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同时代的童话作家、作品的声像简介能够多样化地展现 在师生面前,那就大大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憧憬与热爱, 满足学生对世界童话了解、探究的欲望。 的关系更亲密了。 三、网络——课程资源的新天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为师生的学习开辟 了广阔的空间。如今,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电脑接 上了互联网,这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插上了飞翔的翅 膀。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感受到,网络资源的介入,确实改造 了我们的课堂,给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一)经典不再遥远,交流没有阻碍 学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莜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 教学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二、生活——课程的鲜活资源 赞可夫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 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学生就可以学到书本 上没有的东西。 (一)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 上了网络,许多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东西,不再 遥远,通过网络,很容易就获得了。学生坐在电脑前,只要 轻点鼠标,就可以直接和作者零距离接触,与文本中的人 物零距离交流,可以回到远古时代考察风土人情,可以到 达异国游览名胜风光,可以聆听名家的教诲,欣赏经典的 画面,享受一种简便快捷的学习乐趣。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使学生视野不再狭窄,让学习成 为乐趣 优雅的班级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功能,是一种可贵 的课程资源。但如果班级环境的创设不符合儿童心理的发 展规律,不顾及童心童趣,不能让学生喜爱,那么,再精致、 再高雅、再新奇的环境布置,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触及学生心灵、集美感与教育、欣赏与 学习于一体的育人环境,也是开发课程资源的举措之一。 (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网络资源的丰富是不可替代的,它大大开阔了学生学 习的视野,而且对孩子充满了吸引力,学习兴趣倍增。如在 课文中出现了“对联”这个知识点后,可引导学生到网络上 去搜集对联,当一副副精彩绝妙的对联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时,又忙着搜集、编辑、排版并展示,强化了实践能力。我在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值得传 承。尤其是中国古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意味 深长的哲理,这也是现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果能在儿童 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小学时代,让他们多接触具有 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必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 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陶冶高尚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加 强文化修养,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感悟丰富的民俗风情 教授《鲸》这篇课文时,通过课件演示、影视播放,先来了 段波涛汹涌的大海场景,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 一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洋动物,其中有 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那就是鲸。鲸的 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 民俗风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遗留下 来的传统积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民间许多丰富的 习俗,可以开发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资源,独具风味。如: “春节贴春联”、“中秋吃月饼赏明月”、“七夕鹊桥会故事”、 “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插茱萸”……这些饶有韵味的 民情风俗都成了同学们探究的对象,大家在体验民俗中感 悟浓厚的人情韵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为 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使学生对鲸有了 深刻的了解。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导,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 资源。因此,让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发 展自己,塑造自己,超越自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翱翔 在多彩的语文天空! 他们终身学习和独立写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他们 对生活的热爱。 (四)营造良好的家校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 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我们班级开 展了诵读经典美文活动,孩子们为了在这次比赛中获取好 成绩,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背诵古诗,不仅把必背古诗朗 诵得有声有色,而且还在家长的协助下搜集了很多古诗进 行诵读练习。在活动中,家长们形成了共识,孩子学习积极 性特别高,家长们也感受到亲子学习的幸福,父母与孩子 网 盔宴 量塑窒 【责任编辑王开贵】 EducationaI Practice and Researc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