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基于“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茸汪精海马乐元

(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在该背景下,各高校均积极响应新时代需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针对“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专业教育目标以及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推动农业类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措施。关键词双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专业教育

改革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1.002

ThoughtsontheReformofProfessionalEducationMod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BasedontheBackgroundof\"DoubleInnovation\"Education

TAORong,WANGJinghai,MALeyuan

(Collegeof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

Abstract\"Mass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hasbeenpromotedtothenationallevelofdevelopmentstrategy,inthiscon-text,al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reactivelyrespondingtotheneedsofthenewera,andactivelycarryoutuniversitystudent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Taking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asanexample,thispaperdiscussesandsum-marizesthesignificance,objectiveandmeasuresofprofessionaleducationreform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innovation\"education.Somesuggestionsandmeasuresareputforwardtopromotethereformofprofes-sionaleducationmodelinagricultu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Keywords0前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指明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新时代发展中大数据、互联网+、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当前教育体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高校“双创”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两者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双创”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建设,更有利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系统改革,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既有创新创业意识又有求真实干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双创”教育要科学深入的发展,科学处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要素的关系至关重要,两者应积极有效的寻求有机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会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2“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目标的思考

“双创”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超前性、系统性的复杂

doubleinnovationeducation;professionaleducation;reform

工程,涉及办学理念、培养方案、经费配套、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管理等多方面,需要高校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思维和认知高度。

3“双创”教育背景下高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措施探讨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

发展需要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积极进行双创教育,进行教育目标设定和教育体系的完善,从而给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现在学校已经把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理论列入到了必修课程中去,强调要构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尝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3.1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校以《甘肃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为指导,明确“双创”教育目标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双创”教育,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新机制,系统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学校按照“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面向社会”的基本原则,对专业教育的传统内容进行改造,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校学生建立了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面向各个专业方向学生建立了以学科前沿专题等课程为主的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建立了个性化创新创

(中)2019年/第2期/1月

3

前沿视角

业课程,同时探索和建立通识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2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课程和团队体系

甘肃农业大学自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以来,依托学校农业学科人才、科研优势,以打造全要素、开放式的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为总体目标,积极构建多模式相结合的课程和团队体系,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院下设“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创业教育教研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中心等科室,重点建设全体大学生必修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喜爱的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以及部分大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重视创新方法研究、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教学团队以及校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目前学校有62名专兼职教师、4名国家级创业导师、10名省级创业导师、80名伏羲创业导师,指导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学校已全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创业教育”等54门在线创业选修课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大赛及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

3.3“双创”实践基地运行管理模式创新

在对“双创”实践基地进行运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将市场化机制运用进去,让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以及教师科研项目更好的运用到创新实践基地中去,从而实现成果的共享,实现互惠和双赢。项目实施由学院和学生共同参与,学院成立董事会,负责组织协调科技团队的组建与项目的实施,推行以研促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更新,推动公共平台建设,结合项目组织教师集体攻关,有利于产生新成果。若是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和研发方面的能力,从而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

3.4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双创”实践教育体系

目前,学校已经建设完成近25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稼穑创客),为了满足大学生创业方面需要还进行了创意开发中心以及创业文化中心的建设,合理利用当前的资源,在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的基础上,强化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及SRTP科研训练,创建以创新实验班为突破,面向大多数学生群体的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同时通过认定创新与实践学分、评选创新实践奖项等方式激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创业团队和项目,推荐优秀团队及项目入驻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促进校内外各类实验教学平台的资源的集聚效应,共同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3.5优化“双创”实践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教学时应该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根据课程特点来完善教学方法和体系。将讲授制度和实训结合、线下和线上结合、方针和模拟结合,将以往的教学转变成为导学,将以往的灌输转变成为引导,这样能够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很好的激发出来。并且,还应该转变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考核的时候,选择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好成绩评定。4

2019年/第2期/1月

(中)3.6持续推进“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模式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要提高教学水平,不但需要专业实践能力较强,还需要工作经验比较的丰富。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知识,真正的融入到双创中去,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激发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鉴于此,我校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最近几年在建设学校综合性教学队伍的时候,学校将“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很好的运用了进来,对教师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中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并且明确提出了职称评定的相关要求;积极的聘请那些优秀的校外人员在创业教育中担任教师,不断的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创业教育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以产带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