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科学《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科学《感受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 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 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空气。

 能以讨论、绘画、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 尝试以气泡图组织、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难点:用与空气有关的游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用来画气泡图的白纸、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气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利用空气特性的有趣演示实验。

1

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说出这是利用了空气的什么特点,并说说自己的已有经验。

2.谈话:空气还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学生关于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单元后面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展开,从而完成对空气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认知建构。

3.绘制气泡图。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在汇报环节,教师要及时将学生

的描述记录到这张气泡图上。“气泡”最好采用磁贴卡片的形式贴在黑板上,便于移动、修改。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规范科学用词。

二、探索

活动一:传递游戏 1.明确活动要求。

以班级的竖排为小组,用不同的容器盛装3种不同的物质,看看哪一组传递的速度最快。

2.小组讨论传递方法。 3.选择传递工具,学生比赛。 4.学生汇报。

汇报时要求学生用“我用什么方法,知道空气什么特征。”这样的句式。 5.小结分析:在气泡图“特征”的部分做好标记,标出空气与石头或水的相同特征,如:较稳定的外形特征(无色、透明)、有质量、占据空间、能流动。

设计意图:游戏开始前和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本环节既是对空气特征的总结,也是对观察方法的总结。

活动二:感受空气

1.让学生用很大的透明塑料袋装起空气,感受空气能占据空间,具有质量。

2.学生通过吹气球、颠球、吹哨子等游戏发现空气更多更有趣的特点。

1

3. 学生修正和补充之前关于空气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丰富学生的认知,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在游戏中了解、验证空气的特征。再次引导学生回到气泡图的归纳整理上,气泡图里整理出来的关键词,是整节课乃至整个单元的探究线索。

三:拓展

出示一些图文资料,介绍物质的三态是如何科学划分的,利用有趣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外科学阅读,激发学生科普阅读的兴趣,比如,三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如何转化?有时候,三态之间的界限似乎不那么明显,比如沥青、果冻。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等特征。而且,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我们还发现一些空气特征,但不很确定,需寻找更多的证据验证,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板书设计】

感受空气 看不见 摸不着 无色 透明 在地球上无处不在 氧气 1 特性 空气 氮气 作用 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 组成 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 二氧化碳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