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规划与设计

姓名:廉俊娇 学号:12120779 专业:旅游管理

一、奥林匹克公园的概述

1、简介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是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核心区域,集中了奥运项目的大部分主要比赛场馆及奥运村、国际广播电视中心等重要设施。其中,南部是奥林匹克中心区,集中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重要场馆;北部规划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约680hm2,将成为一个以自然山水、植被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带,成为北京市中心地区与外围边缘组团之间的绿色屏障,对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战略意义。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最大的公共公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备受社会各方瞩目。

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杰作。天坛、天安门广场、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2、公园的功能定位

延续总体规划的理念,本设计方案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奥运中心区重要的景观背景。其规划设计既要保证奥运赛时活动的需求,又要符合建设一个多功能生态区域长期目标的需要。奥运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北京市带给各国代表团、运动员、奥委会官员的一份礼物——一个充满中国情调的山水休闲花园。

奥运会后,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为北京留下一份珍贵的奥运遗产——公园对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将公园的功能定位为“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会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大森林和休憩大自然”。

3、公园景观的人文意义

对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的人文意义,我们从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

精神层面的要求,是创造符合中国文化气质的景观格局,使该公园成为具有文化与历史代表性的人文景观、生态景观、自然景观。秉承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山水格局为特色,根基于相地,形成开阔豁朗的宏观控制体系,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代公园活力,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紧密结合,与世界先进文化发展遥相呼应,臻至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清新自由的精神境界。规划中对中轴线重要景观、山形、水系、平陆、湿地、

各出入口、重要景观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物质层面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并且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文明进步的同时,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公园不仅服务于奥运,还要服务于市民,它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市民喜爱的,集体育、文化、艺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活动区域,为城市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的休闲场所。因此,重点对景观建筑、景观桥梁、综合交通、服务设施、休闲园地、体育设施、城市家具、标识导视、照明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声环境系统、应急避险系统等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规划设计。

二、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构思

1、设计理念

“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是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的灵魂。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磅礴大气的自然生态系统延伸了北京古城中轴线,使这条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水园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诠释着“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秉承了中华文明优秀而深厚的传统,以中国传统山水格局为特色,以地域文化和场地特色为根基,形成开阔豁朗的景观控制体系,重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造园境界;山水错落、负阴抱阳的山水空间具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人文意境;绵延山水,跌宕起伏,凸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气魄,表达人与自然相生共荣的和谐;“龙形水系”,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文化含义,将中国龙图腾传向世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使“通往自然的轴线”理念不仅仅体现在空间概念上,更具有历史人文意义,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

缩而精确的总结。

奥林匹克公园作为规模最大的在建奥运工程,从规划设计伊始,就将所有的工作纳入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体系中,以绿色为基础,展开全方位、近自然的生态体系规划;以科技为依托,展开各项综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以人文为灵魂,营造富有中国文化气质的山水格局,架构现代公园多功能公共服务体系。其中森林公园全面应用当代最先进的景观建造技术和生态环境科技,制定出一系列重要的生态战略,形成大量生态设计成果,用科技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公园,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与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2、具体表达层次

奥林匹克公园具体实践着“科技、人文和生态”这三大理念,具体表现在其建筑设计当中。

(1) 人文的表达

没有一个设计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是与文明历史的一次对话。设计方案紧扣“人文奥运”的主题,在公园中安排了两条人文轴线,介绍中国千年文化的中国历史轴线和介绍奥运百年发展历程的奥运历史轴线。两条轴线之间的对话通过一系列带有“时空交错”特征的雕塑得以体现,例如“秦俑击剑”。象征中国古代墓葬文明和君主权威的秦兵马俑雕像,套上了现代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之一——击剑时使用的面罩,在中轴线广场上飞挪腾跃。类似“秦俑击剑”的小品组雕将景观设计中的正常时间元素进行错位,产生文化跨越时空进行对话的效果,并且隐寓中国文化和奥运文化以及世界文化之间潜在的影响和联系。

(2) 绿色和生态的表达

在主题空间的设计中,公园安排了适度比例的硬质铺装和树荫休息场地,旨在体现人性和生态的一面。在森林公园的设计中,我们通过建立完整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来保护公园现有的生态资源,并实现其成为未来城市绿色肺叶的重要功能。森林公园内分布着农田景观、水利景观、渔业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以及荒地景观等点状、廊状及斑块状的多种景观绿地,由此构成了一张巨大的生态网络。确保整个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使之成为一个大众化的生态景观教育基地。“生态奥运”的主题时时体现在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规划和设计之中。

(3) 科技的阐述

“科技奥运”的目标是努力使2008年奥运会成为一届凸显21世纪高科技时代特征的现代奥运盛会。相应地,景观设计采用了若干高科技材料和装置.它们即是形成丰富的动态景观的有效保证,也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文化的活教材。

在设计中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以备建奥运会期间的高科技信息服务设施,包括虚拟观察平台、赛事电子记录屏,互动触摸屏信息查询点等。不仅仅是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高科技产品的某些图像及文化特征也可以被抽象提炼,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表达元素。例如交流空间景观肌理的设计构思来源于电脑的芯片,而梦想空间中水晶般透明的蓝色墙体则是电脑网络形态激发的创作灵感。

(4) 时间变化的考虑

时间的变化,尤其是四季的更替对景观设计中若干素材的视觉效果,如树木、花卉、

农作物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设计师种植了秋色叶树阵或树林,并在农田景观区大面积播植水稻、油菜花、甘蔗等随季象变化,色彩或形态迥异的农作物,形成了中心区森林公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公众对奥运场地在奥运前,奥运中和奥运后的使用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如何兼顾这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场地功能需求是景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丰富多样的主题空间计和多种形式的景观小品和装置的安排更显得重要。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功能的设计原则无论从空间的形态,还是文化的倡导,亦或设施的安置都妥善解决了这个不同时间不同需求的难题。

(5) 运动和情感主题的表达

为了使奥运中心区和森林公园成为一个让人们了解奥运历史,并且身临其境感受奥运文化及精神的场所。所以设计了代表人类不断进取和向上精神的十六个主题空间,由七种情感和与之相呼应的七种行为加上起源空间和未来空间组成。通过每个主题空间中的景观实体,让人们能或抽象、或具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地感受到相应的主题精神。在游历物质空间的同时,睹物思情,也是一次精神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三、公园的总体规划与设计

1、中心区的规划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这条通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北京城市的棋盘格网布局,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宏大”三条相互渗透的轴线和一座下沉花园成为设计的最大特征。三条轴线分别是体现庄重理性的中轴、体现人文自然的绿轴、和体现生态科学的水轴,三条轴线在一个相对紧密的空间内相互联系、互相交融形成统一整体。

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则是不摆放建筑的虚轴,2.4km长、60m宽的中轴景观大道贯穿中心区,延续北京中轴线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北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分布两侧,拱卫着中轴;北端的湖泊与轴线东侧的龙形水系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km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根据中心区景观设计特点,可将中心区总体景观分为中轴景观大道(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延长,宽度60m)、树阵景观区(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庆典广场(位于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之间、中轴景观大道西侧)、下沉花园(位于公园中部、国家体育场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北侧休闲花园(位于下沉花园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龙形水系(位于国家体育场、下沉花园、休闲花园东侧的带状水系)、东岸自然花园(位于龙形水系东侧的带状水边绿地)等不同的特色景观区域。

2、森林公园功能分区

森林公园由于现状五环路的存在而自然地形成了南区与北区两个部分,因此,根据这两个部分与城市的关系及周边用地性质、建设时间的不同,将二者分别规划成以生态保护与恢复功能为主的北部生态种源地以及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南部公园区。

以自然密林为主的北部公园将成为生态种源地,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公园减少设施,限制游人数量,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

南部定位为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山环水抱,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可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重要景观区有入口门区、主山景区、主湖景区、现状森林区(原洼里公园、碧玉公园)、景观湿地区等。构筑完善的功能结构体系,充实各项为人们服务的内容。

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具体设计内容

1、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规划

(1) 规划背景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叠山理水,要求掌握山水构成的规律,把握山水的客观形貌和特点。只有掌握了山水构成的规律、形态,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典型化的山形与水系。水得地而流,地得水而柔。山水结合,才能组成完整的自然景观。真实的自然山水就是以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山水方案构建山和水的组合。经过对颐和园、北海等传统园林山形水系的研究,森林公园的山水组合最终定为“山环水抱、起伏连绵、负阴抱阳、左急右缓,左峰层峦逶迤、右翼余脉蜿蜒、环顾龙湖胜景”的模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统设计就是结合现场的地形水系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出的“龙湖”——龙形水系。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是变幻莫测的神物,更是炎黄子孙的祖先。没有一种图案可以如同龙纹一般代表着中国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司水的神明。腾云驾雾、排云布雨,龙与水相互依存。唐代陶渊明曾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除了龙,没有一种神物能与水如此的相容。此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方案被命名为“通往自然的轴线”,在这里,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将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在利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构建的自然山林前,龙形的蜿蜒水系,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2) 规划方案

本方案根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龙形水系”的整体景观意象,结合场地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条件,充分利用现状洼里公园湖区以及碧玉公园湖区水系,构筑森林公园以“主湖”为主水面的整体“龙头”水系格局。

“主湖”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轴线的北端,背依主山,南临森林公园南入口,西北利用现状近10m的高差规划为由层层落水构成的湿地观赏景区,东及东北向分别与现状碧玉公园水系、洼里公园水系相连,跨过主山则与清河导流渠相接(清河导流渠形态根据主山形态适当调整),最终形成湖、湿地、河渠等形态多样、景观丰富的水景效果。

(3) 科技特色

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降水少、气候干燥的环境中。比起许多国际大都市,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在这样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建设一个如此大的人工水体,并且还要让它自己可以运转起来,是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设计所涉及的最大技术问题。

A.湿地系统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期间,为保证龙形水系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在奥运期间整个“龙形”水系将使用京密引水渠引来的清水,奥运会结束后,水系的主要水源将改为清河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其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偏高,为此特别在园内设计一处生态净水系统——即15.28hm2的生态湿地系统。南区为12.48hm2,北区为2.80hm2。

湿地作为在全园水系统中惟一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体系统,在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循环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湿地不仅能净化湖水和雨水,还将为很多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场地,为很多昆虫提供生物环境。这些昆虫将是这个湖区内鸟类和鱼的食物。湿地植物为在水中生存的生物提供食物来源,从而帮助构建平衡、稳定的湿地生物系统。鹭等水鸟将在这里优雅地漫步、觅食。湿地将帮助本地生物繁衍,以增加水岸线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品种。

B.水循环系统

与两个湿地系统相对应,在水系设计中设计了两套水循环系统。

通过这两套水循环系统,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系可以实现在旱季为城市补水,在雨季为城市泄洪的作用。通过湿地的净化作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再生水净化自然水系。这一水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京干旱无水补、下雨留不住的局面。

2、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交通规划设计

(1)园路分级

森林公园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实行交通分离,自成体系。根据公园内山形水势、功能分区以及游人的游览路线将园路分为三级。一级园路,路宽8m,是公园内最基本的道路骨架,连接公园内各主要景区;二级园路,路宽4.5-6m,以步行交通为主,允许管理性的机动车交通介入,成为连接各主次景区及内部各景点的重要路线;三级园路,路宽1.5-3m,是公园内分布最广的游览路线,仅允许自行车交通与步行交通。各级园路均采用透水型路面设计。

(2)生态透水路面

道路材料全部选用自然透水材料生态做法,延迟地表径流排放时间,保证入湖水质。北区道路全部采用级配砂石路,最大限度地做到生态透水;南区道路根据分级,采用自然透水材料,透水混凝土占南区总道路面积的39%,透水砖占40%,砂石路面占21%。

(3)特色园路交通

A.以电瓶车为主的绿色公交路线

为满足游客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各景区或景点,沿公园主干道布置无污染的电瓶车游览路线,其服务范围覆盖公园主要景区。各门区或门区附近设置起止站。在各景点或靠近景点的一、二级路边设置站点;一、二级路的主要路口设置站点。为方便电瓶车夜间停放及检修,南北两区各觅一平坦空旷地,设置一处大的停靠站及检修中心,其中,南区检修中心布置在地铁奥体森林公园站内部,北区检修中心布置在北五环北侧机动车停车场北部。

B.无障碍设计

公园一级园路和二级园路及主要建筑前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因主山山势较为险峻,为方便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员登临主山赏景,在洼里湖西边、主山东侧,平行等高线规划一条1.5m宽的无障碍登山路,该路曲折迤逦,直至天境景点。

(4)桥梁

人行桥40座,北区15座,南区25座,主要设在三级路上;车行桥29座,其中跨城市道路3座,北区11座,南区18座,主要设在一、二级路上;连接南北横跨五环的生态廊道桥,维护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格局的连续性,为动植物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的通道,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开辟立体的绿色空间,美化城市景观,保证了生态森林的延续。

3、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种植规划设计

(1) 种植设计理念

作为“通向自然的轴线”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过巧妙利用各种植物,使园林景观逐渐由城市化向自然山林过渡,利用五环路的南北界定,将森林公园划分为以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功能为主的北部公园区和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南部公园区两部分。

公园选择乔木时主要以抗性强、易成活、形态优美的乡土树种为主,片状配置成自然式混交林。自然式混交林根据植物搭配的不同分为乔木混交林和乔灌混交林。

乔木混交林主要有: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在一些管理较为

粗放的地段应用,并可以提供林下活动场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森林浴,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观效果。

乔灌混交林是为增加城市植物群落观赏效果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景观特色的搭配模式,运用植物的色、香、姿、韵等观赏特性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春秋景、夏秋景、四季景等不同季相变化的景观类型,意在体现不同的季节景观。

作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庞大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种植规划根据当地生态环境及植物自然群落的组合规律、结构特征,尽可能扩大林地的叶面积系数,运用植物造景的原则、手法,组成一个个既能发挥综合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又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

(2) 植物群落分区

为了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植物景观设计时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分为:密林区、疏林草地区、湿地植物区3类不同的植物景观区域。

密林区主要功能是体验野外生存感受,植物配置选用北京乡土树种中抗性强、耐瘠薄的品种,设计时尽力模仿山野氛围,突出山林色彩,充满野趣。

疏林草地是提供人们进行森林浴、日光浴的场所,同时可进行招鸟工程。植物可侧重选用能产生特有的芬多精的品种,以利于人们祛病强身,同时对美容也大有裨益,并可为鸟类提供食物。

湿地兼具观赏与科普教育功能,通过严格的人工模拟系统,在高位、中位和低位沼泽

中进行各类植物的不同搭配,形成一道独特的湿地景观带。植物配置时选用形态优美、花色艳丽的各色湿生植物品种,以满足游人对湿地水生植物的认知;同时还可利用各类湿地植物招引蝴蝶,形成水草茂盛、蝴蝶翩翩的景象。

(3) 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重要性

从区域生物物种保护方面来看,森林公园将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森林公园建成后将是目前北京最大的一块完全由人工营造的绿地,被称为北京北部的一块“绿肺”。植物是景观构成元素中对生态环境贡献最大的元素。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认识到这块绿地在改善区域环境生态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将植物景观设计放在首要位置,希望通过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多样性,尽快把园区建成一个植物种源库,进而为其他生物如哺乳动物、鸟类、土壤微生物等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长远看来,这块绿地本身及其营造的内部环境对于生物物种保护、乡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在公园建成后所提供的建立生态群落的经验,都对恢复北京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森林公园生态林的存在也为百姓提供了一处自然、野逸的休闲娱乐的场地:公园南部林区,将开发为自然景观游览区、生态教育基地等,而北部林区则会作为生态林示范教育基地并有限制的开放。森林公园对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提高市民的健康状况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建筑小品设计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无疑是奥运圣地 ,不仅有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和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而且聚集了多个国家的百余件雕塑精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在森林公园。北京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散落在树丛间和花丛间的雕塑,这些雕塑精品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这些雕塑的设技充分考虑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延续,充分考虑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展示了“人文奥运”的精神。用概括、抽象的艺术语言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永恒的纪念标志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体现了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体现了世界和平和奥运宗旨。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规划与设计调研报告

姓名:廉俊娇

学号:12120779

专业:旅游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