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管理制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四方面探讨了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对策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在教学计划内,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对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心环节。
生物工程类专业实践性、专业性较强,实践教学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生物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旨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及特征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模块,创新实践模块占的比例越大,优化的趋势越大,学生的能力越强。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劳动、军训、基础验证型实验、见习等,体现实践教学的认知质量观,是实践教学内容本位价值观的反映,是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初步结合,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实践模块包括专业实习、教育实习、综合型实验、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体现实践教学的理性质量观,是一种社会导向、市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灵活、综合地运用的过程,强调实践教学应该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实践模块包括设计型实验、创新学分、毕业设计等。体现实践教学的人文质量观和特色质量观,是一种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反映,强调实践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
2.实践教学的特征
从价值层面上看,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习者能力为目标。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授过程,这些传授的知识都是一套系统的人类经验,得到了某种知识制度的认可,它能帮助学习者提高行动效率、更好地达成行动目标。从哲学层面看,实践是知识的基础,一切知识形态都产生于实践,知识学习是以提高实践活动效率为目标,离开了实践活动,知识的学习也就
失去了价值目标。一切实践活动都包括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实践结果诸要素。实践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有其基本构成要素。从内涵上讲,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能力为目标,教师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知识场景中,学生以某种直观物化操作方式为主要学习手段,完成某种任务,从而将知识内化为个体经验的学习活动。
二、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虽然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认可,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对实践教学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落实。由于理论课教学在传统上居于中心地位,实践教学只是附属于理论课而存在的,所以形成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一些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和领导仍将实践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理论教学中所涉及有关知识的解释和验证。因而存在着如下现状:实践教学学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例偏低,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充分结合;实践教学中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还较低。
2.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包括培养目标、实施措施、技术方法和考核为一体的完整教学制度,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各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注重形式程序,忽略实效和质量。其原因一方面是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运行不畅,学校在宏观管理上难度较大,各院、系、学科之间各自为政,对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人员、经费等不能很好地合理调配,资源共享性差。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薄弱。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具有环节多、形式多样等特点,因而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和标准也应多样化。总体而言,实践教学考核力度普遍低于理论教学考核力度,这也是影响实践教学成效的原因之一。
3.实习基地建设缺乏稳定性
实习基地是高校毕业生参加毕业实习活动的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集中实习基地大多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只需提前上报实习计划,便会有专门机构安排实习。目前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片面的认为学生实习影响正常生产,因而接待实习的热情不高,更不愿意与高校签订稳定的实习基地合同。另一方面,高校将毕业生实习基地仅仅作为学生了解生产实际的途径,实习基地在毕业生就业、反馈教学效果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被忽略了。而用人单位则视实习基地为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其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检验人才现场的作用也被忽略了。
4.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的素质构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生物工程类专业实践性、专业性强,这就要求其师资队伍应该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在大部分高校中,理论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思维活跃,学历较高,但通常缺乏生产实践经验,难于胜任“生产性”或“仿真性”较强的实践教学工作,而具有丰富工厂经验的技术人员由于不符合人事管理制度等要求,无法进入高校充实实践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聘用要求较理论课教师低,他们在学校的地位和待遇比专任教师也要低一些。而且,在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方面,也没有为实验教师队伍提供条件和平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