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考试版)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考试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

5.有学者曾评价古代一位诗人,“他的文章闻名天下,什途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乐观的天性;

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时代登峰造极”。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苏轼

B.李白

C.辛弃疾

D.王维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

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随从作战

D.交纳贡赋

2.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该创举最早出现于

A.四川盆地 B.岭南地区 C.关中地区

D.吐鲁番盆地

3.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

到中央。这一规定

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 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

D.扩大了地方政府选官权力

4.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原

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

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7.1902年,清廷颁布劝戒缠足的上谕。不久,“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到处劝设不缠足会,或撰成歌词,

或编成俚语,闻风兴起,年盛一年”。这说明 A.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 B.废止缠足被各阶层接受 C.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

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以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为斥伪朝……旁征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汉军(汉军八旗),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这表明

A.影射附会是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B.历史解释的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 C.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 D.历史理解须注重理性认识杜绝情感取向

9.下面表格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 纱锭(枚) 484 192 544 780 647 570 658 748 1 248 282 布机(台) 1 986 2 310 2 736 3 839 4 139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依据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C.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 D.发动了湘赣两省边界的秋收起义

11.以下抗战历史照片所示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12.20世纪50年代,尼泊尔代表团团长评价某次国际会议时说:“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团结感。这

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尖端

科技成就的是

①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③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④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历史试题 第3页(共8页) 14.1993年与1991年相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

在农产品收购总额中由51.6%上升到87.5%,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由36.4%上升到81.1%。发生上述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开放力度

15.“解负令”并没有满足平民提出的平分土地的要求,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

土地仍旧归贵族所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解负令” A.将公民内部的阶层融为一体 B.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C.壮大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力量

D.巩固了雅典的城邦体制

16.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上,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

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旨在 A.号召革命推翻君主统治 B.维护资产阶级民主自由 C.倡导权力的平衡和制约

D.强调人民主权反对专制

17.有学者指出:“经济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还沉浸在昏暗中的时候,阿克莱特的名字就成为那些在昏暗中发

出最灿烂光辉的名字之一。”此学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阿克莱特 A.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家水力织布厂 B.建立了公司这一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C.开始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D.通过兼并或联合方式组成垄断组织

18.近代某著名科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

一个弯曲的空间。……遥远的星光如果掠夺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该著作是 A.《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D.《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19.结合下图讽刺漫画,思考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到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正式建立,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历史试题 第4页(共8页)

…………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对德奥集团的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D.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20.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

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据此可知美国 A.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B.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C.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成为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落空

21.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此战役

A.直接导致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B.使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C.主要成果是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D.揭开美苏由同盟走向分裂的序幕

22.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

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A.美苏关系逐渐走向了缓和 B.冲突是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军事战略制约

D.局部地区争夺成为战略重点

23.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中“改革”一词翻译有误,应译为“革命”。因为其改革措施中有一些

具备“革命”的含义,下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中符合“革命”含义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实行新经济体制

D.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

24.法国画家雷诺阿曾说过:“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

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种艺术观念导致他们在创作中全力以赴地描绘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下列画作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 B C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

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监察通讯员监察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正之风、贪污腐化等行为现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

政治制度如何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26.(20分)恩格斯这样称道文艺复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艺术的兴起,和古文的复兴,及方言文学一样,也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也是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点的。……建筑是一件合作的事业,故不甚能代表个性,但对于民族性及时间性,它却最能表示出来的。……到了中古之时,人民以宗教为人生的依据,以出世为人生的究竟,所以中古的建筑,便以哥特式为最发达。尖形的长窗,矗霄的高塔,纵行的直线,是都有引人向上的效力的。它们都不啻告诫观者说:“你们且忘了低下,望着天上,使你们的灵魂,随着那颤巍巍尖塔,去与上帝接近接近罢!”到了文艺复兴之时,中古的人生观,又渐渐失了势力,人民的希望及目的,有渐渐的由天上移向地上,由世外移归世内,于是宽基厚柱,圆拱低窗的建筑,又成为近世人生观的表征了。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十三世纪的罗吉·培根……他以为真理的追求,必须从观察物象和实验物质下手,单单靠了几本古书,是不中用。……所以到了文艺复兴的末年,科学的精神,既已靠了罗吉·培根等的提倡,而日益发达;而研究学术的方法,也已由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而改为由观察和实验下手的归纳法。……但文艺复兴时代的科学,仍不过是一点萌芽,直到十七世纪以后,科学家才风起云涌的大兴起来。后来又靠了科学的实用,使地球上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选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以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人物 言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洛斯基 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历史试题 第7页(共8页)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索德里尼 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建筑艺术“也是以佛罗

伦萨为中心点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前后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十七世纪以后科学的

实用使地球起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变化”的体现。(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共同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

(8分)

27.(12分)平遥古城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关于平遥古城的城市布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平遥古城是一座依据中国汉民族传统的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是汉民族文化的历史载体。②明清平遥城的建设在遵循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基本规则和形制的基础上,处处体现着强烈的商业色彩和烙印。平遥城城内“干”字形街道上货栈旅店、票号钱庄、木行车铺一类的店铺鳞次栉比,集市贸易繁荣活跃,大量的人流、车流、物流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据刘志平《商业发展影响下的明清平遥古城》等整理

(1)根据图一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汉代“市”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图二的建筑名称及其地位。

(6分)

(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阐明儒家礼制思想对平遥古

城的影响。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说明明清平遥古城如何处处体现强烈的商业色彩和烙印。(6

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不得分)

历史试题 第8页(共8页)

………… ………………○……○………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