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拟建工程沿线生态环境现状
拟建公路桥梁北接225省道,南接合徐高速公路某连接线,可与206省道、合淮阜高速、合徐高速、拟建的蚌淮高速公路相通。途径某乳品公司、淮建新村,穿越洛河洼行洪区、汤鱼湖行洪区、经前圩南、邵村南、龚集南、李圩南、于陶圩子,路线长26.861公里。本项目沿线经过某平原区,沿线景观主要由农田、河流、村落构成;本项目沿线水系较发育,沿线为平原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完善,基本无工业污染。
1.2临时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施工临时用地中预制厂压占土地使土壤硬化,不仅破坏了植被,而且对周边生态环境也产生影响,土壤生产能力下降。
施工临时用地中拌合站对地表的影响最主要是材料的堆放压占土地,同时会有部分的土地硬化。拌合站的机器工作也会产生噪音和一定的扬尘。同时拌合站也是施工人员的临时生活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也会影响周边的环境,但由于拌合站施工人员较少,且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容易被环境分解吸收,因此这部分人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很大。
取土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在施工期间取土场地表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行为的作用下,土壤易受降水的冲刷发生流失。取土场进行场地开挖后改变原地表形态,造成土地使用性质的变化,特别是在临近水体路段,如若处理不当,将新增水土流失,导致局部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施工期必须做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另外,应尽量
避免工程取土产生扬尘及汽车运输的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些临时用地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将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影响的时间降到最短,达到可接受的最低状态。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桥梁建设工程外借土石方量很大,其中部分土石将不可避免以垃圾的形式进入环境,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他们主要产生于沿线路段和所用料场、拌合站附近,若不及时妥善处置随意堆放,在当地强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泄水通道及掩埋农田。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路基铺设时产生的弃土、弃石,其中部分土石将不可避免以垃圾的形式进入环境,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他们主要产生于公路沿线路段和料场、拌合站附近;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堆料场、施工工场、搅拌站等临时占地及桥梁等构筑物附近。若堆放、处置不当,将直接破坏公路沿线的农作物、植被,堵塞农灌沟渠,妨碍农业生产。
1.4大气污染
公路桥梁施工周期长,施工规模较大,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土石方运输车辆行使和既有建筑物拆除产生扬尘。由于施工期地表植物被破坏,土层裸露,水分蒸发,形成干松颗粒,使地表松散,在风力较大时或回填土方时均会产生粉尘扬起。一部分粉尘浮于空
气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在到附近的地面、植被及建筑表面。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危害性较大,浮于空气中的粉尘严重地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并且粉尘飘扬,降低能见度,易引发交通事故,粉尘飘扬在植被和各种农作物枝叶上,影响其正常生长。
施工期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影响时间最长,其影响程度也因施工场地内路面破坏和泥土裸露而明显加重。当车速、车重不变的情况下,扬尘量完全取决于道路表面的积尘量,积尘量越大,二次扬尘越严重。
1.5相关专项评价及评估结论
(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某淮上淮河大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该项目符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措施及投资前提下,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因此,我局同意你公司按照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地点、环境保护措施和你公司关于减少工程用地规模承诺进行项目建设。”
(2)水土保持评价结论
根据安徽省金源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某淮上淮河大桥工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本项目沿线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进行了调查评估,给出了明确的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符合《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的有关规定,工程建设不存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制约因素,工程设计的推荐方案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
受业主单位委托,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本项目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查明了拟建工程建设场地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种类及其分布、发育规律、特征等,结合拟建工程特点,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进行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对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论如下:评估区现状仅存在有膨胀土变形地质灾害,但因其膨胀性弱,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小,一般不会引发地质灾害。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来自膨胀土变形,软土变形及砂土液化对拟建工程的危害,其中膨胀土变形地质危险危害性小,软土变形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砂化液化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中等。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的方法,将评估区分为4个地质灾害危险区。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基本适宜。但需针对不同路段的地质灾害特点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施工和运营安全。
(4)通航安全评估结论
受业主单位委托,安徽省海达海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了航海安全评估工作。拟建桥梁桥位段河道顺直微弯、岸坡稳定、水流平顺,基本符合《内河通航标准》(GB20139-2004)中跨河桥梁选址的系列要求。拟建工程主桥采用双塔部分斜拉桥,跨径组合为(98+180+98)m,桥梁轴线的法线方向与水流流向交角3。,主通航孔宽度159.60m,桥梁通航净高10.55m,均满足《内河通航标准》Ⅲ级航道通航净空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