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传》重点句子翻译
1.
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
中庶子说:“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
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3.
先生的医术能象这样,那么太子就能复活;不能象这样,却想使他复活,简直不能
把方才的话告诉刚刚会笑的婴儿!
4.
“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
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5.
“私下听到先生高尚义行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从来没能到先生面前拜访过先生。
先生来到我们这个小国,使我幸运地得到了援救,我们这个偏僻小国的太子真是幸运得很!有先生他就会复活,没有先生他就会被扔掉去填山沟,永远死去而不能回生了。”
6.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7.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重点句子翻译
1.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2.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3.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4.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5.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6. 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丹溪翁传》重点句子翻译
1.
“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2.
“我患病卧床已久,如果不是精通医学的人,就不能使我病愈。你是聪明非凡的
人,大概肯从事医学技艺吧?”
3.
“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4.
“读书人如果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
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
5.
瘳矣乎!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人,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
6.
乡里的拘泥陈师文、裴宗元学说的各位医生,听了丹溪翁的言论,就大为惊讶地
又是讥笑又是排斥,唯独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将要治愈了吧!”
7.
然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满于东南。天,阳也;地,阴也。西北之人,阳气易于降;
东南之人,阴火易于升。
8.
然而西北地区天不足,东南地区地不满,天就是指阳气,地就是指阴气。所以西
北地区的人们,阳气容易不足;东南地区的人们,阴火容易亢盛。
9.
尝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
从而生者也。
10. 他曾经说:天下有清明的政治,那么人的行为就表现出美德;天下没有清明的政
治,那么人的言辞就表现出虚华。品德行为是根,言辞是随它产生的。
《宝命全形论》重点句子翻译
1. 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2. 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像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3.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4. 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5.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6. 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
《伤寒论》序重点句子翻译
1.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
穷归天,束手受败,
2. 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
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
3. 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4. 经、络、府、俞,阴阳交会贯通,其道理玄妙、隐晦、幽深、奥秘,其中的变化
真是难以穷尽,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出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
3.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4. 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重点句子翻译
1. 夫释缚脱艰,全眞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
之矣。
2. 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造成的痛苦,使人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救助百姓达到长寿
的境地,帮助瘦弱多病的人来获得平安,没有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大圣人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些目的。
3.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
出不由户者也。
4. 假如一个人天资敏捷,自然能通晓事物的玄妙道理。不过,完备周密的见识虽然
属于生来就懂得事理的人,但对经文的规范理解也还要凭借注释,因为从未有行走却不遵从路径、出入房间却不经由门户的道理。
5. 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6. 打算登上泰山,没有路怎能上去?! 想要到扶桑国去,没有船也不能到达。 7.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
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8. 凡是增加的文字,都用朱色写上,使新增的与原有的内容一定分开,各自的文字
互不混杂。希望这部书能使圣人的旨意明白光大起来,阐发出《素问》中的玄妙道理,就如众多的星宿高高地悬挂在天上,奎宿张宿等等确定不乱;又如深深的泉水清澈透明,鱼鳖等等全能分辨。
《本草纲目》序重点句子翻译
1. 予窥其人,卒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2. 我仔细观察他,面貌润泽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说话有风趣的样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间,李时珍算得上第一人了。(这是对李时珍的赞扬)他打开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
3. 上目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面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哉!
4. 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间传奇,凡是跟药相关的没有记述不到的。就象进入了金谷之园(这里比喻内容丰富,美不胜数)品种多色彩夺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宫宝殿,宝藏都能
看的清楚;象是冰壶玉雕般,精致极了。多但不繁杂,详细却有要点,综括核实研究的透彻直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怎么能仅仅是医书呢?
5. 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6. 何不把它刻印出来,以供天下后世钻研就像杨雄(字子云)研著的《太玄经》一样呢!
《串雅》序重点句子翻译
1. 爲問今之乘華軒、繁徒衛者,胥能識證、知脈、辨藥,通其元妙者乎?儼然峨高冠,竊虛譽矣。今之游權門、食厚奉者,胥能决死生、達內外、定方劑,十全無失者乎?
2. 试问如今那些出门坐着华丽的车子,紧跟着一大批随从的医生,都能认识病证,懂得脉理,辨认药物,精通医药学的奥妙吗?他们却一本正经地戴着高贵的冠冕,实在是盗窃虚有的声誉啊!现今那些奔走于权贵门下,享受优厚俸禄的医生,他们都能决断死生,通达内外,裁制方药,完全治愈而无失误的吗?
3. 因錄其所授,重加芟訂,存其可濟於世者,部居別白,都成一編,名之曰《串雅》,使後之習是術者,不致爲庸俗所詆毀,殆亦柏雲所心許焉。
4. 于是辑选他给我的处方,重新加以删削修订,保存那些对世人有益的,按部归类,汇集成书,定名为《串雅》,使学习这项医技的后人,不至于被那些知识浅陋的人诬蔑毁谤,这大概也是柏云内心同意的吧。
《温病条辨》叙重点句子翻译
1. 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辄
困,亦知其术之疏也
2. 从王叔和以以下,大约都用治伤寒的方法疗六气造成的疾病,这好比用细葛布挡
风,指鹿为马,到治疗时立即失败,也知道他们的医术粗疏了。
3.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
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4. 社会上的平庸医生遇到温热病,就没有不首先发汗解表,用消积导滞法搀杂,接
着就猛用攻下法或者乱用温补法,轻病因为这个缘故而加重,重病因为这个缘故而死亡。
5.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
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6. 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
正确,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医疗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7. 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 8. 他担忧这·个社会对温病蒙昧不清,于是传述前代医家的可为法式的语言,抒发
平生的心得,穷尽温病的源流,·写成这部书。
《养生论》
1.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2. 难道只是吃了黑大豆而影响身体使之沉重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轻健、大蒜伤害眼睛使之昏暗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明亮、水土熏染牙齿使之变黄生病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洁白坚固、柏叶的香气袭入雄麝使之生成麝香就没有什么东西使之生成臭物吗?!
3.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4. 可是世人不去仔细思考这一道理,只是看到五谷的作用,沉溺于声色之中,眼睛被天地间的事物所迷惑,耳朵致力于欣赏淫邪的音乐,
5.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6. 就小小的身体来说,摧残它的东西不是来自一个方面;精气容易耗尽的身体,却要内外受到攻击,身体不是木石,难道能长久吗?!
7. 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8. 纵使稍有醒悟,也只是在患病开始之后叹息并表示遗憾,却不懂得在疾病还没有显示征兆时就小心防范各种危害。这就犹如齐桓侯染上了将死的疾病、却为扁鹊的先见之明而生气一样,把感到了病痛的时候当作患病的开始。
9.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10.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是思想上淡泊虚无,行为上安静泰然,不断地减少直至去除私心和贪欲。
11.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12. 象这样地坚持下去,差不多就同羡门比一比寿命,同王子乔较量年龄了!为什么说养生没有应有的成效呢?!
《大医精诚》
1. 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
爱命,人畜一也。
2. 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3.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盼;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醽醁(línglù)兼陈,看有若无。
4. 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 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人之死生乎?
6. 医生与其违背病人的心愿而不被任用,不如顺应病人的心理而获得利益,难道还考虑病人的生死吗?
7. 倘不知此,而偏听浮议,广集群医,则骐骥不多得,何非冀北驽群?帷幄有神筹,几见圯桥杰坚?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
8. 假若不懂得这点,却偏去听信没有事实根据的议论,广泛邀集许多医生,那好比骏马不可多得,怎能不是冀北的劣马之流?军帐里虽有神妙的计谋,但见到几个象圯桥的杰出小子张良那样的人?
9. 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10. 这样只有心细、胆大、行方、智园、才干十分全面,望闻问切,综合运用,能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集中精神、在病情不明的时候指明隐秘征候的医生,才能够称他为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保全性命的重任。
11. 故非熟察于平时,不足以识其蕴蓄;不倾信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
12. 因此,不在平时深入了解,就不能够看出一个医生的潜在才能;不在遇到疾病的时候完全信任,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个医生的长处。假使一定等到渴了才挖井,打起仗来才铸造武器,那么仓促之间,你去依靠什么?
13. 君之幼也,异於羣儿;及长,忠信笃敬,愼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
以为懽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14. 李先生幼年的时候,就跟一般的儿童很不相同;等到长大以后,为人忠守信、厚重端庄,对结交朋友的事情非常慎重;跟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戏言。街区里的众人认为欢乐惬意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没有到过,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