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三周,按照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单元教学工作已顺利完成。昨天上午对本单元实行了测试,并已批阅完毕,成绩比较理想,其成绩主要来自于: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态度,教学工作的扎实和学生家长给予的配合。不过,还有状况出现,现作质量分析如下。
一、评价测试题含盖的知识点。
此评价测试共11个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汉语拼音”“汉字”“词语” “句子”“课文填空” “古诗”“阅读”“写字”等8个方面。第一题是,按顺序默写23个声母;第二题是,分别写出4个带有以下偏旁的字;第三题是,看拼音,写汉字;第四题是, 填字组成词语;;第五题是,照样子组词,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第六题是,读一读,连一连;第七题是,按原文填空;第八题是,填空,把古诗补充完整;第九 题,用下面的词,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第十题,写字,要写得准确、美观;第十一题是,阅读短文,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
二、学生答题主要情况分析。
第一题,这个题主要是检查学生对一年级上册学习的汉语拼音,特别是23个声母的掌握情况。可见,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它是重要的学习母语工具。此知识点的测试并不理想,学生把“p”的占格位置弄错,本应占拼音格的中下格,而写成中上格。由此说明汉语拼音的学习并不扎实。
第二题,主要检测汉字偏旁的归类,并检测对要求会写汉字的基本水平。学生对这类题,并不陌生,故做起来比顺手,出错率少。主要集中在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学生把“黄”
字归到“草字头”一类中,其实此字上面局部不是“艹”而是“共”字去掉“八字底”,应归类为“八字底”;二是题目中让写出 4个,而有学生没有写够,一种情况是实在写不出来,一种情况是没有审清楚题目;还有个别学生写错字。
第三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单元“会认读、会书写”汉字的掌握情况。就做题来说,绝大多数学生汉字书写准确率高。说明识字、写字教学中能准确把握低年级阶段的“字词”目标,重视汉字的认读及书写,学生掌握牢固。本单元要求会书写的汉字共42个,这次检测15个汉字。在书写汉字上 大多数学生注意规范性、美观性,仅仅少数学生欠规范和美观。
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其中成语主要出现在识字1,AABB形式的词 语主要出现在本单元第3课课后题。因在教学中增强了这两个方面的学习和巩固,则学生掌握比较扎实,失分现象少。出错情况主要集中在“五谷丰登”和“春华秋 实”两个成语中:一是个别学生把“丰”写成“风”或“枫”,一是有几个学生把“实”写成“时”或“识”。这主要是对同音字掌握不扎实所致。
第五题,主要考查对汉字的扩词水平,也即对汉字的实际使用水平。平时的教学中,极为重视汉字的学习,扩词水平更注重训练,以增强对所学 汉字的掌握。所以,此题基本没有丢分。仅仅个别学生在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汉字时,对于轻声把握不准确,如用“灯”组词为“灯笼”时,因“笼”字没有要求写过,若用拼音则为“lonɡ”,但仍写为带声调的。其实这个现象在低年级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也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随年级段的升高这种现象就会 逐渐减少。
第六题,既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水准,又是考查学生在词语搭配方面的应用水平。因为学生对课文掌握比较牢固,能达到每课熟练背诵,则 准确率很高,很少有丢分现象。
第七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掌握和背诵情况以及对汉字的掌握情况。因为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重视,学生对课文极为熟悉,并达到人人每课都能熟读成诵,且要求会写汉字都能准确书写,所以,基本没有大问题出现。
第八题,考查学生对本单元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的掌握背诵情况,以及对学过汉字的书写掌握水平。因古诗教学中能把诵读作为重点,学生不 仅能熟练背诵,同时对要求会写汉字也能掌握,则此题中只有个别学生丢分,如有学生把“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枫”写为“风”,这是同音字区分不清所致。
第九题,主要考查使用词语写句子的水平。教学中,比较重视句子的训练,特别是增强“说通顺的话” “说完整的话”的训练。为此,学生在这个题中基本无丢分现象,仅仅个别学生出现了错别字,还有一位学生在句末没有加标点符号。
第十题,是考查学生书写汉字能否规范、美观。因学生在学习汉字的书写时,基本能达到布局合理,书写规范,所以没有丢分现象。
第十一题,既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考查学生的初步审题水平。此题中的儿歌选自本单元语文园地 “读读背背” 中的《秋天到》一文。在“语文园地一”的学习中,增强了对此文的学习,除了更好地指导诵读外,还实行了拓展性的训练,其中就包括了“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 语”的拓展。所以,测试题中要求阅读后“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学生能准确找到并标出表示颜色的四个词语“白、红、黄澄澄、红彤彤”,只有个别学生把“黄 澄澄、红彤彤”标为“黄、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