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80例临床观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4年第22期 33 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80例临床观察 宋志伟 韩书华一 郝春莉 刘武刚 白雄海 宋志勇 摘 要:目的:观察口服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一20l0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O例出血 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静滴,以脱水降颅压;注射用奥拉西坦4.Og入夜静滴, 每日1次,3周一疗程;奥美拉唑40mg入夜静滴,每日1次,3周一疗程;根据病情变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一周的 基础上,给予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每次10ml口服,每El 2次,4周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生活 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水蛭活血散肿12: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 的疗效。 关键词: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4)22—0033—0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情况 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 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病证,由于正气不足、络破血 溢,而产生瘀、痰、风、火等,致使脑脉闭阻、血不荣脑而产生一 系列症状。其中瘀血是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的致病因素,血溢 脉外而不循常道即成为死血,而瘀滞于脑络,须以祛瘀血、通络 脉为大法,方能使脑络得营血之荣养,恢复正常机能。基于对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间比较有意 义,治疗后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 3讨论 瘀血阻于脑络的病机认识,我院研制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 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本院多年来致力于脑血管疾病治疗 的研究成果,实验研究表明,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可明显减轻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状态,降低脑系数和大鼠全血粘 度。 其组方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大法,以“大黄蛰虫丸 (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 蛭、蛴螬、蛰虫)5 3”为蓝本,由水蛭、大黄、土鳖虫、全蝎、三七、 丹参、益母草、天竺黄组成。方中重用水蛭,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谓其:“味咸平,主通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 1.1 病例选择:临床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诊断要点 ,并经头颅cT成像检查证实,且患者无其他严重 疾病病史,入选时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或言语障碍或口舌歪 斜,尤意识障碍,吞咽功能正常,中医辨证有血瘀证象 者。 2000年_20l0年在本院治疗的8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 为对照组4O例,男25人,女15人,年龄50—70岁,其中舌色 暗或散有瘀斑28人,脉沉涩8人,两者兼有4人;治疗组4O 例,男23人,女l7人,年龄5O 0岁,其中舌色暗或散有瘀斑 20人,脉沉涩l5人,两者兼有5人。两组性别、年龄、症状、体 征及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性。 《本草纲目》谓其:“咸走血、苦胜血,水蛭之咸苦,除蓄血,乃肝 经血分药,故能通肝经聚血。”《本草汇言》有:“水蛭,逐恶血、 瘀血之药也”。药理研究表明水蛭具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 集、抗血栓形成及溶解血栓的作用,能降低全m粘度、血浆粘 度、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明显的消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甘露醇静滴,以脱水降颅压(根据 临床症状调整剂鼍);注射用奥拉西坦4.0g入夜静滴,每日1 退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循环。0 其体内抗凝活性成分为水蛭 素(hirudin),它是一种含有65个氨基酸的多肽。研究表明,水 蛭素是凝血酶最强的特异性抑制剂。它结合在凝血酶的非催 化位点 ,从而使凝血酶失活,在抗凝过程中不需要与抗凝血 酶Ⅲ(AT—Il1)形成复合物,且其分子小,能够进入血栓内,对 动、静脉血栓均有效,故是较好的抗凝剂和抗血栓药物。…… 水蛭素也能抑制凝血酶与血小板结合,抑制凝血酶刺激血小板 次,3周一疗程;奥美拉唑4.Og入夜静滴,每日1次,3周一疗 程;根据病情变化对症治疗。治疗组治疗一周后给予水蛭活血 散肿口服液(冀药制字Z20110091批号20130105)每次10ml 口服,每日2次,4周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月,比较疗效。 1.3疗效判定:在治疗前后详细询问患者状况,进行严格的体 格检查,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作为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标 准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t榆验, 汁数资料 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2结果 释放,并能促进m小板解离。 佐以土鳖虫,咸寒,性善走穿, 有较强的逐瘀血、通经闭之效;全蝎,辛平,专人肝经,具有熄风 止痉、通络止痛之功 。此三味药皆为虫类搜剔之晶,共奏化 瘀血、通经络之效。大黄为泻下之峻品,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 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清泻湿热之效,今取其涪m化瘀之功, 经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有显著性的差异(P 加强本方化瘀通络,祛宛陈荃之效。三七甘微苦温,既善止血 又善化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丹参辛散温运, <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既活血通络、又祛瘀止痛,《新修本草》云:“治口噤不语,血结, 产后诸疾”;益母草苦泄辛行,主人血分,善活血祛瘀。此三味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神经外科(064100) 药相须为用,活血化瘀之力更强。天竺黄善清化热痰、清心定 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妇产科 2014年3月21日收稿 惊,少佐天竺黄,使本方具有瘀痰共除之效,更有利于疏通经 脉。纵观配伍猪药,全方协同,共奏祛瘀通络,达到瘀去新生的 34 目的。方证相应,自能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l2. [2j朱文峰.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169—170. 内蒙古中医药 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5):756. [5]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oo5:378—379. [6]杨仓良,程方,高渌纹,等.剧毒中药古今用[M].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73—174. [7]石雕,彭延古.抗血栓中药的研究现状[J].湖南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1,31(9):75. [8]黄兆胜.中药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7—398. [3]姚小波.缺血性中风早期偏瘫失语进行中药治疗的临床观 察[J].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2(4):24. [4]侯学寨,张志民,郭丽菊,等.水蛭活血散肿口服液对实验 13 II_a,b综合征病例临床分析 王硕 摘要:目的:探讨胆道系统疾病与心脏痰病的关系。方法:对1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胆心综合征治疗用解痉利 胆、抗感染效果好。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胆・ 综合征不同于冠心痛和其他心脏疾病,治疗应以胆道疾病为主。 关键词:胆心综合征;胆系疾病;冠心病;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4}22—0034—0l 本组l3冽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经抗感染、解痉止痛、利 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胆道疾患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脏活动失调和(或)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而在胆道 疾病治疗后可以消失者 这种现象虽已被人们认识,但临床上 胆等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心电图 示心律失常消失或减轻,sT—T段明显改善,随访半年无心脏 病表现复发。 3讨论 又易被忽视而误诊误治,据报道,胆心综合征发生率2%一 5%、25%~95%不等。而误诊率高达51.1% 。近年来,随着 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道疾病的发生率亦随之增多。为提高 对本病的认识,正确分析诊断,及时处置和治疗,现将我科近2 年来收治的13例胆心综合征进行分析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 3.1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胆心综合征的病因是由胆囊或 胆道病变所引起的,其发病机制为:胆囊、胆总管受T4—9脊神 经支配。而心脏受T2—8脊神经支配,二者在T4~5脊神经处 存在交叉。当胆道有炎症及胆管内压力增高时,通过T4—5神 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心前区闷 痛及心电图异常的表现,尤其在原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情况下, 更易发生胆心综合征 J。心律失常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性引 起心脏调节功能紊乱、易产生折返激动有关。此外,与体温、电 解质、循环血量、内环境的PH值、渗透压、能量代谢紊乱及感 45.3岁。病程3月一4年,既往均无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 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史。 1.2 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右上 腹部及剑突下疼痛,部分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消化道表现9 例,发热4例,墨菲氏征阳性11例,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 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11例,心前区疼痛的特点为压榨样疼 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胸部无明确的疼痛位置,少数病例可向 左肩或左上肢放射,疼痛经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常可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性6例,窦性心动过缓 3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早搏6例,sT段压低7例,T波低平 染后细菌毒素的影响亦可能有关 ’。 3.2胆心综合征与常见心脏疾病的鉴别:(1)胆心综合征患 者心绞痛时常伴有右上腹痛、发热、黄疸。而心绞痛患者一般 既往有类似发作,多数有相关病史。(2)心绞痛多在情绪激 动、劳累、寒冷刺激后发作,而胆绞痛多在高脂餐后发作。(3) 心绞痛持续时间短,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感,用扩冠药能缓解。 胆绞痛持续时间长,阵发性加剧,解痉止痛常能缓解。(4)胆 系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常为一过性,心律失常不具明显特征 性,症状缓解后可基本恢复。(5)胆系疾病具有消化道症状, 或倒置8例。13例患者B超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 1.3 治疗方法:胆心综合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 生,胆道疾病缓解后多能自动消失,故主要治疗原发病,如果仅 按心脏疾病处理,单纯使用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心律失常各种药 物常收效不大,必须配合使用缓解胆绞痛的药物,如吗啡、杜冷 r、阿托品之类,才能有效止痛。由于胆心综合征是由胆道疾 如食欲不振、腹胀、厌油等。(6)胆系疾病多发于女性,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为高危疾病。 参考文献 病引起的,因此患者确诊后,首先应力争根除胆道疾病。胆囊 炎及胆结石者,应采用消炎、利胆、排石等措施治疗;有些患者 则需采取外科方法治疗,在疾病缓解后手术摘取胭囊,以祛除 病灶。随着胆系疾患的治愈,心脏疾病常会缓解或消失。 2结果 [1]杨敏.胆心综合征52例临床治疗探讨[J].中原医刊, 2000,2:9. [2]吴小平.胆心综合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8): 575. [3]疑难病杂志编辑部.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J].疑难病杂 志,2007。6(9):540. 陕西省延长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717100) 2014年5月.22日收稿 [4]毛先明.胆心综合征[J].临床医学,2001.21(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