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设计视野中的高层建筑问题研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城市设计视野中的高层建筑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建设中,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展示自身实力和成就的窗口。但是,高层建筑就像城市发展中的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象征,也是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性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除去一些难以避免的非人为因素,城市规划时缺少必要的引导;城市设计方法的不科学性;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缺乏科学的预判以及项目决策中的主观性等方面都是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文章以着手解决上述问题为切入口,首先构建了认识高层建筑的概念系统,进而在高层建筑的决策中构建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先决策、后规划、再设计的工作程序进行了完善,并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一步对高层建筑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最后,本文根据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对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设计;高层建筑;主观性;决策模型;对策

Research on high-rise building problem in view of urban

desig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cit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more and more strong, high-rise tal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even appeared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become a city shows the window of the strength and achievements. However, high-rise building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t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a city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is also the city space form and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Remove some unavoidable non-artificial factors, urban planning, lack the necessary guidance; The urban design method is not scientific;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rise buildings is lack of scientific predictions and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project decision-making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Based on set out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first of all, build the knowledge system the concept of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n build in decision-making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influence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decision-making, planning, design after first working procedures for the perfect, and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design to further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environ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roblem,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Urban design; High-rise buildings; Subjectivity; Decision-making model;

countermeasures

0前言

1980-1990期间,我国的城市建设开始步入现代化的建设的热潮,高层建筑使城市原有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高层建筑建筑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也代表着城市的经济实力,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追捧、短短二三十年间,中国的高层建筑数量激增,就在那个时候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普及开来。但是,随着一个城市现代化氛围的提升,其原本的历史韵味却在不经意间消退,城市的生活品质也在走下坡路,这个时候人们意识到,过多的高层建筑和无序的规划发展,对城市整体空间和风格环境都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引起人们对高层建筑与城市设计之间关系的重视。

1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始于1980年前后,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建筑,到了1990年前后,这种热潮开始在全国蔓延[1]。 1.1

高层建筑建设的现状

首先,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增长是很快的,而且每年高层建筑所占的新增建筑面积的比例仍然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许多地价高的城市中,高层建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层住宅;在城市的老城区和历史街区、高层建筑的建设往往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造成物质或空间面貌的破坏;高层建筑的布局较为杂乱,随意性较强,局部地区密度过高,而且建筑的风格和形势多样化,与城市原有的风貌不协调;就旧城改造中,高层建筑往往是以取代原有地块的低矮建筑建设的。 1.2

高层建筑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高层建筑在发展建设出现很多问题,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大部分还是通过我们人为努力可以避免的。

(1)高层建筑的建设盲目,没有对高层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有科学的认识,对高层建筑的发展规律没有充分摸透。

(2)我们的城市现在处于一个追求功利的年代,高层建筑大建设正好与某些人追求名利的的心思相吻合。因此,在高层项目的决策上就会受到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影响,使的高层建筑才决策环节就已经失去了科学的指导。

(3)缺少必要的城市规划原则和科学的城市设计方法。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原有的城市建设程序和法规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快速的城市发展了,一些建设指标更是难以对如今的高层建筑的建设起到控制作用。

2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1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的高层建筑最早诞生于19世纪末美国[2],世界上第一座高层建筑是1885年于芝加哥兴建的高55米的“家庭保险公司大楼”。一个多世界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机械技术、钢铁技术、电气技术以及电梯工业技术的快速进步,而且不断有新的就够体系和新的建设技术出现,建筑材料的越来越成熟等,都使得建筑的层数和高度纪录不断被改写。 2.2高层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除了是构成城市物质形态的主要因素外,在城市的运转和发展中也有担当和组织城市功能的作用。

如今的高层建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商务办公大楼是高层建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次由于用地紧缺住宅的高层化也是高层住宅成为比例很大的高层建筑。此外,高层建筑的也在工业、娱乐和交通等产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体”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将多种独立的产业结合到一栋高层建筑内,实现了高层建筑的混合功能。 2.3高层建筑的巨型化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的“多元化”和“巨型化”发展趋势,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功能越来多样,更多的功能集于一座高层建筑,为了实现多种功能在高层建筑中的合理混合,建筑的体量和规模的增大就变成恨自然的事情。

3建设高层建筑的决策模型

3.1高层建筑建设的影响因子

在总结了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规律后,我们可以概括出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主要相关因子[3]:

(1)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分布; (2)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3)经济性;

(4)象征意义和城市风貌; (5)安全系数;

(6)能源消耗和气候影响; (7)交通可达性; (8)使用灵活性等。

这些影响因子在具体的不同高层建筑中往往会反应出不同的特性,所以在在考虑高层建筑项目的决策问题时,这八个影响因子是起协同作用的,应该综合考虑。

3.2高层建筑建设的决策模型

根据对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相关因子的研究我们知道,首先,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对高层建筑在在城市发展中的正、负影响进行判断[4],高层建筑的优劣不能简单的判断,必须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案例间的比较才能做出客观科学的结果;再次还要对各方面影响力数据进行纵向的研究和分析,从综合的角度对高层建筑的作用进行评判。当然,根据决策模型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因为在确定各项影响力的数值的时候,决策者的立场将对结果的倾向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在对高层建筑建设可行性进行探讨时,对所有的相关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科学决策最为基础的要求。

4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关性

高层建筑建设的可行性可以通过高层建筑的决策模型来解决,但是高层建筑对城市现有的环境和风貌的影响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这正是判断一个高层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4.1高层建筑与城市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一方面,高层建筑由于其很大的体量和高度往往会对城市环境的小气候有影响,尤其是会加剧“热岛效应”,对城市的自然风的阻挡和改向作用,同时也会对光照有很大的遮挡作用。另一方面高层建筑要充分与城市自然风貌相结合,以不破坏原始的自然风貌为标准,对建筑的体量、色彩、风格、高度等进行引导控制。

4.2高层建筑与城市社会环境的相关性

一座宏伟的高层建筑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也能提升这座城市的影响力。在普通民众看来,一座有影响力的高层建筑代表了城市的形象,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也是一座城市历史文脉和内涵的传承。 4.3高层建筑与城市物质空间的相关性

城市是由建筑和城市空间共同构成的,建筑通过其各立面的围合作用,创造出人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内部空间;城市则通过对建筑的组合产生城市的街道和广场等城市的内部空间。所以,我们在城市的层面研究高层建筑时,就不能不把高层建筑与城市物质空间联系在一起[5]。 4.4高层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相关性[6]

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研究,不能离开城市设计的指导。因为,现代的城市设计是与城市建设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工作,它跨越多门学科,结合包括人在内的多种社会因素,对城市空间的形态进行科学研究。再次,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也迫切需要城市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参与。

5我国高层建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现状的了解以及众多高层建筑理论的研究分析,我认为,对高层建筑项目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的决策阶段,进一步提高对高层建筑的规划控制能力,同时在规划中充分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

(1)重视高层建筑的决策阶段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程序缺乏对建筑决策阶段的重视,项目决策者由于科学立场的缺失,在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之前对项目可行性的判断缺少理性的思想;并且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高层建筑决策的有效平台[7],项目决策阶段往往是各利益方根据主观意愿来做判断,这通常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使高层建筑的建设在城市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2)加强对高层建筑的规划和控制

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在飞速发展,许多地方就出现了城市规划编制落后于城市建设的现实问题,也有的地方 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的提高建筑容积率。所以要加强管理,首先要在法律中明确加强城市规划的地位,其次要协调好土地管理与规划实施的科学关系,再次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

(3)结合城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

在城市规划中,多采用容积率、绿地率、道路后退红线等指标来对高层建筑的建设进行控制,但是对高层建筑的风格色彩[8]、高度体量、交通方式以及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关系等方面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城市设计融入到高层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中,在城市的总体分区和地段三个层次上结合城市设计的理念。

6结语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整体形象的最好体现,从城市设计的视野中来考虑高层建筑的建设将能更好的处理好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关系,使一座城市的精神得以体现。本文,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探讨了影响高层建筑决策的因子构建了决策模型,论证了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认为只有充分结合城市设计的理念才是高层建筑对科学的发展方式。最后提出对未来我国高层建筑建设发展的建议和策略,希望对以后高层建筑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雪菲,寇卫东,党岚君,等. 基于身份公钥的后三代UMTS安全漫游方案[J].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3(1):1~5.宋

[2]耿毓修,从上海高层如林说到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J]时代建筑 01/2000,8~11 页 阮仪山,保护上海城市空间环境特色,[J]时代建筑 01/2000,20~22

[3] 建筑规划•设计译丛,高层•超高层集合住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美】刘易斯·芒福德 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峻岭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苏】A.B.布宁 著,城市建设艺术史,黄海华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6] Russell Spurr,Over Hongkong,Hongkong,Odyssey Productions Ltd.,1990

[7] 高层建筑和城市环境协会编著, 高层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8]世界高层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