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3期 学术探讨 外感热病中厥证实质:蹂讨 西安市第二医院(710003)郑 炜 李 君李同宪(指导) 摘 要:厥证,在外感热病中常见的有热厥、采厥、脏厥、蛔厥、痰厥、气厥附子汤与当归 四逆汤证。寒厥诸四逆证与休克特别是失盐失水低血客量性休克的微循环障 碍变化相一致;热厥与感染发热一致;蛔厥与蛔虫梗阻腑道、胆道引起的神经 源性休克一致;痰厥与上消化道积食、食物中毒等一致;气厥四逆散证与消化 道慢性疾病致营养不良性低血压一致;当归四逆汤证、附子汤证与风湿性疾病 中县有关节痛厦血管舒缩障碍,血管不通畅表现相一致 主题词:感染中医学术发掘 《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温的血液溜注皮肤,刺激温感受器.信息传人中枢 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 《温病条辨,上焦 而表现为醅热感 皮温增高,使浅表水分蒸发增 篇》十七……:厥者,尽也。阴阳极造其偏,皆能致 多,故皮肤、口唇干燥,此为发热的第二时期高温 厥 伤寒之厥,足厥阴病也。温热之厥,手厥阴病 期。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周以上,此期与白 也 ……断不可以阴阳二厥混二为一。……再热 虎汤证一致。由于微生物及其产物或炎症灶产物 厥之中,亦有三等。中医的厥证所指范围甚广,《内 可能不断进人体内,有许多感染往往有二改茵血 经》所载共有30余种,后世代有补充,约达50余 症、毒血瘟、病毒血症以及败血症的出现.上述典 种 ‘明确规定厥证的特征为手足厥冷,始自仲景 型过程可能重复出现或重叠出现,导致四肢皮肤 《伤寒论 。一般讲,厥只是一个症状,它不会单 缺血发凉(厥)与高热交替反复出现,即“厥者.必 独出现,必伴有几个或一组相对固定的证侯出现。 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实验证明,毒素毒力愈强, 厥与不同的证侯结合,形成了不同的厥证,在外感 量愈太,交感神经兴奋性愈强,畏寒、寒战愈剧烈, 热病中常见的有①热厥;②寒厥 ⑧脏厥;④蛔厥; 体温升高愈明显,即“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 ⑤痰厥;③气厥;⑦附子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 微”。所以热厥符合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尚出 现代医学对四肢发凉(厥)这一症状没有专 现于各特异器官系统的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 述,散在于发热、休克、肠道、胆道蛔虫症、某些上 克、多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等病理过程,中医认为 消化道感染、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致营养不良低血 “热厥亦有三等”。在这些更严重的证及病理状态 压、风湿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章节中。本 中,厥已不是它们的主要表现或重要表现,在此不 文将探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厥证与现代感染病 再讨论。 学中相应病理状态问的相融关系。 白虎沥仅适用于热厥中最轻及较早期的表 1 热厥与感染性发热现代医学认为各种 现,如毒血症、病毒血症。实验证明,白虎汤退热作 微生物及其产物作为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激 用与石膏所含钙密切有关。石膏中的钙在实验动 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物离体空肠或小肠中的透过率与吸收率比其它钙 (EP),再经一系列后续环节,引起中枢发热介质 盐为高一“,最新资料表明,脑内灌注CaCI 2腺可 的释放,由下丘脑发出信息,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 抑制CAMP增多之外,还能引起VSA(脑腹中隔 管收缩而致浅层血流减少,引起皮肤苍白和皮肤 区,限制体温中枢)中AVP(为神经调节物,内生 温度F降,后者刺澈冷感受器.把信息传递到感觉 解热物、精氨酸血管升压素)含量增高,表明ca 中枢而感到发冷或恶寒,此为发热的第一期升温 浓度增高与其启动负调节途径可能有重要关 期。当中心体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丘脑不再发 系: 。 出“冷反应”冲动,皮肤血管转为舒张,血温升高也 2寒厥与低容■休克寒厥是《伤寒论》中 引起血管舒张,皮肤血流因而增多,皮肤发红。升 常见的证,以四逆汤证为例,除了少阳病篇外,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3期 余各篇中均出现了四逆汤证 归纳其病因是:误用 汗、吐、下法或剧烈呕吐,腹泻所致阳虚诸证加重 而成 临床表现为四肢厥冷,倦卧形寒,面色苍白, 脉微等,进 步发展为阴盛格阳证(白通汤、通脉 四逆扬证)或人参四逆汤证,最终发展为脏厥、脱 证而死亡 现代中医早就认为:“本厥脱证……相 当于各种原因目l起的休克”,并为厥脱证下了一个 类似于休克的定义“]。现代医学也认为,休克与祖 国医学描述的“脱证”、“厥证”有相似之处口] 可见 厥证与休克关系之密切 现代医学认为不同类型的休克各有特点,但 重要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量不足(阴阳不相顺接) 是各种休克共同的发病基础 按微循环变化的时 相及临床表现,休克分为三期,以失盐失水低血容 量性休克表现比较典型。 l代偿期:休克始动因素引起交感一肾上腺 髓质兴奋和大量儿茶酚胺释放,使微动、静脉口径 缩小,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液进入真毛细血 管网减少,这 现象在皮肤、肌肉及肾脏较为显 著,临床上出现颜面苍白,四肢厥冷,恶寒,口唇及 指端发绀、脉快、脉压小等,与四逆汤证的临床表 现相一致。 2.进展期:(失代偿期、淤滞期)当病情进一步 发展,微循环中血管自律性运动首先消失,终末血 管对儿茶酚胺反应进行性降低,微动脉、毛细血管 前括约肌麻痹,血液大量流人毛细血管网,微循环 灌注量进一步减少,临床表现烦燥不安或意识不 清,皮肤淡红湿润,口唇发红,血压低,尿量少 】, 此与阴盛格阳证(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加猪胆汁汤 证)相类似,对于泌滞不明显的四逆汤虚寒证加重 者是人参四逆汤的适应症 人参四逆汤证更为常 见。 3.难治期:此期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毛细 血管出现无复流现象,当血压回升时,心脏等重要 生命器官微循环灌注量无明显恢复(再灌注损 伤),终使回升的血压再度下降而死亡(脉暴出者 死)。临床表现皮肤牯膜发绀,四肢厥冷如冰,体温 下降,神志不清昏迷等,与脏厥及脱证的表现一 致。 综上所述,可见《伤寒论》中的寒厥在病因、发 生发展及终结与现代医学失盐失水低容量休克相 一致,其中代偿期与四逆汤证一致,进展期与阴盛 245 格阳证、人参四逆汤证一致,脏厥与难治期一致 3蛔厥与肠、胆道蛔虫证 因有吐蛔这一特 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腹绞痛,病 人手足厥冷是由于疼痛引起神经源性休克所致 现代用乌梅丸治疗胆道蛔虫症、蛔虫肠梗阻均有 效,证明蛔厥与胆肠道蛔虫症一致 4痰厥与上消化道感染临床表现有饮食 入口则吐,心中温愠欲吐而不能吐,饥不能食(指 吞咽困难,吞咽后呕吐),久病成窠囊等。金匮要略 云,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这里的上脘是 指胃以上消化道而言 ] 瓜蒂散为涌吐剂,可将积 于上脘(上消化道)的有害物质,未消化及发酵的 食物等吐出体外,相当于现代的洗胃,所以痰厥与 现代医学的幽门梗阻、急性胃炎、食物中毒、上消 化道憩室并感染(窠囊)相一致 由于现代胃肠减 压术无需暇药,副作用少等优点,涌吐法现已基本 不用 5附子汤证、当归四逆汤证与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泛指骨、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 腱、滑囊、筋膜等的疾病,以疼痛(关节、肌肉、软组 织、神经等)为主要症状。各种关节炎占重要的组 成部分。这是一大类疾病,大约有140余种。其病 理改变具:多样性,血管炎广泛存在,尤以动脉系统 中的小动咏炎为主;风湿性疾病还包括一大类血 管舒缩性疾病,如雷诺病,雷诺现象以及自主神经 功能障碍性疾病,都会引起肢体局部特别是远端 血供障碍.导致局部微循环灌注量不足(阴阳不相 顺接)而出现四肢或某一肢体厥冷的症状。具有关 节疼痛及手足厥冷的风湿性疾病,与当归四逆汤 证及附子:历证的临床表现相一致 如《伤寒论》351 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305 条少阴病 身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扰者附子汤 主之 6气厥四逆散证与慢性低血压将四逆散 证放在少阴病篇中,其用意在于与四逆汤证鉴别 二者不同的是,四逆汤证为急性病,见于身体状实 者,而四逆散证为慢性过程,凡老人、虚家,因气 郁、食部气机不能宣泄者多患此证。’ ,其病机主 要是阳热内郁,肝、胆、脾胃升降之机失常 在寒厥 中已分析,四逆汤证属休克早期表现,为急性病 程,应与休克相鉴别的慢性病程是慢性低血压 慢 性低血压的病因很多,其中由于消化系统(肝、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陕西中医2002年第23卷第3期 浅述滋阴疗法在内科的应用 陕西省纺织医院(710038)敬光垒 白志平 陈建玲刘敏航 滋阴疗法属于中医补法中的清补法.主要用 久病伤肾,久病伤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 于阴虚证,阴虚证是中医的基本证候,是中医辨证 之本。五脏虽各有阴精,但皆统归于肾,肾受五脏 的基础,是研究中医的精华所在,对中医证的研究 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病均可伤及于肾精, 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阴虚证见 肾精亏损,阴液不足而致阴虚 阴虚的病机:阴虚 于五脏六孵,临床各科各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候 证发生的机理,主要是津液耗损。精血不足,五脏 群,任何脏腑疾病只要具备阴虚证主要脉症均可 六腑之中。肺胃易耗损津液而心肝肾易精血不足。 应用滋阴疗法予以治疗,这也是中医异病同治的 温热暑湿之盛易耗伤津液。酒色、劳倦、饮食、情志 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 等因素致病,则易精血不足。阴虚的主要病机是阴 l现就阴虚证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虚火旺,阴虚火旺之火多为内在火热化生,多为相 l_1 阴虚证的病因病机;阴虚产生的原因; 火妄动,火起于妄,变化奠测,煎熬真阴而致真阴 素体阴虚,先天不足,肾水素亏,水亏火旺,是一 耗伤,相火妄动,多因七情所致,动气即是火,所以 种阴虚体质而造成的阴虚。燥热病邪伤津灼液,阴 阴虚证中医则认为是水亏火旺所引起的系列病 液亏损而致阴虚。房事不节,恣情纵欲,相火妄动, 理变化。 煎熬真阴,真阴耗伤而致阴虚。治疗不当,发汗,利 1.2阴虚证的主要脉证及治则,主证:面色 尿,逐水太过伤及阴液而致阴虚 用药不慎,健脾 萎滞,唇红,口干,咽于舌燥,口燥而渴,耳涩,皮肤 温肾过用辛燥之品助阳耗阴,阴液暗伤而致阴虚。 粗糙脱屑,毛发枯槁不荣,肌肉瘦削,心烦易怒,小 胰、胃肠)长期功能障碍致吸收、营养不良是一个 李坫生主编.伤寒论 北京:』、民卫生出版社 主要原因,且老人女性多见,常伴有抑郁、失眠、易 r 51 6 怒、虚弱等表现,这种病理状态及临床表现符合四 3陈亦』、主编.伤寒论译释.北京:』、民卫生出版 逆散的病机及临床表现。药理研究证明,四逆散复 杜,1987,5;1043 方对巨噬细胞机能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胃肠 4扬百弗,李培生主编.实用经方集成.北京:』、民 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抗痉挛作用;并能升高血 卫生出版杜,1996,12;149 5扬毒玲等主编.高级病理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 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加快_】 ,为消化吸收 出版杜,l99£t 111 障碍及低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6何绍奇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医药技 小结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其实质是微 术出版社,1§91,7 t 275 循环灌注量不足。寒厥诸四逆汤证与休克特别是 7扬毒玲等主编.高级病理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 失盐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时相变化 出版杜,l99£ 142 ~致;热厥与感染性发热一致;蛔厥与蛔虫梗阻肠 8 中山医学院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上海 』、 道、胆道引起的神经性休克一致;痰厥与上消化道 民卫生出版杜,1 975,152 积食、感染、食物中毒等一致;气厥四逆散证与消 9 中医研究院主编.金匿要略语译北京:人民卫生 化系统慢性疾病致营养不良性低血压一致;当归 出版社,1987,5:107 lO陈亦人主编.伤寒论译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四逆汤证、附子汤证与风湿性疾病中关节痛及血 社,1987.5:18。 管好缩障碍,血管不通畅表现者相一致。 u扬百弗,李培生主编.实用经方集成.北京:』、民 参考文献 卫生出版杜,1995,12 243 1何绍奇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 (收祷200]09—1 6) 技出版社'1 99】 7: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