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航拍中国海南》解说词
巜航拍中国海南》解说词
下面是金老师参与审改的>解说词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纪录片>第一季第一集>,己于2017 年1 月28 日晚8 点在央视9 频道播出。金老师前期参与了片子解说词的审改工作,正式播出后,金老师又根据视频画面和录音,整理出这份完整的解说词文字稿,以飨关心海南的朋友们。海南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它带着南海众多岛屿贡献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内陆。(地图模型动画示意)我们的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前往一座洋溢着闯荡精神的城市。沿着北部海岸线,邂逅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字幕:琼州海峡)
这是一条30 公里宽的海峡,它的南岸是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海南岛本来是内陆的一部分,6000 万年前,地壳运动让部分陆地下陷,海水淹没了这里,形成了古琼州海峡。伴随着塌陷和海峡形成,火山开始喷发。火山喷发物不断堆积,海南岛北部的面积随之扩
大。(字幕: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的痕迹随处可见。这片面积仅有10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40 多座火山。(字幕:马鞍岭火山)马鞍岭火山是其中的明星,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和两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组合而成。就像父母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如今,植被已经把火山层层
覆盖,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公园,沿着火山缺口处的步行通道,可以一直走到69 米深的底部。大约在13000 年前,马鞍岭火山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随后陷入沉寂。但不能
小看它的威力,这是一座休眠火山,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醒来。轮渡是往返于内陆和海南岛之间的班车,只需要50 分钟就能横渡琼州海峡。这是一艘载重量超过4000 吨的轮船,除了汽车和旅客,船舱之中还有一列跟随它渡海的火车。跨海前,火车被拆分开装入船舱。(字幕:海口市南港码头)轮渡靠岸后,首先完成铁轨的对接,接着列车车厢被拉出船舱,重新组接成完整的火车。海口是它们在海南岛旅程的第一站。(字幕:海口市)海口是海南岛离内陆最近的城市,90%的进出岛货物都在海口中转。(字幕:海口市海口港)全岛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从这里入海,“海口” 因此得名。(字幕:海口市骑楼老街)在海口,有一条盛极一时的骑楼商业街。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做“骑楼” 。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着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甚至连造房子的水泥都是从南洋运回来
的。闯荡南洋的人们脚步未远,从内地驶来的轮船已经响起靠岸的鸣笛。1988 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
岛屿。如同“闯关东” “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勇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它们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字幕:儋州市兵马角灯塔)即便是最靠近陆地的地方,海洋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北部是海南岛最凶险的海岸线之一,灯塔成为航海人最愿意看到的老朋友。(字幕:临高县临高角灯塔)这是海南灯塔中最年长,相貌也最出众的一座,它守望临高角已经120 多年,红白条纹是它最明显的标识。临高角灯塔见证了不少历史。1894 年,法国人为了控制琼州海峡而修建了它。50 多年后,解放军在临高角艰难登陆,解放了海南。激战过后,灯塔如旧,但海南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世界。(字幕:文昌市木兰头灯塔)木兰头灯塔守卫着一片危险的水域。因为水流速度极快,
不少船只在这里遇险。破损的木板被冲到海岸上堆积起来,这片水域被称为“木烂头” 。后来,人们将其改名为“木兰头”,期望海难不再发生。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这座74 米高的亚洲第一灯塔,它如同茫茫大海中的路牌,为远道而来的船只指引方向。(地图模型动画示意)追寻一座岛屿和树木之间的奇妙缘分,平凡的椰子有着最传奇的身世。貌不惊人的红树林在绝境中力挽狂澜。
退潮后,加入螃蟹和鸭子的队伍,与它们一起重新发现海滩。(字幕:文昌市东郊椰林)在海南岛东部,有一条绵延15公里的椰海长廊,200 万棵椰树,演绎了极致的椰岛风情。椰树和海南岛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可关于它们相识的经历,却始终是个谜。有一种说法比较盛行,海南岛上原本并没有椰树,最早的椰子来自马来半
岛。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椰子率先登陆了海南岛。这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终繁衍出一片椰林。告别椰林,继续向前,海水逐渐接管陆地,我们惊诧的发现,一片树林生长在海水之中。(字幕: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这片树林聚集了不同品种的红树科植物。它们或许是自然界最名不副实的树木,明明是绿色,却叫做红树林。其实,这些树木富含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特殊成分,树干或树枝断裂以后,便会氧化成红色。更不可思议的是,红树林已经习惯了海水的包围,为了活下来,它们进化成一座座海水淡化器,除了树根能从咸水中过滤出淡水,它们还能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对人类来说,红树林是最好的海岸卫士,当台风来袭,它们消解了风浪的力量,保护着身后的农田和村庄。(字幕:东方市英潮港)红树林还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每天落潮后,鸭子们便浩浩荡荡涌向红树林旁的滩涂。海滩上滞留的小鱼虾是它们挚爱的食物。大自然的馈赠给鸭子提供了免费的天然饲料。这种赶海觅食的鸭子,有人称呼它为“跑海鸭”。
寻求美食的道路从不孤单,退潮后,和尚蟹也开始扫荡海滩。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横行,和尚蟹就很擅长向前直走。平均重量只有两克的身体让它们能够迅速移动。他们喜欢集体出行,这样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庞然大物,可以吓唬一些胆小的捕食者。(字幕:儋州市光村镇)大海在每一次涨落之间将大自然的礼物馈赠给海边的人
们。落潮时分,到海滩上就可以捡拾最新鲜的海产。潮水退得越远,留给赶海人的沙滩就越多。熟悉地形的渔民甚至可以下到数百米外的海滩上采贝。以海为田,靠海吃饭,他们就这样过了数千年的赶海
时光。(地图模型动画示意)从古老的渔村到度假天堂,不断变化的风景里蕴藏着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和海上人家打个照面,探访不远处的南湾半岛,那里是猕猴的天堂。飞往中国顶级的旅游胜地,体验花样玩海的无穷乐趣。(字幕:琼海市博鳌镇)这里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博鳌,正是鱼多鱼肥的意思。2002 年,第一届亚洲论坛在博鳌举行,亚洲各国的政要、商人和学者齐聚于此。(字幕:琼海市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之后这里被确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博鳌一夜成名的传奇至今为人乐道。从渔村一步跨入现代城
市,海南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急速的升级换代。(字幕: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让我们去看看在此之前这座岛屿童年的模样。海南的大多数旅游地原先都是这样的小渔村。新村港是疍家人世代居住的港湾,疍家人是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数千年来,他们靠海为生,以船为家,从不上岸生活。这一个个木质方格,当地人称为鱼排,鱼排之下是养殖海产的网箱。今天的疍家人,以养殖和出海捕鱼谋生。他们在鱼排上搭建木屋,鱼排连成片,木屋连成村。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劳作方式依然在延续。只是如今,一些疍家人不再漂泊海上,他们上岸建了房子,过上了海上劳作,岸上生活的日子。(字幕: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半岛)疍家人的邻居,住在不
远处的半岛上。眼前这座山,就是猕猴的乐园。南湾半岛生活着上千只猕猴,它们分成24 个群落,每群猴子都有自己的专属领地。每天下山,不同的猴群路过对方的地盘时,总要打上一架。
南湾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 公斤。小个头更
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了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中午时分,猕猴们纷纷下水避暑。猴王担负起教练的职责,他只在岸上观望,从不下水是它的原则。毕竟湿漉漉的毛发实在有失猴王的威严。(字幕:东方市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为适应环境而进化,这是大自然不变的法则,海南的坡鹿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名字上看,很多人会以为坡鹿生活在山坡上。可在海南方言中,坡是平地的意思,这是一种生活在平地的鹿。它们拥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坡鹿奔跑迅速,还特别善于跳跃,一米多高的乔木灌丛都能轻松的一跃而过。(字幕:三亚市蜈支洲岛)往南飞行,逐渐靠近海面上的一座海岛,热带岛屿的风情扑面而来,向往蜈支洲岛的人们很多是潜水爱好者。这是拥有极为透澈的海域,海水的能见度有时能达到20 多米。初学者经过培训之后,下潜到十几米的深处,海底的世界便一览无余。见风使舵是帆船运动的关键,海上的风,隔二三十米就迥然不同。(字幕:陵水黎族自治县香水湾)有人喜欢风力条件上乘的岸边环境,有人愿意纵向深海以躲避大浪。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人类不断迸发出享受海洋的新灵感。玩海的方法层出不穷,海面之上可以随心所欲的绘画。辽阔的海没有束缚,玩家们可以体验最快的速度,人们以不同姿势投入海水柔
软的怀抱。(字幕:三亚市南山海上观音)一些前往三亚的航班,在降落前首先会在这里绕行。108 米高的海上观音,是全球最大的观音像。在环绕飞行之后,飞机将停在往东23 公里的凤凰国际机场。(字幕:三亚市)三亚,是人们常说的天涯海角,在古代,它是贬谪官员、流放囚犯的荒凉之地。千年后,人们看到它炽手可热的未来。旅游业的发
展,重塑了人们对边远之地的浪漫想象。今天,三亚已经被打造成中国顶级的度假天堂。俯瞰三亚,这座城市正演绎着自己的快与慢。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变化无处不在。人们需要加快脚步才能抓住涌动的财富契机。同一片土地上,另一群人却慢得出奇,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享受假期,只为了寻得片刻宁静。这就是属于三亚的双城记。(地图模型动画示意)离开现代都市,进入中部山区,除了蓝天碧海,海南还有另外的色彩。寻找第一批拓荒者的足迹。前往南渡江,参加一场夏日盛会。来到东部,看万泉河如何滋养一片生命的乐土。海南的中部,分布着大片山脉,他们占据着岛屿四分之一的土地。(字幕:五指山)苍茫的山林正在向我们靠近,这是一片由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的森林海洋。(字幕:尖峰岭)寻找真正的原始森林,可以前往尖峰岭。这里保存着中国为数不多的原始热带雨林。凶险的地形,阻隔了热切的探索,中部山区的有些山峰,一百多年来很少有人踏足。与世隔绝未尝不是好事,这让大自然能以自己的节奏繁衍生息。(字幕:东方市白查村)山林深处,生活着海南岛的第一批拓荒者。数千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