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万紫千红随意变
一、提出任务 1.任务目标
通过对花朵颜色的改变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方法以及作用,同时了解调整菜单。
2. 解决的问题
掌握“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以及图像颜色被改变时的操作技巧 3.原有知识要点 套索工具、羽化命令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 什么是调整菜单,它的作用是什么 ⑵ “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通过“色相/饱和度”命令能随意改变图像的颜色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图像的精确选择、对选区的合适羽化,以及“色相/饱和度”命令参数的合适调整 2.教学难点
图像的精确选择、对选区的合适羽化。 3.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学习及教师提问相结合
11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手段 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任务并简单讲解 在此可结成一对一小组形式 自己动手代表性作品讲解,以此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22
三、教师提问 1、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作用 2、什么是色相和饱和度 3、色相/饱和度命令中参数色相的作用是什么饱和度的作用是什么明度的作用是什么 针通过实例来说明 教学内容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通过ppt演示:素材图及素材图中花朵被改变颜色之后的效果图 一、任务描述 教师通过ppt演示并简单讲解说明此任务及任务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自己动手 根据书中步骤操作 老师巡回辅导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 此时教师也可备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四、举一反三 1、脱离书本再次完成素材图中花朵颜色的改变 2、完成书后举一反三 选择有代表性1、 像的精确选择方法,选区羽化在其中的作用 的学生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讲 五、举一反三作品展示 六、课堂总结 写出本节课的制作报告、总结色相/饱和度命令的作用以及该命令中各参数的作用。
任务二:数码照片快速调色法
一、提出任务 1.任务目标
通过对数码照片快速、简单的色彩调整,掌握“曲线”命令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2. 解决的问题
掌握“曲线”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3
3.原有知识要点 图像菜单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 “曲线”命令的使用方法 ⑵ 什么是高光和暗调 2. 能力目标
通过“曲线”命令能快速调整数码照片 3.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⑴ 了解“曲线”命令的作用,并掌握“曲线”命令的使用方法,用它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 “曲线”命令对红、绿、蓝通过的调整 2.教学难点
“曲线”命令中的高光和暗调的合适调整。 3.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学习及教师提问相结合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手段 组织课堂 44 教学内容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通过ppt演示:素材图及用曲线命令调整颜色后 备注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任务并简单讲解 在此可结成一对一小组形式 自己动手代表性作品讲解,以此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55
的效果图 一、任务描述 教师通过ppt演示并简单讲解说明此任务及任务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自己动手 根据书中步骤操作 三、教师提问 1、“曲线”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2、曲线命令中的高光和暗调分别指什么 3、什么是高光和暗调 老师巡回辅导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 此时教师也可针通过实例来说明 4、如何用曲线命令调整图像,使得图像中的高 光部分变得较暗,暗调部分变得较亮 四、举一反三 1、脱离书本再次用曲线命令完成素材图色彩的 调整 2、完成书后举一反三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五、举一反三作品展示 六、课堂总结 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讲 写出本节课的制作报告、总结“曲线”命令的作用以及该命令中各参数的作用。
任务三:黑人变白的秘密
一、提出任务 1.任务目标
通过“黑人变白”实例掌握“色阶”命令以及“直方图”命令的使用方法 2. 解决的问题
掌握“色阶”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3.原有知识要点 图像菜单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 “色阶”命令的使用方法 ⑵ “直方图”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
通过“色阶”命令能按自己的意愿准确调整数码照片
66
3.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⑴ 了解“色阶”命令的作用,并掌握“色阶”命令的使用方法,用它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 掌握“直方图”命令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色阶”命令中数据的调整及视觉上的相统一 3.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学习及教师提问相结合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手段 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任务并简单讲解 教学内容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通过ppt演示:黑人原图及用色阶命令调整后黑人变白的效果图 一、任务描述 教师通过ppt演示并简单讲解说明此任务及任务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自己动手 根据书中步骤操作 77
老师巡回辅导 备注 在此可结成一对一小组形式 自己动手代表性作品讲解,以此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88
三、教师提问 1、“色阶”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2、“直方图”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 此时教师也可针通过实例来说明 3、在“输入色阶”和“输出色阶”中的滑块分 别代表什么数据大小的设置对图像的影响又分别 是什么 四、举一反三 1、脱离书本再次用“色阶”命令及“直方图” 命令完成黑人变白的调整 2、完成书后举一反三 选择有代表性 的学生作品, 五、举一反三作品展示 六、课堂总结 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讲 写出本节课的制作报告、总结“色阶”命令的作用以及该命令中各参数的作用。
任务四:黑白照片上色
一、提出任务 1.任务目标
通过黑白照片上色实例掌握调整图层的使用及如何给照片上色 2. 解决的问题
掌握调整图层的使用方法,同时能使用调整图层改变图像的局部颜色 3.原有知识要点
“色相/饱和度”、“色阶”命令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 调整图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⑵ “亮度/对比度”命令的使用方法 ⑶ 通过调整图层实现对照片的上色 2. 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命令使用调整图层能给照片上色。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⑴ 了解调整图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同时加深“色相/饱和度”及“色阶”命令的理解 ⑵ 掌握“亮度/对比度”命令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
对图像局部上色时命令的合适选择及命令中数据的调整及颜色搭配上的相和谐 99
3.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学习及教师提问相结合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手段 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任务并简单讲解 在此可结成一对一小组形式 自己动手代表性作品讲解,以此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1010
图 一、任务描述 教师通过ppt演示并简单讲解说明此任务及任务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自己动手 根据书中步骤操作 三、教师提问 1、调整图层的作用是什么,是否会破坏原图 2、“亮度/对比度”命令的作用,什么是亮度,什么是对比度 教学内容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通过ppt演示:未上色前的原图及上色后的效果 老师巡回辅导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 此时教师也可针通过实例来说明 备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四、举一反三 1、脱离书本再次用调整图层并结合相关调整命令给图像上色 2、完成书后举一反三 五、举一反三作品展示 六、课堂总结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讲 写出本节课的制作报告、总结调整图层的作用。
任务五:偏色照片的调整
1111
一、提出任务 1.任务目标
通过对偏色照片的调整掌握“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命令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对局部颜色进行调整
2. 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整图层对图像局部颜色的调整掌握并了解“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等命令的使用方法
3.原有知识要点
调整图层的使用,“色阶”、“曲线”命令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 “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命令的使用方法 ⑵ 图层的混合模式的作用及简单应用
⑶ 通过调整图层及相关命令实现对照片局部进行偏色纠正 2. 能力目标
通过所学知识能对照片偏色进行纠正,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分析与准备 1. 教学重点
⑴ 掌握“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命令的使用方法 ⑵ 掌握图像局部的偏色纠正 ⑶ 了解图层的混合模式 2.教学难点
对图像局部偏色纠正时命令的合适选择,及参数的设置与视觉上的相统一 3. 教学方法
任务引领学习及教师提问相结合 1212
4. 课时安排 2课时 5.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及手段 组织课堂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教师提出任务并简单讲解 在此可结成一对一小组形式 自己动手代表性作品讲解,以此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 1313
教学内容 通过ppt演示:偏色照片及纠正偏色后的效果图 一、任务描述 教师通过ppt演示并简单讲解说明此任务及任务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学生自己动手 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根据书中步骤操作 三、教师提问 1、“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暖色、冷色分别是指什么 3、图层混合模式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巡回辅导 教师边提问边演示 此时教师也可针通过实例来说明 备注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四、举一反三 1、脱离书本再次用调整图层并结合相关调整命令来纠正照片偏色 2、完成书后举一反三 五、举一反三作品展示 六、课堂总结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进行评讲 写出本节课的制作报告、总结“照片滤镜”、“替换颜色”、“色彩平衡”命令的作用。
14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