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lon Researell 2014年2月 中旬刊 作业改革之我见 迟艳萍 (青岛芙蓉山 J、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扎实的基础教育,课时作业是要完成的。那么给学生减 负,让作业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进行作业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作业改革内容和形式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觉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劳 累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首由学生改编的歌曲反映了现在 学生课业负担的真实现状。近期热议的“三色作业本”、请“枪手” 代写作业的新闻,真正的触动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 目前,减轻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 减轻学生过重 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合理的作业方 法 【文章. ̄@]2095-3089(2014)02—0142-01 的方法。 三、改革作业评价 提到学习评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和分数.足见以往的 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忽 略形成性评价 发挥数学作业评价对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 能,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提示语式的批改 何为作业7 作业就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布置的课外学 习任务.一般分书面和口头两种 13"头的作业大多为背诵或讲解 等形式.书面作业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扩展课堂学习内容为目 的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在课堂以外的场景中,发挥各自的 主观能动性,自我调配时间,调动思维,激活记忆,对知识的再次 吸收过程 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笼统地打个 而是在学生出错的地方划一条波浪线.并在旁边加上一个 小问号,便于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错在哪里.少走弯路 有时.还 可加上一句温馨小提示,例如:“你留意商的小数点位置了吗7” “这里为什么要乘上这个数啊?”等等.这种评价性语言既使学生 感到亲切.又能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完成作业保持浓厚 的兴趣.作业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x”,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有趣味性、多样性的作业.喜欢 作业能融于活动.融于生活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对作业设 计进行改革.让学生做有效的作业,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呢? 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对数学作业进行了大幅 度改革.把作业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大部分.课内作业以 书面作业为主:课外作业,遵循趣味性、审美性、多样性的原则,将 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口头作业有演讲、 说算理、说算法、说过程等形式;书面作业有基础性练习、数学日 记等形式;操作作业有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布置学生用圆规画圆,创 作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高兴极了,画出了各种圆形图案 在 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的道理.这样的作业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 习题的创编 有些习题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就会 一 2激励性评价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 为此.我们教师更应懂得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每次的 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使他们 变得越来越优秀和充满自信 例如,对于作业特别出色的学生.作 业本上可以出现这样的评语:“你解题的方法真精彩啊!…‘多么 认真的学习态度啊!''‘‘老师更喜欢你了”等等 有时可以适当地给 学生一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或改进作业中的问题.“这道 题,你还有更简便的解法吗?”“计算要仔细啊!,’‘‘课后的练习与复 习也很重要啊”等等 同时我们在作业批改中还可以写下一些期 待性评语.效果也是不错的 例如.“希望你能越做越好啊…‘只要 努力,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等等 利用这些充满期待的激励性 评价语言.可以大大拉近师生距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积极向 上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 四、分层次布置作业 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人人 退缩.失去了完成作业的信心。 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例如: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一道习题:已知a+l/4=b=c+l/13, 因此.我尝试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并且a、b、C都大于0。请把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和“自主作业” 必做作业一般是一些基础性练习.以巩固知识为 原题出现在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的习题之后.出现了三个 目的,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选做作业是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 未知数.学生可能无从下手 所以我对这道题进行了改编 在算式 适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基础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自主作业 a+t/4=b=c+l/13中,假设b=l,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制定的作业内容.每个学生可视自身 改编后的习题给了学生一个梯度.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 情况量力而行。这样的分层次作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解决问题,这样比较三个数的大小就比较简单了 扩展部分.再将 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把学习和作业当成一种苦差事.而是 原题变为乘法.学生自然可以想到使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并 种乐趣、一种挑战。 发现假设这些式子都等于1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倒数的方法来解 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是课堂学习量的有效保证.是进行基 决 础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我们期待 给习题一个梯度,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伸伸手都能够 通过“作业改革”促“减负增效”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到.既不失作业的作用,又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比较有效 多些闲暇和快乐 一小学数学教 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初探 郭爱群 (石狮市湖滨林边小学福建石狮36270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2095—3089(2014)02—0142—02 所谓的“问题解决”,就是学生在新的情景状态下,以积极探 习活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应使 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 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学 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2. 课程教育研究 ● ● ●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2月 中旬刊 教学.信息 题情境中的几个特性. 得发展” 因此.我认为“问题解决”学习应该处于小学数学学习的 数学问题。(例如:谁收集得最多?谁收集得最少?他们组一共收 集了多少个?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个问题 中心地位 生动活泼的、思考性的现实的“问题解决”学习应该处 提得最好?为什么?经过大家的分析。确定“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 于小学数学学习的中心地位 生动活泼的、思考性的现实的“问题 个”为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设计学生不但能使学生向着问题解决 解决”活动应该成为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基于此.我 的目标努力探索,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转化问题的 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现回顾如下: 数学基本素质.均得到良好的运用和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问题意识 三、教给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是 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对知识结构表面上的、粗浅的认识的结果.有时是与教学意图相 力.教给一些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和常用方法是十分必要 背的甚至是对知识的错误的理解 此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 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感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帮 问题性这一特点.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和矛盾. 助学生寻求有效策略解决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发思维活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较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有: 动,在思想上产生疑问.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转化:将研究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熟悉的、简单的、基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通常要注意把握“问题解决”中问 本的研究问题。 一、类比:将生疏的问题和熟知的问题进行比较.对生疏的问题 1.现实性和趣叶性:数学问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 取,把具体情景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这样,才 作出猜想.并由此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或结论 能拉近学生与问题的距离.真正引起学生探求的愿望 猜测与验证:在“问题解决”时,可以进行大胆猜测.再验证 2.挑战性和思考性:学生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挑战 得出较正确的推测.形成解题的有效策略 性 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出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 作图:包括线段图和实特简图。 验、智能水平.但又必须“跳一跳”才有可能够到的问题。例如在教 举例:通过基于熟悉的具体事实上举例.可使思路更清晰 学《三步应用题》时,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三年级同学去春游,其 情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用人或物模拟问题的具体情 中三年级一班有22个同学想划船。公园里有大、小两种船,一条 境.使之变得生动具体,便于理解。 大船能坐8人,一条小船能坐3人 要使他们能同时坐上船.要几 延伸:对问题作进一点的思考,使结论更一般化 条大船工和几条小船7你有什么租船的方案 学生出现了四种各 四、反思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 有理由的方案:(1)2条大船2条小船,理由:人数正好:(2)1条大船 反思不仅能让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 6条小船,理由:加上老师;(3)3条大船,理由:最省钱;(4)8条小 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 船,理由:游览方便。这样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 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因此,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 运用数学知识、方法、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有效方 应当让学生在课堂活动时,在阶段活动后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 法。 价的习惯 如在课堂活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评价: 3.开放性和实践性:新课程要求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情 1.在特定的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境,以发展学生的爪|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又要善于 2.为解决问题.收集整理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 3-帝j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 践的机会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们可以打破教材,完全 4.呈现的活动报告或数学小论文: 放手 引导学生把圆转化为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学生经过思考转 5.对问题解决的反思与轿正 .化.便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有的 五、实践运用。拓展训练 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有的把圆割成一个近似等腰三角 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不仅要弄清课堂所提的问题.掌握现 形.有的把圆割拼成一个近似的等腰梯形.有的把圆割拼成两个 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知识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所 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并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样.在自 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 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知识的根源,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成为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的内 真正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容。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践 二、获取有效信息。提炼研究问题 性的问题。 现在的教材.大多能借助学生身边丰富解决问题的资源,创 譬如在单元学习后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五 一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了较真实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 ”节时,请学生设计出行计划。学生可自行分工,查询、记录、设 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 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资源,在 计行程、计算数据等。这样的一个实践活动.训练了学生分析问 教学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 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形成解决方案的能力.运用各种 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这一环 途径获得所必需的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 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品质 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然后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问题的提炼、解决策略的形成、 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求平 总结评价的实施、实践训练的拓展.这五个环节构成了小学数学 均数”时.可先请学生说出在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解决”的主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不断完善.使 之更具指导意义.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考玉英于彦美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经济开发区中学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思维,也比较容易调 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关键词】课堂情境创设学生学习激发兴趣 【中[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43—02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 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 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 一种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 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创设 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思维,也比较 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 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 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我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实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