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乡卫生院15岁以下人群补种
乙肝疫苗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2009-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对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做好这项工作,现依据卫生部《2009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制定我乡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在全省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实施范围 全乡7个村(49个自然屯)。 (二)实施内容
全省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 (三)接种原则
根据既往接种史,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对既往未完成免疫剂次的人群,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四)免疫程序
按照0、1、6月的免疫程序实施接种,即未接种乙肝疫苗者,接种3针次;既往接种不足3针者,补足3针;免疫史不详者视为未接种,须接种3针次疫苗。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财政、宣传和食药监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二)相关部门职责
根据卫生部等5部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负责乙肝疫苗接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技术培训与指导;教育部门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学校学生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及接种组织工作;财政部门保障开展免疫接种项目的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指导和评价;食药监部门对疫苗生产和流通进行监管,保证疫苗质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及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并组织居民、村民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三)实施步骤
1、社会动员和宣传。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接种实施氛围。宣传活动重点为告知接种活动的意义、接种对象、接种时间和地点等,采取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受种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各地要结合实际,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社区通知等方式开展宣传,在学校、车站、市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地区可设立宣传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等。特别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人口、边远贫困地区、山区等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
2.人员培训。在项目实施前,县级召开本次会议进行部署和技术培训后,我乡对各村村医生及本单位的免疫接种人员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要针对方案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接种准备、接种技术和异常反应处理、安全注射、疫苗注射器的管理、相关表格的填写、汇总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3、目标儿童摸底 (1)摸底人员组成
在校目标人群的调查摸底工作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适龄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由各村的村医生、村干部负责。我院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
(2)摸底时间安排
2009年9月开展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结果汇总后于10月上旬前上报县疾控中心。
(3)摸底登记
在校目标人群由学校负责,对每名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并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表1),并交到我院,我院接种人员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将需要补种的儿童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表2),同时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表4),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社区散居及缀学儿童应由摸底人员挨门逐户的拉网式摸底调查,填写《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表》(表1),并交到我院。我院接种人员根据摸底情况确定接种对象,将需要补种的儿童填写《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表2),并发放《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告知乙肝疫苗接种的针次、接种的时间和地点。
(4)摸底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史应结合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家长回忆情况综合判断。首先以接种证为准,无接种证者以接种卡为准,无证无卡者以家长回忆为准,家长能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史者视为接种,否则视为未接种。
摸底调查应重视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以及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登记工作。
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在摸底登记表中明确注明,不予接种。①既往有乙肝病史;②既往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检测指标中有1项以上阳性(如既往无血清学检测结果,可按自愿原则自费检测;如不愿检测,即视为全部阴性);③有接种乙肝疫苗禁忌证。
4.疫苗和注射器使用量估算
根据我院上报的免疫接种摸底数据,按照“计划供应、避免浪费”的原则,使用乙肝疫苗和注射器。
疫苗需求总量(人份)=(需接种1针人数+需接种2针人数×2+需接种3针人数×3)÷3。
自毁型注射器需求总量(支)=疫苗需求总量(人份数)×3(支)。 5.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加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我院应在每轮接种前2—3日做好疫苗、注射器、表格等物资的领取和储存工作,并记录运输情况。
6.接种实施
(1)接种点设置:实施以定点集中式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学校可设临时接种点,负责在校学生接种,其它儿童可在当地接种门诊接种,特殊情况可采取巡回、入户方式接种。
接种点数量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人口密度、摸底情况等综合考虑。可适当增加临时接种点,或延长接种门诊和接种时间。
接种点应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校可在医务室、办公室等地设立临时接种点)。房间应宽敞、明亮、卫生、整洁,准备好工作台、肾上腺素等应急处置药品及药械、以及接待儿童、家长用的凳子等物品。接种点要有醒目的标记,张贴活动宣传画和横幅,每个接种点应合理安排接种儿童数量,防止发生因待种儿童太多、等待时间太久而造成混乱局面或因缺乏耐心而放弃接种的情况。
(2)接种点人员的配备。每个接种点至少应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直接参与现场接种工作,并根据负责接种对象的多少适当调整人员数量。现场组织员负责应种儿童的接待及接种现场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在现场向儿童家长进行此次项目内容的宣传。
现场记录员由乡村医生和单位医院防保科医生担任,负责询问儿童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对可疑发热儿童测量体温,对有禁忌症儿童,记录
禁忌症的种类,并将记录有禁忌症的处方交由儿童家长保存,作为快速评估时不计入应种儿童数的凭证;对应种儿童进行核实和登记;对已接种儿童可进行标记;每天统计汇总上报接种情况;接种工作完成后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
现场接种员由我院医护人员担任。以村为单位接种的,由有资质的乡村医生担任。负责对应种儿童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前再次询问儿童禁忌症情况。所有接种人员必须是由有预防接种资质的人员担任。
对于特殊地区无法到定点接种的目标儿童,可辅以入户的方式开展接种。
7、接种现场工作
(1)接种工作人员根据《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通知单》(表4),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摸底调查及接种登记表》(表2)进行核对,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
(2)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乙肝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对可疑发热儿童应测量体温。
(3)严格安全注射措施。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在接种中、接种后严格执行安全注射。达到“三个安全”。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接种者在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使用后不得再将针头盖盖上;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在接种后应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根据《医疗废弃物处理条例》集中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安全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深埋、消毒后毁型等方式。要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处理记录。
8、接种时注意事项
(1)所有接种对象均应在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的乙肝疫苗。 (2)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如发现有安瓿有破裂、有摇不匀散块
状物、标签不清、超过效期、已冻结等情况,均不可使用。
(3)儿童接种后应休息观察30分钟。 9、加强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
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乙肝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工作。要求及时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并及时进行规范处理。
(四)信息收集与管理
我院在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内容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并报送县疾控中心。对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
(五)经费安排与管理
本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负责用于疫苗、注射器购置资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商地方财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保障此次接种补助、工作实施等必要的经费。
专项补助资金必须及时拨付,专款专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时间进度安排
(一)2009年9月20日前上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摸底数据。
(二)2010年4月底前上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摸底数据。 ,对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目标儿童接种数据和工作总结。11月底上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的摸底数据、对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目标儿童接种数据和工作总结。
(三)2011年:2011年11月底前上报《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汇总表》中的摸底数据、,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目标儿童接种数据和工作总结。
五、督导与评估
应对免疫接种活动进行全程督导,督导涵盖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三个阶段。现场接种时,还应成立巡回督导组,在市场、汽车站、边远村屯、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开展巡回督导检查。
(一)摸底情况
进行现场接种前,应对前期摸底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参考人口统计数及既往开展强化免疫儿童摸底数对摸底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二)接种率评价
每轮免疫接种工作完成后,由县卫生局、教育部门对接种情况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1)随机选定1所城区小学和1所农村小学,每校调查30名学生,接种对象每校随机抽取1个年级班别,美班抽取15名适龄学生5调查,如所抽查得班级人数小于30人的,从相邻班级不补充。
(三)检查与评估
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对实施效果定期进行评估。在活动开始后由县疾控机构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接种工作结束后,我院及时将项目总结报送省疾控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