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的原因·······································3 (一)普遍原因·······················································3 1.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环境····························3 2.环境氛围的改变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3 (二)个别原因 ·····················································4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溺爱·········································4 2.个性因素·························································4 二.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4 (一)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生了解幼儿园的生活·······················5 (二)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家园联系·····································5 (三)做好充分准备,帮助新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5 1.精心设计活动室的环境·············································6 2.建立科学的一日常规···············································6 3.教师及时和家长沟通···············································6 (四)激发新生情绪,帮助新生享受幼儿园的生活·······················7 1.教师要用爱心打动幼儿·············································7 2.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7 (五)注意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7 (六)建议家长采取的策略············································8 1.尽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8 2.及早调节孩子的生活节律···········································8 3.调整、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8 4.信任、理解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8 参考文献···························································9
1
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对策研究
葛媛媛
[摘要] 近年来,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一直困扰着我们。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给孩子、家长的情感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幼儿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阻碍。分离焦虑每个孩子都有,但入园前的幼儿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的差异、幼儿自身的个性差异等,使孩子分离焦虑表现的程度也不同。通过人们对幼儿产生分离焦虑原因的分析,我们对缓解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包括帮助幼儿了解、适应幼儿园生活;重视家园联系以及家长的分离焦虑的缓解等方面。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缓解措施,来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关键词] 幼儿 分离焦虑 原因 对策
Alleviate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smallclass chialdren’s
srparation anxiety
Ge Yuanyua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early childhood kindergarten separation anxiety has been plaguing us. Early childhood kindergarten separation anxiety gives kids, parents feeling great impact also brings lots of obstacles to preschool teachers. Each child has separation anxiety, but admission previous early childhood family education, parental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s children, supervised their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so that children show varying degrees of separation anxie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uses separation anxiety child care,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Including help young children understand, adapt to kindergarten life; contact the attention to their homes and of their parents ' separation anxiety relief and so on. We adopted a series of mitig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early childhood separation anxiety.
2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separation anxiety;reason;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我国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伴随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困扰我们。 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就是比较显著的问题。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是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是个体因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使自尊心受损时所形成的-种紧张不安而又带有恐惧的负性复合情绪。分离焦虑每个孩子都有,但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分离焦虑表现的程度也不同。为缓解该焦虑,我们作以下研究。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的原因
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以及幼儿自身的因素等有关联.笔者把它们归结为普遍原因和个别原因。
(一)普遍原因
教育专家指出,“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孩子从一个原本熟悉的环境来到月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他心理上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幼儿失去原来的舒适与满意,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也就是“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新入园幼儿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1.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环境
幼儿在家时,家里都有专人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在家庭中的生活作息总是比较随意,当其有基本生理需要时都可以得到家人及时而充分的满足。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有固定的作息时和生活制度,幼儿必须要遵守园内各种繁琐的生活纪律和活动秩序 。此外,师幼比例的失调导致教师不能随时随地的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每个孩子的每一项要求也不可能都给孩子给予全部的满足。这些反差直接导致了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是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原因。
3
2.环境氛围的改变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
入园前幼儿一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大部分时间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活动也比较随意,熟悉的家庭环境容易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因此幼儿的生活可以过得无拘无束。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陈设、周围陌生的面孔以及旁人陌生的语言提示,让新入园的孩子感到神秘又害怕。对于很少与家人长时间分离的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自然而然地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极力的回避这个环境。此外,由于幼儿新入园,与班里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基本的信任感,身边又没有父母的呵护,因此,幼儿处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往往本能地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易出现哭闹、厌食、悲伤等焦虑情绪,从而产生分离焦虑。 (二)个别原因
1.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溺爱
我们对小班孩子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情况做过调查,如孩子在家吃饭,父母、祖辈喂孩子吃饭的约占五成,成人偶尔帮忙喂饭的约占三成,能自己吃饭的孩子仅占两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独立性差。当他们走进幼儿园,面对大量必须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必然会产生焦虑。上洗手间不会穿脱裤子,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或者撒得满地。虽然有老师照顾,但毕竟不像家人照顾得那么及时周到。这样的孩子更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有些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较高,如孩子走路时担心摔跤,吃饭时担心没吃饱,当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父母预期孩子会紧张,首先自己就表现出紧张。当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时,他们感到忐忑不安,忍不住回头寻找孩子,看看他是否安全或者愉快。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过程中习得了这种对事物高度的警惕性,在与父母分离时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担心。 特别是当幼儿入园后家长有偷偷躲在幼儿园的角落观察孩子的现象,一旦被孩子发现,受到父母对他入园这件事不放心的暗示,孩子的焦虑反应就加剧了。
2.个性因素
个性因素也是造成分离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不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对父母亲人依恋的需要就更强烈,孩子会情绪不稳定,悲伤哭泣,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分离焦虑表现得更为强烈。但个性开朗的孩子,比较容易适应新
4
的环境,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容易与教师建立起新的、稳定的依恋关系,分离焦虑的强度会减弱。
二.缓解分离焦虑的对策
分离焦虑给幼儿入园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会产生困扰,对教师的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密切合作。 (一)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新生了解幼儿园的生活
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每个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各不相同,当孩子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因此,首先我们要从心理方面入手。家长要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在孩子入园前,建议父母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包括玩具)和新的教师,把孩子带到幼儿园看看,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去玩,或让教师抱抱亲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中的老师。其次,要从生理需要方面入手。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提示孩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
(二)重视新入园幼儿的家园联系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地步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具体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生活。与之相对应,幼儿园也要重视家园联系。家园联系可以消除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往
5
往能更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程度。 (三)做好充分准备,帮助新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精心设计活动室的环境
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墙壁不是摆设,它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幼儿的活动室,让环境说话,以调动孩子的兴趣。而且这个环境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要随着幼儿的发展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地留心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用心来创设环境。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室里,可以短暂地忘却和家人分开的焦虑心情。
孩子一走进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活动室度过。怎样设计一个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吸引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喜欢的活动室,是老师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们在设计活动室环境时,既要考虑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室环境;又要考虑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从孩子的现状出发,所有的材料方便孩子自己取放和操作,从而让孩子获得愉悦感和对环境的掌控感,减少无助感带来的焦虑。
2.建立科学的一日常规
幼儿园的常规对孩子来说应该是积极的,孩子一般都能够愉快地接受。新生入园后,老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描述常规,并讲解示范,这是常规培养的基本方法。应该向孩子解释理由,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这样做一是有助于常规的形成,二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幼儿园提出的要求,使他们知道现在是在上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和父母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从而让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教师及时和家长沟通
新生入园后,除了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也会存在分离焦虑。只是家长的表现方式我们可以接受,所以往往会忽视家长的心情。他们每次在接送时都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情况,这个时段又是老师特别忙碌的时候。因此,作为老师,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适时地适当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表现,让家长对幼
6
儿园放心,并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间,要鼓励家长提出意见和问题。这样,在家长接送孩子时,就可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四)激发新生情绪,帮助新生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1.教师要用爱心打动幼儿
如果想让幼儿信任你,就必须用爱心来打动幼儿。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迅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们有认同感,消除和教师之间的隔膜。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让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在游戏中转换角色,与每个孩子进行身体的接触,让孩子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和老师更加亲近。特别是早上入园时,不管孩子高兴还是哭闹,都应该给他一个拥抱,这种身体的接触对新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跟老师更加亲近。家长看到老师这样喜欢自己的孩子,会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另一方面,拥抱孩子时,应该在孩子后背处双臂交叉,分别用左右手摸一下幼儿的口袋里有无异物。这一举动家长和孩子都不知道,既可以避免直接摸口袋给幼儿和家长带来不适和反感,又能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还有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如尿湿裤子,教师要把孩子带到卧室等隐蔽处,帮他换裤子,不单是为了保暖,最重要的是保护幼儿的自尊,使其不在众人面前难堪。唯有如此,老师才能打动孩子们的心,使孩子把老师当作妈妈,和你无话不谈,也只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幼儿园的生活。
2.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五)注意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
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存在着焦虑的情绪,并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在做入园准备时,老师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
7
家长。老师们首先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此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等,都能有效地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就能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六)建议家长采取的策略 1.尽快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尽管父母爱子心切,但千万不要溺爱,对孩子的爱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尽快学习自己吃饭、自己上洗手间、自己穿脱衣裤鞋子,孩子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就能在集体生活中增强自信心,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2.及早调节孩子的生活节律
当孩子准备入园时,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并利用入园前的一两个月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孩子的生活节律进行调整,尽量让孩子按照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来作息。如果孩子入园后,生活作息时间和家里基本相同或相差不大,也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调整、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不仅出现在孩子的身上,也会同时出现在家长的身上。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哭闹、情绪不稳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状态。亲子关系之中,情绪的影响是交互作用的。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分离焦虑,不让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孩子,是家长要做的重要功课。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哭闹现象,尽量不生气、不伤心、不焦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就是在帮助孩子。
4.信任、理解老师,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8
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要与老师尽快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态度;家长如果主动与老师沟通,帮助老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和情绪表现等,就能协助老师尽快与孩子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同时,做好家园沟通,家园共同努力,帮助孩子走出分离焦虑的阴影,开始快乐的幼儿园集体生活。
总之,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孩子因为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个性和习惯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这种分离焦虑的产生可以理解,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情绪,愉快地来上幼儿园,这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珊.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 [2]周弘.赏识教育[R].周弘讲座,2009.10.14.
[3]史金娥.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J].考试周刊,2007,(19):104 [4]陈榕.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文化环境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0):84-85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