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8期 2013年4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Vl01.3O NO.08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Apr.2013 区域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基于湖北省数据 陈 霞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2.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利用相关系数理论与若当标准型原理对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进行宏观分析,找到湖北省 人力资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缺乏集聚中心的本质原因,并提出明确的分层次调整办法,为未来产业发展确定 了改造、升级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聚分析类;若当标准型原理 DOI:10.6049/kjjbydc.2012040461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3)08—0053—06 0 引言 早期西方经济发展理论特别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 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自2O 生产度量法,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中国经济增长 源进行了分解。徐瑛等(2006)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背 景,通过将产业结构变动、资本空间聚集、人力资本积 累等因素引入技术进步贡献率计量模型,发现我国经 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是外延式增长,内涵式发展严重滞 世纪6O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 教授西奥多・舒尔茨(Schultz,1960)提出人力资本概念 后。沈汉溪 采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对经济增长源泉 进行分解分析时发现,1987--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 为9.21 ,资本增长率12.45 ,劳动增长率2.14 ,资 本对经济的贡献份额为91.67 ,劳动的贡献份额为 7.47 。胡永远、刘智勇 将人力资源划分为一般型、 技能型和创新型3种类型,其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类型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 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本对经济 发展的意义。西奥多・舒尔茨在承认人力资本是资本 的一部分的同时,更强调人力资本的特殊性,论证了人 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并认为经济发展过程 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收益。20世纪80 年代,以保罗・罗默(Romer,1986)的知识积累模型(强 调内生技术进步)和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的两 部门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 论,充分强调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经济增 长的关键因素,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保持经济增长的 同。魏立萍 分析了陕西和广东两省经济增长的差异, 认为两省的人力资源在期初(1982年)和期末(2000 年)几乎相同,其经济增长差异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的 制度环境不同。研究结果几乎都表明人力资本能够促 进经济增长。因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其 发展的根本是重视自身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与积累, 提升人力资本投资质量。 重要原因。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决定着物质 资源的有效利用,作为生产要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 一,人力资源越来越显示并发挥出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对于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把人才工作作为党建工作 的一个部分加以部署,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 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 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为此,对以人为本的 究较多。从理论角度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有学者考虑了制度因素的影响。从实证角度研究 全国或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代表性 的有:李京文等(1993)运用美国乔根森(Jorgenson)的 收稿日期:2012-12-10 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可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OlljytqO67) 作者简介:陈霞(1976一),女,土家族,湖北来凤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 究方向为公司理财及人力资源开发。 ・ 5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钲 平的差距,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若当标准型理论设T是复数域C上的线性空间 1 理论基础 1.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V 的线性变换,任取V 的一组基,T在该基下的矩阵 为A,T的特征多项式 ( )一( 一 ) ( 一 ) z…( 入 ) ,其中m +m +…m。:n,则V 可分解为不变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近几年的《湖北统计年鉴》, 以湖北省各市州的人均GDP数据为衡量依据,运用聚 类分析法、曲线分析法、相关系数分析法、若当标准型 分析法,针对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展开分析。 1.2相关系数、若当标准型理论 子空间的值和V 一N ①N。O…0 N ,其中N;一{Xl (T一 T )mi X=0,XE V“}是线性变换的核空间。若给 每个子空间N 选一组基,它们构成V 的基,且T在该 组基下的矩阵对角块矩阵形如式(2),即若当(Jordan) 标准型_5]。 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设计了 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是用以反映变量 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按积差 方法计算,以两变量与各自平均值的离差为基础,通过 两个离差相乘反映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其具体实 现公式如下: ∑(X ~x)×(y 一y) —— r’ 入 1 (2) J ( ) 0 0 0 0 其中,J ( )一 0 0 O 0 O ; 0 1 (3) i=1 ’ 2湖北省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宏观分析 2.1 湖北省A.CJ资源发展宏观分析 为了对湖北省近年来人力资源发展 有一个清晰 的认识,截取湖北统计年鉴公布的各市州历年人力资 源总数据,结果见表1。 表1 20O6—2010年湖北省市州人力资源发展数据 其中,变量X、Y为观测变量,是时间序列数据;样 本容量为n,具体表述为x 、Y (iE[1,n]);变量X、y为观 测变量xl、Y 的样本均值; 代表X与Y之间的相关系 数。 从表1的数据中较难观察出数据变化的动态趋 力资源变化趋势基本稳定,图l中历年曲线基本重叠。 同时从图1中可以看到,武汉地区的人口总数处于湖 势,将表1中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形式(考虑到各市人口 总量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以人El状况原始数据作为曲 线数据,较难体现人力资源弱势市的变化情况。针对 这一情况,将各市人口数据采用对数处理,这里所说的 对数是指以1O为底的对数。由于对数函数为增函数, 从而该变化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原有特性),具体转化结 果见图1。 北省首位;黄冈地区、孝感地区、荆州地区、襄樊地区人 口总数处于湖北省第二集团;宜昌地区、黄石地区、十 堰地区、荆门地区、咸宁地区、随州地区、恩施州地区人 口总数处于湖北省第三集团;鄂州地区、仙桃地区、潜 江地区、天门地区人口总数为湖北省第四集团;神农架 地区的人口总数排在末尾。 从图1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近年来湖北省人 第8期 陈霞:区域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3 3 2 2 l l 0 0 5 O 5 O 5 0 5 O  ̄2006年人口数量对数处理后数据 \。。 — 一\v/ 一 20O7年人口数量刘数处理后数据 | —一2008年人口数量对数处理后数据 | 誓 _*_20O9年人口数量对数处理后数据 +2O1O年人口数量对数处理后数据 鞲ⅢⅢ医 =餐 区伽 纂 僖枢+埘 薛幕糌幂椒镁 耀晕艇 礤 是 图1 湖北省各市州历年人力资源发展变化趋势 2.2湖北省经济发展宏观分析 们截取湖北统计年鉴公布的各市州历年经济发展总数 为对湖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有一个清晰认识,我 据,结果见表2 0 表2 2006—2010年湖北省市州经济发展数据 从表2公布的数据较难观察出数据变化的动态趋 襄樊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为湖北省第二集团;黄石地 势,将各市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对数处理,由于对数函数 区、十堰地区、荆门地区、孝感地区、荆州地区、黄冈地 为增函数,从而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原有特性,具体转化 区、咸宁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为第三集团;鄂州地区、随 结果见图2。 州地区、恩施州地区、仙桃地区、潜江地区、天门地区经 从图2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近年来湖北省经济 发展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上升势头。同时从图2可以 济发展总量为第四集团;神农架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 看出,武汉的经济发展总量占湖北省首位;宜昌地区、 排在末尾。 —扣2OO6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处理后数据 矧 — 缳萄刍匡 廿2OO7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处理后数据 十2OO8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处理后数据 9 l _*_2OO9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处理后数据 石 十201O年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处理后数据 ・ 56 ・ 科技进步与对策 表3 2006—2010年湖北省各市州人均GDP 2013正 3湖北省人力资源、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上文通过数据宏观分析了湖北省人力资源与经济 发展_7 的状况,下文将针对上述数据,对湖北省人力资 源、经济发展进行聚类分析。 3.1湖北省人均GDP宏观分析 6 5 4 3 2 (单位:亿元/万人) 一<R\ 迥一 斟一 00 < l 0 前文中对湖北省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的孤立分析, 较难体现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作用。聚类分 析均以湖北省各市州人均GDP历年数据为基础数据 展开分析,具体见表3。 从表3数据较难观察出数据变化的动态趋势,将表 3中的数据转化为曲线形式,具体转化结果见图3。 从图3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近年来湖北省人 均GDP发展变化趋势呈现明显上升势头。同时从图3 可以看到,武汉人均GDP发展总量处于湖北省首位; 宜昌、鄂州的经济发展总量处于湖北省第二集团;其它 地区经济发展总量处于湖北省第三集团。 7 //—/ ::: 二.=::; 蠢三三=== / —— !二====二 |匕;_一;三三三譬 ■ 一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基年为2006年) 图3湖北省各市州人均GDP变化趋势 3.2基于若当标准型理论的湖北省人力资源、经济发 展聚类分析 数 计算,计算方式完全依照公式(1),湖北省主要市州 基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矩阵,其具体表述见表4、表 5。 将表3中湖北省各市州人均GDP数据进行相关系 表4湖北省各市州历年人均GDP相关系数矩阵Al 0.979 0.977 1 0.971 0.966 0.979 1 0.977 1 0.997 】 0.998 0.998 0.989 0.974 0.986 1 0.999 0.999 1 0.977 0.998 0.997 0.996 0.998 0.998 0.998 0.993 0.997 1 1 0.998 0.999 1 0.982 0.985 0.98 0.967 0.982 0.99 O.965 l 0.995 0.989 n q3 1 1 0.999 0.982 0.976 0.964 0.983 0.982 O.98 0.968 0.969 0.925 O.96 0.998 0.997 0.993 0.999 1 0.999 0.995 1 1 0.995 0.998 0.999 0.998 O.997 0.999 0.999 0.994 1 0.999 0.997 0.998 0.98 0.988 0.944 0.984 0.997 0.997 0.98 1 0.969 0.997 0.984 0.992 0.982 0.993 0.951 n QR 0.987 0.995 0.983 0.93 0.992 0.949 0.985 O.951 0.982 0.958 O.979 0.993 第8期 陈霞:区域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聚类分析 ・57・ 0.998 0.999 1 0.996 0.992 1 0.999 0.997 0.983 0.993 0.951 0.983 0.998 0.997 0.983 0.993 0.953 0.996 0.971 0.986 0.938 0.989 0.983 综合表4、5中的两个相关系数矩阵A 、A ,最终得 到湖北省人均GDP相关系数矩阵为A,其数学公式表 述如下: A中每行从左至右、自上向下依次代表武汉、黄石、十 堰、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 州、恩施州、仙桃、潜江、天门、神农架。以矩阵A的第4 行第5列元素为例,其代表宜昌地区与襄樊地区的相 关系数,其它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A=[A ,A ]+[A ,A ] 一I (4) 其中,A 、A 为表4和表5表述的矩阵;A 、A 分 别为矩阵A 、A 的转置矩阵;I为单位矩阵;[A ,A ] 利用若当标准型理论,对公式(4)中的矩阵进行若 当标准型计算,得到矩阵A的若当标准型为B,具体表 代表由A 、A 联合组成的新矩阵;[A ,A ] 为矩阵 [A ,A。]的转置矩阵。公式(4)中表述的相关系数矩阵 述见表6、表7。 表6若当标准型Bl 综合表6、7中的两个相关系数矩阵Bl、B2,最终得到 相关系数矩阵A的若当标准型,其数学公式表述如下: B=[B ,B。] (5) 素均为0,矩阵B对角线元素数值均非0。同时矩阵B 的对角线上元素的数值中,只有最后3个对角元素的 数值明显大于其它对角元素的数值,该数值依次为 其中,B 、B 为表6、7表述的矩阵;[B ,B ]代表由 B 、B 联合组成的新矩阵。 0.052 858、0.209 04、16.738 1;其它对角元素的数值明 显小于上述3个数值,它们的数量级分别集中在E一09、 E一1O、E一11三个级别。 这些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反映了本区域与其它区域 之间的关联性强弱。从上文分析可知,湖北省各市州 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联性较弱(这一点从式 (5)的若当标准型中可以看出)。从湖北省各市州之间 4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从式(5)中可以清晰看到,矩阵B的非对角线上元 第3O卷第8期 2013年4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V01.30 NO.O8 Apr.2013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与实现路径研究 余 雷 ,胡汉辉 ,吉 敏。 (1.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89;2.巢湖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 要:产业集群的本质是网络,其竞争力是通过网络竞争力来表现的,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必须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规律。与传统内生型产业集群网络发 展经历经济网络、社会网络、创新网络3个发展阶段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的集聚环境下,实现了 经济网络、社会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融合,形成以创新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网络,在核心技术的驱动下,向高端 自主价值链网阶段、资源利用网阶段发展。最后,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网络;发展阶段;路径 DOI:10.6049/kjjbydc.2012100493 中图分类号:F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3)08—0058—05 0 91--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自然资源、能源、劳 的相对关联强度来看,神农架地区与其它各市的关联 性最强(关联系数为16.7381),潜江、天门次之,武汉、 黄石、十堰、随州、恩施州、仙桃居于第三集团,宜昌、襄 樊、鄂州、荆州、黄冈、咸宁居于第四集团,荆门、孝感居 于第五集团。 4.2启示 主 霎 雾 篙 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 然环境保护区的生态特色和环境承载力。通过层次化 的调整方法,湖北省的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必将取得整 体性、全局性的改观。 参考文献: [1] 沈汉溪.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一基于Solow增长核算、 SFA和DEA的比较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 胡永远.刘智勇.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EJ].人口与经济,2004(O2). 从表象来看,湖北省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发展势头 很好,实则不然。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湖北省产业 关联性过弱(从式(5)中得到),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 因是该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生产过于分散。虽然 神农架地区与外界关联度较高,但是该地区是自然保 护区,经济开发能力较弱,所以未作讨论。同时,武汉 市产业关联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其产业相关强度与 其它市没有明显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市 在湖北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集聚作用未充分 显现出来。湖北区域经济和人力资源发展要想取得更 进一步的成果,必须在培育产业集聚地方面加大力度。 -I3]魏立萍.异质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证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E4] 陈晓兰,马玉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EM].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2010. [5]杨子胥.高等代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 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 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12). [7]许培源.人力资本、南北贸易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 [J].国际贸易问题,2012(2). [8] 张宝贵.现代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的数学模型解析[J].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2). (责任编辑:查晶晶) 武汉、黄石、十堰、随州、恩施州、仙桃这6个区域应该 作为今后开发扶持的重点对象,以提高整个湖北省经 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带动作用。同时考虑适 当降低神农架地区的对外依赖程度,以保证该地区自 收稿日期:2012—1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93/G031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SJB630040) 作者简介:余雷(1977一),男,安徽肥东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巢湖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 群与产业组织;胡 ̄(1956一),男,江苏南通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产业组 织;吉敏(1981~),女,江苏南通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集团与集群组织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