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32小题,总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它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 B.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 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玄奘西游”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国家的建立
B.中华文明的起源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3.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A.开元盛世
B.建立内阁 C.贞观之治 D.抗击倭寇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忽必烈
D.明成祖
5.隋唐时,武功高强的李飞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这时在位的皇帝可能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6.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A.鉴真东渡
B.马可·波罗来华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7.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
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8.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A.乾隆皇帝吟诵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B.朱元璋在欣赏秦观的书法作品 C.文成公主带着《资治通鉴》等书籍入藏 D.明成祖正接见出访归国的郑和 9.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1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1.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C.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D.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贞观之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东京的繁华 D.闭关锁国
1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是因为 A.北宋城市商业繁荣 C.雕版印刷术的改进
B.北宋教育事业发展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4.“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北方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其主要功绩是 A.建立元朝
B.消灭南宋 C.推翻北宋 D.统一蒙古
15,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
16.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7.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览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设立行省
B.建立内阁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18.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首席卷尽擒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19.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目的
B.起止时间 C.远航次数 D.所到地区
20.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对外开放 D.休养生息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武则天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22.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3.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24.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5.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清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重要表现。
26.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到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唐宋时期,名臣辈出。唐太宗时有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 ,宋高宗时有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名将 。
28.唐宋时期,制瓷业大放异彩。唐朝时的越窑青瓷、 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29.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而 创作的《红楼梦》,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材料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3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更》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2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对外关系活跃”的两例史实。(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2)图三事件发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1分)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2分)
(4)“学史使人明智”。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