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1
三借芭蕉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段落复述课文。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学习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感受名著魅力。
3.通过学习文本,引导学生主动想象,主动思考,主动阅读。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很喜欢用“三”字,比如李白就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诗句,中国传统小说也经常用“三”字来编写故事,比如《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三碗不过岗”;《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隋唐演义》中有陈咬金“三斧子定瓦岗”;《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借芭蕉扇”。
2.出示、读课题:三借芭蕉扇。
读课题明确:
①通过“三”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容易。
②主要讲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扇灭了大火。
③课题的关键词是“借”。
④描红“芭蕉”。
小结:题目是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窗户,认真观察,细细琢磨,我们常常有新的发现。
二、整体把握:
三借芭蕉扇,孙悟空每一次想了什么办法借,结果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说一说。
(一借,逼,铁扇公主给假扇;二借,骗,牛魔王骗回芭蕉扇;三借,打,牛魔王献扇)
[说明:学生要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首选得整体把握文本,进行基本的概括。]
三、精读:
1.在三次借扇中,你对孙悟空的哪次借扇最满意?请认真地读一读,并能说说你满意的理由。
2.交流:
训练:
第一次:(若无生答,便请学生帮助老师答)
满意的理由:机智:次日;钻到肚子里;“三扇”
不满意:粗心毛糙:拿了扇子“满心欢喜”,却不辨真伪。
训练:
(1)想象孙悟空入铁扇公主肚的情景。办法:一生读,余生闭目想画面,说画面。
(2)复述。
第二次:
满意的理由:机智:假装牛魔王骗取芭蕉扇,办法巧妙。
不满意:粗心毛糙:拿了扇子由于性急,只知道了使扇子变大的口诀,却不问如何使它变小;识假八戒。这也是他借扇失败的重要原因。
训练:
(1)通过对话朗读,体会角色不同,环境不同,语气也不同。
方法:先逐句进行。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再整体。
四、总结:
1.通过三借,丰满了人物形象,最终扇灭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齐读8、9自然段)
2.你想对孙悟空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的故事。
4.正是由于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唐僧师徒才得以克服九九八十一难,修得正果。(播放《敢问路在何方》)
五、尾声:
本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着我们思维的停滞,读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肯定又有了许多新的问题,课后不妨写在书上,咱们下节课再来讨论。老师这儿也想到两个问题:本文真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三借吗?“三”于此处还有特别的含义吗?
“芭蕉扇”真的是“借”来的吗?借用在题目中妥当吗?有更好的题目吗?
板书设计
逼借 借得假扇
骗借 被骗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