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_文镜秘府论_日本传本随记

_文镜秘府论_日本传本随记

来源:爱go旅游网
68南开学报《文镜秘府论》日本传本随记卢盛江内容提要研究《文镜秘府论》要从日本传本的调查入手《文镜秘府论》的日本传本有二种古抄本和版刻本以往人们未注意到义演写本松本文库本等重要写本因而写本调查有遗漏日本尚存古抄本当为26种写本来统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从训点书写格式方面比较看六地藏寺本当为宝寿院本的传写本而不是叹翻寺本的传写本由此可以证明六地藏寺本保留了修仓时代的面貌更可能忠实地保留空海自笔本的原貌而六地藏寺本是一个全本因而很有校勘价值从高山寺本保留的卷次衣还及其它写本材杆结合天卷序和《文笔眼心妙》内容顺序分析《文镜秘府论》的卷序应该是天地东西南北而不是天地东南西北空海是按照日本人的方的这对于认识《文镜秘府论》的理论体木也是很有意义的位习惯构怒《文镜秘府论》关锐词《文镜秘府论》传本六地藏寺本宝寿院本卷次《文镜秘府论》传本在日本留存情况献疑《文镜秘府论》是由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利用传入日本的中国诗文论著作编写而成它的传本原本都在日本传本有二种一是古抄本二是版刻本:中国后来有了传本那是从日本再传入的要研究这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价值的著作就要从日本传本的调查入手四十多年前小西甚一所著《文镜秘府论考¹列有《考文篇》文镜秘府论》在日本的传本共文镜秘府论》卷有十七种古抄本二种版刻本1984年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六地藏寺藏《末附月本雅幸所著解题中又列有一传本目录较小西甚一当年更全有以下二十三种1宫“”:内厅本;2成赘堂本;;3三宝院本;;4醒酬寺甲本10;5醒酬寺乙本;;6醒酬寺丙本;;7高山寺;甲本13;8高山寺乙本9高山寺丙本15;仁和寺甲本11仁和寺乙本;12三井高遂氏藏本;宝寿院本;14宝龟院本正智院甲本;16正智院乙本17正智院丙本;18钗山文库23.;1天海藏本9田中镶氏藏本;20;2庆应义塾大学藏本1“蓬左文库本2彰考馆藏本;江户刊本这个传本目录加上月本雅幸为之解题的六地藏寺本共为24种这24种除江户刊本外都是古抄本”这个数字当时是最全的一有误但据我在日本的调查这个统计存在下列问题在统计的23种古抄本中有的只是别的抄本的影印本其本身并不具有古抄本“”现在发现的有(02)庆应义塾大学藏本的价值不是一种单独的古抄本“这个藏本其实只”)宫内厅书陵部藏本的影印本笔者去收藏地点作过比较发现这二个本子的页数每页是(1¹大日本雄辩讲谈社1953年出版1995年第i期的内容所有字迹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宫内厅本纸页蠢蚀得很厉害庆应义塾大学藏本的纸质虽然看上去陈旧纸本身却并未蠢蚀只有看得出是影印上去的和宫内厅本形状一样的蠢蚀痕迹另外凡是宫内厅本用朱笔训点批注的地方到庆应义塾大学藏本都变成了墨色只是这个本子影印得很巧妙初看确象一种原始抄本二有遗漏除上述所列诸本之外还有几种本子一是松本文库本角墨书秘府论”““全六帖共表纸粘叶装高26”3“厘米宽19”1厘米各卷表纸外题左上“u秘府论天,地……右下角墨题恭畏“表纸里页有京都大学“928901图书字样红色方印内第一页标题下有松本文库红色方印天卷末题文镜秘府论””地东南”卷末题文镜秘府论页单面9一校了”西卷末题一校了“”北卷末题文镜秘府论“北一校了每7字行楷抄写表纸外所题恭畏”为江户初名僧可知为江户初之前写本行每行1“此本藏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洋学图书室二是豹轩藏昭和写本全六卷另附《文笔眼心抄》共分作三册高2866厘米宽13厘米这是铃木虎雄(号豹轩)先生原藏本从字体看可能即为铃木先生校写现藏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室米宽丁三是醒酬寺藏义演写本残天东西南北五卷共表纸粘叶装天东西南各卷高24天”3厘40176厘米北卷高245厘米宽“175厘米54丁东30丁南”52丁西54丁北“”天东西南各卷尾题各为文镜秘府论天“文镜秘府论东……北卷尾题对属法”天卷末页里书:“:“天正廿载林钟上洗于金刚轮院南窗写功终莫令散失矣备座主义演东卷末页里书外矣明中旬时天正廿稳姑洗上”求御作内外之论章:“愿早速写功之义演染秃毫勿出闸之准三宫义演:“南卷末页里书天正廿年暮春下旬书定毕以证本驰秃笔耳””(义演)出之西座主(花押)卷末页里书于时天正廿载孟夏上烷北卷末页里书:“天正廿岁朱此一卷以大师御笔奉书写了(花押)(义演)记之”天正二十年为1592年此本为是年义演所写现藏于京都醒酬寺1736此外还有写于:年的维宝笺本十八卷这是人们知道的维宝笺本又有各种写本所3)知的有一持明院本写于安永二年(17十八卷完本原存高野山持明院现存高野山大学二宝龟院本残本存卷三四六七八十藏高野山宝龟院维宝笺本也应算一种流传的古抄本三龙光院本残本存卷一至卷十藏高野山龙光院3种中除开庆应义塾大学藏本再除开属版刻本的江户版这传统计月本雅幸统计的2本加上六地藏寺本及遗漏的松本文库本豹轩藏本义演写本还有维宝笺本据目前所知尚存的古抄本应是这26种六地藏寺本与宝寿院本的关系《文镜秘府论》传本的价值一在于它是校勘的可靠根据二在于它还是研究《文镜秘府论》流传范围的重要史料而《文镜秘府论》的流传范围又是研究《文镜秘府论》对日本文化影响的重要问题和基础工作这两方面都涉及写本的承传系统问题70南开学报五十年前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考》曾提出一个写本承传系统入承传系统¹但有些重要本子未能列其中包括六地藏寺本1930这个本子很有价值可以为校勘提供很多根据作为室叮时代的抄本是惠范的写本年1931年间在日本茨城县水户市郊六地藏寺的经藏书库被发现的但小西甚一当年并未亲见只是知道有这个本子并且通过友人了解到这是室叮时代六地藏寺学僧惠范年青时游学过醒酬寺小西甚一先生因此推断六地藏寺本很可能是醒酬寺1984本的转写本年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六地藏寺本月本雅幸先生为这个影印本写解题“”则推测六地藏寺本是宝寿院本的忠实转写本小西甚一先生并未见到六地藏寺本月本雅幸先生则未见到宝寿院本为了弄清六地藏寺本的承传系统问题笔者去收藏地点直接比较了这几个本子与宝寿院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且是惊人的相似与醒酬寺本等相比六地藏寺本六地藏寺本的异文宝寿院本基本都有其中不少是这两个本子独有的异文如王利器《文3镜秘府论校注)“O“页(以下简称王校本下注页码均出此书)傍纽者”三字之下宝寿院本和六地藏寺本均有注文已上三字无异本而其余各本无其余各本无””2页二本均有已上五字无异本的注文而3”:“23页各本作琴命清琴或作琴含清琴““:”只有这两个本子作秋日清琴命琴“”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除此之外这两个本子训点完全一样古代抄写者们为了让不懂汉语语法的日本人也能读懂《文镜秘府论》在正文之旁都用片假名标上音读用日本人自己创造的特有的一种声读符号标明汉字平上去入四声日语的动宾顺序与汉语恰好相反于是又有各种表示二字颠倒为读或多字返读的特殊标记组成固有词的两个或更多汉字之间又有连读标记这些在日本汉语中都被称作训点日本汉语的训点因年代不同而有很多不同种类从古抄本的训点往往能判断这个本子的年代承传系统等间题宝寿院本现存天东二卷这二卷这两个本子的训点就完全一样而与别的本子的训点并不一样这两个本子的书写格式也极其相似《文镜秘府论》的各种古写本很多地方的书写格式往往不同而宝寿院本和六地藏寺本在这些地方却极其相似3页处)比如六寺本n页处(相当于王校本2“调四声谱……四声论十六字别的本子多较”前后低二字写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均顶格写同页紧接着各本多调四声谱四字单列一行(如宫内厅本)”“”“诸家调四声谱具例如左一句另列一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这二句却都并为一行紧接六寺本12页处“,……壬东方平二枉任入三十二个字别本多排成二行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均排成四行“”“”6页)此篇第一句至可不慎软181页(王校本5六寺本30页至3字其余各本均作大字正文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不仅均作双行小字注而且每一行的字形字数都相同末尾都有附¹文镜秘府论考》小西甚一《把证本信范所用本(今未存仅在其他写本中可知存在过这样一种传本)宝龟院本(地东卷)归之为初稿本系统而把另一些本子归之为再治本系统其中属于比较纯粹的再治本系统的有醒酬寺甲本醒翻寺丙本仁和寺甲本仁和寺乙本报恩院本宝龟院(天卷)本属于比较不纯但混合程度较小的再治本系统的有高山寺甲;本正智院甲本三宝院本天海藏本成签堂本新盯三井家本宫内府本高山寺乙本高山寺丙本正智院丙本属混合程度较大的不纯粹的再治本系统的有宝寿院本正智院乙本醒酬寺乙本版本比如证本不应属初稿本系统而应属再治本系统其他写本的归属也应重新考虑这个系统是很详细的但有些问题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关于文镜秘府论的证本\"}一文(将发于《中国古籍研究》)第二辑)已有阐述再一点就是有些重要写本小西甚一先生当年未能看到因而未能列入这个系统六地藏寺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1998年第l期”注已上或本兼书之”“2六寺本34页(王校本6页)“三言一平声各本均另起一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则均紧接七”“”“言二字后未另分行六寺本42而二平声至六言三平声又均各分行(王校本67“”页至46页页一直到”页至71页)各本一连韵者“”“”二连韵者至七同音韵者数”“字均与正文齐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此处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七个数字均比正文高一字六寺本一的名对18240““2页直到296页)具体举例说明二十九种对这里第页(王校本26”“第二隔句对……第二十九总不对对这二十九个标目别本都与正文齐平而宝”寿院本与六寺本均比正文高一字写这一大段各标目下的释曰……的文字别本均较正文低”“一字写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均与正文齐这一大段各标目例诗前的诗曰又曰(约五十多“处)之类字别本均与正文齐平并都作单行直写而宝寿院本和六寺本这五十多处诗曰~又“”“”曰均比正文高一字并且均成双行横写”不仅在这些地方两个本子的书写格式极其相似而且每一页的行数每一行的字形字数都大体一致以至很多相对应的部分每一行从哪个字开始到哪个字为止都一模一样甚至很多单个对应字的字形都极其相似从这看出六地藏寺本的抄写者不仅是转写简直是对宝寿院本的摹写簧旁注同“两本的眉注行间注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六寺本第“5页金玉旁注乐器也”““”“笙”n页雕龙”旁注文章““”5页平子”旁注张平”宝寿院本都有629页以其时““””之中佚一四字均在眉上注一四字“”””0页四声发均佚一彩字而在栏下注一彩字7““”“191“故曰正名对句中正字有误均在眉首注一的字”“””““”209“”页均在眉首注成篇二字271页均在眉首注一波字与宝寿院本相比醒酬寺本就没有这些相同之处这可证明六地藏寺本是转写宝寿院本而不是醒酬寺本证实了这一点很有意义前面说过六地藏寺本在校勘上很有利用价值但这毕竟是室叮时代的写本是一个比较晚的写本貌校勘上的可靠性就会更高证实它是宝寿院本的忠实转写本就说明六地藏寺本保留的是镰仓时代的面貌更靠近弘法大师空海的年代因而更可能忠实地保留空海自笔本的原宝寿院本今只存天东二卷证实了它是六地藏寺本的底本等于找到了宝寿院本的另外四卷值得注意的是宝寿院本藏于高野山而转写宝寿院本的六地藏寺本藏于远离京徽地区的茨城市郊那么宝寿院本是怎样传到那里去的呢这又提出了一个流传范围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文镜秘府论》的卷次从传本看《关于《文镜秘府论》文镜秘府论各卷卷次的顺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日本小西甚一《考考文篇》认为《文镜秘府论》编次为天地东西南北中国周维德校点本王利器校注本日本兴膳宏译注本则认为此书的编次为天地东南西北“小西甚一观点的根据是《文镜秘府论》天卷空海自己写的序声谱(地)”其中记述到细目的顺序十体:调声八种韵(东)四声论(天)十七势十四例(西)六义八阶(南)六志二十九种对文三十种病累十种疾论文意论对72南开学报属(北)恰好符合天地东西南北的顺序这一说的又一根据是《文笔眼心抄》作为《文镜秘府论》的略本《文笔眼心抄》的内容排列也符合天地东西南北的顺序序六志(西):调四声谱(地)调声八种韵(天)六义(东)十七势十四例二十七种体笔十病(北)八阶二十九种对文笔六失七种言句例文二十八种病(南)笔二种势文笔六体定位四米定位四失句端这一说还有研究者提出从内容看天地东西南北的卷次比较合理因为西卷以上大致是讲述诗的外在结构和创作方法到南卷则转到诗的意兴的培养格调的高下以及条理修辞等一般性要点而北卷可以说是一个附录其实还有研究者认为空海是日本人日本人的习惯就是天地东西南北笔者拜访小西甚一时他说他就是这样看的第二说也提出过一些理由”木下良范先生¹提出十三经之一的《周礼》是按照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顺序构成这就相当于六合的天地东南西北教的中国这个顺序是绝对的的卷次的“”他认为儒他实际是认为空海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来编排《文镜秘府论》木下良范先生还提出序文的记述和本文的顺序不一定一致他提出两个根据一是空海和《文心雕龙》都是序文的记述和本文的顺序不一的《大日经开题》法华经开题》二是刘裸《致兴膳宏先生还提出一个根据“”“他认为《文镜秘府论》东西二卷都冠有小序卷题论”对洲论病又以互相呼应的形式命名而南北二卷题论文意洲论对属各为三字也相对应“”在编撰形式上也是这样东与西南与北显然是各相呼应兴膳宏先生认为空海脑海里也许曾有曼茶罗的构图围绕中央大日如来顺列东南西北四如来可以说《文镜秘府论》是一部置天地于中央配其他四卷于四边在曼茶罗的构图之上成立起来的书笔者倾向于第一说的根据《文镜秘府论》总序的叙述和《文笔眼心抄》的内容编排当然仍是有力有序文记述与本文不一致的例子但恐怕更多的是两者相一致何况《文镜秘府论》是总序和《文笔眼心抄》的顺序都一样说《文笔眼心抄》要先讲文的技法后讲笔的技法因““”“”此要这样编排那为什么《文镜秘府论》就不可以也同样先讲文的技法后讲笔的技法象《一样的顺序编排呢《文笔眼心抄》周礼》的构成顺序似不足以说明间题”“”因为空海是日本人他可以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也可以按照日本人的习惯至于曼茶罗的构图似与《文镜秘府论》的卷序无多少联系空海明确讲的是配卷轴于六合“”而不是配卷轴于曼茶罗说天地二卷处于中央的位置而其它四卷围绕它而配置展开从《文镜秘府论》的内容看不出这一点上说空海可能用对称的方式也可能用层进方式用层进的方式可能会更严密一些从形式即使对称也可以把对称的二卷作为一组放在一起而不是分开笔者还认为要解决《文镜秘府论》的卷次问题最好还应该有传本上的根据这就回到这篇文章的中心问题上来了¹(东京大学《文镜秘府论小考一关于卷的配列》印度学佛教学研究》木下良范《2卷32号1983年)2998年第x期从所知传本看有不同的卷次编排已佚的行愿(1751一?()文镜秘府论冠注》据《琦玉名总序总有一十五种类那句话家著述目录》著录为十五卷这十五卷大约是根据《文镜秘府论》“”编排的”但《文镜秘府论》原本不当是十五卷而应该是配六合的六卷因为此外没有发现任何“古写本是十五卷《冠注》虽然已佚不能直接看出它的编排次序但十五卷与总序总有一十五种类的话相合也应与总序所说的十五种类的顺序一样维宝《笺》编为十八卷不知有什么根”据《笺》的每一卷卷题都有维宝编辑的字样可以知道显然是自编但从这十八卷看顺序是“天地东南西北其它本子天海藏本六卷分订成三册第一册天地卷第二册东西卷第三册南北卷其顺序是东西南北“宫内厅本分订六册拍照本作了编号也是东西南北”醒酬寺本天卷里贴纸有秘府论天东西南四帖在之…弘治三年九月字样也记着当时的顺序弘治三年为时为室叮时代天”“1555年传本自身有顺序标记的有江户时代刻本这个刻本不但每卷卷首分别有文镜秘府论“文镜秘府论地之类的字样而且每卷末分别有卷一”““卷二,.…卷六字样”“”它的顺序是天(卷一)地(卷二)东(卷三)南(卷四)西(卷五)北(卷六)明治时代翻刻本仍有这个标记《日本诗话丛书》本天卷末标:“按古本此下有卷一终三字今削之后效之所谓古本当即是江户刻本:中国周维德校点本王利器校注本的编次所据的也是这个江户刊本“”还有一个本子也有明确的顺序标记这就是高山寺本;高山寺藏《文镜秘府论》有三种本子地卷内标有长宽三年三月十六日书之的长宽三年(1165年)写本即一般说的高山寺甲本没有训点的无点本即一般说的高山寺乙本残简本即一般说的高山寺丙本这三个本子;笔者去看时都蠢蚀极甚须极仔细才能翻看甲本如小西甚一先生五十年前去看的那样经西宽道泽先生恢复原状后已不见错简现象但缺页不少乙本则不止五帖而有了六帖有了南卷一帖而丙本不仅仍有南卷的残卷还有了天卷(残一页自妙响金锵”至4)地卷(残第’斯人而已,一页但已仅能看清文镜秘府论地字样)东卷(残封面和第一页)西卷(残页自朝云晦初景至同乘此载北游后)不过丙本每卷新包装的封面上都记着这是57“”函7号(即乙本的收藏编号)某卷的一部分而校对其文字亦恰恰为乙本所缺字体墨迹纸质均与乙本一样丙本的这些卷实际由乙本散落而成与乙本应是同一个本子只有南卷字迹逊于其他各卷封页有批注当为后人补写“这几个本子都有收藏者的编号顺序均为天地东西南北这里主要要说的是乙本即无点本”这个本子不仅有收藏者的编号而且自身封页上也有“’卷二……的顺序标记天卷封面是文镜秘府论卷第一字样卷一,””地卷是文镜秘府论卷“第二东卷乙本无封面而丙本东卷有封面当是乙本散落后收入丙本封面字样为文镜秘府”“论卷第“第字后的字已残”北卷缺封面“重要的是西卷和南卷“西卷封面字样为文镜秘府论卷第”“”“第字后的字被墨笔涂掉””而在被涂处的右侧标一五字南卷封面是文镜秘府论卷第“”“第字后面的字也被墨笔涂掉而同样在被涂处的右侧标一四字被涂掉的字因只有一斜笔划掉因此大致可辨认出是个五字“””发现这个情况后笔者有意比较了一下觉得无点本(即乙本)的这几个标有顺序标记的封面(包括南卷的)与这个本子天地东西北这五卷正文的纸的纸质和破旧程度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作为顺序标记的文镜秘府论第……这几个字与这个本子天地东西北这五卷正文“”74南开学报的字迹墨迹(浓淡程度褪色程度)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至于西南二卷第后四字)“”“”字被涂掉后u补写的字西卷那个字还看不出什么南卷补写的那个字(其字体墨迹比较明显看出与南卷补写的正文较为拙劣的字的字体墨迹一样墨迹比原有的字浓些因而显得新些《文镜秘府论》传本关于卷次标记的情况大致如上这些情况怎么看维宝《笺》的编次不可以作为根据因为明显是维宝自编行愿《冠注》也当除外那些写本自身没有顺序标记的也可以不管因为这些本子现在所见的先后编次有可能是自有这一写本以来历代相传如此(如果是这样为那也可以作为根据)但更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由某一收藏者所)标写的字样值得注意虽然不是写本自身本有的标记但醒酬寺本天卷于弘治三年(1555至少反映了室叮时代人们对《文镜秘府论》卷次的看法即天东西南“”西卷在南卷之前这也可能正是自有这一写本以来流传到当时的顺序编次先说江户刊本需要着重讨论的是江户刊本和高山寺无点本(即乙本)所作顺序标记的情况这个刊本每卷后有卷一““”卷二……之类的标记这样标记有没有根据特别是更古的写本的根据如果有其根据又是什么?是根据哪一个古写本?这都不清楚看不出它有什么根据江户以前的古写本留存至今的很多没有一种卷末标有这样明确的标记当然它所利用的某个本子也可能只流传到江户时代恰好江户以后就失传了明但这也需要证如果找不到根据那么它本身也就无法作为各卷编次的根据江户时代离今天较近而离空海的平安时代尚远很难说这个时代的刊本与古写本的原貌不会有什么差异再看高山寺藏无点本(即乙本)这个本子有些情况值得注意如上所述这个本子表纸与正文的纸质和破旧程度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作为顺序标记的文镜秘府论卷第“”的这几个字与”天地东西北这几卷正文的字迹墨迹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而西卷南卷第字后被涂掉“的字右侧写着的那个数字特别是南卷封面涂改后补写的那个四字比较明显看出与后人补写的南卷正文的字迹墨迹相近而与其他卷正文字迹墨迹不一致也与南卷封面文镜秘府“”“论第个封面”几个字不一致如果这个判断不错的话那就说明这个本子的几个封面都是无点本原有的包括南卷那因为虽然南卷的正文字迹异于其他各卷当是后人补写(即使补写据研究也当在镰仓初期仍紧靠平安时代)但现在看来这一卷被后人补写的只是正文而其封面和其它几卷的封面一样是无点本原有的就是说这几个表纸(包括南卷的)所保留的特别是表纸上保留的文镜“秘府论第“”(涂改后补写的字除外)这个标记应该是无点本原有的面貌它所标记的顺序(卷一卷二等)应该是无点本抄写正文的同时便一起写下并留存下来的南卷表纸涂改后补写的那个四”字与南卷补写的正文的字体墨迹一样从这个情况看表纸卷序的涂改是南卷正文补写者(时为镰仓时代)所为涂改后在右侧补写的那个序数(西卷为貌而被涂掉的那个序数(南卷可看出是五”南卷为四)并非无点本的原五)才是无点本抄写时的序号“那么从这几个表纸的情况看无点本原有的卷次是什么现在清楚看到的是天卷为卷一卷和南卷“”地卷为卷二“”东卷序数字残北卷无封面“关键是西南卷被涂掉的那个序数字可看出是五“”西卷被涂掉的那个字已看不清楚但既然”南卷被涂掉的是五字补加的是四字西卷补加的是五字那么被涂掉的也就是无点本原有的那个序数字应该是四字西卷应该为卷四”“”“”“”1995年第i期这样无点本自身所标记的卷序就应该是天卷(卷一)地卷(卷二:)东卷(卷三)西卷(卷四)南卷(卷五)北卷(卷六)东卷和北卷的卷序是不需要证明的有没有错简的可能当然不能排除但是从高山寺几个本子保存的情况看都只是在同一卷之内错简(错页)没有卷与卷之间互相乱简的情况因此无点本的一些错落之页仍然在残简本即丙本中准确标出这一页原属无点本即乙本的哪一卷笔者看这几个本子时一一核实过并无错误这就是说无点本的几个表纸和正文之间不可能错乱不大可能会把这一卷的表纸错置于另一卷之上另一个情况也说明这一点即天卷地卷的表纸分别是卷一没有错乱因此西卷和南卷的表纸不大可能错乱“”“卷二”并笔者以为高山寺无点本(即乙本)所标记的这个卷序较之江户刊本可靠得多第一它的年代早得多江户刊本刊于宽文贞享(1661一)末期比江户刊本早得多应该更接近于原貌安(794一11841684)间而高山寺无点本写于平第二它与《文镜秘府论》总序的记述和《文笔眼心抄》的内容顺序一致《眼心抄》这三者无点本总序和如果只有其中一项根据显然说服力不足但现在有三个完全一致互相支撑}的根据而且三个根据中二个直接来自原本(总序和《眼心抄)一个来自距原本年代最近的古写本都年代久远而江户刊本只是孤证距原本年代又那么远相比之下高山寺无点本和总序《眼心抄》要可靠得多第三醒酬寺本天卷于室盯时代批注的那段话也是一个旁证它表明至室叮时代人们心目中(也可能有今天已看不到的写本根据)还是无点本总序《眼心抄》的那个顺序只是到江户刊本才变了过来论证《文镜秘府论》各卷顺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卷次编排问题实牵涉到空海写作《文镜秘府论》时的心态和思维方式的问题只要细想可以引发很多间题的思考比如假如能够证明空海当时的编次构想确是天地东西南北而不是联想曼茶罗构图的东南西北就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它没有受佛教的影响而《文镜秘府论》与佛教的关系便是一个人们讨论不多而实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又比如在方位观念上中国古代可能有东西南北的观念但至少《周礼》系统的方位观念是东南西北是环状称呼日本人方位观念则普遍是东西南北既然如此空海当时则是按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来构想《文镜秘府论》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这样在别的问题上会不会也是这样呢这种思维习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文镜秘府论》的撰写思想呢?这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文系3000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