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题 目: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所 在 系: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前言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上学期学习情况的一项综合测试,它要求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全部适用,融会贯通的一项训练,是对我们能力的一项综合评定,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开拓思路设计出合理适用的供配电系统。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电能即易于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而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要电能的供应和分配。工厂供电设计要达到为工业生产服务,保障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做到:安全、可靠、优质、经济。同时课程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可以巩固各课程理论知识,了解工厂供电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工厂供电电能分配等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同时对电力工业的有关政策、方针、技术规程有一定的了解,在计算绘图、编号、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得到训练,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 .................................................... 1
1.1 设计题目 ....................................................................................................................................... 1 1.2 设计要求 ....................................................................................................................................... 1 1.3 设计依据 ....................................................................................................................................... 1
1.3.1 工厂总平面图 .................................................................................................................... 1 1.3.2 工厂负荷情况 .................................................................................................................... 1 1.3.3 供电电源情况 .................................................................................................................... 2 1.3.4 气象资料 ............................................................................................................................ 3 1.3.5 地质水文资料 .................................................................................................................... 3 1.3.6 电费制度 ............................................................................................................................ 3
第二章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 4
2.1负荷计算 ........................................................................................................................................ 4
2.1.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 4 2.1.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 4 2.2无功功率补偿 ................................................................................................................................ 6
2.2.1有关功率的名词解释 ......................................................................................................... 6 2.2.2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 7 2.2.3提高功率因数方法 ............................................................................................................. 7 2.2.4电容器的选择、补偿方式和联接方式 ............................................................................. 8 2.2.4无功补偿的计算 ............................................................................................................... 11
第三章 变电所位置和型式选择 ...........................................13
3.1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 13 3.2型式与布置 .................................................................................................................................. 13 3.3负荷中心的确定方法 .................................................................................................................. 14
3.2.1负荷指示图 ....................................................................................................................... 14 3.2.2负荷电能矩 ....................................................................................................................... 14 3.2.3负荷功率矩 ....................................................................................................................... 14
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类型的选择 ............................16
4.1台数 .............................................................................................................................................. 16 4.2容量 .............................................................................................................................................. 16 4.3台数、容量、类型的选择 .......................................................................................................... 16 第五章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17
5.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 17 5.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 18 5.3主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 19 第六章 短路电流的计算 .................................................20
6.1绘制计算电路 .............................................................................................................................. 20 6.2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 20 6.3计算短路电路中个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 20 6.4 k-1点(10.5kV侧)的相关计算 ............................................................................................. 21 6.5 k-2点(0.4kV侧)的相关计算 ............................................................................................... 21 第七章 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22
7.1 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23
7.1.1按工作电压选择 ............................................................................................................... 23 7.1.2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 ...................................................... 24 7.2 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 25 7.3 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 26 第八章 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和校验 .......................................27
8.1 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 27
8.1.1 10kV高压进线的选择校验 .............................................................................................. 27 8.1.2 高压配电室至主变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 .......................................................... 27 8.2 380低压出线的选择 ................................................................................................................... 28
8.2.1铸造车间 ........................................................................................................................... 28 8.2.2锻压车间 ........................................................................................................................... 29 8.2.3金工车间 ........................................................................................................................... 29 8.2.4 热处理车间 ...................................................................................................................... 30 8.2.5 电镀车间 ........................................................................................................................ 31
4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2.6 仓库 .................................................................................................................................. 31 8.2.7装配车间 ........................................................................................................................... 32 8.2.8机修车间 ........................................................................................................................... 32 8.2.9锅炉房 ............................................................................................................................... 33 8.2.10工具车间 ......................................................................................................................... 34 8.2.11 生活区 ............................................................................................................................ 34 8.3 作为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选择校验 ................................................................................. 35
8.3.1按发热条件选择 ............................................................................................................... 35 8.3.2校验电压损耗 ................................................................................................................... 35 8.3.3短路热稳定校验 ............................................................................................................... 36
第九章 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的整定 ........................36
9.1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 ...................................................................................................... 36 9.2 变电所的保护装置 ..................................................................................................................... 37
9.2.1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 ............................................................................................... 37 9.2.2装设电流速断保护 ........................................................................................................... 38 9.3作为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继电保护装置 .......................................................................... 38 9.4变电所低压侧的保护装置 .......................................................................................................... 39 第十章 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 .......................................39
10.1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 39
10.1.1 直接防雷保护 ................................................................................................................ 39 10.1.2 雷电侵入波的防护 ........................................................................................................ 40 10.2变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设计 .................................................................................................... 40
10.2.1接地电阻的要求 ............................................................................................................. 40 10.2.2接地装置的设计 ............................................................................................................. 40
论文总结 ...............................................................42 参考文献 ...............................................................42
5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1.2 设计要求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1.3 设计依据
1.3.1 工厂总平面图
图1-1 工厂总平面图
(3)(2)(7)(10)(1)(6)(9)(4)(5)(8)
1.3.2 工厂负荷情况
工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4000小时,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8小时。该厂除铸造车间、电镀车间和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统计资料如表1-1所示。
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厂房编号 1 厂房名称 铸造车间 表1-1 机械厂统计资料表 负荷类别 动力 照明 2 锻压车间 动力 照明 3 金工车间 动力 照明 4 热处理车间 动力 照明 5 电镀车间 动力 照明 6 仓库 动力 照明 7 装配车间 动力 照明 8 机修车间 动力 照明 9 锅炉车间 动力 照明 10 工具车间 动力 照明 11 生活区 照明 设备容量/kW 350 8 350 9 380 10 180 7 250 9 30 2 180 7 200 5 100 2 350 8 350 需要系数 0.4 0.8 0.3 0.7 0.2 0.8 0.6 0.9 0.6 0.9 0.4 0.9 0.3 0.9 0.3 0.8 0.8 0.7 0.3 0.8 0.7 功率因数 0.7 1 0.65 1 0.65 1 0.8 1 0.8 1 0.8 1 0.7 1 0.7 1 0.8 1 0.6 1 0.9 1.3.3 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附近一条10 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该干线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该干线的导线牌号为LGJ-185,导线为等边三角形排列,线距为1.5 m;干线首端(即电力系统馈电变电站)距本厂约10km,干线首端所装设高压断路器的断流容量为500 MV.A,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
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时间为 1.5 S。为满足工厂二级负荷的要求,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已知与本厂高压侧有电气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为80 km,电缆线路总长度为25 km。
1.3.4 气象资料
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8℃,年平均气温为20℃年,年最低气温为-10℃,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年最热月地下0.8米处平均温度25℃。
1.3.5 地质水文资料
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20 m,地层以黄土为主,地下水位为3m. 1.3.6 电费制度
本厂与当地供电部门达成协议,在工厂变电所高压侧计量电能,设专用计量柜,按两部电费制交纳电费。每月基本电费按所装用的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8元/kVA,动力电费为0.2 元/kWh,照明(含家电)电费为元0.5元/kWh。工厂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地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10kV为800元/KVA。
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2.1负荷计算
2.1.1单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P30=KdPe , Kd为系数 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Q30= P30tan
P30 cos, UN为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单位为KV)
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S30=
d)计算电流(单位为A) I30=
S303UN
2.1.2多组用电设备计算负荷的计算公式 a)有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W)
P30=KpP30i
式中P30i是所有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P30之和,Kp是有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85~0.95 b)无功计算负荷(单位为kvar)
Q30KqQ30i,Q30i是所有设备无功Q30之和;Kq是无功负荷同时系数,可取0.9~0.97
c)视在计算负荷(单位为kvA)
S3022 P30Q30d)计算电流(单位为A) I30S303UN
经过计算,得到各厂房和生活区的负荷计算表,如表2-1所示(额定电压取380V)
表2-1 厂房及生活区负荷计算表
设备容量编号 名称 类别 需要系数cos tan 计算负荷 Pe/kW 350 8 358 Kd 0.4 0.8 —— 0.7 1 1.02 0 P30/kW 140 6.4 146.4 Q30/kvar S30/kVA 142.8 0 142.8 —— —— 204.5 I30/A —— —— 310.7 动力 铸造 1 车间 小计 照明 4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动力 锻压 2 车间 小计 动力 金工 3 车间 小计 动力 热处理4 车间 小计 动力 电镀 5 车间 小计 动力 6 仓库 照明 小计 动力 装配 7 车间 小计 动力 机修 8 车间 小计 动力 锅炉 9 车间 小计 动力 工具 10 车间 小计 11 总计 生活区 照明 动力 358 350 2370 —— 0.7 0.9 5
0.48 111 245 1190 139.7 111.7 984.8 178.7 272 —— 271.5 413 —— 照明 8 0.8 1 0 6.4 0 —— —— 102 350 —— 0.3 0.6 1.33 81.4 105 60 139.7 101.1 —— 153.6 —— 照明 2 0.7 1 0 1.4 0 —— —— 205 100 —— 0.8 0.8 0.75 64 80 61.2 60 88.6 —— 134.5 —— 照明 5 0.8 1 0 4 0 —— —— 187 200 —— 0.3 0.7 1.02 60.3 60 55.1 61.2 81.7 —— 124.1 —— 照明 7 0.9 1 0 6.3 0 —— —— 259 30 2 32 180 —— 0.4 0.9 —— 0.3 0.8 1 0.7 0.75 0 1.02 158 12 1.8 13.8 54 9 0 9 55.1 158.6 —— —— 16.5 —— 241 —— —— 25 —— 照明 9 0.9 1 0 8.1 0 —— —— 187 250 —— 0.6 0.8 0.75 114 150 81 112.5 140.1 —— 212.8 —— 照明 7 0.9 1 0 6.3 0 —— —— 390 180 —— 0.6 0.8 0.75 84 180 88.9 81 122.3 —— 185.8 —— 照明 10 0.8 1 0 8 0 —— —— 359 380 —— 0.2 0.65 1.17 76 122.9 88.9 111.3 —— 169.1 —— 照明 9 0.7 1 0 6.3 0 —— —— 350 0.3 0.65 1.17 105 122.9 ——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照明 417 0.75 952 837.1 1267.7 1926.1 计入Kp=0.8, Kq=0.85 2.2无功功率补偿
电力系统由发电系统、变电系统、输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五大部分构成,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存储,所以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必须同时进行,即电力系统必须保持平衡。然而来自电力线路、电力变压器以及用电设备的无功负载大量存在,使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对于配电系统来说,为数众多的异步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对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1) 供电线路的电流增大,使线路和设备的损耗增大,严重时会威胁到设备的安全运行; 2) 配电系统的视在功率增大,使发电机、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容量增加,电力用户的控制设备、
测量仪表的规格也相应增大;
3) 导致供电电压降低。保持电力系统的平衡,解决配电系统功率因数低的有效途径就是对配电
系统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按照我国供电部门的规定,高压供电的用户必须保证功率因数在0.9以上,低压供电的用户必须在0.85以上。为了使用户注意提高功率因数,供电部门还对大宗用电单位实行按户月平均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办法。调整功率因数标准一般为0.85,大于0.85时给以奖励,低于0.85时便要增收电费甚至罚款,功率因数很低时供电部门要停止供电。
2.2.1有关功率的名词解释
输入功率=输入电流×(乘)输入电压;也就决定是我们要用的电量。 输出功率=输入功率-无用功部分;就是我们实际上的到的功率。
输出功率是各类能源或能源转换设备(如动力、照明设备)向外输出的能量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能源或设备向外界提供的能量。其单位一般为瓦特、千瓦,在电力系统中也常用伏安、千伏安来表示。
无功功率:电网中的感性负载(如电机,扼流圈,变压器,感应式加热器及电焊机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滞,即所谓的电感。感性负载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使所加电压改变方向,感性负载的这种滞后仍能将电流的方向(如正向)保持一段时间。一旦存在了这种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就会产生负功率,并被反馈到电网中。电流电压再次相位相同时,又需要相同大小的电能在感性负载中建立磁场,这种磁场反向电能就被称作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
6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做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由于有感性或容性储能设备,电压与电流有相位差,通俗讲就是电压与电流不在同一时间到达;因此,表面看电压有多大、电流有多大,实际并没有做那么大的功,有电源与储能设备的能量转换。
2.2.2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降低线路上的损耗,提高输出功率。在建筑供电系统中,供电线路,其电阻不可忽略。
充分发挥电源设备潜力。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线路上电压降,提高末端电压,有利于用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可减少对供配电设施的投资,增加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储备,使用户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同样的有功功率下,功率因数提高,负荷电流就减少,而向符合传输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亦即可以增大原有设备的供电能力。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筑来说,提高功率因数则能降低配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从而减少投资费用。
2.2.3提高功率因数方法
1、提高负荷的自然功率因数:1选、2调、3换。
通过适当措施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据统计,在建筑供电系统的总无功功率中,电动机和变压器约占80%左右,其余则消耗在输电线路及其他感应设备中,因此,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感应电动机的容量、使用中减少感应电动机的空载运行、条件许可时尽量使用同步电动机、以最佳负荷率选择变压器等方法达到目的。
1)选:正确的选择、合理的使用电动机和变压器,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鼠笼型电动机。避免:空载、轻载运行。
2)调: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尽量空载、轻载运行。
3)换:更换设备为节能设备,对大容量,长时工作的矿井通风机采用同步电动机,使其工作在过激状态。
2、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主要有同步调相机和并联电抗器两种。
1)并联同步调相机。同步调相机又称同步补偿器,属于有源补偿器。同步调相机是一种专用于补
7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偿无功功率的同步电动机,通过调节同步调相机的励磁电流可补偿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同步调相机输出无功功率为无极调节方式,调节的范围较大,并且在端电压下降10%以内时,无功输出基本不变,当端电压下降10%以上时,可强行励磁增加无功输出。作为并联补偿设计的同步调相机实质上是一个被拖动到某一转速下并与电力系统同步且空载运行的电动机。根据控制需要,控制其励磁磁场,使其工作在过励磁或欠励磁的状态下,从而发出大小不同的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同步调相机可对系统进行动态补偿,但它属于旋转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噪声比较大,维护复杂,成本高,响应速度慢。不适应各类快速变化非线性负载的要求。同时,同步调相机补偿单位无功功率造价高。每输出1K var的无功功率要损耗0.5%~ 3%的有功功率,基建安装要求高、不易扩建、运行维护复杂,所以一般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枢纽变电站及地区降压变电站。
2)并联适当的静电电容器。我们知道,当COSφ<0.9时,采用人工补偿法来提高功率因数,广泛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补偿。电感性负载并联适当的电容器可以提高功率因数,所以在建筑供电系统中,同样可以并联适当的静电电容器以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安装简单、容易扩建、运行维护方便,补偿单位无功功率的造价低、有功损耗小(小于0.3%),因此广泛用于工厂企业及民用建筑供电系统中。但是,缺点是只能补偿固定无功,不能跟踪负荷无功需求的变化,即不能实现对无功的动态补偿,且还有可能与系统发生谐波放大甚至谐振。无功补偿使用专用的电力电容器,其规格品种很多,按安装方式分为户内式和户外式,按相数分为单相和三相,按额定电压分为高压和低压电容器等等。
2.2.4电容器的选择、补偿方式和联接方式 1)电容器无功容量的计算 图2-1
图2-1 电容器无功容量计算
Qc=Pi(tan
ANT
-tan
ac
)
2)电容器(柜)台数的确定
8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需电容器台数:单母线分段式结线。
每相所需电容器台数:n=N/3取其相等或稍大的偶数,因为变电所采用
3)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式
➢ 高压集中补偿 电容器集中装设在变配电所的高压电容器室内,与高压母线相联。其中电压
互感器TV为电容器切除时放电用。按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规定:高压电容器组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接线,容量较小时(450kvar及以下)则可接成三角形。
➢ 低压集中补偿 电容器集中装设在变电所的低压配电室或单独的低压电容器室内,与低压母
线相联,低压电容器组一般采用三角形接线,利用白炽灯或专用的放电电阻放电。 ➢ 低压分散补偿 电容器分散装设在低压配电箱旁或与用电设备并联,低压电容器组一般采用
三角形接线,直接利用用电设备(如感应电动机)本身的绕组放电。 4) 电容器的联接方式
高压电容器的一次接线方式较多,目前采用的有单星形接线、双星形接线、三角形接线等。而在《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中规定:电容器组宜采用单星形接线或双星形接线,这两种接线方式在实际运行中,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下面对几种常用的接线方式作一个简要的概述。
➢ 单星形接线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采用单星形接线。当一相电容器发生击穿时,不致引起
相间短路,这种接线可以采用灵敏的保护方式。电流平衡保护用于星形接线时,有灵敏简单、经济可靠的优点。一般电容器装设在10kV电网使用时,均采用这种接线方式。如图a所示。 ➢ 双星形接线 当电容器组容量足够大、使用电容器单元数足够多时,可以考虑选择采用双星
形接线,采用双星形接线方式时,可以采用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横联差动保护等可供选择的继电保护方式较多,但设计时注意当其中某相的一个臂短路时,短路电流的初始值中会包含有健全臂的放电电流,其它常规的如相间过电流过电流保护等并无特殊。具体主接线见图b。
➢ 三角形接线 在10kV电网中,当电容器额定电压为10kV时,可以接成三角形接线并联在电
网上,使电容器容量得到充分利用。此种接线方式的缺点在于当电容器击穿时,即形成相间短路,增加了爆破燃烧的危险性,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此,要求设计灵敏度较高的相间电流(电压)平衡保护,在电容器击穿50%~70%时,保护有足够的灵敏度动作于跳闸。具体接线如图c所示。
➢ 双三角接线 当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电压符合并且电容个数足够多时可以采用双三角接
9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线,这种种接线方式的一大特点是可以使整定方便、灵敏度确定的相电流横差保护。具体接线方式见图d。
图a 图b
图c 图d
5) 三角形接法和星形接法的优缺点比较
△或Y(双Y) 优选△,因为容量为Y 的1/3 且电压低,放电1 分钟,残压50V 以下。1000V 以上的电容器应采用电压互感器放电。电容器放电回路中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开关,以免放电回路断开,危及人身安全。
当三相电容器采用单星形接线方式时,其无功功率为:
QC3UI3UU3CU2C
式中:U-电网线电压;I-电网线电流;-电源角频率;C-电容器的电容。 当三相电容器采用三角形接线方式时,其无功功率为:
QC3UI3U(3UC)3U2C
由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同样的电容器在同一电网中接成三角形时产生的无功功率是接成星形时的3倍。因此,一些技术资料上主张将电容器接成三角形,以补偿更多的无功功率。原有的变电所设计规范(如GBJ53-83)曾规定10kV及以下作并联补偿用的三相电力电容器宜接成三角形接线,我国最早生产的高压并联电容器柜也多为三角形接线。但这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理由十分简单,只因星形接法电容器额定电压因是三角形接法的1/3。
10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三角形接线的三相电容器直接接在电网线电压上,任一台并联电容器内部串联元件发生贯穿性击穿或极间故障时,都会形成相间短路,故障电流为两相短路电流,容易引起电容器爆炸起火。各地变电所的实际运行经验也表明,在高压并联电容器的膨胀、爆炸、起火事故中,采用三角形接线方式的占大多数。可见,从安全运行的角度考虑,不宜推广并联电容器的三角形接法。
相比之下,在星形接线方式中,当其中一台电容器发生贯穿性击穿时,不会形成相间短路,故障电流也不会超过并联电容器额定电流的3倍,比三角形接线方式中的故障电流小得多,如继电保护设置合适,多数情况下不至于引起爆炸事故。因此,后续颁布的《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明确规定,并联电容器的接线方式应使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与接入电网的运行电压相配合,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或双星形接线。现有的额定电压为
6.63kV和
113kV的电容器,就是为适应并联电容
器星形接线的需要而专门生产的。当其中一台电容器因故障退出运行时,由于三相电容器组的阻抗不平衡,会导致中性点发生位移,从而使继续运行的电容器产生过电压。针对此问题,可以装设过电压保护,故障时自动切除整组电容器。
综合国内外的运行经验,在实际应用中,高压并联电容器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接线方式。只有在电容器组的容量较小时可以采用三角形接线方式,具体地讲,接在6kV或10kV母线上,容量不超过180kVAr或300kVAr的并联电容器可以采用三角形接线。
2.2.4无功补偿的计算
由表2.1可知,该厂380V侧最大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只有0.75。而供电部门要求该厂10KV进线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低于0.9。考虑到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元大于有功损耗,因此380V侧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应稍大于0.9,暂取0.94来计算380V侧所需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QC=P30(tan1 - tan2)=952 [tan(arccos0.75) - tan(arccos0.94) ] = 494 kvar
2-2,选PGJ1型低压自动补偿评屏,并联电容器为BW0.4-14-3型,采用其方案1(主屏)1台与方案3(辅屏)5台相结合,总共容量为84 kvar6=504 kvar。补偿前后,变压器低压侧的有功计算负荷
'基本不变,而无功计算负荷Q30=(837.1-504)kvar=333.1 kvar,视在功率S30参照图
'2'2P30Q30=1008.6
kVA,计算电流I'30'S303UN=1532.4 A,功率因数提高为cos=
'P30=0.944。 'S30在无功补偿前,该变电所主变压器T的容量为应选为1250kVA,才能满足负荷用电的需要;而采取无功补偿后,主变压器T的容量选为1000kVA的就足够了。同时由于计算电流的减少,使补偿点在供
1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电系统中各元件上的功率损耗也相应减小,因此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无功补偿后工厂380V侧和10kV侧的负荷计算如表2.2所示。
表2.2 无功补偿后工厂的计算负荷
计算负荷 项目 cos P30/KW 0.75 0.944 0.94 952 952 0.015S30=15 967 Q30/kvar 837.1 -504 333.1 0.06S30=61 394.1 S30/kVA 1267.7 1008.6 1044.2 I30/A 1926.1 1532.4 60.3 380V侧补偿前负荷 380V侧无功补偿容量 380V侧补偿后负荷 主变压器功率损耗 10KV侧负荷计算
主屏辅屏C1#方案6支路2#方案8支路C3#方案6支路4#方案8支路C 图2-2 PGJ1型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屏的接线方案
1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变电所位置和型式选择
3.1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
(1)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接近负荷中心 ➢ 进出线方便; ➢ 接近电源侧; ➢ 设备运输方便;
➢ 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
➢ 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 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2)装有可燃性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3)多层建筑中,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配电所、变电所应设置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
(4)高层主体建筑内不宜设置装有可燃性油的电气设备的配电所和变电所,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时,应设在底层靠外墙部位,且不应设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的两旁,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5)露天或半露天的变电所,不应设置在下列场所: ➢ 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 挑檐为燃烧体或难燃体和耐火等级为四级的建筑物旁; ➢ 附近有棉、粮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露天堆场;
➢ 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灰尘或导电尘埃且严重影响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场所。
3.2型式与布置
变电所的型式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状况和周围环境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负荷较大的车间和站房,宜设附设变电所或半露天变电所;
(2)负荷较大的多跨厂房,负荷中心在厂房的中部且环境许可时,宜设车间内变电所或组台式成套变电站;
(3)高层或大型民用建筑内,宜设室内变电所或组合式成套变电站;
(4)负荷小而分散的工业企业和大中城市的居民区,宜设独立变电所,有条件时也可设附设变电所或户外箱式变电站;
(5)环境允许的中小城镇居民区和工厂的生活区,当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下时,宜设杆上式或高台式变电所。
3.3负荷中心的确定方法
3.2.1负荷指示图
负荷指示图是将电力负荷(计算负荷P30)按一定比例K(例如以1mm面积代表若干kW)用负荷圆的形式标示在企业或车间的平面图上。各车间(建筑)的负荷圆的圆心与车间(建筑)的负荷中心大致相符。
负荷圆的半径r,由车间(建筑)的计算负荷得: PcP30Kr23.2.2负荷电能矩
负荷中心不只与各负荷的功率有关,而且还与各负荷的工作时间有关:
rPcKxWaiWa1x1Wa2x2Wa3x3yWaiWa1y1Wa2y2Wa3y3aiiaicimaxiicimaxiWaiPciTmaxiWxPTxWPT
xWyPT,yWPTaiiaicimaxiicimaxiy3.2.3负荷功率矩
设有负荷P1、P2和P3(均表示有功计算负荷),它们在任选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已知。现假设总负荷P=ΣPi=P1+P2+P3的负荷中心位于P(X,Y)处。仿《力学》求重心的力矩方程可得:
PPxPxPx yPPyPyPy xi11222i1123333xPiPxiiyPiPiyi14
PxPyx,yPPiiiiii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变电所的位置应尽量接近工厂的负荷中心。设计采用按功率矩法来确定工厂的负荷中心,计算公式参照3.2.2所示:
以生活区负荷中心为原点,确立厂内各厂房的坐标位置,如下图
图 厂房的坐标位置
PPxPxPxxi112233xPiPxiiyPiPiyiy PiP1y1P2y2P3y3得:
X=440 Y=530
xPx,yPyPPiiiiii
所以,厂区的计算负荷中心坐标为( 440 ,530 ),如上图所示。考虑到周围环境及进出线方便,决定在6号厂房的西侧紧靠厂房建造工厂变电所,且型式为附设式。
15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类型的选择
4.1台数
(1)满足用电负荷对可靠性的要求;
二级负荷:选择两台主变压器;负荷较大时,也可多于两台;
二、三级负荷:可选一台变压器,但低压侧敷设与其它变电所相连的联络线作 为备用电源;
三级负荷:选择一台主变压器;负荷较大时,也可选择两台;
(2)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化较大时,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选择两台变压器;
4.2容量
(1)单台变压器: SNTS30 (2)两台变压器:
SN(0.6~0.7)ScSNSc()4.3台数、容量、类型的选择
根据工厂的负荷性质和电源情况,工厂变电所的主变压器考虑有下列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a)装设一台变压器
型号为S9型,而容量根据式SNTS30,SNT为主变压器容量,S30为
总的计算负荷。选SNT=1000 KVA>S30=878.5 KVA,即选一台S9-100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至于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考虑由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
b)装设两台变压器 型号为S9型,而每台变压器容量根据式(4-1)、(4-2)选择,即
SNT(0.6~0.7)1044.2 KVA=(626.5~730.9)KVA
SNTS30()=(204.5+158.6+101.1) KVA=464.2 KVA
(4-1) (4-2)
因此选两台S9-800/10型低损耗配电变压器。工厂二级负荷所需的备用电源,考虑由邻近单位相联的高压联络线来承担。主变压器的联结组均为Yyn0 。
16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按第四章确定的两种主变压器容量、台数、类型的选择,主接线方案可设计为下列两种:
5.1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0kV
FS4-1GW口-10 GG-1A(J)-03 GG-1A(F)-54 GG-1A(F)-07 GG-1A(F)-07
YY联络线 (备用电源) S9-1250 10/0.4kV 220/380V 高压柜列
GG- 1A(J) -03
GG- 1A(F) -54
GG- 1A(F) -07
GG- 1A(F) -07
主
联络(备用)
图5-1 装设一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7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2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0kVFS4-10 GW口-10GG-1A(F)-113、11GG-1A(J)-01 GG-1A(F)-7
GG-1A(F)-54 GG-1A(F)96 0S9-800 10/0.4kV S9-800 联络线 10/0.4kV(备用电源)
220/380V高压柜列
G
G
1A(F)G- 07
G
1A(F)G- 54
G
1A(F)G- -113
G- -11
1A(F)
G
G-
01
G
1A(J)
1A(F)
G-
96
联
(备用) 络
图5-2 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主接线方案
18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3主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比较项目 供电安全性 技供电可靠性 术供电质量 指灵活方便性 标 扩建适应性 稍差一些 查得S9-1250/10的单价为12.4万电力变压器的综合投资额 元,而变压器综合投资约为其单价的2倍,因此综合投资约为12.4*2=24.8万元 查得GG-1A(F)型柜可按每台4万元经济指标 电力变压器和主变压器和高压开关的折旧和维修高压开关柜的年运管理费每年5.248万元 行费 主变容量每KVA为800元,供电贴供电贴费 费=1250KVA*0.08万元/KVA=100万元 元,比一台主变多交28万元 2.6万元 供电贴费=2*800KVA*0.08万元=128万管理费每年7.8万元,比一台主变压器多耗主变压器和高压开关的折旧费和维修高压开关柜计,其综合投资可按设备的1.5倍计,(含计量柜)的综因此高压开关柜的综合投资约为合投资额 4*1.5*4=24万元 多投资12万元 资约为6*1.5*4=36万元,比一台主变方案本方案采用6台GG-1A(F)柜,其综合投更好一些 查得S9-800/10的单价为9.11万元,因此两台变压器的综合投资约为4*9.11=36.44万元,比一台主变方案多投资11.6万元 只有一台主变,灵活性稍差 由于有两台主变,灵活性较好 由于一台主变,电压损耗较大 由于两台主变并列,电压损耗较小 基本满足要求 满足要求 装设一台主变的方案 满足要求 装设两台主变的方案 满足要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按技术指标,装设两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略优于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但按经济指标,则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远由于装设两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因此决定采用装设一台主变的主接线方案。
19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六章 短路电流的计算
6.1绘制计算电路
(1) ~ ∞系统 500MVA (2) LGJ-120,10km 10.5kV S9-1000 0.4kV
图6.1 短路计算电路
K-1 (3) K-2
6.2确定短路计算基准值
设基准容量Sd=100MVA,基准电压Ud=Uc=1.05UN,Uc为短路计算电压,即高压侧
Ud1=10.5kV,低压侧Ud2=0.4kV,则
Id1Sd3Ud1100MVA310.5kV5.5kA Id2Sd3Ud2100MVA30.4kV144kA
6.3计算短路电路中个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已知电力系统出口断路器的断流容量Soc=500MVA,故 X1=100MVA/500MVA=0.2
架空线路,查表得LGJ-120的线路电抗x00.35/km,而线路长10km,故
X2x0lSd100MVA(0.3510)3.17 22Uc(10.5kV)电力变压器,查表得变压器的短路电压百分值Uk%=4.5,故
X3Uk%Sd4.5100MVA4.5
100SN1001000kVA式中,SN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因此绘制短路计算等效电路如图5-2所示。
1 0.21 3.17图6-2 短路计算等效电路
k-1
1 4.5k-2
20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6.4 k-1点(10.5kV侧)的相关计算
总电抗标幺值X(k1)X1X23.37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k1**
Id1X*(k1)
5.5kA1.63kA 3.37
(3))其他短路电流I''(3)IIk(311.63kA
(3)ish2.55I''(3)2.551.63kA4.16kA (3)Ish1.51I''(3)1.511.63kA2.46kA
(3)三相短路容量Sk1Sd*X(k1)100MVA29.67MVA
3.376.5 k-2点(0.4kV侧)的相关计算
总电抗标幺值X(k2)X1X2X3=0.2+3.17+4.5=7.87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Ik2***Id2*X(k2)
144kA18.30kA 7.87
(3))Ik(3其他短路电流I''(3)I118.3kA (3)ish1.84I''(3)1.8418.3kA33.67kA
(3)1.09I''(3)1.0918.3kA19.95kA Ish(3)三相短路容量Sk2Sd*X(k2)100MVA12.71MVA
7.87
以上短路计算结果综合图表6-1所示。
表6-1
短路计算结果
三相短路电流 短路计算点 三相短路容量/MVA (3)ishIk(3) I''(3) (3)I (3)Ish Sk(3) k-1 k-2
1.63 1.63 18.3 18.3 1.63 18.3 4.16 33.67 2.46 19.95 29.67 12.71 21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七章 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和校验
电气设备选择是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选择时应根据实际工作特点,按照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在保证供配电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为了保障一次设备的可靠运行,必须按照下列条件选择和校验: (1)按正常工作条件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开断电流等选择; (2)按短路条件包括动稳定、热稳定校验;
(3)考虑电气设备运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海拔高度以及有无防尘、防腐、防
火、防爆等要求。
(4)按各类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如断路器的操作性能、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和准确度
级等进行选择。
选择一次设备时应考虑和校验的项目如表7-1所示
表7-1(1) 高压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项目
表7-1(2) 低压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项目
22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1 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7.1.1按工作电压选择
设备的额定电压UNe一般不应小于所在系统的额定电压UN,即UNeUN,必须说明:按GB/T 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共同技术要求》规定,高压设备的额定电压应按其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来标注。因此高压设备的额定电压(最高工作电压)UNe应不小于其所在系统的最高电压
Umax,即UNeUmax。UN10kV, Umax11.5kV,高压开关设备、互感器及支柱绝缘额定电
压UNe=12kV,穿墙套管额定电压UNe=11.5kV,熔断器额定电压UNe=12kV。
表7-2 系统的额定电压、最高电压及高压设备的额定电压
系统额定电压UN/kV 3 6 10 35 … 系统最高电压Umax/kV 高压开关设备、互感器及支柱子绝缘额定电压UN.e3.5 6.9 11.5 40.5 … 3.6 7.2 12 40.5 … /kV /kV _ 6.9 11.5 40.5 … 穿墙套管额定电压UN.e熔断器额定电压UN.e/kV 3.5 6.9 12 40.5 … 注:1.表中“系统最高电压”。系指系统正常运行时,在任何时候、系统中任何一点可能出现的电压最
高值,不包括系统的暂态和异常电压。
2.表中“设备额定电压”,系为设备的最高工作电压,据GB/T 11022-1999《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的共同技术要求》规定,主要适用于新生产的一些高压设备。
按工作电流选择:设备的额定电流INe不应小于所在电路的计算电流I30,即INeI30
23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按断流能力选择:设备的额定开断电流Ioc或断流容量Soc,对分断短路电流的设备(如断路器)来说,不应小于它可能分断的最大短路有效值Ik(3)或短路容量Sk(3),即
(3)IocIk(3)或SocSk(3)
对于分断负荷设备电流的设备(如负荷开关)来说,则为IocIOLmax,IOLmax为最大过负荷电流。
7.1.2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断路器的短路稳定度校验 a)动稳定校验条件
(3)imaxish
(3)或ImaxIsh
(3)(3)
imax、Imax分别为开关的极限通过电流峰值和有效值,ish、Ish分别为开关所处的三相短路冲击
电流瞬时值和有效值
(3)2tima b)热稳定校验条件 It2tI对于上面的分析,如表7-2所示,由它可知所选一次设备均满足要求。
表7.3 10 kV一次侧设备的选择校验
选择校验项目 电压 电流 断流能力 动态定度 (3)ish 热稳定度 (3)2Itima其它 参数 装置地点条件 数据 UN IN Ik(3) 10kV 57.7A 1.62kA 4.13kA 1.6222 5.25It2t 一一次设备型号额定参数 UN 10kV IN 630A Ioc imax 高压少油断路器16kA 40 kA SN10-10I/630 高压隔离开关1622 5121025 500- - GN6810kV -10/200 10kV 10/0.1kV 200A - 25.5 kA 高压熔断器RN2-10 电压互感器JDJ-10 0.5A - 50 kA - - - 24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规电压互感器JDZJ-10 格 100.10.1//kV333 - - - - 二次负电流互感器LQJ-10 10kV 100/5A - 22520.1kA31.8kA (900.1)21 81- 荷0.6Ω 避雷针FS4-10 户外隔离开关10kV - - 12kV GW4-12/400 400A - 25kA 1025 500 7.2 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同样,做出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如表7-3所示,所选数据均满足要求。
表7.4 380V一次侧设备的选择校验
动态 选择校验项目 电压 电流 断流能力 定度 参数 装置地点条件 数据 热稳定度 其它 UN IN Ik(3) (3)ish (3)2Itima - 380V 总1292.3A 18.3kA 18.320.7 33.7kA 234.4- 额定参数 低压断路器一一次设备型号规格 电流互感器DW15-1500/3D 低压断路器UNe UNe Ioc imax - It2t- - 380V 1500A 40kA - 380V DW20-630 低压断路器380V DW20-200 低压断路器380V HD13-1500/30 630A(大于I30) 30KA(一般) - - - 200A(大于I30) 25 kA - - - 1500A - - - - 500V LMZJ1-0.5 1500/5A - - - - 25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电流互感器500V LMZ1-0.5 100/5A 160/5A - - - - 7.3 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按88D264《电力变压器室布置》标准图集的规定,6~10kV变电所高低压LMY型硬铝母线的尺寸,如下表所示。
表7.5 6~10kV变电所高低压LMY型硬铝母线的常用尺寸 (单位:mm)
变压器容量/kVA 高压母线 相母线 低压母线 中性母线 40×4 50×5 60×6 40×4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40×4 80×6 80×8 50×5 100×8 60×6 120×10 80×6 2(100×10) 2(120×10) 80×8 80×10 800 1000 1250 1600 查表得到,10kV母线选LMY-3(404mm),即母线尺寸为40mm4mm;380V母线选LMY-3(12010)+806,即相母线尺寸为120mm10mm,而中性线母线尺寸为80mm6mm。
必须注意的是,按上表选择的母线尺寸,一般均满足适中动稳定和热稳定要求,因此不必再进行短路校验。但对于高压配电所及35kV或以上的变电所,则不能采用此表的母线尺寸,而应按发热条件进行选择,并校验其短路稳定度。
26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八章 变电所进出线的选择和校验
8.1 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8.1.1 10kV高压进线的选择校验
采用LGJ型钢芯铝绞线架空敷设,连接10KV的公用电源干线。 本次的线路架设应满足一定的要求:
1)线路应沿着道路平行敷设,应避免通过各种起重机频繁活动地区和各种露天堆场; 2)应尽可能的减少与其他设施的交叉和跨越建筑物;
3)接近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气体的厂房、仓库、储罐等设施时,应该满足GB 50058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
4)架空钢芯铝绞线导线最小截面为16
;
5)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该小于5.5m; 6)架空线路的导线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线路经过地区 导线跨越建筑物垂直距离(最大计算弧垂) 边导线与建筑物水平距离(最大计算风偏) a).按发热条件选择
线路电压(10kv) 35 3--10 <3 4.0 3.0 3.0 1.5 2.5 1.0 由I30=I1NT=57.7A及室外环境温度35°,查表得,
初选LJ-35,其35°C时的
Ial=149A>
I30,满足发热条件。
2b).校验机械强度 查表得,最小允许截面积Amin=25mm,LGJ-35满足要求,故选它。 由于此线路很短,故不需要校验电压损耗。
8.1.2 高压配电室至主变的一段引入电缆的选择校验
采用YJL22-10000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的铝芯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a)按发热条件选择 由I30=I1NT=57.7A及土壤环境25°,查表得,初选电缆线芯截面为25mm的交联电缆,其Ial=90A>I30,满足发热条件。
b)校验热路稳定 按式AAminI(3)2timaC,A为母线截面积,单位为mm;Amin为满足热路
227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稳定条件的最大截面积,单位为mm;C为材料热稳定系数;I为母线通过的三相短路稳态电流,单位为A;tima短路发热假想时间,单位为s。本电缆线中I=1620,tima终端变电所保护动作时间为0.5s,断路器断路时间为0.2s,再加上0.05s,tima=0.5+0.2+0.05=0.75s,C=77,把这些数据代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