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的范围
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三、实验室风险评估的职责
医院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 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四、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
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 1.病理标本运送岗位
能造成不良后果的预测预防措施 因素 风 险等级 1.容器破裂、标本泼撒 2.容器表面污染 中 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残余 风险 低 低 中 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2.应使用密闭工具箱运送标本。 3.强酸腐蚀或损伤 低 3.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 4.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等; 5.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低 立即洗手; 6.定期对运送标本的工具箱进行消毒。 2.细胞培养岗位
预测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 风 险等级 1.容器破裂、标本泼撒 2.标本污染台面; 3. 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4.开盖时产生气溶胶粒子污染; 中 中 中 中 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 2.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3.按SOP文件操作,离心机停稳后30秒开5.离心时产生气溶胶 盖; 中 4.做好个人防护:口罩、防护服、手套、帽子、防护眼镜等,并保证防护用低 低 低 预防措施 残余 风险 低 低 品质量; 5.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6.定期检测生物安全柜性能(负压、过滤膜) 7.工作结束后,用酒精消毒安全柜,并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 5.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 6.当皮肤暴露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挤出,75%酒精、0.5%碘伏消毒清理伤口。当粘膜暴露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严禁局部挤压伤口。必要时,尽快进行HIV药物干预。 3.病理标本取材岗位
预测风 预防措施 能造成不良后果的险等级 因素 残余 风险 1.容器破裂、标本泼撒 2.标本污染台面; 3. 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4.开盖时产生气溶胶粒子污染; 中 中 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低 低 中 实验室; 2.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被血低 中 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 3.按SOP文件操作,离心机停稳后30秒开盖; 4.做好个人防护:口罩、低 5.离心时产生气溶胶 防护服、手套、帽子、中 防护眼镜等,并保证防护用品质量; 5. 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低 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6.定期检测生物安全柜性能(负压、过滤膜) 7.工作结束后,用酒精消毒安全柜,并用紫外线消毒1小时; 5.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 6.当皮肤暴露时,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皮肤,挤压伤口旁端,将伤口血液尽量挤出,75%酒精、0.5%碘伏消毒清理伤口。当粘膜暴露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严禁局部挤压伤口。必要时,尽快进行HIV药物干预。 五、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一)、规范操作程序。
1、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臵,及时消毒后,再
由卫生清洁损伤。
2、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锐器盒内。
3、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二)、重视手部清洁。
1、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2、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无菌医用乳胶手套。
(三)、严把终制剂质量关。
按培养程序检验各项指标,包括细胞计数;细胞活性检查;血培养;细菌检查;衣原体检查;支原体检查;内毒素检查等。严禁有任何一项不合格的终制剂离开实验室,确保终制剂质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四)、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
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严格执行实验室维护程序。
包括层流通风的使用;每天实验室地面的清洁;每周墙面棚顶的清洁;每月的空气培养检查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六)、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六、工作中发生意外的应对方法。
1、若黏膜接触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2、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
3、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依据样品HBV、HCV、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