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实验方案设计

教育实验方案设计

来源:爱go旅游网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Y3=对信息评价的能力 Y4=反省认知的能力 Y5=自我评价的能力 3、干扰变量及其掌握 干扰变量:〔1〕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的不同 〔2〕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使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3〕学生与他能力的改变进展对这五种能力的影响。 干扰变量的掌握: 〔1〕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是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使用的作用而不是其它因素的作用,本试验讨论过程中采纳等组对比试验。 〔2〕为避开由于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不合理而对试验效果产生影响,在进行试验前应由教学设计专家、学科带头教师和学生对设计的任务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布尔什确保任务的合理性。 教育实验方案设计 一、讨论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 二、试验处理: 对比性试验:一般班与试验班的对比 等组试验:一般班与试验班的对比 三、试验变量 1、试验自变量 X=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 2、试验因变量 Y1=获取信息的能力 Y2=合作学习的能力 魏 第 1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为降低其它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先对学生确实基本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果作预报分析,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时加以考虑并予以排除。 四、试验程序设计 1、试验假设 〔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3〕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对信息评价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4〕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反省认知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自我评价的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 2、试验对象 在附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3〕、〔4〕班和第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选取高二〔2〕、〔5〕班为试验对象;附中高二〔3〕班和第二中学高二〔2〕为试验组,教学中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附中高二〔4〕班和第二中学高二〔5〕班为掌握班,教学中不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试验实施前对学生能力进行前测,确认两班同学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相当,视为等组。 ●掌握1=附中高二〔4〕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5〕班 ●试验1=附中高二〔3〕班部分学生和二中高二〔2〕班 〔注:考虑到前测时可能两个学校的两个班不肯定全部可以分为两个等组,故从两学校的两班中分别选取部分同学形成两个等组。为不影响试验的正常、顺利进行,对不纳入试验的同学也实施同样的试验手段,但不纳入数据的统计分析中〕 3、试验过程 本试验讨论采纳等组对比前测后测试验讨论。 〔1〕利用里克特量表对预期的试验对象进行前测,并分别从两个自然班中选取部分学生组成试验组和掌握组:试验组和掌握组。 魏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利用调查问卷对试验对象进行学习风格、能力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讨论,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能力状况,为以后的效果分析扫清障碍。 〔3〕在两个学校的两个试验班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任务驱动基本架构是由讨论者和学科教师依据讨论和教学的需要共同确定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为观看记录表、反思日志表、调查问卷、里克特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看和记录。 〔4〕在讨论进行两个月左右时对学生这三种能力的进展进行形成性检验,发觉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进行补救。 〔5〕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这三种能力的进展进行终结性检验,验证明验假设是否成立,如成立,用试验数据证明,如不成立,说明缘由。 魏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