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

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探索

来源:爱go旅游网


摘 要:为实现应用型高校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在认识大学德育教育现存缺点的基础上,实行了专业教育中恰当融合德育教育的德育教育模式。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对实现路径具体探讨。

关键词:德育;专业教育;德育价值;课程目标

德才兼备是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越发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进而转向素质型,大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同步培养。

一、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己任。应用型大学教育一般都注重专业知识与职业技术等教育,但有时候却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比如注重探索丰富多样的专业教育模式和方法,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课程相对较少,其作用有时也会被学生忽视。大学教育中还需要重视这些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改进。在进行专业课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在尝试把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融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传道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更要重视传授为人之道、做人之道。但在大学里,很多专业课教师习惯于在专业课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其实,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德育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一技之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融合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1.时间上的可行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多课时的专业课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将使大学的德育教育具备充足的时间保证。

2.专业教师的广泛性。以××系为例,主抓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导员5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4人,共计9人。系部专业任课教师(专职)24人,是德育教育教师人数的2.7倍。其中有6位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同时也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服务的群体都是系部的一千多名学生。如果专业课教师也加入德育教育行列,将会形成全校人人都育人,处处都育人的局面,同时会产生可喜的德育教育新局面。

3.专业课教师的主导地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主导地位,将自身的社会认知、行为习惯、道德观念等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直接影响;二是任课教师在专业上的知识优势及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会赢得学生崇拜,进而会对教师的授课产生兴趣,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任课教师,教育效果自然更好。

二、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应注意问题

德育教育内涵丰富,内容涉及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在德育教学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实现面面俱到。因此,结合专业特点,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增强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1.把握好课程教学中德育切入点。专业课德育教育可以与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为切入点,从严格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入手,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思想与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比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严肃对待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学生具有时间观念、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

2.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德育价值取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因材施教。各个学科专业的背景中,都蕴藏着前辈们高深的专业思想及他们的价值观念等,这些构成了专业中的德育形态,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可以去进行挖掘。

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坚持信守“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在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学识学风等方面为人师表,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

管理学在不断发展,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市场、竞争等要素的研究中,各类企业和组织的管理理论不断扩展,在管理学理论中,将社会伦理和道德、团队合作、长远规划等思想融入其中。所以,通过管理学教学使上述管理理论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方面具备较强的影响。管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应用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这些实践环节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