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毛主席在花山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1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教学反思:
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上将与下士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描写活动场面和人物细写的方法。 抓住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感悟人生道理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1.组织教法: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气度课题,质疑。 3.让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画出记号。 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 4.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课本上。 5.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读课文 (1)默读、填表: 事件 人物表现 下士 上将 (2)讨论:华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两个不同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6.读了这个故事,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人物的赞美。 7.积累内化: (1) 识字: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 复述这个故事。 8.拓展活动: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华盛顿的故事。 板书: 上将与下士 下士: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人物表现. 伟人之所以伟大 上将:普普通通平等待人 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海瑞当知县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 情感目标:学习海瑞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1.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2.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综合课文的阅读提示给学生设下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阅读后,可以进行阅读的交流。 2.交流体会请学生相互交流。 (1)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3.领悟详略写法,拓展故事内容。 三、积累内化 1.认识和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复述海瑞的故事。 四、拓展活动: 继续搜集海瑞的有关资料,看电视剧。 板书: 明朝中期 海瑞当知县 百姓称他青天,智办胡公子 清廉公子 铁面无私 巧治御使鄢懋卿 教学反思: 4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能说会写(怎样平等待人)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通过观察方法,设计和开展表演活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提高对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情感目标:在交流中领悟平等待人的道理 设计和表演反映平等待人的情景。 一、创设情境,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等待人的情景,然后揭示话题。今天,我们把这些生活中的场面搬进课堂。 二、小组讨论设定情景,作表演的准备。 三、小组表演再现生活,感悟评价。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角色,说一说争取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四、推荐表演好的小组的班级交流。 五 1, 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能看到那些平等待人的和不平等待人地事情和场面?请大家说一说。 2、学生接受自己看到的事情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宾对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正确态度和情感。 读后感 知识目标:通过习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学习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真实具体,表达清楚。 情感目标:学习修改写作,提高学生对平等待人的情感。用读后感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修改自己的写作。 学生搜集,阅读些平等平等待人的事和文章。 一、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平等待人的文章,我们的伟人领袖毛主席和金盖的周总理平等待人的事而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这份感动用笔倾诉出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要结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和切身经历来写,强调真实具体。 三、提示习作方法: 1、可以就课文内容来写,也可以结合课文两项有关人和事来写。 2、在题目上,可以某某读后感为课题。 四、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看那些地方写得清楚, 5
生动,感受写作深刻感人。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1、 学生自评:朗读自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对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认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 师生评价:看文章内容介绍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了感受,在评价中分享他人习作看到来的快乐。 3、 师生互改: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4、 誊抄成文 板书: ×××读后感 习作要求: 1.结合自己阅读的其他内容写。 2.题目:以“×××读后感”为题。 教学反思:
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一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知道学生主动识字,认真写字应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能力:继续训练学生识字和书写能力。 情感:积累与人格平等有关的名言警句。 识字与抄写。 一、练: 1.本单元你自己认识了哪些字?请选几个写在横线上。 (1)让学生回报自己主动认识的字,写在本子上。 (2)展示(事物投影) 2.“比一比,在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比较组词。 (2)教师在提供一些相关练习,拓展训练。 3.“抄写下面一段话,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给足时间让学生抄写。 二、日积月累: 1.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再说说他们的意思。 2.请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整下来。 三、知识窗: 1.自由读一读这则知识短文,简单谈谈感想。 2.自由找一找相关的短文读一读,扩大知识面,丰富积累。 四、开心一刻: 1.课外搜集:查找有关的幽默故事。 2.交流回报:开一个故事会,向大家讲述自己搜集的故事。 Zho单元测试讲评 时间: 一、形近字组词 碾( ) 坎( ) 遥( ) 锐( ) 辗( ) 砍( ) 摇( ) 悦( ) 二、填字组词语: 铁( )无( ) 花天( )( ) 浴( )奋( ) 浪 涛( )( )( )无( )惮 咬( )切( ) 三、差字典填空: 1.“廉”共( )笔,部首是( ),第六笔是( )。 2.“吏”读( )声,是( ),部首是( ),共( )笔。 7
3.“瞬”是( )结构的字,部首是( ),组词( )。 四、造句: 尽管……但是…… 那么……那么…… 五、扩句: 1.会场想起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拿起茶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香山红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萧”字、正确书写10歌生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对香山红叶之美的细致描绘。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的语言,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美丽景象。 难点: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观察y7u生动妙雪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寻美兴趣。 学生虎豹搜集香山红叶的图片。 师: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叶君健去欣赏北京香山红叶的美。 二、初读课文,初建美的印象。 1.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度几遍。 2.有些比较长的句子,要多读一读,断句要合理,教师适当指导。 3.想一想:香山红叶在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深入精读,寻访红叶之美 1.香山红叶究竟以什么吸引了作者?你从中哪些词或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红叶的与众不同?读一读,品一品。 2.找出相关语句后,即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边读边谈边想。 (1)先请学生读,紧扣关键词语,然后谈感受。 (2)在把感受带到课文深入地朗读,读出赞美之情。 3.再读全文,颂红叶之美。 1.带着赏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读全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香山红叶的赞美。 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香山红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积累内化: 1. 由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在笔记本上摘录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读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 他们会发现,第一个星期天到这里来时,山上还是( );第二个星期来时,这里却忽然变得( ),处处是“红花”一片了。 红叶和青松,在这个特殊场合( )出来的一种( )的美,无形中创造了一个奇特的“( )”。 实践活动: 1.课文文字优美,配上合适的音乐尝试配乐朗诵。 2.课外再搜集一些描写红叶的优美句段。 板书: 秋天一到,像盛开的红花 香山红叶 处处红花一片 奇丽多姿 红叶青松,秋天里的春天 世上少有 10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夹竹桃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1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夹竹桃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组织教学: 二、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认识本课中的7个生字。 2.根据课文内容天空。 客人一走进大门,( )的是一阵幽香,( )的是( )似的叶子和( )或( )似的花朵。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一种植物,用自己话描绘它。 板书: 总起:留恋和回忆 夹竹桃 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花期及幻想:一年三季,一声不响,月光之下 总结:爱上夹竹桃 1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赏荷(四篇)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积累四个片段中的优美词句。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作家们在描绘荷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情感: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 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 一、谈话倒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围绕“赏”字展开学习。 二、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读中认识生字,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文章读流利。 三、初步想想每个片段是怎样写荷的?把自己的理解与疑惑写在课本上。 四、1.抓住文章中你觉得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地方。说说透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 五、植物之美各有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作家眼里也各有不相同的地方,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题 作者 荷花独特的美 表达的思想感情 《荷花》 叶圣陶 《荷花》 汪曾祺 《雨荷》 冰心 《荷叶》 席慕容 六、在四个片段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多读几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古诗三首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14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古诗三首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1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能说会写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学会观察植物,做到观察有序。 能力: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描绘植物的能力,发言时能做到按一定顺序引入介绍。 情感: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评价他人发言。 重点:仔细观察,能通过观察积累交流材料,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向别人介绍植物之美。 一、组织教学 二、1.导入 2.学生讲述、交流: (1)分组讲述、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要将自己观察花的情况向大家介绍。 2.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 3.师生评议:提示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发言的方法。 4.总结与展示: 教师总结: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在班级展示角张贴展示,促进交流。 1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写我喜爱的植物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过程,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植物,受到美的熏陶。 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植物?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三、多项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积极准备介绍的植物,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植物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自己观察的植物,介绍植物的特点。 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植物的样子,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3)可以仿照学过等文章的方法来写。 (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 (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植物特点写具体 我喜爱的植物 按一定顺序写 根据自己的观察描写植物,自命题目。 1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二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通过给字加偏旁、组词,继续练习归类、识记汉字。 能力:根据一定的意思写词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情感:进一步扩大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通过读句子,调动自己词语积累,学出相应的词语。 了解对比描写的好处。 一、 组织教学 1.给下面的自己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1)学生尝试完成,同桌互查。 (2)师指导,归类识字。 (3)拓展练习。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2)汇报、订正。 (3)体会词语的妙处。 3.可以让学生先读文中对比描写的片段。 讨论:文章中怎样运用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的突出什么?体会对比描写的妙处。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词语,并理解意思。 2.尝试背诵。 3.汇报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自己读文章,体会语言的精妙。 2.学生谈一谈,你觉得要把植物之美用词语表达出来,最主要的是什么? 四、大家一起来: 1.搜集有关植物的资料,小组交流。 2.选优秀者在班级汇报、交流。 五、作业:预习第五课《知识改变了我》 1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5.知识改变了我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著,对科学的热爱,学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科学精神,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再板书“改变了我”。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从陈章良童年时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2.陈章良学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从陈章良的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科学家陈章良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那些品质? 2.作者为什么说“知识改变了我”是怎么理解的? 4.领悟写法:些生命科学时,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 5.鱼肚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式什么?你打算怎样对待眼前的学习? 1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5.知识改变了我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注意多音字“厦”,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选词填空: (1)人类渴望健康,更长寿,但又被很多疾病所( )。 (2)如果不是他们的付出,我可能就没有机会( )这个广阔的世界,更没有机会( )科学的美好与神奇。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陈章良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生命科学研究情况。 板书: 出生:入不敷出 知识改变了我 5、6岁,9岁上学,1978上大学 事业卓有成绩 小时候艰苦,到美国后 “我”感谢我的家人为“我”的付出 20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6.科学家阿基米德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搜集的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入手,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2.了解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3.回归全文,再读全文,说说从科学家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6.科学家阿基米德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积累内化: 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写近义词: 反射( ) 奇怪( ) 平静( ) 专心( ) 发觉( ) 三、实践活动: 1.把阿基米德遇害时的情景变成课本剧演一演。 2.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为本单元后面的交流做准备。 板书: 爱动脑筋想问题 科学家阿基米德 用镜子反射原理打败敌人 被侵略军杀害了 2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容 情感: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执着追求。 重、难点:体会华罗庚刻苦、勤奋、顽强的学习精神。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华罗庚的部分,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读喜爱算数,顽强学习的部分,写了华罗庚的几件事?默读,并画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3.华罗庚的人生经历,使你认识到了什么? 四、积累内化: 1.根据华罗庚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渎课文中的相关文章。 五、迁移练习: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科学家的成长故事,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中学时代“孙子定理” 华罗庚 在上海被夜校老师训斥 自学成材 失学回家,坚持自学成为数学家 2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一、 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 相遇 伟大 相邀 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24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我敬仰的科学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讲述自己了解的某位科学家的故事。 能力:训练讲述、交流的能力。 情感:受到科学家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理解感悟科学家故事中蕴含的精神与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讲述。 一、创设情境,揭示交际主题。 可选择一个科学家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话题,导入新课,然后总结:没有科学家的发明,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提供方式,组织交流过程。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选出小组内参加全班交流的人选。 3.交流讨论:科学家共同的品质和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三、课外拓展:分小组,合作办一张《我敬仰的科学家》小报。 2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假如我是科学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激发学生想象,打开思路,激活思维i,丰富习作素材。 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情感: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难点:做到有条理地叙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二、组织讨论,揭示规律 1.课堂讨论:你度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归纳小结: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来写。 (2)想象要打看合理,假设要有理有据,情节要具体生动。 3.相互交流,自主选才 (1)自由交流自己的选材和构思。 (2)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构思、选才要新、奇、特。 4.独立构思完成初稿。(40分钟) 5.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四人小组互批互改,评语交流。 (2)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6.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 (1)优秀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析。 (2)分四人小组互评互赏。 (3)小组推荐佳作。 (4)将优秀的习作变成册,班内传阅。 板书: 假如我是科学家 想象大胆合理 假设有理有据 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事 情节具体生动 2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三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辨析字音和形近字,体会关联词语在准确表达上的作用。 能力:积累别送有关热爱科学、知识,尊重科学的名人名言。 情感:进一步感悟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关联词语的运用,积累有关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名人名言。 一、练: 1.完成练习(1)、(2)。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语文七色光”。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1)、(2)。教师巡视。 总结错误较多的题目,分析原因。 (2)纠错、订正。 a.指名汇报答案,师生共同判断、订正。 (3)巩固:反复读易读错的词语并分析错误原因。 (4)拓展:学生自己也试着出几个这样的题同桌互考。 2.完成练习(3) a.读原句,体会关联词的用法。 b.说句子,用上加点的词。 c.写句子,请把自己想到的最满意的句子,再在横线上。 二日积月累: 1.反复朗读。 2.交流体会。 3.背诵。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名人名言交流。 2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知识窗,窗外事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知识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尤里卡”。 2.与同桌交流阅读感受。 二、“窗外事” 1.交流有关科学精神的资料。 2.结合具体事例,写自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体会、感受。 3.交流: 那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 4.教师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 2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单元测试与讲评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厦门(xià shà) 不屑(xuè xiè) 一艘(sōu sǒu) 忙不迭(dié diē) 入不敷出(fǔ fū)酵母菌(xiào jiào) 二、形近字组词: 蓬( ) 竖( ) 择( ) 衰( ) 篷( ) 坚( ) 译( ) 哀( ) 三、造句: 1.如果不是……可能……更…… 2.那么……连…… 四、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只要……就…… 不管……都…… 1.( )你将来走到哪里,( )不要忘记自己的母校和老师。 2.( )你是班级里表现最好的学生,( )不能骄傲自满。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见练习册28页。 六、作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植物。 2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7.明珠回归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叙的方法。 情感: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重点:在阅读中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学习作者详略有效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 从资料入手,请介绍自己就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战士课件,由观看、欣赏转入课文教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熟,读流利。 2.勾画出课文中的生词。 3.通读全文后,找出文中详写回归仪式的几个庄严时刻。 三、深入精读: 1.引导学生重读课文中详细描写五个庄严时刻 2.诵读10~11自然段,体会香港回归的时刻。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回归全文: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填表。 30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7.明珠回归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 二、迁移练习: 1.认识写字. 2.课后思考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并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三、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香港,并于同学交流。 板书: 7.明珠回归(香港) 沧桑的历史: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主权交接仪式: 明天更美好 3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8.淸炒小螺蛳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学做方法。 情感:读懂译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难点:文章既紧凑又能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奠基情感 学生说自己最喜爱的菜肴,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诵读课文,潜心会文。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词句,触摸情感。 (1)默读课文,在心灵被触动的地方读几遍,并写下自己感受和体会。 32
(2)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3)带着感受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四、出文抒情 倾吐移情 五、揣摩语言,学习写法。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紧扣课后习题2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反思:
3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8.淸炒小螺蛳 一、积累内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 “炒、奢、馋、侄”是巧舌音。 “姜”是后鼻音。 “津”是前鼻音。 2.比一比,组词语。 湾——弯 暮——墓 遗——遣 裕——俗 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梅花魂》、《一面五星红旗》等文章。 板书: 淸炒小螺蛳 寄情于物: 期盼——观赏、扫墓 记忆模糊 回味无穷(对比) 鲜美无比 津津有味 伴父独酌 猜谜语(插叙) 魂牵梦萦——大陆、故乡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34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快乐读书屋四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认识生字。 能力:理解诗的内容,想象是的意境。 情感:体会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难点:体会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度通顺、读流利。 二、读懂诗意: 1.学生可对照诗后注是,结合课文查找的资料,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把不明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三、体会诗情。 读诗句,向画面,悟感情。 四、朗读抒情。 五、把握阅读,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搜集台湾诗人的其他诗歌。 六、实践活动 模仿《乡愁》试着写一两首诗。 3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两岸同胞间的亲情。 情感:体会两岸民众渴盼统一的热望。 重、难点:体会台湾同胞的亲情和友爱。 一、组合教学 二、自由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流利。 2.自由朗读,感受台湾同胞的热情与关切。 3.重点词句品味与理解。 (1)“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更加浓厚”。怎样理解这句话? (2)“亲不亲,一家人。……共同的未来。”从这四个“共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内化 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实践活动 阅读介绍两岸关系方面的文章。 板书: 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让人感动的事 台湾民众的好奇 海峡情深 亲情隔不断 3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我所了解的澳门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能有条理的讲述。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有关文字,明确文字要求。 1.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独自整理搜集的资料。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话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1.说普通话,发音准确。 2.要有中心,表达出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3.要注意倾听。 四、总结 你想对澳门的同胞说些什么?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3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给台湾小朋友写信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同过书信,进一步巩固书信格式 能力:提高语文的表达能力 情感:乐于习作,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生活。 重、难点:指导小朋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一、导入习作,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向台湾小朋友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2.板书课题,想一想:你想写哪些内容。 二、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回顾课文内容,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什么? 三、明确要求,提示写法。 1.读习作提纲,互相讨论。 2.明确要求。 3.弄清注意问题。 4.师生一起总结。 四、动手写信,表达心声。 1.学生动笔写信。 2.写真实的事。 3.说真心的话,搭动别人。 五、指导评议,互改互评。 1.交流评改要求。 2.出示例文,评出优缺点。 3.同桌互议。 4.独自修改。 六、抄写作文。 3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四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读准字音,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了解与台湾相关的资料。 能力:积累以“爱国”为主题的语言材料。 情感:准确拥词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1.体会如何准确拥词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一、练 1.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练习时要求学生以认准字音,注意区别普通话和方言。 2.“按课文填标点符号,并想一想理由” 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 3.体会如何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名言,仔细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2.学生联系实际,交流体会,背诵并默写下来。 3.交流爱国的其他名言警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读短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 2.交流与台湾相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四、大家一起来: 学生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在班内展出。 3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单元测试与讲评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读拼音写词语。 Qiān zì guó huī zhǎn xīn kāi tuò ( ) ( ) ( ) ( ) Zhàn fang kuà yuè mào yì máo dùn ( ) ( ) ( ) ( )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色 ____ ( ) 鲜 ____ ( ) ____ ( ) ____ ( ) 张 ____ ( ) 模 ____ ( ) ____ ( ) ____ ( ) 3.辨字组词: 鸟( ) 祖( ) 奥( ) 岛( ) 租( ) 澳( ) 4.短文:见测试卷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渴望自由”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飞吧!你飞吧》,诗人两篇《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和《无题》“快乐读书屋”中的两篇课文又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和争取自由的勇气和决心。本单元课文 40
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体裁丰富,有小说、有诗歌、有散文、有戏剧;二是意蕴深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自由的深切渴望。此外,教材还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内容,让学生在对本组课文的深入阅读中感受自由,在畅所欲言中追寻自由,在奇思妙想中书写自由。 设计思路: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将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留心课文的内容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 3.将“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有机整合起来。 教学反思:
4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9.飞吧,你飞吧!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一个生字,写9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在监狱的痛苦生活。 情感:体会革命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与向往。 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空笔”,体会革命者对解放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三、了解股市背景,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初读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五、精读体验细节: 1.先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深刻印象。 2.仔细默读细写,想想从细节中能体会到什么。 3.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教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理解。 4.指导朗读。 六、诵读拓展升华。 4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9.飞吧,你飞吧!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一段。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书写生字 2.造句:若有所思。 3.抄写课文第9自然段。 三、实践活动: 同学讲一讲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 板书: 飞吧,你飞吧: 踮起脚 发现并捉住一只小飞虫。 放飞小飞虫,飞吧,你飞吧!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渴望自由。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4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0.诗二首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诗人的理想和情感。 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 重、难点: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三、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1.把全诗读通顺。 2.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诗句,玩味体会。 四、再读诗歌、抒发豪情。 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诵,把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五、拓展诵读,升华情感 六、迁移练习 七、仿写练笔,试着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44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囚歌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 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重、难点: 1.读懂诗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一、组织教学 二、1.简介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揭示课题。 2.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激累内化 1.背诵诗歌 2.找来《革命烈士诗抄》中其他的诗歌读一读,交流体会。 四、识字写字 1.认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认识自形。 五、指导书写。 六、练习:书写生字,背诵诗歌。 4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快乐读书屋五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 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难点:同上。 一、组织教学 二、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释疑,师生共同梳理。 三、学生自读,尝试解决问题。 四、组织交流: 1.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势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五、回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 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 “它不为求得人们……自由地活着” 七、升华: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受和启发? 八、回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鸟音”为主题? 46
引导学生体会,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 九、迁移练习: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在本子上。 板书: 鸟音: 笼中之鸟:哭诉、忧愁、向往自然 林间之鸟:清脆、甜美、自由自在 教学反思:
4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奴隶英雄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感受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先板书课题,解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不解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提出问题。 四、自由讨论,解决问题 五、再读课文,感情自由 六、组织表演、升华情感 七、积累内化 1.比赛表演课本剧 2.把自己学完此课后的认识和感想写在笔记上。 3.汇报自己搜集的课外资料。 八、迁移练习。 1.认读课中生字,摘抄文中的精彩对白。 板书: 奴隶英雄: 斯巴达克出场 空手打死狮子 向奴隶发出号召 奴隶们夺到武器,杀了出去。 为人的权利而战。 4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讲争取自由的故事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通过搜集整理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汇报交流能力。 情感:感受自由的珍贵和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勇气与决心。 重、难点: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深刻感悟自由的可贵。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将故事比赛,讲一讲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 二、选择故事,个人准备 1.现在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读到的或者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故事 试着讲一讲。 2.学生自由练习。 三、组内练讲: 请同学四人为一组,轮流讲自己准备的故事。 四、班级讲故事比赛。 1.推荐参赛选手,评委。 2.讨论制定评分标准。 3.讲故事比赛。 4.评奖、总结: (1)根据评委的评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2)教师从“争取自由”的主题及学生的讲解、点评,倾听等方面做简单总结。 4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写一篇童话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 一、组织教学 二、激发兴趣,导入习作: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 三、放飞思维,构思故事 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 四、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 五、动笔习作,教师指导 讨论应该注意什么。 六、典型引路,自主修改。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50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 七、总结。 板书: 写一篇童话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 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 3.叙事完整 教学反思:
5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五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能力:辨析形近字,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奴隶起义的壮举。 重点:学习打比方,背诵景点古诗。 难点:背诵景点古诗。 一、组织教学 二、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特别强调词“翅、蝉、颤、娱”的读法。 自由练读,知名度,学生评议并正音。 2.选字填空 (1)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字意辨析字形,识记字形。 (2)扩展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先请学生动笔填写。 (2)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运用的表达方法。 (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见到类似句子。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52
三、日积月累 1.练习朗读。 2.根据古诗下面的词语注释尝试说说诗意。 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知识窗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反思:
5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1.黄河之水天山来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通过朗读和品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学习摘抄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课: 让学生交流课前手机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三、初读、读通课文 1.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人能够学舌根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帮学,理解生词。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4
(2)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1)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 (2)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3)梳理成果,填写表格。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精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反思:
5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1.黄河之水天山来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魄”等笔画。 三、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四、时间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板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家峡:兰州段、刘家峡 飞机上:忽明忽暗、纵横奔驰、长风一拂 5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2.古诗三首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知识:借助注视和插图等感知三首古诗的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 能力:想象诗歌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借助注释知道三首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自学: 1.指导学生制订自学提纲,确定自学形式。 2.回顾总结学古诗的一些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3.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1.初读先感知:先整体阅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表现得画面情景。 2.朗读晓诗韵: (1)利用注释、字典和同学帮学等方法读准生字、多音字和古诗中一些生僻的字。 (2)在读准的基础上通过出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上口入身。 (3)研读诗意:通过看注释提示,插图等联系学过的古诗和知道的成语推想把握古诗大意。 (4)美读感悟诗意: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想象古诗的情境,体会表达的情感。 (5)品读抓诗意:完成课后第二题。 5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2.古诗三首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全班交流:让学生们竞赛作答。 竞赛题目: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 竞赛办法: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打分评委,根据得分评出古诗学习优胜组合古诗学习能手若干名。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由、鲁”发音。 2.练写6个生字。 三、迁移练习: 选择其中的一首古诗,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改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5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快乐读书屋六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6个生字和多音字“攒” 重、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神奇和作者的感受。 一、通读课文,摘抄名句。 1.让学生读课文,反复练读,通过学生互测等形式促使读通课文。 2.精心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二、精读名句,交流体会: 1.学生标记出的词句、段落展开教学。 2.体会词句体现出来的黄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 朗读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 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现象,把文字变成画面。 画画体会:画出云海的“风平浪静”“气冲霄汉”。 推敲词句体会:去掉原句中的“四个时而”可以吗,为什么? 拓展体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的云雾。 3.积累内化:摘抄自己认为好的名词佳句,积累下来。 4.识记生字 三、作业:自读课文。 5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五岳之首——泰山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读通课文,东课文中了解、体会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2. 认识10个生字。 重、难点:联系上厦门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名句、谚语的意思。 一、通读课文,标记课文。 1.自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课文。 2.理解名句、游览景点。 3.摘抄名句,积累内化。 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背一背,积累下来。 4.识字生字。 5.语文实践: 搜集整理关于泰山的诗篇名作,图片等资料。 60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谈印象说感受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假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优美诗文的情感,培养学生因美丽景色和优美诗文等美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心理体验,获得感受和体会。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难点:培养学生因美丽景色和优美诗文等美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通过阅读获得心理体验和感受。 一、 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通过播放歌颂祖国河山的音像制品,让学生听音也谈感受,观画面谈感受,使学生在描述祖国壮丽河山的音乐和画面中放松身心,增强印象,生发感受。 二、 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字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谈印象,说感受。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小组交流,先自主学习,选出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段诗文,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谈感受,在小组中交流,最后评选出最精彩的,推荐参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6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摘抄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目标:按照要求联系摘抄,掌握一定的摘抄方法,养成习惯。 重、难点: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一、激发摘抄兴趣。 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练习摘抄方法 阅读课文,学习摘抄的方法,联系摘抄 (1)有选择,有目标的摘抄 (2)摘抄在一个专门的笔记下。 (3)通过圈点等符号标记好的词句。 (4)简要地写出摘抄的词句的好处和自己的体会。 三、交流摘抄体会,相互借鉴和促进。 四、养成摘抄的习惯。 6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09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黄山云海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6个生字和多音字“攒” 重、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神奇和作者的感受。 一、通读课文,摘抄名句。 1.让学生读课文,反复练读,通过学生互测等形式促使读通课文。 2.精心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二、精读名句,交流体会: 1.学生标记出的词句、段落展开教学。 2.体会词句体现出来的黄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 朗读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 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现象,把文字变成画面。 画画体会:画出云海的“风平浪静”“气冲霄汉”。 推敲词句体会:去掉原句中的“四个时而”可以吗,为什么? 拓展体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的云雾。 3.积累内化:摘抄自己认为好的名词佳句,积累下来。 4.识记生字 6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3.钓鱼的启示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示。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主动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 一、 组织教学 先板书“钓鱼”,让学生谈谈所经历过的或者耳闻目睹的关于钓鱼的趣闻故事;再板书“启示”,顺势质疑:课文讲了关于钓鱼的意见什么事,又会有什么启示呢? 二、读通课文,梳脉络,抓梗概 1.自由轻声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根据课题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钓鱼”和“启示”两部分。 3.概括课文梗概,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度课文,品细节,抓言行 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的场景,细节,通过多种方法体会这些地方。 (1)朗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揣摩情感,读出更多的东西。 (2)句式对比:通过删减、甑、缓、吊灯方法来体会课文原句遣词造句的准确,既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 64
四、 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格 围绕课后1.2题进行教学 1 课后1题,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在拓展来谈。 2 课后2题,要抓住带点的关键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五、问题拓展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她做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65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3.钓鱼的启示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二、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三、迁移联系 1.认读生字:唠、姥、澄(多音字)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注意生字“皎、绪、纽、扶”和形近字的区别。 较、胶、绞、狡、饺、皎、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洁 ( )水 ( )刑 摔( ) 决 决 抉 ( )择 ( )定 口( ) 扭 纽 忸 枢( ) ( )打 ( )捏 3. 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公益广告 板书: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起因:我和父亲钓鱼 经过:面对抉择 结果:获得勇气和力量 难忘经历,永生启迪 66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4.野菊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能过被人物的美好品质所感染。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主动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一、组织教学 二 揭题导课,激发阅读兴趣 三、 围绕课后1题,整体感知抓情节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时通过哪几件事写野菊热情为“我”服务的,围绕“捶腿解围”,“缝补裤子”,“追退茶钱”这几件事。 2. 整体感知:野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 围绕课后2题,重点体会抓细节。 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野菊的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画出来。、 五 问题拓展 课文多次写到“野菊”“如菊花香查”“菊花簇拥的小屋”“菊花丛”等,这些与课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又关系吗? 六 抓描写方法,放些片断 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仿写一个片断。 67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14.野菊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 积累内化 1 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 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二、 迁移练习 1. 认读生子,注意校对“鳃”的发音,不要读成“思”。 2. 知道书写11个生字。 重点知道:“撞”字中“重”的四横的长短变化和笔顺。 注意“兜”的笔顺 撞:共11笔 兜:共11笔。 3. 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有关遵守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例。 68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快乐读书屋七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读通课文,能够联系课文和生活阅历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 认识4个生字。 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 一 组织教学 二、按照本单元学习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方法组织自主学习 1.抓情节:自由练读,读通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抓细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默读课文,标记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动 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 3.抓启示:抓住课题和“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等关键 词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例谈谈启示。 三、总结:学生总结全文。 69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幽幽的小何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读通课文,抓住文中描学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和品质特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 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特点。 一 组织教学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拼音和语境认识生字。 2.把握梗概,复述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述的故 事一波三折,可以让学生复述情节,进一步熟悉课文。 3. 紧扣细节,体会人物 运用本单元学习写人叙述类文章的方法,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 声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相互交流。 4. 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5. 总结:学生汇报收获。 70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从一点一滴做起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进一步深入单元主题,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 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通过交流和谈感受,提建议,使学生能够思考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做法。 :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 的良好习惯。 一、 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学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先引导学生谈谈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来谈。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生动典型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 3)评选“最深感动奖”和“最有创意奖”。 三、小结: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求: 1. 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现象 2. 谈感受 3. 提建议 71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评说社会公德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希望。 2. 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感触、有启示、有符合道德标准的正确看法。 :把记叙的事情写具体,并对事情有自己的单发和美好的希望。 一 激发习作兴趣 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习作前指导。 1.明确习作要求 2.讨论写法: (1)选择什么样的事来写——重在典型。 (2)怎样来写这件事——重在具体。 知道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说说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使学生对抓场面、抓细节、抓严兴等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2)是怎样来写看法和希望——重在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将心比心,角色换位,想的更远一些,站得更高一些等方法深入思考,得启示,获感触。 三、学生习作 四、习作讲评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推荐,全班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 五、修改誊抄作文。 板书: 评说社会公德 写法: 一、 选材——重在典型 二、怎样写——重在具体 三、写看法,希望——重在启示。 7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一、教学目 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语文七色光七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 积累关于美德的名言,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3. 对社会公德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模范遵守 4.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见目标1.2 一、 组织教学 二、迁移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订正校对。 (2)学生根据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设计组题 (3)互相测评。 2.比较每组句子中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1)学生反复品读 (2)结合课文内容,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原句的准确、形象和表达意思完整。 3.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完成这道题目。 二、日积月累: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三、知识窗 侧名言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对名言的理解和体会,最后熟读成诵。 一、 窗外事 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步骤组织,参与这次语文实践活动。 二、 小结: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73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课 题 20 10年 月 日 授课日期 月 日 单元测试讲评 总第 课时 本节为本章第 课中第 节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澄清碧绿(chéng dèng) 嘁嘁喳喳(zhā chā) 证券(quàn juàn) 馈赠(guì kuì) 二、拼音长廊 jué zé wú nài qíng xù jiǎo jié ( ) ( ) ( ) ( ) é tóu kù dōu jùn qiào chuí tuǐ ( ) ( ) ( ) ( ) 三、黄金搭档 ( )的目光 ( )的涟漪 ( )的时刻 ( )的童音 ( )的小河 ( )的夙愿 四、课文回忆录 《钓鱼的启示》中父亲要儿子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是因为_____________. 最富有的时刻》中父亲没有要别克轿车是因为_____________. 三 句子乐园 1 水牛镇被一条月牙形的小河拦腰截断。(改为“把”字句) 2. 难道我们中奖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改为陈述句) 74
3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4 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改病句)。 四、 短文:见测试卷 教学反思: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