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10【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10【含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

一、规范书写(共1小题,满分2分)

1.(2分)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我们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二、积累运用。(34分)

2.(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是一座①lì shǐ yōu jiǔ 的文化名城。从②xuān nào fán huá 的古渡码头,到古老盘桓的古城墙;从高大③xióng wěi 的古塔,到古香古色

的民居,每一寸土地都在述说着④kuà yuè 千年的古老传说。⑤zhāo xī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传统文化的⑥jì chéng 者和弘扬者。 三、选择题。

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yì) 瘦削(xuē) 馥郁(fù) ...B.阻挠(náo) 肖像(xiāo) 勉强(qiǎng) ...C.刚劲(jìng) 水泵(bàng) 悄声细语(qiǎo) ...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穿流不息 标新立异 不落窠白 B.走投无路 革故鼎新 莫名其妙 C.别出心裁 迫不急待 再接再励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B.小明犯了错误总爱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C.动物园的老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再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了。 ....6.(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B.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第1页(共18页)

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C.“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B.夏天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爸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和一顶蓝帽子。 8.(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直撞过去。

②我一边点香烟,一边旁观它的乱撞乱叫。它每一次钻,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喂唧”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

③我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嘚嘚”之声。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④因此“嗡嗡”“嘚嘚”,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点着了香烟之后便打算给蜜蜂谋出路了。 A.②①④③ 四、积累运用。

9.(9分)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匆匆》) (2)中国的民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还有《 》《 》等。 (3)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让人想起了中秋节;杜牧的“ ,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忆起了清明节;林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让人想起了七夕节;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又把人的思绪带到重阳节,于是便又吟出王维的“ , ”。

(4)古人云:“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告诉我们,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10.(2分)仿照例句,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其相关的故事写句子。 孙悟空 鲁智深 诸葛亮 刘姥姥 关羽 鲁滨逊 例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2页(共18页)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1) ; (2) 。 11.(5分)综合性学习。

我们即将离开学习和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毕业前夕,六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晚会筹备过程中下列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1)请为晚会拟一个简洁、形象的标语: 。

(2)晚会有个“感谢师恩”的活动,下列哪一句赠言最合适? A.您是园丁,您是绿叶,临别之际,祝您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谢谢您,老师! B.教室里总能看见您那一丝不苟讲课的情景;办公室里总能看到您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粉笔染白了您的头发,却从未听到您叫一声苦,喊一声累。老师,谢谢您! C.纵然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您那漂亮的脸庞,忘不了您那曼妙的身姿。谢谢您,老师!

(3)晚会最后两个节目分别是合唱《送别》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这两个节目的衔接写一两句串词。 三、阅读理解。(31分) 12.(7分)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第3页(共18页)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 (用原句回答)。“ ”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 。 13.(6分)

“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调查统计图

近年来,“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了公众谈论的热点话题。某大学生进行了“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的调查,下列为相关调查数据图。

(1)从上面两个图中,可得到哪些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至少写出两条(不要出现数字)。 (2)在图二中,7.20%的人认为“事不关己”,这里的“事”是指 。 (3)根据以上两个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人都在调查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B.面对调查,小部分人认为不该扶起老人。

C.5.3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医疗知识充足就会去扶起老人。

(4)根据调查统计图,下次你遇上类似的事情,你认为怎么做最合适?写下你的做法和理由。

14.(18分)阅读。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总过意不去,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

第4页(共18页)

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我怒火中烧,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④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

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⑤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感到很安慰,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⑥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⑦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 和 。请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将故事情节图补充完整。

第5页(共18页)

② ③ ④

(2)根据下图字典义项,文中“心照不宣”的“宣”的意思: (填序号)。“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 。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子中“我的用心”是指 。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的人。

②文中的“我”还有哪些举动可以看出“我”是这样的人,请从第①②自然段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处:第一处 ;第二处 。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两个“位置”,第一个指 ,第二个指 。这段话能删除吗?为什么?

(5)作为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四、习作天地。(30分)

15.(30分)ㅤㅤ题目:那件事让我难忘

提示:请你写一件小学阶段最难忘的事,跟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是让你记忆犹新的,也可以是给你带来深刻教训的,还可以是鞭策你不断进步的……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400。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第6页(共18页)

部编人教版2023年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规范书写(共1小题,满分2分)

1.(2分)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我们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我们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解答】故答案为:

我们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二、积累运用。(34分)

2.(6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是一座①lì shǐ yōu jiǔ 历史悠久 的文化名城。从②xuān nào fán huá 喧闹繁华 的古渡码头,到古老盘桓的古城墙;从高大③xióng wěi 雄伟 的古塔,到古香古色的民居,每一寸土地都在述说着④kuà yuè 跨越 千年的古老传说。⑤zhāo xī 朝夕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是传统文化的⑥jì chéng 继承 者和弘扬者。 【解答】故答案为:

①历史悠久 ②喧闹繁华 ③雄伟 ④跨越 ⑤朝夕 ⑥继承 三、选择题。

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yì) 瘦削(xuē) 馥郁(fù) ...B.阻挠(náo) 肖像(xiāo) 勉强(qiǎng) ...C.刚劲(jìng) 水泵(bàng) 悄声细语(qiǎo) ...【解答】A.正确。

B.有误。“肖像”的“肖”应读“xiào”,指以某一个人为主体的画像或相片。

C.有误。“水泵”的“泵”应读“bèng”,也叫抽水机。用电动机、柴油机等或水力驱动,把水从低处扬送到高处的机器。 故选:A。

第7页(共18页)

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穿流不息 标新立异 不落窠白 B.走投无路 革故鼎新 莫名其妙 C.别出心裁 迫不急待 再接再励

【解答】A.有误,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很多,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因此,“穿流不息”应是“川流不息”。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因此,“不落窠白”应是“不落窠臼”。 B.正确。

C.有误,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因此,“迫不急待”应是“迫不及待”。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因此,“再接再励”应是“再接再厉”。 故选:B。

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B.小明犯了错误总爱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C.动物园的老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再是威风凛凛的“森林之王”了。 ....【解答】A.不恰当。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与语境不相符。 B.不恰当。举一反三:比喻善于类推,触类旁通。与语境不相符。 C.恰当。 故选:C。

6.(2分)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B.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C.“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解答】A.有误,“可以高扬,可以低垂”与“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是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应用分号。

B.有误,“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为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应用逗号, C.正确。 故选:C。

第8页(共18页)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B.夏天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C.爸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和一顶蓝帽子。

【解答】A.不合逻辑。将“语文”和“我”调换词序即可。 B.无语病。

C.词语搭配不当。“蓝帽子”不能用“穿”。 故选:B。

8.(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直撞过去。

②我一边点香烟,一边旁观它的乱撞乱叫。它每一次钻,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喂唧”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

③我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嘚嘚”之声。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④因此“嗡嗡”“嘚嘚”,一直持续到现在,我点着了香烟之后便打算给蜜蜂谋出路了。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解答】根据课文内容排序,应排序为:我一边点香烟,一边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钻,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嘚嘚”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因为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嘚嘚”一直持续到现在。 故选A。 四、积累运用。

9.(9分)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匆匆》) (2)中国的民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还有《 白蛇传 》《 梁山伯与祝英台 》等。 (3)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让

第9页(共18页)

人想起了中秋节;杜牧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忆起了清明节;林杰的“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让人想起了七夕节;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又把人的思绪带到重阳节,于是便又吟出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4)古人云:“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告诉我们,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践。 【解答】(1)选自《匆匆》。

(2)中国的民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还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重阳节思乡之情的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故答案为: (1)微风吹散了;

(2)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3)不知秋思落谁家 清明时节雨纷纷 牵牛织女渡河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4)书到用时方恨少。

10.(2分)仿照例句,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两位,根据其相关的故事写句子。 孙悟空 鲁智深 诸葛亮 刘姥姥 关羽 鲁滨逊 例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 (2) 鲁滨逊漂流记 。

【解答】注意孙悟空出自《西游记》,鲁智深出自《水浒传》,诸葛亮、关羽出自《三国演义》,刘姥姥出自《红楼梦》,鲁滨逊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作答时,需理解题干给出的名著人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然后仿照例句格式作答。 故答案为:

(1)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第10页(共18页)

(2)鲁滨逊漂流记。 11.(5分)综合性学习。

我们即将离开学习和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毕业前夕,六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晚会筹备过程中下列问题需要你帮助解决。

(1)请为晚会拟一个简洁、形象的标语: 感恩母校 。

(2)晚会有个“感谢师恩”的活动,下列哪一句赠言最合适? B

A.您是园丁,您是绿叶,临别之际,祝您寿比南山,长命百岁。谢谢您,老师! B.教室里总能看见您那一丝不苟讲课的情景;办公室里总能看到您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粉笔染白了您的头发,却从未听到您叫一声苦,喊一声累。老师,谢谢您! C.纵然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您那漂亮的脸庞,忘不了您那曼妙的身姿。谢谢您,老师!

(3)晚会最后两个节目分别是合唱《送别》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这两个节目的衔接写一两句串词。

【解答】(1)六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我能为晚会拟一个简洁、形象的标语,如:感恩母校。

(2)晚会有个“感谢师恩”的活动,所写赠言应该以感谢老师为主题,如“教室里总能看见您那一丝不苟讲课的情景;办公室里总能看到您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粉笔染白了您的头发,却从未听到您叫一声苦,喊一声累。老师,谢谢您”。故选B。

(3)晚会最后两个节目分别是合唱《送别》与舞蹈《友谊地久天长》,我能为这两个节目的衔接写一两句串词。如:刚才全体男生为我们合唱了歌曲《送别》,表达了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前,接下来请全体女同学为我们表演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故答案为: (1)感恩母校; (2)B;

(3)刚才全体男生为我们合唱了歌曲《送别》,表达了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前,接下来请全体女同学为我们表演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三、阅读理解。(31分) 12.(7分)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③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

第11页(共18页)

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注释】①大姓: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②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③佣:雇佣。④大学:大学问家。

(1)给下列加点字或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B .A.抓住。 B.达到,及。 C.捉,捕。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A

A.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 B.主人感到很惊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后他成为大学问家。 C.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拿出钱给他买书,直到读完大学。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匡衡 ,“衡乃穿璧引其光”是想 以书映光而读之 (用原句回答)。“ 凿壁偷光 ”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请任写一个: 囊萤映雪 。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和句子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虚词的积累以及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

①“邻舍有烛而不逮”的意思是: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逮:达到,及。故选B。 ②”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的意思是”主人听了他的话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他成了大学问家“;遂:于是。故选A。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句子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B.”衡乃穿壁引其光“停顿为”衡/乃穿壁/引其光“。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停顿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故选A。

第12页(共18页)

(3)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成语的积累与理解。结合原文,“衡乃穿壁引其光”是想“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是成语“凿壁偷光”的来历,结合阅读可知,凿壁借光本意是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再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即可。如: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故答案为: (1)①B; ②A。 (2)A。

(3)匡衡;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 13.(6分)

“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调查统计图

近年来,“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成了公众谈论的热点话题。某大学生进行了“关于社会道德和信任问题”的调查,下列为相关调查数据图。

(1)从上面两个图中,可得到哪些信息?请用自己的话至少写出两条(不要出现数字)。 (2)在图二中,7.20%的人认为“事不关己”,这里的“事”是指 老人摔倒 。 (3)根据以上两个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所有人都在调查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B.面对调查,小部分人认为不该扶起老人。

C.5.3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医疗知识充足就会去扶起老人。

(4)根据调查统计图,下次你遇上类似的事情,你认为怎么做最合适?写下你的做法和理由。

【解答】(1)考查了对图表内容的理解。从上面两个图中,可以得出以下信息: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当我们碰到老人摔倒时应该去扶。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

第13页(共18页)

祸上身。

(2)考查了对图表内容的理解。从“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可知,这里的“事”是指老人摔倒。

(3)考查对图表的理解。A.有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B、C正确。故选A。

(4)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写下你的做法和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1)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当我们碰到老人摔倒时应该去扶。绝大部分人不愿意扶老人的原因是怕惹祸上身。 (2)老人摔倒; (3)A;

(4)不要急于扶起老人,要分情况处理,否则有可能加重伤情。可以先检查确认伤情,询问有无头痛,判断有无骨折。然后让摔倒老人保持平卧,并及时拨打120,第一时间就医问诊。如果老人情况良好,并试图站起来,可以协助他缓慢起立。确认无碍后才可以放手。

14.(18分)阅读。

门边有个位置

①每次纯净水送过来,这位师傅都匆匆忙忙。在门外脱下鞋子,穿着袜子,绕过过道,进客厅,再到饮水机旁边。我总过意不去,让他穿上拖鞋,他说,没时间,再说地板上很干净。

②一次,我请他抽支烟,坐一会儿。他感激地冲我笑笑,他说他下岗了,到纯净水公司承包了我们这个小区送纯净水的业务。生活还过得去,就是忙,就是累。我说:“我们都是在苦弱中挣扎,只不过用不同的方式。”他听了,得到安慰似地笑笑。

③星期天,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位师傅扛着水进来。儿子用手扇着鼻子,“嗯,有一股气味。”我对儿子眨眨眼,示意他别往下说。这小子不肯罢休:“你没闻到啊?一股浓烈的气味。”我怒火中烧,伸手就打。不料,这小子揭竿而起:“打我干吗?就是臭,臭脚臭袜子的臭。”我一下子呆住了,但心里还存着侥幸,希望走到门边的师傅没注意也没听见。可是,他站住了,扭过头来,满脸通红,歉疚地说:“别怪孩子,都是我没注意。” ④再来的时候,这位师傅不再是脱了鞋径直走进来,他在门外窸窸窣窣弄了好长时间。进了客厅,脚上套了两只绿色的、类似塑料袋的鞋套。一种无法言说的尴尬,在彼此间

第14页(共18页)

心照不宣。我劝他无须这样细心,他笑一笑,“服务总是讲究质量的。”然后匆匆地干活,....

匆匆地走。那双绿色的鞋套,一直让我不安。

⑤门边有个位置!坐在沙发上抽烟,我忽然产生灵感。于是,和儿子把饮水机安置到这个地方。这样不要套什么鞋套,站在门槛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一次次地来,他好像没有在意饮水机位置的变化。我感到很安慰,我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还需要别人在意么?

⑥几天前,我在小区散步。楼上的一位老人喊住了我,打量了我好半天“好人”!一声惊叹吓了我一跳,为什么啊?大爷!老人说:“送水的那位师傅见人就讲,你为了让他方便,把饮水机移到门边,让家里人进门出门都不方便。”我脸一红,那点微不足道的方便,竟然被郑重地提起。

⑦老人说:“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

(1)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 “我” 和 送水师傅 。请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将故事情节图补充完整。

① 师傅脱鞋进客厅装水 ② 师傅带鞋套进门 ③ 怒火中烧 ④ 心生不安

(2)根据下图字典义项,文中“心照不宣”的“宣”的意思: ① (填序号)。“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 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

第15页(共18页)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子中“我的用心”是指 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 。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 的人。

②文中的“我”还有哪些举动可以看出“我”是这样的人,请从第①②自然段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处:第一处 因师博光脚过意不去,劝说穿拖鞋 ;第二处 请送水师傅抽烟、坐一会儿 。

(4)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两个“位置”,第一个指 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 ,第二个指 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这段话能删除吗?为什么?

不能删除。原因: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5)作为儿子的同龄人,你想对文中的儿子说些什么?

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故事情节的把握。阅读文章可知,送水师傅先是脱鞋进客厅装水,师傅被儿子嫌脚臭,后来师傅带鞋套进门,在儿子嫌弃师傅脚臭时,“我”怒火中烧,在送水师傅戴上鞋套以后,“我”对师傅是心生不安。后来,“我”把饮水机放在门口的位置,方便师傅换水,也不需要再戴鞋套了。从整篇文章可知,文中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我”和送水师傅。

(2)考查了对词语及选文内容的理解。“心照不宣”的意思是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宣”的意思发表,公开说出。故选①。“我”与送水师傅“心照不宣”是指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3)①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文中句子“我感到很安慰,不希望他体察到我的用心,这点小小的方便,不需要别人在意”可知,“我的用心”是指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从这份“用心”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②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因师博光脚过意不去,劝说穿拖鞋;请送水师傅抽烟、坐一会儿这些事情

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的人。

第16页(共18页)

(4)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谁家的门边没有位置?再小的事,也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在心里给别人留个位置”。“位置”表面是指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暗指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不能删除。原因: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的能力。围绕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心中给人留个位置”(即关心他人)来写,注意要用同龄人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从“体谅、尊重大人”等角度来说。语言表达要连贯,表述准确即可。 故答案为: (1)“我”送水师傅 ①师傅脱鞋进客厅装水; ②师傅带鞋套进门; ③怒火中烧; ④心生不安;

(2)①送水师傅知道我理解他,但也尊重顾客家人的感受,体现了他的职业素养;我理解师傅对于顾客的要求要尊重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心怀愧疚和不安;

(3)①把饮水机安置到门口的位置,这样送水师傅每次来就不要套鞋套,一开门,一伸胳膊就可以换水 善解人意、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

②因师博光脚过意不去,劝说穿拖鞋 请送水师傅抽烟、坐一会儿; (4)饮水机在门口摆放的位置 一个人内心里装着别人的地方;

不能删除。原因:①交代了故事的结局;②从侧面衬托出“我”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③点明了中心﹣﹣你心里有别人的位置,别人也会把你放在心上。

(5)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应该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做事情,不能再用苛刻的语言伤人心了。 四、习作天地。(30分)

15.(30分)ㅤㅤ题目:那件事让我难忘

提示:请你写一件小学阶段最难忘的事,跟大家一起分享。可以是让你记忆犹新的,也可以是给你带来深刻教训的,还可以是鞭策你不断进步的……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感情真挚。字数不少于400。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第17页(共18页)

【解答】范文:

那件事让我难忘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的往事有如沙滩上的脚印,当海浪卷来的时候,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有些往事就好似海底的珊瑚群,无论海浪怎样冲刷,它也是永远鲜亮,永远美丽的。

那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在楼底下玩捉迷藏,玩着玩着,我们一时兴起,玩起了打水枪。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小区的保安给引来了。我们疯狂地跑上了楼顶。楼顶上没有灯,黑漆漆的一片。我隐约看见了另一个单元的门,立即就飞奔了过去。谁料想,这里竟然有一根晾衣服的绳子。我的脖子一下就挂在了绳子上,重心一斜,身体向后倒去。这时,我整个人都摔懵了,就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迷迷糊糊地。在同伴的搀扶下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朝家走去。

回到家,父亲立刻紧张起来了。问了问情况,然后立即抱起我一口气从六楼跑到路边,打车去了医院。在父亲的怀抱里,我甚至忘掉了那份痛苦,只有无比的温暖,我在这温暖的怀抱中慢慢地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睁眼就看到父亲满脸疲惫,眼睛红红的,布满了血丝,他告诉我头上只是摔了个包,用冰敷几天就会好了。并告诉我以后玩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后来我听妈妈说,爸爸几乎是一整晚都没有睡,不停地换着冰毛巾给我敷着头上摔伤的地方。 那一幕幕,我现在仍记忆犹新。那一幕幕,触及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第18页(共1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