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苏卫生事、I 管理))2011年第6期(第22器总第124期 ・223・ 产后出血3 1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析 范晓燕① 摘要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易造成争议的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剖析某省医学会医鉴办鉴定的31例产后 出血医疗争议。结果3l例中,一、二、三级医院各发生14例、12例、5例;31例中构成医疗事故26例,其中产妇死亡 l3例全部构成一级甲等医疗事故。结论产后出血事故发生率高,产科医师在产程中要注意观察,处理及时,并充分 履行告知义务。 关键词 疗争议医疗事故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为产 全责任1例、主要责任3例、次要责任5例、轻微责 后出血。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目前在 任1例;四级医疗事故2例,其中负完全责任1例、 我国居首位。 l J。产后出血的纠纷案件,就某省产 主要责任1例。26例医疗事故中11例发生在一级 科纠纷案件统计结果来看,也位居前列。为了引起 医院(其中1例涉及三级医疗机构),11例发生在二 产科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本文对 级医院(其中3例牵涉_一级医疗机构),4例发生在 某省医学会近年来产后出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 三级医院。事故率分布就争议案件所发生的医院等 资料进行分析,以警示同道。 级无显著性差异(P<0.001)。 2.3 病因 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宫缩乏力、胎盘 1资料来源 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4类。31例医 收集2002年9月一2010年12月期间某省医学 疗争议中,各因素之间有交叉协同,出血病因分布见 会受理鉴定的31例产后出血医疗争议案件。医疗 表1。 事故的等级判定均按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 表1 产后出血原因 行)》的规定评定;责任程度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暂行办法》第 十六条之规定判定。 2统计结果 2.1 一般结果 某省医学会2002年9月~2010 年l2月共受理鉴定1 613例,其中产科192例,占 鉴定总数的11。90%。192例中产后出血31例,占 3讨论 产科案件的16.15%。31例中,14例发生在一级医 3.1 产后出血争议中常见因素分析 院(其中l例牵涉三级医疗机构),12例发生在二级 3.1.1宫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 医院(其中3例牵涉三级医疗机构),5例发生在三 要原因,居首位 J。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过度紧 级医院。3l例中,产妇死亡13例,子宫次(全)切除 张,镇静剂或麻醉剂使用过多;胎儿的异常头先露或 14例,并发席汉综合征3例(其中1例同时子宫切 其他阻塞性难产,导致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妇子 除)。 宫自身肌纤维发育不良或者子宫的过度膨胀,例如 2。2鉴定结果本文3l例中26例构成医疗事故, 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等都可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 事故率83.87%。13例产妇死亡案件全部构成一级 展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子宫肌肉未收缩、子宫血 甲等医疗事故,其中9例负主要责任、4例负次要责 管开放,从而导致产后出血。因此,在临床上,产科 任(其中l例牵涉的三级医疗机构负轻微责任);三 医生应重视产后宫缩乏力的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级乙等l例,负轻微责任;三级丙等l0例,其中负完 3.1.2胎盘因素。如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 留、胎盘嵌顿、粘连、植入、残留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①江苏省送学会 南京市210008 因此,产前要积极治疗前置胎盘,预防胎盘早剥,密 ・224・ 切随访,必要时提前住院观察治疗,产后更要仔细检 查,做好记录。 3.1.3软产道裂伤。产妇妊娠时软产道m管丰富 而充血,分娩时若发生软产道裂伤,失血量可以很 大,特别是当裂伤累及阴道上部、宫颈及子宫时,止 血往往较为困难。胎儿胎盘娩}1J后,如果立即出现 阴道持续流血,而且颜色鲜红,应考虑到软产道裂 伤。本文资料中6例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均在胎 儿娩 后立即发生,而且出血量较大,短时间内发生 了失血性休克。有2例死亡,2例进行了子宫切除 手术。软产道裂伤与胎儿的大小和产妇软产道本身 的情况有关,值得提醒的是,当发生软产道裂伤时要 警惕有无合并羊水栓塞。 3.1.4凝血功能障碍。这是产后 血较少见的原 冈。例如血液病,多在孕前已有,属于妊娠禁忌证。 但本文中有2例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i}J 血,均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其中1例是由于肝功能 异常,产妇死亡,1例在产前没有做正规的罔产期保 健和相关检查,导致子宫切除。 3.2对策 3.2.1提高产科医师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从上述统 计中不难发现,产后出血争议3l例有26例发生在 一、二级医疗机构,26例构成医疗事故的案件有22例 发生在一、二级医疗机构,1 3例产妇死亡构成一级甲 等医疗事故的争议也均发生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可 见,基层产科医务工作者对于产后出血的认识很不 足;即使是三级医疗机构,对产后出血的认识也需要 加强。产后出血的事故发生率达83.87%,足以说明 产科医生在处理产后m血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过失与 过错,应该深刻吸取教训。孕产妇多较年轻,身体基 础好,对出血有一定的耐受性,再加上孕期特有的重 量变化,一旦出血来势凶猛,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时,往往已经达到中重度休克标准。在基层医疗机 构,由于技术、设备的条件限制,对待产后出血往往 束手无策,因此,基层产科医生应该及早识别产后出 血,把握转诊时机,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 血所致产 妇死亡的发生。上级医疗机构,不仅要积极抢救产 后出血患者的生命,更要注重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 和今后的生活质量。 3.2.2宣传产科的基本知识,强化基层医务人员的 继续教育。本资料,3 1例纠纷中26例发生在基层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l 1年第6期(务 22卷总第12 期 医疗机构,与客观的社会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农村 经济、文化落后,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不重视 或仅接受不规范产前检查,对产科风险认识不足。 而接诊医师都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因此,强化继续教 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实 为必要。同时,开展婚前教育,进行妊期指导,在我 们广大农村尤为重要。强调育龄妇女必须落实避孕 措施,减少意外妊娠而造成不必要的流产、引产,减 少前置胎盘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和治疗 感染,积极防治妊期急慢性疾病,积极纠正胎位异 常。同时寻找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高危因素, 防患于未然。 3 2.3严密观察产程,记录详实,充分履行告知义 务。分娩过程中尽量消除产妇紧张情绪、充分休息, 以防过多消耗体力而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宫口 未开全前不能向下用力以防宫颈水肿,裂伤出血。 在出现第二产程时,各种检查操作要轻,减少不良刺 激,指导产妇正确用力,掌握会阴侧切的适应证及手 术时机,切开后的出血要及时止血。对已出现宫缩 乏力者,应当采取措施,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处理第i产程,是预防产后m血的关键。若胎盘未 娩出前有较多流血或胎儿娩出3O分钟未见胎盘剥 离征象,应及时人工剥离。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 膜是否完整,避免宫内残留。产后要常规检查软产 道有无裂伤、血肿。缝合时一定要采取认真负责的 态度,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所有这些都应该有详 实记录。 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应遵循产后出血的治疗原 则,先简单、后复杂。对于女性,子宫无论是其生理 意义还是心理意义都非常重要,对经常规处理难以 控制的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是迫不得已,否则不宜轻 易切除子宫。本文31例纠纷中有14例进行了次 (全)子宫切除,这将意味着患者失去了生育能力, 也就意味着纠纷隐患。本资料14例,并非一定要采 取子宫切除的手段,因此有12例构成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部.临床热点问题讨论:产后}{j血[J].现代 妇产科进展,2007,16(3):165—169. 2李莉,代翠婷.产后出撒5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 8(2):82. (收稿日期2011—07—29;修回酲期201l~09—29) ・本文编校曹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