作品深层意蕴的挖掘与表达 ,实现其艺术价值和 最终将人生的真谛寓于虚无。 社会价值。 与文学作品鉴赏的三个层面相对应的,文学作品的 一、意蕴的内涵 表达也可分为三重境界:文学作品的逻辑表达、情感表 所谓意蕴,是指作品的深层内涵,由内容和形式两 达和意蕴表达。 方面构成。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塑造 文学作品的逻辑表达是对作品语意和逻辑内涵的表 和情感表达所透射出来的深层内涵,包括审美意蕴和智 达。在分析作品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挖掘内在语, 性意蕴两层内容。审美意蕴。文学作品的逻辑构造、遣 寻找对象感等方式,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深层语意和 词造句、形象塑造、情境描绘等都会带给欣赏者独特的 逻辑内涵,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 审美体验,但这还不是审美意蕴的全部内容,这一系列 头接耳,有的像在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通 可以引起美感享受的成分只是审美意蕴的形式层面。当 过情景再现,可以在脑海中塑造石刻狮子的不同形象, 形式充分触发欣赏者的内心情感,并引起共鸣,带来酣 触发不同感受,或温馨,或俏皮,或宁静等,从而实现 畅淋漓的情感体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对心灵的平复和 了内在语的挖掘。表达时通过强调重音“母子…‘交头接 对灵魂的洗涤,这时文学作品的全部审美意蕴才真正散 耳”“倾听”等词汇生动刻画狮子的不同情态;通过运用 发出来。智性意蕴。在深层的情感体验过后,作品又会 “停连”的技巧:“这些石刻狮子(停顿),有的母子相抱, 进一步激发欣赏者对人生、社会、宇宙等的哲学性思考, (连接)有的交头接耳,(连接)有的像在倾听水声(停 思想得以彰显,对文学作品的剖析达到智性层面,实现 顿),千态万状,(连接)惟妙惟肖。”表现“总一分一总” 了对文学作品本质内涵的挖掘。因此,文学作品意蕴的 的逻辑关系。逻辑表达是文学作品有声语言表达的第一 真正内涵是对哲学光芒的追求。只有当作品实现对欣赏 层境界,也是最浅层的境界。仅仅实现清晰的语言表达, 者理性和智慧的启发时,一切的情感体验才有了意义。 只能起到初步的信息传达作用,甚至不能在听众心中留 当意蕴挖掘达到智性层面之后,审美才达到了最高境界。 下深刻印象,还需进行深层挖掘。 二、文学作品朗诵的三重境界 情感表达是文学作品朗诵的第二重境界。在准确理 文学作品的鉴赏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层面、意象层 解语意的基础上,朗诵者通过对意象的感受,联系自己 面和意蕴层面。诗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全文是这 的人生经验,引发情感共鸣,成功地将作品所表现的内 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在情感转化为真实的自我情感,并不断积聚深化至不吐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不快的地步,再结合逻辑表达阶段对外在语言表达技巧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的规划,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枯藤老树昏鸦,断肠 通过语言层面的鉴赏,对文学作品语言所表达的逻 人在天涯”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天 辑内涵进行解析和认知,可以了解到,诗人描绘了人生 涯”这些带有落寞与衰颓情绪的意象的感悟,联系自己 j三个不同阶段听雨的场景与感受,即少年时在歌楼上听 漂泊他乡的人生经验,朗诵者内心的思乡之情,与对流 雨,在红烛的光芒中,罗帐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而壮 浪人生的感慨被触发。朗诵者的真实情感一旦被触发, 年时在客船上听雨,周围的环境是“江阔云低…‘断 便可将自身情感融人文学作品,借他人之词表我之情。 雁…‘西风”;老年听雨在僧庐下,不再关注环境的变化, 因而,文学作品朗诵中便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让人印象 而是任凭雨水滴答。 深刻。情感表达阶段仅仅实现了朗诵者的情感表达,却 意象层面的鉴赏,是对语言所描绘的人、事、物、 不能实现对受众的感召与启发。朗诵如果停留在这一阶 境的深层剖析,赋予这一切情感。“红烛昏罗帐”中一 段,未免有些孤芳自赏的意味。 个“昏”字将少时享乐的歌楼上的靡靡之音、暖昧气息 深层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的表达是建立在丰富而深 表现得淋漓尽致;“断雁叫西风”中“断雁”和“西风” 刻的人生感悟和高超的思想水平基础上的。它摆脱了小 两个意象通过一个“叫”字连接起来,带来的则是孤寂、 我,不再纠结于自我情绪的困境中,而是将目光放远整 凄清的情感体验;“鬓已星星也”通过鬓角发色的变化这 个人生和社会,其直接目的便是实现精神的传承和思 一简单意象道尽了人世沧桑;而一个“任”字又展现了 想的启发。《沁园春・雪》鼓励人们自信地(下转第159页) 作者简介:任宇飞,男,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播音系大三学生。 151 第5卷第6期 2014年6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o1.5 NO.6 June 2014 色。可以说,多元共生、和谐共存、包容宽厚是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而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正是文化竞 争力之所在。所以在引进国外电视节目形态的同时,要 对即将在我国本土播出的电视节目进行重组再创造,使 其符合我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受众的接受心理。 (2)关注“本土”注重自主创新。目前来看,这种 直接从海外版权引进的策略,确实让国内观众“大饱眼 福”。可是,随着进口节目的大量引进,不仅诸多“地方 性”会消失,而且某种意义上的“中国特色”恐怕也会 越来越少。当然,在全球化时代,分享进口节目所携带 的价值理念与维护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并非两难的选择。 随着电视台之间的综艺节目大战愈演愈烈,从境外引进 优质综艺节目版权,再进行本土化改造已成荧屏潮流。 仅2011年上半年,国内卫视已斥巨资引进6档英国综艺 节目,海外综艺节目已占据了国内荧屏的半壁江山。而 国内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观众收视习惯决定了引进海外节 目必须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所以,各大卫视在引进海 外综艺节目版权后,在原有核心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会 增加一些本土化的改造,以符合国内观众的胃口。 引进节目应该体现我们的一些社会环境,比如在用 语、文字、表达方式上都应体现,在舞台设计、灯光、 音乐上面尽量用一些体现生活化和民族性的东西。引进 的节目在内容,环节设置,拍摄手法、语言风格、炮制 方法、表现手段、主持人风格等方面应该要符合中国观 众的收视习惯,欣赏水平,社会生活等。要体现出我们 的差异化,体现出我们的创新与不同。节目的主体要体 现主旋律,发扬积极向上的精神,主题应健康。大气的 设计,宏大的场面,质感的画面给予观众视觉与听觉的 盛宴,缩小与国外的制作差距,提高我们自己的创作能 力,这是每个节目都应该必备的。如此,我们完全有能 力研发出有中国特色的“原创节目”,只要善于学习、不 迷信权威,就会打开“文化自觉”的大门,实现从“版 权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升级之路。 (3)开发境外版权节目的“本土市场”,注重全局观。 要实现开发境外版权节目的“本土市场”这一策略,就 需要有一种很强的本土市场全局观,运用本土的制作团 队、人才资源、宣传资源、合作资源、受众平台等多方 面市场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布局,从而从境外版权节目模 式创新走向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市场。例如,湖南卫 视从《超级女声》开始,一条产业链正悄然形成。在这 条产业链上,投资方、制作方、广告代理方、短信服务 等依托这一节目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即使引进 国外版权节目,也要更多的根据本土化市场的需要来进 行布局改造,立足本土电视节目市场的资源整合,最后 创作出的节目模式就更有可能在本土市场当中获得原创 价值。 境外版权类娱乐节目需要创新并大胆突破。上述二三 种策略并不是完全使用于所有的电视娱乐节目和机构。 不过只要根据自身需求,立足本土市场,从引进节目模 式的创新出发,实现点的突破,就能够形成有特性的娱 乐节目,最终完成从个别节目创新走向整个产业链的创 新布局。 参考文献: [1]孙小文.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节目模式的突围[J].电 影评介,2011(20). [2]孙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78. [3]高慧.试论电视节目的模仿与创新[J].作家,2009(14). (上接第151页)奋进,开拓新境界;《青衣》教人们 如何看待名利与事业;《希尔斯堡》展现了人性的光芒; 《大漠敦煌》抒发历史沧桑。意蕴表达也因而成为文学 作品朗诵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意蕴表达的实现 意蕴表达虽为文学作品朗诵的最高境界,但其实现 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意蕴表达的基础有两方面:一 方面,朗诵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素质 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朗诵者应具备高超的语 言表达技巧。 首先,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素质和丰富的 人生阅历是理解文学作品,实现深层感悟的必要条件。 李商隐一首《无题》写得隐晦、巧妙: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李商隐 的人生际遇和他所处的时代风气没有一定了解,不可能 理解,对宴会欢聚、眉目传情的生动描绘背后,对人生 不如意的真正感慨。同样,没有走过人世沧桑的人,不 能体会“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悲怆。没有深刻的思 想素质,更不能领悟《百年孤独》这鸿篇巨制传递的哲 学光芒。朴素的情感人人都有,只有精神才最珍贵,而 文学作品朗诵正是要传承珍贵的精神。因此,朗诵者实 现意蕴表达的前提是,培养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丰富 人生积累。 论是情感还是思想,要实现其价值,就必须通过一定的 途径传播出去。有声语言表达是传播文学作品所承载的 文化知识、民族精神、人生哲学等载体之一。但日常生 活经验告诉我们,所说非所想并非少数情况。之所以会 出现所说非所想的现象,是因为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不恰 切。文学作品朗诵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不少朗诵者 有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明明内心情感浓烈,表达 出来却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技巧。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果用明亮的实声表现,就不能恰 切地表达诗的忧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需要 浑厚有力、激昂书展的声音形式,否则表现不出句子的 力量。 意蕴表达是文学作品朗诵的最高境界,它以逻辑表 达和情感表达为基础,进而进行深层感悟。对文学作品 朗诵意蕴表达的追求,要求朗诵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深刻的思想素质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语言表达技巧是情 感与思想的载体,情感与思想是语言的灵魂,两者相互 影响,在文学作品朗诵中浑然一体。对于意蕴表达而言, 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缺一不可,当两者都达到至高境 界时,文学作品朗诵的意蕴表达得以实现,文学作品朗 诵的最高境界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其次,语言表达技巧是情感与思想传递的途径。无 1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